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田新總部 為理想買單
恆田設計研究所成立於2017年,三年間,恆田已經在北京和上海多地建立了設計中心,以服務更廣泛區域的客戶。隨著公司業務發展,原有的北京辦公室已經不能滿足團隊成長,因此需要在北京找到一個新總部,承載公司更多的功能需求。
先看完工的實景
01.
甲方與乙方
需求簡報
既要設計,又得買單,作為設計公司老闆,找到一個新總部,操心的不只是錢。除了要找到滿足一百人辦公的大空間之外,還希望能賦予它家居展廳、多媒體沙龍、會議室等空間模塊。在此之外,如何在預算範圍內滿足員工的辦公需求,讓整個空間美觀而舒適,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設計需求
核心功能:滿足未來100人同時辦公需要;
功能賦能:家居展廳、多媒體沙龍、材料庫、會客休息區、會議室等;
額外要求:設計師群體獨特訴求、美觀舒適、設計理想。
設計自己的辦公室,與設計商業地產那種裝有玻璃幕牆的辦公室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畢竟這次是自己花錢,擺脫了商業和售賣概念的束縛,能將風格和理念貫徹到底。
攤開地圖,在三座公園的森林環抱中,恆田找到了合適的新總部選址。
02.
景觀與自然
外觀設計
南洋文創園,前身是南洋食品飲料公司。園區內建築紅磚平頂,頗具前蘇聯的廠房氣質。恆田的新總部最終選擇落在這裡。
建築與自然的關係,是恆田長久以來研究的課題之一。在進行新總部的外立面設計時,首先考慮的便是園區的紅磚廠房。一個蘇聯氣質的,象徵著人對自然的改造的景觀,坐落在三片森林之中,不免顯得突兀。
設計師選擇用自然風格打造新總部。外立面使用真石漆,不規則切割的窗體和弧面的門頭,讓這座灰白色的建築,像一顆原石落到紅磚之間,從視覺上突破了工業化的包圍,和周圍的森林產生連接。材料方面,更多地使用木、石元素,玻璃和金屬則儘可能地減少,並隱藏到不起眼的地方,更增強了這棟建築的自然氣息。
03.
原石與璞玉
採光設計
新總部佔地1000平,挑高10米。然而廠房只有西向窗,西曬和單一自然光源導致的光照不足,是需要解決的第一道難題。
像玉石專家一樣,設計師對窗戶一側的牆壁進行了雕琢切割。內外牆面分布的不規則斜面,接受到太陽照射後,將西曬的直射光線轉為漫反射,進入建築內部。一方面減弱了西曬強度,另一方面也增大了自然採光效果。
同時,設計師將採光一側上下打通,形成了一個從地面到房頂的超高挑空。如此一來,二層的光線能同時被一層和三層分享,補足了光照同時,也豐富了自然光源的層次。
▲挑高與採光
04.
永恆與一日
內部構造
雖然廠房的內部空間可以自由調整,但是要首先想像整個空間坐滿人後的情形。排除一百餘人工位之後,剩餘的創作空間極其有限。此外,多個賦能空間的安排、使用者的需求、對美感的考慮,都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設計師群體來說,保持專注和興奮的狀態,有助於創造力的發揮。在設計方案時,如果總是被瑣事打斷或被雜事吸引,是沒有辦法深入地思考和產出的。因此,為設計師創造一個相對穩定、不受外界幹擾的創作空間,應當放在需求的第一位。
為此,設計師摒棄了傳統樓層的概念,取而代之,用立體的內和外將空間進行了劃分。
▲空間分解示意圖
在方塊狀的廠房內部中心位置,懸浮著一個木盒,整棟建築的內層和外層便由此區分。木盒內是設計師的創作層,木盒外則是由一個個功能空間組成的支持層。
▲創作層外部實拍
木作單元裝飾創作核心
木盒由一個個同質的木作單元組成,他們排列組合成木盒的表面。每個木作單元的切割形式又與建築外立面相似,在保證設計語言一致的同時也將外界的聲、光幹擾降低,保持了內部創作空間的恆常狀態。
▲木作單元細節
外層功能模塊
圍繞著永恆的創作核心,散布著一日所需的各個功能模塊。設計師打破每個功能場景的牆壁阻隔,用格式塔的方式將空間進行區分,讓整個空間更加通透,富有呼吸感。利用高低落差和玻璃隔斷,外層空間實現了產品展廳、多媒體沙龍、會議室、休息區等多種功能。
▲內外層功能空間解析
▲外層一樓 | 家居展廳
▲外層一樓 | 多媒體沙龍
▲外層 | 樓梯
▲外層二樓 | 休息區
▲外層二樓 | 會議室
▲外層三樓 | 休息區
▲外層頂樓 | 露臺
05.
設計與生活
王恆辦公室
老闆王恆的辦公室,像其他功能模塊一樣,貼附在核心區一角。
為了兼顧創意和經營,以及不時招待客人,他的辦公空間處理得更生活化,個人色彩也更強一些。以復古的木色為基調,搭配他從中古市場淘來的家具,以及鍾愛的物件,整個空間圍繞著他的文化與氣質打造,他在其中也就更自在一些。
「打破常規,不如在常規之下細緻入微。」王恆的辦公室給人傳達的,正是這種感覺。
還沒把「瀚能設計師俱樂部」公號改為星標嗎?
兄dei!太不地道了?!
瀚能設計師俱樂部
真正服務設計師的網際網路資源整合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