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SoC晶片在Magma Talus下的物理實現

2021-01-16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

本文介紹了一種SoC晶片架構,及其在0.18um CMOS工藝上以talus為主導EDA工具的物理實現。該晶片包含41個時鐘域,4種低功耗工作模式,2個相互隔離的1.8v內部電源域,約有65萬個標準單元,94個宏模塊,250個pad,合計約900萬個邏輯等效門,3600萬個電晶體,晶片面積10.5mmx10.5mm。

關鍵字索引: 約束設計、布局規劃、時鐘樹設計

第一章 晶片結構及物理實現流程介紹

該晶片主要由32位處理器、靜態隨機存儲器、乙太網MAC接口、SPI接口、USB1.1 Device接口、USART同異步通信接口、SCI智慧卡接口、片外存儲器控制器等模塊組成。該晶片具備高處理能力、低功耗等特點。其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SoC晶片的結構框圖

我們採用以Magma工具為主,Mentor、Cadence、Synopsys工具為輔的工具套件來完成RTL2GDSII的整個後端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SoC後端實現流程

邏輯實現階段:用Magma Blast Rtl 來進行邏輯綜合,綜合完成後利用Mentor DFT進行掃描鏈的插入。

某算法模塊在進行物理綜合時,無論採取何種措施(包括優化宏模塊位置,添加blockage,加大庫單元的outline尺寸等),std cell 部分的Congestion都很嚴重,如圖3所示。而採用Magma Blast Rtl進行邏輯綜合,再採用Magma Talus Vortex來進行物理綜合時,std cell部分的congestion可以消除。

圖3 某算法模塊congestion圖

物理實現階段:用Magma Talus Vortex來進行布局規劃和電源網絡規劃、物理綜合、時鐘樹插入及布線工作。

在整個實現過程中,我們採用Magma工具內嵌的靜態時序分析引擎和RC參數提取引擎來進行MMMC(Multi-Mode Multi-Corner,多模式多功能角)時序分析,參數提取,信號完整性的分析、避免和修復工作;使用Quartz Rail工具來進行功耗分析,以及包括電子遷移和電壓降在內的電源完整性分析。


