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憶崢嶸歲月書寫時代華章
近日,《李鵬回憶錄(1928—1983)》由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該書生動記述了李鵬同志童年時代、求學進步、參加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的歷史。他從一個經歷者、見證者的角度為我們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艱辛而偉大的歷史進程。
一幅光輝的共產黨人的群像
李鵬同志在其回憶錄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共產黨人的群像。他們出身不同,生活道路也不同,但為了救國救民的同一個目標而匯聚在黨的旗幟下。他們在革命的舞臺上,以自己的方式,展現出光輝的形象。
他們追求真理,有著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無論是在白色恐怖的革命歲月還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曲折發展時期,始終如此。在回憶錄中,李鵬同志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父母和他的五舅趙世炎、三姨趙世蘭的革命故事。他們出身於富裕家庭,後來都成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早期的共產黨員。他的父親和五舅還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大革命失敗後,李碩勳受黨組織委派,隻身赴海南從事革命工作。由於叛徒出賣,他在海口不幸被捕。獄中的李碩勳受盡酷刑,以至兩條腿都被打斷了。但他卻始終表現出一個共產黨人的堅貞品格,寧死不屈,最後慷慨就義。李鵬的三姨趙世蘭是一位革命老戰士,一貫忠於革命、忠於人民,在「文革」中飽受磨難,但她堅決否認自己是叛徒的污衊之詞。在彌留之際,她將自己的存款除少許留給工作人員和困難親屬外,全部都交了黨費。他們的革命事跡,影響了李鵬的一生。
他們捨身忘我,詮釋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在回憶錄中,李鵬同志記述了他的父親在刑前寫給他的母親的絕筆信:「死後勿為我過悲,惟望善育吾兒。」從這封信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共產黨人,面對敵人屠刀的慷慨與從容,看到了一位28歲的丈夫和父親,同普天之下的丈夫和父親一樣,對自己的妻子和尚未滿3歲的兒子所懷有的真摯而難以割捨的愛。在李鵬的記憶裡,像他父親這樣的革命者還有很多。在黨內被稱為「革命的母親」的夏娘娘,也給李鵬以深刻的影響。夏娘娘出身書香門第,能識文斷字。但為了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她和自己的女兒夏之栩、女婿趙世炎都先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20世紀30年代,夏娘娘和女兒夏之栩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在監獄裡受盡了折磨,但她們母女和其他戰友們都保持了共產黨員的革命氣節,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頑強的鬥爭。當快10歲的李鵬從夏娘娘那裡得知父親犧牲的事情後,他突然意識到了自己肩負的重任,下定了長大後一定繼承父親革命遺志、繼續幹革命的決心。
他們視烈士後代為己出,無私關懷,精心培養,高揚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幅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堅定實踐者,而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正繼承者的光輝形象。毫無疑問,在李鵬同志的心中,在他的筆下,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堪稱這方面的楷模。他們對烈士子弟的成長與進步傾注了很大的心血。甫一見面,周恩來看到李鵬有點駝背,就對他說,可不要駝背,要挺起胸膛,這樣身體才健康。以後每次見面的時候,他都要看看李鵬是否還駝背。有一次,周恩來讓李鵬念《新華日報》給他聽,李鵬很流利地念了一遍。然後周恩來再讓他講一講這篇社論的要點。李鵬根據自己的歸納講了幾點中肯的意見,周恩來聽後大加讚賞。此事在重慶曾家巖一時被傳為美談。50多年後,宋平同志的夫人陳舜瑤大姐還曾當面向李鵬同志求證此事。在李鵬開赴東北之前,周恩來叮囑他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還要在思想上入黨,在鬥爭中接受考驗。60年代初期周恩來總理到瀋陽視察工作期間,特意會見了李鵬等四位烈士子弟及其配偶,詳細詢問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正因為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對李鵬等烈士子弟的這種特別關愛,李鵬等都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周伯伯」和「鄧媽媽」。也正因為這一稱呼,才有了後來社會上李鵬同志是周恩來、鄧穎超夫婦養子的訛傳。其實,在中共黨內,不只周恩來、鄧穎超夫婦,毛澤東、任弼時、陳雲、李富春、蔡暢、聶榮臻等同志,他們同樣對李鵬等烈士子弟的成長和進步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在他們這裡,李鵬同志不僅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和關懷,而且獲得了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與進步的信心與力量。
透過李鵬同志記憶中的共產黨人群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先進的群體,一個擔負著中國革命和建設重任的偉大群體,正是他們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引領了中國前進的方向。他們的堅定理想和高尚情懷,內化為千磨萬擊還堅勁的不屈不撓的力量,成為我們黨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他們的事跡,成為激勵後昆的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教材。
