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聲!上海已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

2020-12-01 騰訊網

黃潔夫講授專題黨課《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

我國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大量患者因器官捐獻者的「大愛」獲得生命的延續。今天(9月19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組成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該院黨員代表百餘人共同開展「志願公益,黨員先行」主題黨日活動2020年器官移植管理培訓班開班儀式。開班現場傳來消息: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一路走來,銳意進取,堅定不移推行改革。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為與會黨員、培訓班學員講授專題黨課《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時談到,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我國器官移植唯一器官合法來源,該規定實施的第一年,我國就實現了2775例公民身後器官捐獻,此後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到2019年達到5800多例。

「我國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只要我們勤奮工作,推進改革,有望在未來兩到三年邁向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 黃潔夫呼籲,傳承弘揚這份大愛精神,推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中發揚光大。

據悉,自2012年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在我國啟動以來,按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國紅十字總會的統一要求,上海市結合實際,著力規範管理,穩步、有序地推進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在體系搭建、機制建立、流程標準制定、培訓宣傳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截至2020年9月19日,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

這其中,在仁濟醫院實現捐獻的有295例,佔全市總數37.6%;仁濟醫院器官獲取組織(OPO)成立7年來捐獻例數在上海市始終名列前茅,其中有5年位居全市第一,為上海乃至全國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本次主題黨日的舉辦旨在進一步激勵全院黨員和醫護職工進一步推動這項延續生命、造福人類的偉大工程。

「黃潔夫教授的精彩黨課讓每一名醫護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對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希望醫院的每一名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持續推進這個充滿愛的『生命接力』。」仁濟醫院黨委書記夏強談到,仁濟醫院「十四五」規劃也將把重心放在重症、腫瘤、大器官移植等領域,特別是要推動肝腎之外的大器官移植工作,希望通過這次主題黨日活動,廣大黨員和醫護能進一步凝聚共識,帶頭推進這項大愛事業,同時也為改變廣大群眾固有的觀念作出不懈努力。

會上,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洪濤向仁濟醫院副院長張繼東授「生命接力先鋒隊」隊旗。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宣讀倡議書,號召黨員、醫務工作者積極宣傳器官捐獻的價值意義,爭做器官捐獻的先鋒模範,凝聚合力幫助群眾轉變傳統觀念,關心支持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發展,挽救更多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作為心血管外科醫生,我非常了解器官捐獻對相關終末期病人的重要意義。這份愛的事業讓我們明白,醫者不僅可以靠技術救死扶傷,更可以通過身體力行,帶動人們改變對器官捐獻的觀念,從而幫助更多患者獲得生的希望。」薛松說,器官捐獻是點亮生命、傳遞希望的高尚事業。

這份倡議獲得現場學員積極響應,紛紛拿出手機,通過「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加入到捐獻志願者的行列中。

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劉冀東工作18年至今清晰記得2002年7月畢業剛入職仁濟醫院的場景:走到監護室,帶教老師突然指著一名正在自己吃飯的患者告訴他:你知道嗎,她昨天剛剛接受了心臟移植。

「當時我就震驚了,原來心臟真的可以移植,這不是書本上隨便寫寫的!」 劉冀東說,從此以後,自己對移植就有了好奇心。心臟外科有一種病叫擴張型心肌病,因為心臟肌肉有問題,會導致反覆心衰,最終死亡。目前。心臟移植是對其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劉冀東所在的心臟科接診過一名年輕患者就患了這種病,到醫院時已經心衰,就在科裡討論要不要給她心臟移植時,姑娘因為種種因素未做移植就出院了。劉冀東後來輾轉聽到了姑娘去世的信息。

這樣的事情並非個案,在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獲得了長足進步,但與臨床上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群體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參加這個器官移植和捐獻的培訓,受益良多,也突然發現,除了從醫生的角度看這個問題,還可以從平常人的角度去看待移植,參與這份事業。」劉冀東今天也在「施與受」平臺自願登記捐獻。

