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是《易·坤卦》的上六爻辭。其《象傳》釋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坤卦·文言傳》釋曰:「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象傳》和《文言傳》的解釋雖然已經很詳盡,頗費刀竹,但後人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刻。要深刻理解這句爻辭,還是要把它放在整個《坤卦》中來理解。
《坤卦》是消息卦,其勢陽消陰息而至於極,故而開始轉化為陰消陽息的趨勢。根據消息卦變化趨勢及規律,《坤卦》接下來會變為《復卦》。這就是說,《坤卦》上六爻即將消去,而其下面潛伏的陽爻即將息長出來。這樣《坤卦》上六爻和下面即將息長出來的陽爻就形成你消我息的爭鬥,故曰「戰」。
陰陽消息是自然規律,非人力所能左右,故曰「野」。「野」的本義當指自然的、原始的,非人為因素造成的狀態。《說文》所謂「郊外謂之野」,亦是本義的引申義,郊外人煙稀少,故呈現一種原始、自然的狀態,故謂郊外曰「野」。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就是指原始、自然的成分;「文」就是人為修飾的成分。故質顯則野,文著則史。「史」就是指用文字記載的發生過的事,用文字記載的歷史都有了人為修飾的痕跡,故「史」本身就有文飾的意思。
《坤卦》陰陽消息的結果,其下面息長的陽爻必將戰勝即將消亡的上六陰爻而形成《復卦》。《復卦》初九爻一陽在下,為震體主爻,「震為龍」,故稱龍焉。這條龍就是潛於《坤卦》下面而未顯的那條龍,故《文言傳》所謂「猶未離其類也」。這裡的「離」就是麗的意思,附麗也。「猶未離其類也」就是指《坤卦》下面的陽爻(龍)還未顯現,還沒有附麗於這群陰爻中。這條龍雖未顯現,但我們已經感覺到它的氣血和脈搏,故「稱血焉」。
《坤卦》六爻純陰,是陰極之卦,其天時在仲冬之月,五行屬水。太陽直射點直射南回歸線,我們所在的北半球陰氣達到極盛,夜極長而晝極短,為仲冬之月。仲冬之月,五行屬水,其色玄,故曰「玄」。天道如此,故曰「天玄」。《坤卦》上六在坤體,「坤為地,其色黃」,故曰「地黃」。天地雜,故其色「玄黃」,天玄而地黃也。
總上所述,《坤卦》下面潛伏的「龍」與上六形成陰陽消息之戰,陰陽消息是自然規律,故曰「龍戰於野」。《坤卦》天時在仲冬之月,五行屬水,北方用事,故天玄而地黃。《坤卦》是陰極之卦,陰極而陽生。陽雖未現,但我們已經感覺到陽的氣血在升騰,天地呈現玄黃之色,故曰「其血玄黃。」《坤卦》上六代表陰氣已極,仲冬已盡,陽氣開始復來。陽氣復來,春天就不遠了,閉藏順守、厚德載物的坤道也已窮盡,萬物爭榮,積極進取的乾道又開始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