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與「豬」同音,明朝人為了避諱會怎麼稱呼豬?古人有大智慧

2021-01-15 老古品歷史

「朱」與「豬」同音,明朝人為了避諱會怎麼稱呼豬?古人有大智慧

生活新鮮事,每天多一點。「朱」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姓氏,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明朝,當時天下都是朱家人的天下。我國的漢字文化特別高深,尤其是諧音字。「朱」與「豬」是相同的拼音,很多人想,古代對於皇帝的名諱都是需要避諱的,但是豬作為我們常吃的動物,那說殺豬吃豬肉的時候,會不會衝撞了明朝帝王們的姓氏呢?明朝人為了避諱都會怎麼稱呼豬呢?相信小夥伴們看了小編的文章一樣,一定都會感嘆,古人真的是有大智慧啊!

因為封建思想都比較迷信,所以避諱就是自然而然被人們給創造出來了。古代講究尊卑分明,下等級的人都是不能逾越規矩的,尤其是不能反抗上等級人的決定。一般為了不衝撞皇帝們的名諱,不管是名諱還是同音,百姓們都會想法設法找一些意思相近的詞語或者字來代替。而豬作為自然界最平常的動物,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吃豬肉。而豬與朱兩個字都是同音,如果在明朝的時候,說殺豬會不會被人當做要造反呢?

我們現代人想得到,古代人肯定也都是想得到的。在古代,豬還被稱為豚和彘,明朝的百姓們為了避開皇帝的姓氏,都將豬叫做豚或者彘。不得不說,古人們還都是很有智慧的。雖然百姓們拿避諱當做大事,但是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卻不在乎。他畢竟是草根出身,所以對這些並沒有多在意。

在有一年春節,朱元璋微服出訪的時候,他來到了一個城鎮。這裡家家戶戶都貼著春聯,看著特別喜慶,但是他發現有戶人家沒有貼春聯,出於好奇,他前去詢問。原來這家是做殺豬生意的,因為民間對殺豬很是介意,所以他的生意並不好,已經窮的買不起春聯了。當他知道詳細情況之後,就命人準備筆墨和紅紙,隨手就為這戶人家寫了一副對聯。上聯寫道:雙手劈開生死路,下聯:一刀斬斷是非根。可見朱元璋本人其實並不介意避諱這件事,不過雖然他不在意,但是百姓為了保命都會避諱的。

雖然明成祖對名諱衝撞沒有忌諱,但是他的子孫卻很在意。朱厚照本人因為屬豬,再加上姓朱,所以他當政的時候,有段時間都不讓百姓吃豬肉,禁止殺豬。不過祭祀祖先都是需要殺豬的,再加上豬肉作為人們常吃的肉食 ,所以不殺豬是不長久的事情,沒多久他就廢除了這項規定。

