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Talus Vortex和Talus Vortex FX解決32/28納米IC

2021-01-16 電子產品世界

前言

目前的高端ASIC/ASSP/SoC器件開發商可考慮分為三大類:主流、早期採用者和技術領導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主流開發商正致力於65納米技術節點設計,早期採用者開發商正專注於45/40納米節點設計,而技術領導者開發商正力求超越32/28納米及更小尺寸節點設計。隨著技術採用開發步伐的日益加快,下一代的早期採用者過渡到32/28納米節點的時間將不會很久,而他們的主流開發商同行也將緊隨其後。

進行32/28納米節點設計時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包括:低功耗設計、串擾效應、工藝變異及操作模式和角點數量的顯著增加。本文首先會為您呈現微捷碼Talus® Vortex 1.2物理實現流程的高層次視圖,接著將介紹32/28納米節點設計所包含的一些問題並描述Talus Vortex 1.2是如何解決的這些問題。

除了上述技術問題以外,32/28納米節點日益提高的設計規模和複雜性還造成了工程資源(在不擴大團隊規模的前提下取得更大成果,同時還保持甚至縮短現有時間表)、硬體資源(無須增加內存或購買全新設備,利用現有設備和伺服器處理更大型設計)、滿足日益緊張的開發時間表等方面相關問題的增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還將描述通過Talus Vortex FX創新性的Distributed Smart Sync™(分布式智能同步)技術, Talus Vortex顯著地提高了其容量和性能。Talus Vortex FX 提供了首款且唯一一款分布式布局布線解決方案。

Talus Vortex 1.2物理實現流程介紹

圖1所展示的是標準Talus Vortex 1.2物理流程的高層次視圖。從圖中,您不難觀察到它先假設了晶片級網表的存在,此網表可能已通過微捷碼或第三方的設計輸入和綜合工具而生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1447.htm

圖 1. 標準Talus Vortex 1.2流程高級視圖

第一步,準備好網表;這包括了各種任務,如:如確定輸入/輸出焊盤(I/O pad)及所有宏單元的位置。第二步,進行標準單元 布局(這是與全局布線同時進行,因為布線可能影響到單元布局,而單元布局也會對布局造成影響)。

在完成初始單元布局之後,第三步是綜合時鐘樹, 將其添加到設計中。多數時鐘樹綜合工具並非執行真正的多模多角(MMMC)時鐘樹實現,而是將時序環境分為best-case(最佳情況)和worst- case(最差情況)角點。但這種做法過於的悲觀,會導致性能一直處於「毫無起色」的狀態。在32/28納米節點,實現真正的MMMC時鐘樹勢在必行(另見後文32/28納米主題中「MMMC問題」部分)。 因此Talus 1.2的時鐘樹綜合部署了完整的MMMC分析,以平均10%的延遲性改善和10% 的面積縮小實現了更為先進的魯棒性時鐘系統,如圖2所示

圖2. 全MMMC時鐘樹綜合實現了更為先進的魯棒性時鐘系統

一旦時鐘樹添加成功,那麼第四步是執行複雜的優化工作。而接下來的第五步則是進行詳細布線。Talus 1.2流程的收斂特性確保了詳細布線結束時的時序可與流程早期所見到的時序密切吻合,甚至在考慮到串擾時也是如此(另見後文32/28納米主題中 「串擾問題」部分)。

32/28納米低功耗問題

圖3. 功耗是目前晶片設計最為關心的問題

工程師能夠部署各種各樣的技術來控制器件的動態(開關)功耗和漏電功耗。這些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多開關閾值(multi-Vt)電晶體的使用、多電源多電壓(MSMV)、動態電壓與頻率縮放(DVFS)及電源關斷(PSO)。

在多開關閾值電晶體情況下,非關鍵時序路徑上的單元可由漏電量較低、功耗較少、開關速度較慢的高開關閾值(high-Vt)電晶體來組成;而關鍵時序路徑上的單元則可由漏電量較高、功耗較多、開關速度顯著加快的低開關閾值(low-Vt)電晶體來組成。

多電源多電壓(MSMV)所包括的晶片可分為不同區域(有時稱為「電壓島」或「電壓域),不同區域擁有不同的供電電壓。分配到較高電壓島的功能塊將擁有較高性能和較高功耗;而分配到較低電壓島的功能塊則將擁有較低性能和較低功耗。

動態電壓與頻率縮放(DVFS)技術的使用是通過改變一個或多個功能塊的相關電壓或頻率來優化性能與功耗間折衷權衡。例如:1.0V的額定電壓在功能塊活動率低時可降至0.8V以降低功耗,或在需要時它也可以提至1.2V以提高性能。同樣地,額定時鐘頻率可在功能塊活動率相對低時減至一半,或它也可增強一倍以滿足短時間爆發的高性能需求。

