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01日
「我屬牛~牛牛牛!我屬虎~虎虎虎!我屬兔~兔兔兔!」這是恆源祥的新版廣告,足足一分鐘內就是牛牛牛、虎虎虎、兔兔兔,12生肖每個念3次,聽起來簡直就是感官的疲勞轟炸,看到的民眾實在痛苦、無奈、想撞牆,已經看過的網友將其戲稱為「春節第一雷」。(1月31日《中國新聞網》)
這不是恆源祥第一個找罵廣告,去年除夕夜始,恆源祥的電視廣告在全國多家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在這個長達1分鐘的廣告內,廣告背景音從「鼠鼠鼠」一直叫到「豬豬豬」,把12生肖叫了個遍,簡直是在挑戰電視觀眾的忍耐極限。
北京奧運前,一家大陸贊助商恆源祥曾經推出12生肖的廣告,由於內容臺詞重複無趣,被民眾批評是「折磨人的廣告」,廣告被大家罵得體無完膚,但恆源祥也一夕間爆紅。
做廣告的目的是開拓市場,最後卻成了找罵,恆源祥一而在地播出此類「找罵廣告」真不知目的是為何,身處廣告之中的現代人雖說已經修煉得「百毒不侵」,但是相信很多人對於這樣一則從沒見過的惡俗還是忍不住想罵幾句。打廣告是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買不買在於顧客的興趣,廣告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媒介,從最初告訴別人自己有什麼商品到如今文化味十足,廣告的作用似乎越來越大,「成不成先把廣告做出去再說」,這已經成為不少商家的至理名言,廣告做的好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商家就等著數錢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想出一個好的廣告,廣告商以及商家各種手段都用盡了,從明星代言到重金打造,甚至連找罵都成了廣告的「亮點」,所謂「蘿蔔快了不洗泥」,品味高的廣告不可能找罵,於是什麼惡俗就往那個方向靠,惡俗的是廣告,商家死抱「挨罵也是營銷」的教條不動搖,數著到手的鈔票,最終受到傷害的是大眾群體。
平心而論,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有不少經典的廣告,這些廣告或詼諧或文雅,值得我們回味,但是,惡俗的廣告讓我們忍不住想罵上幾句,雖說這只是一個廣告,且在法律的範圍內製作並播出的,但是廣告的本意是給人提供方便而不是強迫接受,如果廣告都這樣做,電視臺不如叫廣告公司更恰當。
商家賺錢我們沒意見,廣告公司為商家設計廣告我們也沒意見,但是他們能不能考慮一下大眾的感受,據報導,恆源祥公司在設計這個廣告的時候就是衝著「找罵」去的,的確,罵的人多了,說明大家的意見一致,而關注度增加,似乎增加了廣告的人氣,但是不要忘記了,挨罵的確是一種營銷,但是挨罵要讓人罵的所值,不要以為大眾的罵聲就是商機,惡俗所帶來的名氣或許伴隨著金錢,但是決不可能恆久,在找罵中尋找人氣的廣告創意永遠不可能成為經典,對惡俗廣告的商家而言,就算數錢也不會安心,這是何等的悲哀啊!
(責任編輯:陳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