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不上大夫」是什麼意思?其實它前面的一句話更經典

2021-01-11 諸葛品歷史

孟子曾提出「民為貴,社稷次,君為輕」的觀點,雖然這句話很知名,也經常被古代皇帝掛在嘴邊,但幾乎沒有一個王朝能做到這種地步,畢竟與古代帝王的威嚴有很大的衝突。商鞅更是不得了,為推行變法,制定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規定,不可謂不大膽。

然而,古代卻又有「刑不上大夫」的說法,與孟子和商鞅的觀點相悖,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在這裡要先解釋一下,「士大夫」是指古代有影響力的文人,在其之上的是朝廷大臣,如果僅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士大夫及朝廷官員,即使觸犯律法也不會被用刑。

聽起來很合理,畢竟士大夫的身份顯貴,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刑不上大夫」最早出自《禮記》一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也曾引用過,本意並非不可以對士大夫進行懲處,否則他們就會為所欲為,對此有兩種比較靠譜的解釋。

一是,假如士大夫犯罪,也是要付出代價的,逍遙法外是不可能的,只不過不可以對他們使用五刑中的刑罰。咱們都知道,古代的刑罰分為很多種,而「五刑」是其中最殘忍的,包括墨刑(刺青)、劓刑(割鼻子)、剕刑(砍掉雙腳)、宮刑及大闢之刑,除了這五刑之外,其他的手段都可以。

二是,此處的「刑」,是古代是司法機構,可理解為刑部。通常來說,刑部負責審理案件,若是審訊的對象為士大夫,刑部無權直接定罪,必須上報給皇帝,然後由皇帝決定如何處置,即使出現什麼問題,也不會有人敢反對,畢竟是皇帝是意思,除非皇帝想找人背鍋。

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古代士大夫相對於一般人來說,雖然有一定的特權,也不能橫著走。鮮為人知的是,在「刑不上大夫」的前面,還有一句更經典的話,也是五個字,即「禮不下庶人」,《禮記·曲禮》:「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禮」指的是古代的禮節,「庶人」即普通百姓,整體可理解為,在一些禮節方面,不要對百姓太過苛刻,此處並沒有貶低的意思。對於古人來說,有條件讀書之人只佔一小部分,大多數都讀不起書,要求他們懂得所有禮節很不現實。

