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34歲腦萎縮病人成功捐獻器官 救了5條人命

2020-11-29 華商網

「窩囊」了一輩子的34歲腦萎縮病人孫小培,臨終前成功捐出2個腎臟、1個肝臟、2個眼角膜,救了5條人命,成為西安市鄠邑區首例器官暨遺體成功捐獻者。

「捐了總比火化剩下一捧灰好」

4日大雪,孫小培的父親、55歲的孫廣現和繼母一如往常,在鄠邑區小豐村附近的菜場賣菜。這是他們二人唯一的生計,家中還有病兒要養。

說起已過世的大兒子孫小培,孫廣現意外的非常平靜。在外人眼裡,捐獻5個器官的「英雄」行為,在他眼中不過是一件能做且值得做的事兒。

「大約4年前,2014年前後,我從網上了解到『器官捐獻』一詞,就開始打聽。2005年,愛人因腦萎縮離世,兒子小培也已出現明顯的腦萎縮症狀,我知道這病不好治,就琢磨著能不能器官捐獻,讓兒子活得有些價值。通過多方打聽,本地紅十字會就可登記,試探著向兒子提出『器官捐獻』,沒想到他一口答應,沒有一點遲疑。」

孫廣現說至今都記得兒子那時的話。「爸,我捐,捐了總比火化了剩下一捧灰好。」孫廣現說,其實他和兒子想得一樣。

編輯:華商報供稿

相關焦點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父親最終做出決定,男孩捐出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和角膜,挽救了5個人的生命,還讓盲人重獲光明。全文4274字,閱讀約需8.5分鐘 ▲器官獲取手術。受訪者供圖新京報見習記者 彭衝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吳興發多年以後,劉源仍能清晰地記起,自己協調一名15歲男孩捐獻器官的場景。
  • 「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在吉林長春開展
    2020年11月5日,為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傳播人體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參與公益事業的良好氛圍,推動紅十字志願服務工作,吉林省紅十字會聯合軌道交通集團運營事業總部客運二中心在長春市地鐵2號線、3號線,開展「生命接力·救在身邊」人體器官捐獻宣傳主題活動,30餘名紅十字志願者積極參與其中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2020年11月7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11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專題節目《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新年第一天的「生命接力」:28歲退伍軍人離世,捐器官救5人
    1月1日下午4時15分許,廣東省中山市交警支隊接緊急警情,中山市人民醫院有一批人體捐獻器官急需搭乘飛往上海的航班,現正值元旦首日,通往珠海金灣機場的公路晚高峰擁堵,請求交警提供幫助!直系親屬媽媽及姐姐提出器官捐獻的意願。2020年12月29日下午,她們籤下人體器官捐獻同意書,同意他逝世後捐獻所有有用的器官給需要的病人。而在同時,在中山、廣州、上海的五名受體已經做好了準備。
  • 新聞1+1 | 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2020年11月7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十年累計志願登記251萬人
    中新網杭州11月7日電 (記者 蘇丹)中國紅十字會7日在浙江杭州舉辦「生命接力·救在身邊」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以環繞西湖行走10公裡的「毅行」方式紀念十周年,向民眾宣傳器官捐獻工作。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惠玲在活動中表示,參與推動人體器官捐獻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
  • 吉林伊通:人體器官集體捐獻志願者籤約儀式圓滿成功
    中國公益在線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訊:2021年1月9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伊通滿族自治縣紅十字會的指導下,由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馬良召號發起的人體器官集體捐獻志願者籤約儀式在天馨宴會廳二層杜鵑廳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家屬捐獻其器官傳遞大愛
    他的家人在悲痛之餘,決定將他的器官捐贈出來,用生命傳遞大愛……  梅雄,湖南常德臨澧人,海軍某部四級軍士長,1980年12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4年9月入黨。2012年榮立三等功,並在各項專業比武中屢次獲得優異成績。
  • 24歲碩士因腦出血去世捐獻5個器官,為什麼年紀輕輕會得這個病?
    原創 張世榮 好大夫今日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優秀的年輕人因腦出血突然離世,家屬捐獻了孩子的雙腎、肝臟及2片眼角膜5項器官,幫助3位終末期器官衰竭者獲得新生,也為兩名眼病患者送去光明。很多網友留言「怎麼年紀輕輕就腦出血呢?」
  • 讓生命以愛之名延續——雲南舉行活動緬懷人體器官捐獻者
    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新華社昆明4月3日電 題:讓生命以愛之名延續——雲南舉行活動緬懷人體器官捐獻者  新華社記者王研  「是你,讓我再次看到心臟跳舞」「是他,讓我聽到花朵盛開的聲音」……清明節即將來臨,瀝瀝細雨中,人們在石碑前肅穆地獻上一枝枝菊花。
  • 雲南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