相關連結

【生命接力先鋒隊】

「生命接力先鋒隊」是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於2020年7月1日正式創立的黨建品牌項目,旨在通過以黨組織聯學聯建的方式,推動各級黨組織黨員幹部帶頭參與器官捐獻登記與宣傳工作,推進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高質量發展。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2014年3月21日正式上線,是中國第一家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網站。在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指導下,2016年10月25日,該平臺正式交付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管理,旨在向全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理念,喚起公民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認知,提高公民志願器官捐獻的意識。

「施予受」中的「施」代表器官捐獻者,「予」代表器官捐獻事業支持者,「受」代表器官移植受者。「施予受」的宗旨理念,是傳遞愛與希望。

2019年12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正式對接。同日起,有意願進行器官捐獻的志願者可通過仁濟醫院官方微信直接進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進行捐獻登記。

作者:唐聞佳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仁濟醫院供圖

相關焦點

  • 新聞1+1 | 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2020年11月7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2020年11月7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11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專題節目《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在吉林長春開展
    2020年11月5日,為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傳播人體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參與公益事業的良好氛圍,推動紅十字志願服務工作,吉林省紅十字會聯合軌道交通集團運營事業總部客運二中心在長春市地鐵2號線、3號線,開展「生命接力·救在身邊」人體器官捐獻宣傳主題活動,30餘名紅十字志願者積極參與其中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十年累計志願登記251萬人
    中新網杭州11月7日電 (記者 蘇丹)中國紅十字會7日在浙江杭州舉辦「生命接力·救在身邊」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以環繞西湖行走10公裡的「毅行」方式紀念十周年,向民眾宣傳器官捐獻工作。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惠玲在活動中表示,參與推動人體器官捐獻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
  • 2020年雲南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回顧
    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在助力脫貧攻堅、強力推動疫情防控的同時,以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10周年為契機,紮實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志願登記、捐獻見證、人道救助、緬懷紀念等工作。▲4月22日——緬懷人體器官捐獻者活動點擊查看:博愛雲嶺 生命迴響——雲南省舉行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
  • 上海醫生一年運輸人體捐獻器官60餘次,最近一次他遲到了
    朱建軍於1月5日攜帶一例人體器官(肝臟)從鄭州乘坐MU5394航班趕往上海,由於手術難度超出預期、手術時間延長,趕往機場的時候已經臨近登機時間,而該班次是當天最後一班趕往上海的航班。據朱建軍醫生回憶,他們一行兩人提前電話報備並及時與鄭州機場溝通,東航地面工作人員了解全部情況後,暖心安慰他們不要著急,會盡全力幫助解決問題。
  • 吉林伊通:人體器官集體捐獻志願者籤約儀式圓滿成功
    中國公益在線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訊:2021年1月9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伊通滿族自治縣紅十字會的指導下,由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馬良召號發起的人體器官集體捐獻志願者籤約儀式在天馨宴會廳二層杜鵑廳舉行。
  • 用生命傳遞愛!西安又有16人組團登記捐獻人體器官
    姐姐上次登記這次拉妹妹加入  邱金花已經59歲了,她從2003年開始獻血至今,2018年開始捐獻血小板,已挽救了4個人生命。10年前,她先是在其他團隊做公益的,3年前來到陝西省慈善協會愛心大姐志願者團隊,和團隊一起助學助困,給孤寡老人、山區學生義剪、按摩。
  • 新年第一天的「生命接力」:28歲退伍軍人離世,捐器官救5人
    1月1日下午4時15分許,廣東省中山市交警支隊接緊急警情,中山市人民醫院有一批人體捐獻器官急需搭乘飛往上海的航班,現正值元旦首日,通往珠海金灣機場的公路晚高峰擁堵,請求交警提供幫助!時間倒回到2020年12月24日,年僅28歲的廣東臺山籍退伍軍人曉軍(化名)在中山市橫欄鎮因車禍致重型顱腦損傷,經過五天搶救,患者仍深昏迷,瞳孔散大固定,無自主呼吸,由呼吸機輔助及藥物等維持生命體徵,臨床評估考慮腦死亡狀態。「他作為退伍軍人,生為報效祖國,獻身社會,現在人要不在了,希望能讓他的生命延續在這個世界上,能為社會做出最後的貢獻!」