其實避諱不單單只是避開姓氏,有些皇帝會避開名字,比如漢朝為了避開劉邦的名諱,就將邦改為國。不同朝代都是有不同的規定的,不單單國家避諱,一些有錢人家也會有家諱,家中奴僕的名字都不能主人同字同音。雖然現代人不太注意避諱,但是其實避開家諱有時也是對長輩的尊重。不知道大家對避諱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給小編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古代避諱多講究!「豬」與「朱」同音,明朝對「豬」怎麼稱呼?
    我們知道對於一個身處高位的皇帝來說,他的姓名是不可以冒犯的,「豬」與「朱」同音。那在明朝「豬」怎麼稱呼?據我所知,我家裡人在為我的一個弟弟起名字時猶豫有個字和我太爺爺的字重音,雖然名字是嬸嬸自己查閱了好久的字典,說這個比較有寓意,但是最後並沒有用,其中有重音的字就是玉同煜,不過現在名字也挺霸氣的。好奇明朝是吃豬肉怎麼說呢?畢竟豬和朱同音呀!
  • 「朱」與「豬」同音,那明朝人如何稱呼豬?我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朱」與「豬」同音,那明朝人如何稱呼豬?我不說你可能想不到眾所周知,古代文字獄都是比較嚴厲的,如果一句話或者一首詩,裡面的任何一個字都沒有寫得好的話,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文字一般都是從明朝開始管得特別嚴的。
  •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人把豬叫什麼?說來挺有意思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人把豬叫什麼?說來挺有意思文/露露知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避諱」是一種特有的制度,尤其是文人如果在交談或書寫時不注意,可能會被砍頭。「避諱」這一觀念有著極其深遠的歷史,一說起源於西周時期。「避諱」就是封建社會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以禁止人們說或者寫禁「字」。
  •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之人避諱,管豬肉叫什麼呢?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之人避諱,管豬肉叫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君主制度往往會有許多規章制度需要天下人去遵守,而小編今天要講的是古時說的「避諱」。其實在以前,皇族的名字並不是平民百姓就可以隨便接觸並且同名的,甚至連一個字相同了都可能面臨隨時掉腦袋的風險,因此一般人都是避而遠之,就算沒有這輩子都不可能會見到當朝的皇帝。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之人避諱,管豬肉叫什麼呢?小編查閱了史料後發現,歷史上記載著的是,明代當時並沒有對「豬」進行避諱。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朱元璋認為自己的姓氏可以和家畜共稱嗎?
  • 「朱」與「豬」同音,明朝人把豬叫什麼?古代人很聰明
    「朱」與「豬」同音,明朝人把豬叫什麼?古代人很聰明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人的眼中,尊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僕人的名字與這一家主人的名字相同,那麼僕人為了忌諱,便會改掉自己之前的名字。因為在古人的眼中,奴才沒有太大的價值,在普通的富貴人家都能夠做到這樣,更何況是皇上。
  • 「豬」和「朱」諧音,明朝人把豬叫什麼?老祖宗太有智慧了
    「豬」和「朱」諧音,明朝人把豬叫什麼?老祖宗太有智慧了平時觀看古代影視作的小夥伴們肯定見過這樣一個情節,就是避諱名字。比如新皇登基,若是有人和皇帝重名或者名字當中有相同字眼,都是必須改名字的,避諱名字在古代非常重要,就是同一府的奴僕,也會避諱自己主人的名諱。
  • 明朝的皇帝姓「朱」,為了避諱皇姓,老百姓要殺「豬」咋辦?
    皇帝在當時被叫做天子,寓意為上天的兒子,是全天下最尊貴的人,他統治萬民,他說的每一個字都是金口玉言,傳達的命令被稱為聖旨,可以說是封建制度裡的最高權威。皇帝既然作為最高權威的象徵,那麼皇帝的名諱自然是不可以叫的,別說叫皇帝的名字了,就是與皇帝同字同音的詞語也必須要避諱。例如咱們熟悉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當時她也是因為避諱晉文帝司馬昭的字而由「昭君」改為「明君」。
  • 明朝皇帝姓朱,那百姓如何稱呼「豬」呢?答案出乎意料
    明朝的開國皇帝叫朱元璋,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很忌諱稱謂,尤其是皇帝的稱謂都需要避諱,比如李世民的四兒子本叫李玄霸,為避諱清朝康熙帝玄燁的字,就改成了李元霸,同樣在明朝時期,開國皇帝姓朱,一般人自然不能亂叫「朱」這個字了。
  • 明朝國姓是「朱」,為了避諱,明朝人叫「豬」什麼?叫法很難讀
    朱元璋稱帝,一度也將「朱」姓給發揚光大了。然而,「朱」和「豬」作為同音字,日常生活中「豬」又難以避免會被提及,要是百姓說個「殺豬了」,搞不好被誤以為是要造反,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為了避免「國諱」,官兵對此管控相當厲害。