相關焦點

  • Magma客戶通過採用Talus 設計實現系統
    晶片設計解決方案供應商微捷碼(Magma)設計自動化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微捷碼客戶們通過採用微捷碼的Talus® netlist-to-GDSII設計實現系統,已完成超過50次的45納米及45納米以下工藝節點的晶片投片,次數遠超過任何其它EDA供應商的實現系統
  • 採用Magma Talus的時鐘樹實施
    第I章: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9486.htm  好的時鐘樹對整個晶片的建立和保持時序收斂、功耗及魯棒性均較為有益。
  • 以Talus Vortex和Talus Vortex FX解決32/28納米IC
    本文首先會為您呈現微捷碼Talus® Vortex 1.2物理實現流程的高層次視圖,接著將介紹32/28納米節點設計所包含的一些問題並描述Talus Vortex 1.2是如何解決的這些問題。(晶粒間變異也被稱之為「全局」、「晶片到晶片」、「晶粒到晶粒」變異。)例如:如果一個晶片的核心電壓為2.5V,那麼在多數情況下會假設整個晶粒擁有一致和穩定的 2.5V電壓; 同樣的也會假設整個晶粒上擁有統一的晶片溫度。隨著尺寸越來越小的新技術節點浮出水面,晶粒間與晶粒內工藝變異變得日益重要。這些變異中有些是系統變異,這意味著它會隨著單元級電路功能而改變。
  • 微捷碼Talus TCL界面實現複雜分區平面布局
    摘要:本文介紹了幾種65納米以下晶片內分區的平面布局技術。這些技術可幫助我們在相對短時間裡完成切實可行的平面布局,包括:分析邏輯連接、找出擁塞的根本原因以及控制局部密度。
  • Magma宣布推出基於Talus的RTL-to-GDSII低功耗參考流程
    晶片設計解決方案供應商微捷碼(Magma®)設計自動化有限公司日前宣布,一款支持臺聯電(UMC)先進40納米工藝的集成化低功耗IC實現參考流程正式面市。
  • 繼紫光國芯後又一晶片實現突破,中國芯終於迎來好消息
    於是關於晶片自研的呼聲越來越強,以至於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表示"替代不應該成為主旋律"的時候在網上都被噴成篩子了,而在國內眾多力量的推動下,國產晶片也傳來了好消息,繼紫光國芯後又一晶片實現突破。燒了1550億,終於看到曙光日媒前日報導國內的長江存儲已經成功地實現了192層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的技術突破,如果為了更好地保證質量過關,可能會到下半年就開始實現量產。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或是有啥意義,就像中興實現7nm的5G基站晶片商用的時候,不少吃瓜群眾表示沒啥用,又不是手機晶片,關於這個話題咱再論,先說說快閃記憶體晶片吧。
  • 年度行研 晶片「印鈔機」的背後:人類物理的極限探索與大國博弈的...
    20世紀初期的晶片納米製程進度表,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21世紀初,晶片還剛剛進入百納米製程。   1、晶片的製造過程  為了更清晰的表達光刻機對於晶片行業和摩爾定律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先來簡單描述下晶片的製作過程。  可以看一個簡單、直接的有關晶片是如何研發、生產的示意圖:
  • 量產5nm晶片,攻克2nm技術!這家中國晶片巨頭,30天進帳302億
    其中臺積電對於華為自研晶片業務而言異常重要,畢竟這家專業晶圓代工廠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唯一一家能夠量產5nm晶片的巨頭。沒有臺積電供應的華為,自研晶片業務的發展將嚴重受阻,但失去大客戶華為的臺積電,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狼狽。
  • 你所不知道的君聯資本:投資十餘家晶片公司,4家已實現上市
    至此,在汽車服務、下一代出行、電動汽車、智能駕駛等不同層面,君聯資本在汽車領域已投資了30餘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領域內的設備(先導)、材料(璞泰來)和電池(寧德時代)三個環節都打造出了上市龍頭企業。事實上,除了汽車領域取得了如此優異業績外,此前引起熱烈爭議的晶片領域,君聯也是收穫頗豐,可以說是專注晶片投資十餘年的「老司機」。
  • 最全應用處理器晶片(APU)科普
    物理設計(Physical Design)包括幫助RTL轉換為可製造晶片的設計流程和物理IP。在智能安防領域,處理器晶片主要包括模擬攝像機中的ISP晶片、網絡攝像機中的IPC SoC晶片,錄像存儲端對應的DVR SoC/NVR SoC晶片以及深度學習算法晶片。除高端算法晶片目前仍被國外大廠壟斷,其他三種晶片已逐漸實現國產替代。
  • 華為正式進入晶片製造領域,晶片「反擊戰」已經打響!