一本生動的黨史、國史讀物
李鵬同志在回憶錄中,結合自己的經歷,從一個側面向我們描述了黨和國家歷史上發生的許多重大事件,為我們學習和研究黨史、國史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視角。
李鵬回憶錄中提及的重大歷史事件,有一些是我們在黨史、國史的教材上讀到過的。但李鵬作為戰鬥在第一線的實際工作者,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了一些新的材料和具體細節,從而使我們更加真切地了解這段歷史。比如以往對解放戰爭時期歷史的研究,學者對軍事方面關注較多,對後方接管工作,特別是對接管工廠、民主改革和生產恢復等歷史關注較少。在這方面,李鵬關於哈爾濱油脂廠的接管與恢復生產的記述就顯得非常難得。1947年7月初,李鵬擔任了哈爾濱油脂廠協理兼支部書記,這個廠原來是英國人投資開辦的,我方接管後遇到了一個技術難題。油脂廠用油壓機榨油,所用的過濾墊布是從日本進口的,但戰後日本已經不生產這種產品了。在存貨快用光的情況下,我方技術人員根據在延安的生產經驗,設計了一種用馬尾毛摻和在羊毛中進行混紡的材料,以增加墊布布料的韌度,從而很好地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為此李鵬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紡織廠,專門生產這種馬尾毛和羊毛混紡的專用墊布。工廠民主改革也是李鵬在東北參與的一項重要工作。1947年全國土地會議召開以後,李鵬同東北工業部工礦處的3位同志前往吉林中南部的夾皮溝金礦,開展民主改革運動的蹲點工作。在那裡,李鵬等人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共同的生產生活中,通過與工人交心談心,廣交朋友,他們逐步摸清了礦裡的基本情況。依靠思想品德較好、政治表現突出的工人,建立起了黨領導下的新的管理機構,完成了該礦的民主改革任務。李鵬同志的講述,不僅使我們具體地了解了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接管工作與民主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而且讓我們看到了黨的群眾路線在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和取得的巨大成效。可以說,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深入細緻的群眾工作是我們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逐步開展各項民主改革的強大武器。
在回憶錄中,李鵬同志以他的視角描述的歷史重大事件還有許多,如延安整風和大生產運動、搶佔東北、毛澤東訪蘇、「大躍進」運動、批林批孔運動、唐山抗震救災,等等。這些回憶,為我們了解這些歷史事件提供了許多難得的細節性材料。
還有一些重大事件,是我們不知道或知之不多的,李鵬也作了詳盡的描述。比如1970年6月18日凌晨周恩來總理接見水電會議代表。周總理在這次會議上講話的方式很奇特,他拿出水電部寫的關於抓革命、促生產、開展增產節約的報告,一邊看,一邊問,一邊發表評論。會議氣氛十分生動活潑,與「文革」以來那種緊張的氣氛截然不同。當周總理翻閱到報告中關於打破「洋教條」的句子時,他說:這句話寫得好,我們許多企業都是按照蘇聯企業的方式照搬照套出來的,妨礙了廣大工人群眾積極性的發揮。說到這裡,他看了看出席會議的名單,點了李鵬的名字。他問:李鵬同志,你有沒有「洋教條」呢?李鵬回答:我在蘇聯學習了那麼多年,我所工作過的電力企業也都受到蘇式教條的影響。接著總理又問:你對工人是不是有管卡壓呢?李鵬回答說:有,這主要是用一些繁瑣的規章制度對工人進行管卡壓,妨礙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總理插話說:規章制度還是要的。比如說,帶電作業那麼危險,沒有嚴格的作業規定那是要出人命的,我們反對的應該是規章制度中那些過於繁瑣的部分。總理看到出席人員名單的時候還注意到北京的電力機構。他說,為什麼北京設立那麼多電力的管理單位,又是電業管理局,又是電力建設局,還有供電局,能不能合併起來,機構精簡些才好。李鵬同志的這些回憶,不僅填補了歷史空白,比較珍貴,而且賦予了歷史鮮活靈動的秉性,可親可信。
同樣的例子還有李鵬關於黨的十二大有關情況的描述。據他的回憶,陳雲在會上專門講了新老交替問題,中心意思是要成千上萬地提拔中青年幹部,中青年幹部要德才兼備,德重於才,其中5種人不能提拔,即造反起家的、幫派思想嚴重的、打砸搶分子、反對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路線的、嚴重違法亂紀的人。十二屆一中全會閉幕後,中央政治局的領導同志接見新當選的39名年輕的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陳雲拉著李鵬的手說:多年不見了。李先念說:久仰,久仰。鄧小平說:你爸爸是李碩勳,我們熟得很。聶榮臻說:你媽媽身體可好?從李鵬開始,每個人都和中央領導同志握了手。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描述,使領袖愛才、惜才的心情躍然紙上。李鵬讀懂了領袖拉家常式話語背後的深意,在當選中央委員後,他寫下了幾句自勉的話: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有理有節,不要以勢壓人,對上對下都一樣,態度和藹,耐心說服,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類似上述這樣我們知之不多的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材料,在李鵬的回憶錄中還有很多,如關於1977年工業學大慶會議、龍羊峽抗洪搶險的回憶,等等。回憶錄披露的這些具有補白性質的材料,對於豐富和深化黨史、國史研究,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回憶錄展示的李鵬同志對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所思、所感,則為我們今天學習、研究和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提供了參考、借鑑,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