三更系列電影《三更車庫》將於近期與觀眾見面, 作為三更系列的第三部電影,《三更車庫》從籌備伊始就受到了廣大港片迷的翹首期待。
《三更車庫》概念海報
網易娛樂10月22日報導 由林家棟(港)、方力申(港)、謝君豪(港)、尹素怡(韓)聯袂出演的三更系列電影《三更車庫》將於近期與觀眾見面, 作為三更系列的第三部電影,《三更車庫》從籌備伊始就受到了廣大港片迷的翹首期待。「三更」系列恐怖片在時間點上的挖掘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亞洲恐怖電影,尤其是香港恐怖片獨特的東方韻味。縱觀全世界的恐怖驚悚電影,從來沒有哪一個地方如港式恐怖片這般注重時間在營造恐怖氣氛上的作用。
港式驚悚片獨特的時間密碼
與西方恐怖片相比,亞洲恐怖片自誕生起就蘊含了東方文化中內斂含蓄的特質。以中國最早的恐怖片《夜半歌聲》為例,本影片運用大量的心理暗示來表現主人公內心的彷徨與苦悶,而「夜半」的黑暗與寂靜則在恐怖氛圍的渲染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從一開始,東方恐怖電影就走了一條與歐美恐怖片的視覺追求完全不同的路子。而《夜半歌聲》奠定的時間在恐怖氛圍上的營造則仿佛中國恐怖片的一個生命基因,被一代代的電影創作者繼承了下來。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後內地恐怖片進入空白期,而香港恐怖片則發揚光大了此前此類電影的優秀傳統,尤其是時間在恐怖氛圍營造上的獨特作用,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中國人認為,一切都是有陰陽的,年月、季節、某一天、某個時辰都是有陰陽的。而民間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上元節、寒衣節等節日,與傳統的陰陽時間觀念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東方人獨特的恐懼時間語系,這都在港式恐怖片裡全面體現。
時之陰陽:《三更》系列電影的恐怖營造
在香港恐怖片裡,《三更》系列電影以其對於三更時間恐怖氛圍的精彩暈染而成為經典。三更,古代時間名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後來一般用三更來指深夜。「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中國人對於時間有著獨特的敏感度,他們認為,三更時刻,夜靜人清,白天不敢出來「招搖過市」的一些鬼魂、亡靈此刻都出來了,是一天陰氣最重的時刻。「三更」也成為一天二十四小時中陰氣最重的時間,而電影工作者在創作驚悚恐怖片時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寓意深厚的時間名詞,創作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佳作。
《三更》第一部與第二部分別在2002年與2004年與觀眾見面,其中由陳可辛導演的《三更之回家》被稱為是《甜蜜蜜》的靈異版,其中表達出的深沉的愛十分感人。在這兩部六段故事裡,三更的時間或幻化成一個深沉的情感漩渦,或演繹為一個驚悚可怖的陰冷背景,時間在這裡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時間,而是成為了烘託感情與表現恐怖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即將上映的《三更車庫》裡,白天看起來正常運轉的地下車庫,一到晚上就變得陰森恐怖,不僅車庫保安被鬼影重重的聲響搞得心神不安,連白天思路清晰、行為優雅的白領與富商一進裡面亦變得疑心重重以至毫無形象。夜半三更時分「磕噔磕噔」的腳步聲雜沓而來,回頭卻空無一人。相信觀眾在看到這些情節時,不僅不會覺得這些人的行為毫無憑據空穴來風,而且會在氣氛的營造下感受到港式驚悚片中對於時間把控下的情節鋪陳的獨特魅力。
日之陰陽:《盂蘭神功》中的中元節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日之東升,日之西斜,每一天看起來都是一樣的,但在中國人這裡,其中的幾天因為陰氣極重而被稱之為「鬼節」,鬼節源自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學說,鬼節陰氣極重。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中元節,清明節,三月三,寒衣節。在香港電影創作者那裡,這些節日因為其恐怖陰森的氣氛而成為很多恐怖片的背景時間。
張家輝自導自演的《盂蘭神功》,以中元節為背景,傳統戲劇元素與鬼節的恐怖氣氛營造的獨特驚悚韻味讓人回味。在香港,盂蘭盆節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慶——過去移居香港的潮籍人士把他們傳統的盂蘭盛會帶來了香港,電影《盂蘭神功》的故事,正是發生在盂蘭節一個即將開臺的神功戲班裡。
中國傳統文化裡的鬼節、鬼月,成為了港產驚悚電影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塑造了多部獨具一格的香港驚悚電影。這些時間的巧妙應用,與驚悚電影的「鬼宅改編」有異曲同工之妙,真實的時間背景比虛擬的時間更能帶給觀眾切實的驚悚體驗,讓觀眾感到害怕與恐懼感,達到影片的目的。
月之陰陽:錢升瑋導演的七月系列
如果一年的十二個月也有陰陽之分的話,那農曆七月可謂是其中陰氣最重的月份。在七月,伴隨著溽暑而來的還有鬼魂的「造訪」。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自由,享受人間的美食與自由,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諸事不宜,既不嫁娶,也不搬家。這些鬼魂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因此,民間便盛行在農曆七月對死去的親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而在香港恐怖片導演這裡,七月的鬼魅背景可謂是被「利用殆盡」,其中以錢升瑋導演的「七月系列」為例,《七月十三之龍婆》、《七月十四》、《七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等影片皆是以鬼月為背景的恐怖電影。《七月十四》以中元節為背景,講述了發生在鬼節的恐怖故事,1977年,農曆七月十三。七個小孩在廢屋中發下毒誓,相約每年的農曆七月十四都要相聚一次。1993年,農曆七月初七。一對男女離奇死亡,警察在調查中發現嫌疑人提供的很多線索都難以得到合理的解釋。隨著他們的深入調查,發現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怪事,那個他們童年時代發下的毒誓,似乎正在一一應驗。
總的來看,港式驚悚恐怖片汲取了傳統農耕文化中的恐怖時間符碼,運用到電影中,從而使影片在驚悚的氣氛營造上更加具有東方傳統韻味與恐怖質感。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