    高通也在向美國申請,如果可以,華為郭平表示,很樂意使用高通的晶片生產華為手機。然而,華為也並沒有將所有希望寄託於渺茫的未來,而是已經著手打造自己的晶片供應鏈。 之前餘承東表示,將全方位紮根半導體領域,突破物理材料,解決12寸晶圓,EUV光源,沉浸式系統等核心技術
  • 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晶片行業亟待破局,RFID晶片又如何呢?丨物聯之星
    如今晶片得到了全行業的重視,關於晶片行業的一舉一動都牽扯人心,比如被美國監管機構列為黑名單的中芯國際就曾多次衝上微博熱搜。而RFID作為一個較為成熟的產業,在晶片國產化趨勢之下,雖然RFID晶片行業市場格局較為穩定,但也有一些新的玩家進入,國外晶片廠商也想鞏固自己的優勢,未來晶片市場會有哪些新的變化呢?來看看「物聯之星」上的RFID晶片,一起尋找RFID晶片市場的未來!
  • 天璣1000Plus5GSoC祝福
    從開始,智慧型手機行業更加關注屏幕、拍照體驗和性能,5G的人氣開始下降,雖然他受到5G鋪設速度的限制,但他與晶片有很大關係。然而之前,老晶片廠商聯發科針對當前形勢,對症下藥,發布了全新旗艦5G晶片天璣1000Plus,為5G通信帶來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 突然而來的榮耀需求,是聯發科5G晶片實現突破的好機會
    榮耀短期內顯然不可能像華為那樣去做技術最底層,特別是通信、晶片、作業系統等,這反而也讓榮耀更注重供應鏈建設,以及消費品牌的設計、整合,還有應用層面的技術研發。 而聯發科晶片的情況也和榮耀產品定位極為相近。聯發科儘管也一直在覬覦中高端晶片市場,並有產品推出,但是市場一直做不起來,打開高端市場對於聯發科真的是太難了。蘋果完全使用自有晶片,華為自己的中高端手機基本上也都是自己麒麟晶片的天下,三星既有自己的晶片也大量使用高通晶片,其它高端晶片市場多年來幾乎都被高通佔著。
  • 麒麟晶片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華為首次披露
    Sean和 William團隊完成了巴龍700的交付,德國的運營商同意採用基於巴龍700平臺的CPE,4G巴龍晶片獲得了一次寶貴的機會。在當時業界已經推出多模晶片的背景下,一款單模LTE晶片能夠獲得德國運營商的認可,實屬不易。
  • 瘋狂過後,AI晶片走下神壇
    寒武紀不是唯一一家正在計劃上市的AI晶片企業,在其提交招股書的一星期之後,雲天勵飛宣布完成近10億人民幣的Pre-IPO融資,預計不久後也將衝刺IPO。他們代表了這個行業中頭部企業的現狀,有能力的企業,在嘗試傳從公開市場上募集更多資金,度過「錢荒」;而在他們背後,更多中小AI晶片企業,或將在多重困境下「死去」。
  • 她用AI「反哺」晶片設計,超高效率趕超人類晶片設計師
    「從現在的情況看,晶片設計需要數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為未來 2 到 5 年後的機器學習模型優化晶片。」 來自谷歌的 Azalia Mirhoseini、Anna Goldie 及其他同事們如是說。對此,谷歌團隊提出了一種新方式來加速這一過程的完成。具體來說,是利用人工智慧加速晶片設計,以推動人工智慧向更強大的方向發展。
  • 研晶片是新常態,背後就是晶片設計門檻的降低,只要有錢誰都可以
    研晶片是新常態,背後就是晶片設計門檻的降低,只要有錢誰都可以嘗一把鮮。造手機晶片的開始造電腦晶片,性能還吊打微軟盟友英特爾。pc和手機的全面融合是遲早的事,現在微軟也就只有軟體生態的唯一護城河了。但是隨著手機的大量普及,微軟的護城河也不久了。曾經自研晶片可能是天頂星技術,Intel等寡頭的技術壁壘和護城河。但是技術革新在不斷重新定義什麼才稱得上是核心科技或者技術壁壘。不敢判斷自研晶片就一定是趨勢好事,但擠牙膏或者不思進取大概率會慢慢落伍。
  • 楊慧:晶片上的實驗室,讓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成為可能
    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微流控晶片技術正是要攻克這一難題。「微流控晶片又被稱為『晶片上的實驗室』,它的目標是將醫學檢測實驗室完整複製到一塊微小的晶片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傳感中心執行主任楊慧介紹道。致力於「生物醫學微系統與納米器件」研究,利用微流控技術,楊慧團隊目前已在早期診斷、精準醫療、儀器開發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只需要7nm晶片1.25%的能耗,就能運行這顆超導晶片,包含冷卻開銷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一顆7nm製程的晶片,所需能量竟然能被用來運行80個超導晶片?沒錯,全球首個絕熱超導微晶片MANA,現在已經問世。這種超導晶片在處理數據時,運行效率可達2.5GHz,與目前所需的計算技術相匹配。如果進一步研發的話,處理速度還能再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