  • 為避諱皇帝的朱姓,明朝不準把豬叫「豬」,結果改成了這個名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無盡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詞語之最初的時候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古代嚴厲的封建制度制約之下,很多詞語都改掉了,世世代代傳承下來也便叫習慣了。如果現在回過頭來看以前原來的樣子,反而不習慣了,在古時候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 為避諱皇帝的朱姓,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後來改叫了什麼?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無盡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詞語之最初的時候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古代嚴厲的封建制度制約之下,很多詞語都改掉了,世世代代傳承下來也便叫習慣了。如果現在回過頭來看以前原來的樣子,反而不習慣了,在古時候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 朱元璋大興文字獄,「朱」與「豬」同音,明朝文人用這字來代替
    朱元璋非常忌諱別人說他的名字,因此大興文字獄,許多提及到敏感字眼的人都進了監獄。由於一些文字被官方屏蔽,因此也給社會造成了許多麻煩,但古人非常聰明,這個字不能用換個字替代不就行了。皇帝雖然是天下的主人,但是想要封住百姓的嘴還是比較困難了。
  •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如果當皇帝跟動物諧音之時,必須得避開。否則你過年了說「殺豬了」,那麼就是說「殺朱了」,在明朝時期,這是要造反的節奏了。據文獻記載,特別在明朝的時候,「豬」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所以問題就解決了。
  • 「朱」和「豬」諧音,明朝百姓可以吃豬肉?又如何稱呼「殺豬」?
    「朱」和「豬」諧音,明朝百姓可以吃豬肉?又如何稱呼「殺豬」?文/晨兒說歷史本文關鍵詞:朱厚照,豬肉。全文共計1200餘字,閱讀約需4分鐘。縱觀歷史風雲,品風流人物。歡迎大家來到魚叔的歷史小坊!之前和大家聊到了在宋朝宋徽宗時期,因為徽宗屬狗,於是蔡京為了拍馬屁,便是認為天下百姓應該要尊敬天子,不能吃狗肉,不能殺狗。宋徽宗想想也有道理,於是便同意了。當即天下百姓是民怨載道,之後直到李綱的出現,向宋徽宗進諫,才得以終止這個荒謬的法令。宋徽宗僅僅是因為屬狗,便是不讓百姓吃狗肉,那麼明朝呢?明朝的皇帝都是姓朱,那不是明朝276年內,都是不準百姓吃豬肉嗎?
  • 明朝的皇姓和豬諧音?那明朝的豬叫什麼?明朝人還敢吃豬肉嗎?
    豬是我國五畜(牛、犬、羊、豬、雞)之一,也是中華十二生肖之一,在古代經常用豬代表財富和生育,豬不像牛、羊、狗那樣適合遊牧遷徙,在遊牧民族的畜牧經濟中,豬是難養的動物,但是對於我們這樣的農耕民族卻是天然的肉食提供者,因此豬在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具有重要地位,甚至是古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問題來了,在封建社會是需要避諱的,也就是在帝制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表尊重,「為尊者諱,
  • 明朝皇帝姓朱,那百姓叫豬什麼?
    蘇軾曾經說過:豈知泉下有豬龍,臥枕雷車踏陰軸。蘇軾是我國宋朝時期的大詞人,同時對於烹飪也很有造詣,東坡肉的主要食材就是豬肉,直到現在這道美食還十分受推崇。中國人又比較喜歡製作美食,豬肉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可以做出不同的美味來。公元3000年之前,豬就已經被原始中國人馴服,成為了家禽。
  • 豬年說豬,關於豬你一定不知道的事~
    豬在古代的身份可是大不相同哦~ 一、豬是「勇敢」的代名詞在上古的時候,豬的文化意義根本就不含任何貶義,相反,豬是衡量勇敢的尺碼。而人的素質,也以豬是為坐標來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豬以示勇敢之意,那麼不能捉豬便為怯懦。
  • 明朝百姓忌諱「朱」字,為避免如此稱呼豬,此皇帝還下令禁吃豬肉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他也是歷史上,少有的通過農民起義,登基當上了皇帝的人,古代是封建等級社會,地位高的人,就是有那麼一些特殊,作為皇帝,更是如此。朱元璋姓朱,在當時的社會,一度朱是個高貴的姓,古人們通常會對,上位者的名字有所忌諱,不能讀出來,否則就是大不敬,但是豬肉,又是人們常吃的肉類之一,兩個字又是同音字,難免百姓會說,要是有人不小心說了要殺豬,一個倒黴,就會被認為這人要造反了。誰敢光明正大的造反?那不是等著被砍腦袋嗎。
  •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諧音,那明朝人怎麼叫豬肉呢?要造反的節奏?
    明朝時期,古人如何避開「朱」、「豬」這個詞勒?根據文獻記載,特別在明朝的時候,「豬」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所以問題就解決了。當然對於大部分明朝皇帝而言,只要不是諧音其實也無關緊要,但是傳說朱厚照在這件事情上就有點誇張了。
  • 明朝的皇帝姓「朱」,那黎民百姓吃豬怎麼辦?朱元璋告訴你
    也正是因為皇帝的權力太大了,也使黎民百姓或者沒有權利的人更想保護自己的權利不被受到侵害,這些人可能因為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惹怒皇帝,皇帝就會讓這些人丟掉性命,甚至連累家庭,這也就是權力集中且至高無上的表現。在古時有著許多讓人們覺得不必要的規矩,就比如避諱,避諱就是一個字或者諧音和皇帝名字之中有相同的字這就是避諱,有些字可能還會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