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9月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曾妍 潘愛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人們會祭祀先祖、放河燈、祀亡魂、追緬親人,以寄託心中那份對於逝去的沉重哀思。今天,來自湖南3所高校的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
親人離世,她也要留一份大愛溫暖世人
剛23歲的湖南師範大學2019屆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謝志英同學近日表達自己志願遺體捐獻的想法。近半年內,她那未滿十八歲的患有21-三體症候群(唐氏症候群)的表妹身體已經達到極限,腎臟衰竭引發尿毒症,終不治離去。
身邊如此年輕的生命逝去對她產生巨大的影響。親人的離去等因素的影響下,她決定志願成為一名器官和遺體捐獻者,用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緬懷逝去,傳遞大愛。
「當我嘗試安排著後事的時候,我就應該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想去做什麼就去做吧,別危害社會,別影響他人。如果我的存在能給他人帶來快樂,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還能為社會做貢獻,那也值了。」 謝志英這麼說道,最近備考結束後,她將完成捐獻的線上註冊流程。
見證大愛的發聲,緬懷捐獻者的逝去
來自中南大學的「遺愛在人間」團隊自2016年創始以來,見證過許許多多的捐獻事例,他們作為愛的記錄者,傳承者,見證許許多多愛的發聲,愛的傳遞。
株洲78歲老人黃大明,身為黨員幹部的他,選擇捐獻角膜與遺體,將他身體中紅色的血液永續;湖南省中醫院退休黨員孫衛國,志願捐贈器官和遺體,臨死前他那句「人生最後,再做一點貢獻 」讓無數人動容;一生節儉卻慷慨助人的84歲老人張子興實現捐獻角膜和遺體,以期用自己的行動鼓勵更多的人加入這份光榮而又意義的捐獻事業之中;高三女生陳薇薇彌留之際捐獻遺體,她把她的樂觀與美好播撒向世間;婁底新化籍51歲的摩的司機鄒定仁志願捐獻角膜和遺體,平凡人不平凡的選擇讓我們記住曾經有過這樣堅強溫暖的一位普通人;10歲女孩小虹因先心病去世捐獻眼角膜,助9歲彝族女孩重見光明……這樣的事例許許多多,捐獻者們的那一份份無私與大愛匯聚傳續,溫暖著人世間的心靈。
中元節各地按照習俗開展祭祀活動,寄託著對親人的一份哀思與想念。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遺愛在人間」團隊緬懷那些無私偉大的捐獻者們,緬懷他們彌留於人世間的大愛。
緬懷逝去,特殊的一幅畫紀念無私大愛
南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研究生潘攀在中元之際特意設計這樣一幅特殊的繪畫作品:在中元這個特殊的節日裡,當一盞盞祭祀的燈光點亮之時,人們祭祀著先祖,懷念著親人,而器官遺體捐獻者這份普世大愛卻比這悠悠燈光更加璀璨耀眼,點亮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份對於愛的追求與嚮往。
作品中表現對器官與遺體捐獻者的深切緬懷,紀念每一位投身於無私偉大的捐獻事業中的人們。
南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唐衛東教授說到:「來自省內不同高校的他們,以特殊的方式度過中元,緬懷逝去,更是緬懷那一份份存於人間的普世大愛」。
[責編:吳岱霞]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