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紅
9月8日,名為《片紙餘興——王建紅信封怡情墨跡展》在南湖放鶴洲的重水美術館舉辦,展廳內人頭攢動,人們佇立字前,或閱讀,或談論,或拍照。這些作品,或端莊雅致,或行雲流水;或書詩詞,或隨意抄寫。頗令人驚呀的是,這些書法作品字幅大小參差,均寫在牛皮紙上,有些隱約可見郵戳,有些隱約可見接縫,有些甚至可以看到收件人。
三十餘幅寫在信封上的書法小品,將展廳裝飾得典雅、質樸。人們在書香與墨跡間欣賞、分享文士之雅趣。一位觀賞者十分驚奇地說:「這樣的書法展,我還是第一次碰到,用廢棄的信封抄書練字,足見書寫者是一個崇尚國學,崇尚節儉,富有雅趣的人。」
練字是休閒方式
王建紅從小開始練字,他喜歡王羲之、王獻之和米芾的行書,鍾繇、王羲之和智永禪師的楷書,尤其鍾情於楷書。他說:「練字是我休閒和消遣的方式。每當工作累了煩了或工作之餘閒了空了,便在廢紙上抄書練字,以此調節心情、消遣自娛。古文詩詞,隨頁抄寫;練字抄書,隨心側重,各得其趣,自在自愜。說來也怪,只要提筆寫一會兒字,先前的苦累煩悶無聊便會煙消雲散。」
王建紅練字時要麼抄寫古文詩詞,要麼抄寫名人書信,他抄寫得比較多的是俞平伯和葉聖陶先生晚年的書信往來。書壇泰鬥、文史大家張宗祥先生就酷愛抄書,他說「背一遍不如抄一遍」,可見抄書有練字和讀書一箭雙鵰之功效,無論是古典詩詞,還是名人書信都能陶冶性情。
王建紅練字不僅自娛自樂,這種雅趣也影響了其他人,他在曾任職的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開設了書法興趣組,免費教學,並受邀於業內講授健康養生與書法知識。
「彈琴聞政理,望月起仙心」,懸掛在重水美術館正堂的這幅對聯,可說是暗合了王建紅這一雅致情趣。
寫字不擇紙
王建紅喜歡寫字,也愛惜紙張:「紙對我來說比較珍貴,我寫字不擇紙。」因此,當看到內勤拆信後將信封丟到字紙簍,他覺得浪費、可惜,「便讓內勤在拆信時,順手將信封用刀片一剖為二交給我,我用它在反面練毛筆字。廢物利用,既節約又環保。」 這樣一寫,就是三年,寫好隨手放在抽屜裡,不知不覺,積攢下來很多作品,成就了這次別具一格的書法展。
這次書法展最大的特色不僅在書法之美,更在於廢棄信封上的書香與墨跡。寫在牛皮紙信封上的三十餘幅字,向人們展示了何謂廢物利用,何謂變廢為寶。王建紅說:「我想證明,廢物不僅是可以利用的,而且,經過人的創造和加工甚至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特別在崇尚節儉和創新的當下,尤有其意義。」
王建紅舉辦書法展還有兩個原因,一則求教於方家和同好,希望在相互交流中有所精進;二則給原單位的同事留點紀念,他剛剛調任嘉興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
「人生當惜時,做人復做事。倘若有餘興,聊以寄片紙。」王建紅這首自勉詩,正是他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裡寄情書法,給心找一份寧靜,片紙以怡情的內心寫照。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月底。(嘉興日報 實習記者 高雲玲 攝影 記者 李劍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