  • 集體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 22名志願者用這種方式迎接新年
    集體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22名志願者用這種方式迎接新年每日甘肅網1月4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22個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做了一件相同的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2020年12月31日下午,22名志願者相約來到省紅十字會,填寫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成為了光榮的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志願者。志願者張建欣看到自己的電子登記卡後,激動地說:「今年我們經歷了新冠疫情,讓我深刻體會到只有醫學的進步才能更好地保護生命和健康。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們願在生命最後一刻將生命延續,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獲得新生」。
  • 大愛|廣醫三院狗年第一例器官捐獻讓三個久病患者獲新生
    她想起以前在報紙上看到的器官捐獻的故事,於是找到醫生了解情況。醫院主治醫生和廣醫三院器官捐獻協調員遂向李女士詳細介紹了國家關於器官捐獻的政策、手續和流程。「生命,不因死亡而終結,有愛就能得到延續」關於器官捐獻的一句話讓李女士留下淚水,或許這樣便可以讓先生的生命再延續,對他的愛與思念也就能留在人間了。
  • 讓生命以愛之名延續——雲南舉行活動緬懷人體器官捐獻者
    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新華社昆明4月3日電 題:讓生命以愛之名延續——雲南舉行活動緬懷人體器官捐獻者  新華社記者王研  「是你,讓我再次看到心臟跳舞」「是他,讓我聽到花朵盛開的聲音」……清明節即將來臨,瀝瀝細雨中,人們在石碑前肅穆地獻上一枝枝菊花。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父親最終做出決定,男孩捐出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和角膜,挽救了5個人的生命,還讓盲人重獲光明。作為北京佑安醫院的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死亡,是劉源繞不過去的話題。他每日奔走各地,尋找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向家屬宣講器官捐獻政策。在即將失去親人、陷於悲痛中的家庭面前,他一開口,迎來的可能是質疑、冷眼和咒罵。但人們的觀念在不斷變化。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家屬捐獻其器官傳遞大愛
    他的家人在悲痛之餘,決定將他的器官捐贈出來,用生命傳遞大愛……  梅雄,湖南常德臨澧人,海軍某部四級軍士長,1980年12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4年9月入黨。2012年榮立三等功,並在各項專業比武中屢次獲得優異成績。
  • 讓生命延續 2020年雲南超25000人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記者從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獲悉,2020年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僅2020年就有25556人志願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佔過去7年(2014年至2020年)志願登記總人數(44638人)的57.25%。
  • 甘肅省22人相約加入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隊伍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他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當日『組團』來登記的志願者共有22人,這也是近年來省紅十字會接待來訪登記志願者最多的一次,」甘肅省紅十字會志願者劉江介紹說,「公民捐獻的遺體將用於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捐獻的遺體器官,在經過醫學評估確保健康、適配後,將用於癌症中晚期患者的疾病治療。」
  • 雲南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
    雲南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2020年志願登記數佔7年總數的57.25%1月5日,記者從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獲悉,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僅2020年就有25556人志願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佔2014年至2020年7年間志願登記總人數44638人的57.25%。
  • 寧願火化都不願捐獻器官的原因,這3點受很多人認同,你認同嗎?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器官捐獻數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器官捐獻數量大幅提升。從2015年的2766例,到2018年的6302例,不僅是數字上的改變,更是人們對器官捐獻的接受程度加深的表現。
  • 跨年夜,三條生命因你重獲新生!謝謝你!這位兩個孩子的父親……
    在醫生的仁心仁術下,3個生命將重獲新生,生命之光延續到未來。這是生命的一場接力。直升機百裡之外送器官,送來了生命的希望,讓生命之光延續到了2021……霍夏區,我們替你走下去捐獻者霍夏區(化名),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020年。作為兩個幼子的父親、年邁雙親的獨子,他31歲的年輕身軀不幸淹沒在一場事故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