相關焦點

  • 老話說:刑不上大夫,什麼意思呢?可不是大夫犯罪不受懲罰!
    為什麼古代卻有刑不上大夫的說法呢?不是說過:「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說法嗎?可是為什麼今天卻有「刑不上大夫」的說法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是怎樣刑不上大夫的。在古代刑不上大夫的說法,與孟子和商鞅的觀點不同,那他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其實前面還有一句更重要
    我國古代哲學思想有兩個主要流派,一個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一個就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那你知道這兩大思想流派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嗎?這裡的「方」就是社會的意思。簡單說,儒家思想是一種入世的哲學,而道家是一種出世的哲學。更通俗地講,儒家思想是一種社會組織的哲學,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學。儒家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道德倫理,希望建立一個理想的以道德倫理為基礎的和諧社會,個人通過修身實踐而獲得人生的意義。而道家思想強調智慧的覺悟和解脫,希望返璞歸真、順應自然,建立一個知足常樂的人間樂園,通過個人修身養性獲得人生的智慧。
  • 網絡流行語科普 餵,前面可是地獄啊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喂,前面可是地獄啊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6-04 15:0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喂,前面可是地獄啊什麼意思什麼梗? 出自Fate stay night裡衛宮士郎說的一句經典臺詞。
  • 「兩腮無肉不可交」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在我國古代,流傳有很多通過觀察別人的樣貌就可以推測這個人是否堪重用、是否值得交往的經典故事,比如,曹操就根據司馬懿的「狼顧之相」而認定此人日後必定謀反,提醒兒子曹丕一定要加以提防;諸葛亮看到魏延第一面就認定此人長有反骨,日後一定造反等等。
  • 古代俗語:「何必三更睡五更起」,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忠告
    古代俗語:「何必三更睡五更起」,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忠告俗語在我國擁著悠久的歷史,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俗語隸屬於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我們的先輩老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總結出道理。
  • 在古代,「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嗎?
    「師傅,大師兄又闖禍了,快念緊箍咒呀」,這句話是出自小說《西遊記》中的一句經典臺詞,相信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以後徒兒定當謹記師父教導」,這句話是出自小說《重紫》當中的一次經典對白,有了解過情感類小說的朋友應該也是非常熟悉。
  • 人們常說:虎落平陽被犬欺,其實上一句更經典,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而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句俗語,它的下半句,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對於它的上半句,可惜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難免會有大起大落的情況,也許當你輝煌的時候,有很多人來結交,但是當你沒落之後,這些來結交你的人,可能還會反過來欺負你,落井下石這種情況,生活中並不是不存在。因此,人們在失意遇到小人時,往往會說一句俗語:虎落平陽被犬欺。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一句更經典,古人的觀人術
    早在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總結了整套通過觀察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點來判斷他人的面相理論。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一半句更經典,古人的觀人術。 可能大家會覺得有些迷信,可是綜合古代神話以及留下來的各類書畫、雕像、典籍,很多神仙佛祖都是長長的白眉,而且很多長壽老人也是留著一對長長的眉毛,看著慈眉善目,可能這種外觀印象給人留下了長白眉就是長壽的標誌吧。另外還有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這種針對性別的面相,很多人覺得女子顴骨太高,有點克夫,會影響夫家的命運。其實單從面相來說,顴骨高的女人無非看起來很高冷,不好相處。
  • 「父母在不遠遊」,下一句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它的意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而在這500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因為有了文字,才能將古代先賢的智慧以及文明發展的歷史所記錄下來!可能大家也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文化發展都是以文字為載體流傳到今天的。但是,很多字以及詞語的意思到了今天卻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一句俗語,其實和古代的意思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而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看面相都是一個常見的事情,一些迷信的人,看一個人的面相就能夠分辨對方是善良還是惡毒,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個詞語,「相由心生」,心靈和長相一定是相符的,很多人交朋友也是先看面相的。
  • 歷史文,擊敗《寒門崛起》《長寧帝軍》,它月票6535經典不可超越
    今天推薦的是歷史文,擊敗《寒門崛起》《長寧帝軍》,它月票6535經典不可超越1《明朝敗家子》上山打老虎額精彩章節:大家都知道這方家的大少爺就是一個出了名的紈絝子弟,所以對他也不抱期待,但是方繼藩每次都能刷新他們對他的感官。本來鄧健看見方繼藩,正想上去說點什麼,但是沒想到方繼藩既然在他之前開口說話了:」呦,我當這是誰呢?
  • 古代頭衣: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不同款式的冠有何寓意?
    人們在外出之時,或用它來遮陽,或用它來擋雨。這種生活中的常見衣物,其實有著頗為悠久的歷史起源。不過,從古代漢語的角度來看,帽子這個稱呼在古代可沒有出現過。當時有個比較直觀的名詞,叫做"頭衣",也就是古人置於頭部的衣服。當然,頭衣還有首服與元服的稱呼。按照東漢經學大家鄭玄的解釋,上古時期的"首"與"元",也都有頭部的意思。
  • 古代禮儀: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平民百姓呢?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古代禮儀: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平民百姓呢?「仁、義、禮、智、信」是儒家「五常」。大到國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也要遵循它。這既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誌,也是個人素質的基本體現。在古代的禮儀主要分為兩個方面:政治禮儀和生活禮儀。祭天地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
  • 有句俗語:笑貧不笑娼,完整版卻鮮少人知,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
    有句俗語:笑貧不笑娼,完整版卻鮮少人知,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我們知道,古人流傳下來許多的經典名句。而這些話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有的確實是有著深刻的含義的。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將一個經典名句。
  • 「兩腮無肉不可交」都聽過,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知道的人卻不多
    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很明顯,這就是古人數千年來一種固有的認知,他們認為兩腮無肉的人,是不值得深交的。一、兩腮無肉不可交「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想來大家也能夠理解。簡單的來說,便是古人認為一個人若是兩腮無肉,那他非常有可能是一個陰險小人,而這樣的人,則是不適合交朋友的。咋一看,這就不是我們常說的以貌取人嘛!
  • 成語「首當其衝」是指衝在最前面嗎? 首當其衝是什麼意思
    螞蟻莊園小課堂10月16日問題:成語「首當其衝」是指衝在最前面嗎?這個問題想必有些網友還不知道。首當其衝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被誤用,下面一起來看看它原本的含義是什麼吧。  10月16日螞蟻莊園小課堂問題及答案:
  • 古代老師教學生什麼內容?精通儒家經典,是古代老師的基本要求
    儒家經典是儒家學派的典範之作,被世人奉為經,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在古代教育授課進本都圍繞這些內容進行,所以,古時候的老師需要有很全面傳統文化知識。孔聖人的教學大綱又是什麼?在孔子以前的書籍沒有流傳下來,到了孔子開始將一些古代書籍拿來教授學生,孔子以前的書籍流傳到今天的只有四部,這四部書是中國最古的書,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周朝。這四部書原名《詩》、《書》、《禮》、《易》。現在如果你去圖書館找會發現它們已經改名為《詩經》、《尚書》、《儀禮》和《周易》。
  • 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但從實際地位來看,它與丞相、太尉相差懸殊
    儒家一直認為古代最好的政治制度就是三公制,從黃帝到周初實行的都是三公制,甚至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的以三的乘數為標準的政治設想,這也反映出古人對「三」的神秘崇拜。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雖然被稱為三公,但它們的政治地位卻是千差萬別。下面就以西漢初期的情況來做個對比。丞相也稱相國,承秦而置,秩萬石,金印紫綬,地位最高,為漢初第一高官。
  • 《大話西遊》最後的那一句話是什麼意思?不懂的趕緊收藏吧!
    《大話西遊》最後的那一句話是什麼意思?不懂的趕緊收藏吧!相信大家都有看過星爺所主演的《大話西遊》吧,在大話西遊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經典對白至今依舊還流行著,人生百年,誰不曾大鬧天宮,誰不曾頭戴緊箍,誰不曾愛上紫霞仙子呢?誰不曾脫離父母踏上孤單路程呢?
  • 嗷是什麼梗 一句話後面加個嗷是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嗷最新資訊 > 正文 嗷是什麼梗 一句話後面加個嗷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