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共洛陽組」:追憶崢嶸歲月 初心歷久彌堅
1921年12月,身著長衫、工裝的遊天洋等先進分子,懷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走進位於今天瀍河區洛陽機務段廠區內的一座幽靜小院裡莊嚴宣誓,洛陽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洛陽組」就此誕生。
如今,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正進行著新一輪的改造提升,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將以嶄新面貌展現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資料圖)
播下革命的火種
昨日,記者來到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由於正在改造提升,該館已經閉館數月。兩座有著百餘年歷史的法式建築比鄰而立,更顯莊嚴。一牆之隔的隴海鐵路上,不停有火車經過,汽笛聲響個不停。撫今追昔,「中共洛陽組」與隴海鐵路的故事還在書寫。
20世紀初,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之中,人民生活異常艱難。當時洛陽境內唯一的鐵路就是隴海鐵路,鐵路工人在比利時、法國、荷蘭等國路方的壓榨下艱難度日。按當時的物價計算,鐵路工人拼死拼活、流血流汗掙來的工資只能買一石米,根本不夠養家餬口。
為了修建隴海鐵路汴洛段,法國、比利時兩國在洛陽修建了洛陽工務段修理廠(俗稱東廠)和洛陽機車修理廠(俗稱西廠),一時間,洛陽成了當時隴海鐵路沿線鐵路工人最為集中的地方。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面對帝國主義的殘酷剝削,隴海鐵路工人急需團結起來。1920年年底,進步青年遊天洋進入洛陽鐵路部門。
遊天洋是福建人,1919年畢業於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唐山分校,曾在粵漢鐵路武昌城外一火車站實習。由於痛恨黑暗社會,遊天洋立志投身社會改革。
1921年11月,遊天洋與白眉珊等先進分子一起,成立了洛陽鐵路工人的第一個群眾組織——隴海鐵路洛陽同人俱樂部。他們藉助在《工人周刊》上撰文及到工人子弟學校講課等形式,深入工人中間傳播馬克思主義,播下革命的火種。
「中共洛陽組」誕生
隴海鐵路洛陽同人俱樂部成立後,帝國主義分子和反動派又恨又怕,經常利用剋扣工資等手段逼迫工人們離開俱樂部。
1921年11月17日,帝國主義分子和反動派製造「西廠掛牌事件」,引發了隴海鐵路工人大罷工。
洛陽同人俱樂部研究決定,發動東西兩廠工人同日罷工,並派出多名工人到鄭州、開封、商丘、徐州等地請求當地工友聲援。1921年11月20日,隴海鐵路線上的所有客貨車輛停運,震驚中外的隴海鐵路大罷工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罷工取得了徹底勝利。
1921年11月27日,遊天洋經李大釗、羅章龍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洛陽第一名共產黨員,隨後發展白眉珊、王福順入黨。
1921年12月,就在如今的「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原址內,「中共洛陽組」成立,遊天洋任組長。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河南創建的第一個黨組織,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北方地區最早發展的4個黨支部、黨小組之一,在中共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從此,遊天洋等人在洛陽大力發展黨員,成立黨組織,推動工人運動發展,使共產主義的火種在洛陽乃至中原大地上熊熊燃燒。
星星之火已燎原
「中共洛陽組」為工人階級指明了奮鬥方向,成為全省創建黨組織的燎原之火,對我市乃至我省的革命事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中共洛陽組成立為開端,中國共產黨在京漢、隴海鐵路河南沿線的主要城鎮迅速建立黨的基層組織,或派黨員開展活動。這些黨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我省生根發芽、生生不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穿越百年時光,回顧激情歲月,紅色基因從「中共洛陽組」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融入了洛陽的城市血脈中,鼓舞著千千萬萬的後來者堅守初心,歷久彌堅。
去年,我市啟動「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改造提升工程,在保留原展覽館的基礎上,建設一座集黨史展覽陳列與黨建教育於一體的大中型紀念性歷史類博物館。項目總用地面積2.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展陳總建築面積為3300餘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主館、遊客中心、地下人防車庫和附屬設施等,預計於今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將成為我市的「紅色文化」品牌和名片。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將以嶄新的面貌面世,這必將激勵我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提升黨性修養,為洛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源:洛陽日報)
▼ 美麗新瀍河
【今日瀍河】區委書記陳功主持召開書記辦公會【今日瀍河】點擊就知瀍河事兒【「兩委」換屆】東關街道順利完成社區黨組織換屆工作【「兩委」換屆】瀍河鄉社區黨組織換屆圓滿完成原標題:《【黨建瀍河】「中共洛陽組」:追憶崢嶸歲月 初心歷久彌堅》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