    雲南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2020年志願登記數佔7年總數的57.25%1月5日,記者從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獲悉,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僅2020年就有25556人志願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佔2014年至2020年7年間志願登記總人數44638人的57.25%。
  • 鄠邑一男子突發疾病,民警火速救人 用警車開闢「生命通道」
    7月16日,西安公安鄠邑分局民警在工作途中,偶遇一男子突發疾病,病情危機,需要馬上送醫院救治。民警當即用警車救人,一路鳴笛開道,僅用時3分鐘便將病人送到醫院就診。7月16日中午,西安公安鄠邑分局民警陳平帶領輔警在工作途中,突然遇到有人求助:「警察同志,前面有人暈倒了,情況看似很嚴重。」民警迅速下車查看,發現一名50多歲的男子躺在地上,雙眼上翻、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民警詢問到:「人是咋了,是不是有什麼疾病?」驚慌失措的男子家屬告訴民警,丈夫患有發心臟疾病,剛才正走著就突然暈倒了。
  • 西安又有16人組團登記捐獻人體器官
    在11月24日的志願登記人體器官捐獻現場,洋溢著濃濃的愛。  第一次捐獻後央視跟進 網友點讚  在11月16日組織了第一批13人前往陝西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進行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後,11月24日上午,邱華帶著16人再次前往該中心,進行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 上海醫生一年運輸人體捐獻器官60餘次,最近一次他遲到了
    朱建軍於1月5日攜帶一例人體器官(肝臟)從鄭州乘坐MU5394航班趕往上海,由於手術難度超出預期、手術時間延長,趕往機場的時候已經臨近登機時間,而該班次是當天最後一班趕往上海的航班。據朱建軍醫生回憶,他們一行兩人提前電話報備並及時與鄭州機場溝通,東航地面工作人員了解全部情況後,暖心安慰他們不要著急,會盡全力幫助解決問題。
  • 上海已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為與會黨員、培訓班學員講授專題黨課《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時談到,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我國器官移植唯一器官合法來源,該規定實施的第一年,我國就實現了2775例公民身後器官捐獻,此後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到2019年達到5800多例。
  • 2020年雲南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回顧
    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在助力脫貧攻堅、強力推動疫情防控的同時,以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10周年為契機,紮實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志願登記、捐獻見證、人道救助、緬懷紀念等工作。12月初,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支持下,分別在昭通學院舉辦有400多人參加的人體器官捐獻進高校宣傳講座和有3000多名師生參加的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毅行活動。
  • 貴陽市眼庫在微信朋友圈急尋病人,兩名幸運者如願以償
    一條微信點燃朋友圈2月23日下午,一條消息在貴陽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裡瘋轉:「貴陽市一醫(貴陽市眼庫)現在有一枚角膜未預約到合適病人,如果各位有需要做角膜移植的病人,請通知儘快到我院眼科檢查,請幫忙轉發出去,幫助有需要的病人!謝謝!聯繫電話:0851-85823333」。程芳告訴記者,這條消息是她在情急之下編發的。2月21日,貴陽一名49歲男性因病逝世。
  • 四川省人民醫院同時進行三臺器官移植 3名患者重獲新生
    ,四川省人民醫院同一時間進行同一供體心臟、雙肺、肝臟三大器官的捐獻與移植,使3位器官衰竭患者重獲新生。移植手術同一供體捐獻3大器官 多學科協作3名患者重獲新生同一供體捐獻,三個大器官的移植同時進行,多個科室要爭分奪秒縮短器官缺血時間、儘快完成,術後更要密切監測、精心治療和護理,對醫生團隊來說是拼盡全力的救治,對於三名接受移植的患者來說,手術之後便意味著新生。
  • 跨年夜,三條生命因你重獲新生!謝謝你!這位兩個孩子的父親……
    直升機百裡之外送器官,送來了生命的希望,讓生命之光延續到了2021……霍夏區,我們替你走下去捐獻者霍夏區(化名),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020年。作為兩個幼子的父親、年邁雙親的獨子,他31歲的年輕身軀不幸淹沒在一場事故之下。中年喪子的父親,雙眼噙淚毅然做出了選擇:捐獻器官,讓兒子的一部分能繼續在這個世界活下去。16:23, 滿載生命希望的直升飛機從麗水起飛。
  • 甘肅省22人相約加入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隊伍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他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當日『組團』來登記的志願者共有22人,這也是近年來省紅十字會接待來訪登記志願者最多的一次,」甘肅省紅十字會志願者劉江介紹說,「公民捐獻的遺體將用於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捐獻的遺體器官,在經過醫學評估確保健康、適配後,將用於癌症中晚期患者的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