顧名思義,電源關斷(PSO)係指切斷選定的目前不在使用中的功能塊的電源。儘管這項技術在省電方面效果非常好,但它需要考慮到的問題真的很多,如:為避免造成電流浪湧,要按特殊順序給相關功能塊的供電和關電。

Talus Vortex 1.2提供了一款完整的集成化低功耗解決方案,包括一種自動化低功耗綜合方法,可與跨多電壓和頻率區域的並行分析與優化功能結合使用。 Talus 1.2不僅不會對所使用的不同電晶體開關閾值的數量進行限制,同時還支持無限的電壓、頻率和電源切斷區域。此外,Talus 1.2完全支持通用功率格式(CPF)和統一功率格式(UPF)。這兩種格式讓設計團隊能夠先從功耗角度出發把握設計意圖,然後再推動下遊規劃、實現和驗證策略(見側邊欄)。

32/28納米串擾問題

時鐘頻率的持續提高與供電電壓的日益降低意味著對串擾型延時變化、功能失效等信號完整性(SI) 效應的敏感度在不斷提高。在32/28納米節點,由於更近的相鄰軌道、橫截面(32/28納米節點的軌道的高度可能大於其寬度,如圖4 所示,它增大了相鄰軌道耦合電容)以及金屬化的軌道和通孔的電阻的提高(相對而言),因此這些效應也進一步增強。

圖4. 32/28納米節點軌道的高度可能超過其寬度。

Talus 1.2以基於軌道的複雜優化算法而著稱,它使得用戶在流程更早期的全局布線期間就可解決串擾問題。Talus 1.2解決串擾相關問題的方式有很多,最基本的方式是使用最佳層分配和通過可用資源的擴散布線;它會有效管理這種擴散以避免對線長或通孔數量造成的顯著負面影響。此外,全局布線器自帶有多線程功能,可獲得超高的性能水平。

為了獲得高性能,所有全局布線器會先做假設。如 :在「桶(bucket)」中放置導線,每個「桶」中的導線都設置於相互的頂部,因此一開始就可以直觀地看到。在多數環境中,流程下遊的軌道的真正排序和布局工作是留待詳細布線器來完成。而解決流程下遊的串擾問題要花費多上一個數量級的精力,而且按需修復(如:上調單元的尺寸會伴隨面積和漏電功耗的相應增加)可能不是最佳、乃至可完成的方法。

事實上,只有在知道軌道排序及其空間關係時才有可能精確評估潛在的串擾效應。因此Talus 1.2將全局軌道區段轉換為空間上可布局的區段,然後再使用這一區段在流程更早期就對潛在的串擾問題進行評估;這樣通過在全局布線階段對線路的重新排序和設置, 所有的串擾問題都可以在流程的更早階段得到解決。在全局布線階段所做的這些修改接下來還可用於為流程下遊的詳細布線器提供指導,這樣便可以少得多的計算工作獲得更優的解決方案。

32/28納米工藝變異問題

對於以180納米及更高技術節點製造的矽晶片來說,所需的只是解決些少量晶圓間變異,即源自不同晶圓的晶粒在時序(性能)、功耗等特徵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是由於從一家代工廠到另一家代工廠的製程變異和儀器及操作環境微小差異所造成,如:爐溫、摻雜程度、蝕刻濃度、用以形成晶圓的光刻掩膜等等。

在較高技術節點時,所有晶粒間工藝變異(同一晶圓上各晶粒間差異)和晶粒內工藝變異(同一晶粒上各區域間差異)相對來說並沒那麼重要。(晶粒間變異也被稱之為「全局」、「晶片到晶片」、「晶粒到晶粒」變異。)例如:如果一個晶片的核心電壓為2.5V,那麼在多數情況下會假設整個晶粒擁有一致和穩定的 2.5V電壓; 同樣的也會假設整個晶粒上擁有統一的晶片溫度。

隨著尺寸越來越小的新技術節點浮出水面,晶粒間與晶粒內工藝變異變得日益重要。這些變異中有些是系統變異,這意味著它會隨著單元級電路功能而改變。例如:晶圓片中心附近所製造的晶片與朝向晶圓片邊緣所製造的晶片相比,其相關的某些參數可能會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預測所有參數都將受到類似影響;而一些參數還會在隨機變異的情況下獨立地波動,據說這可能是基於區域的變異(相對於基於距離的變異)。

圖5.在32/28納米節點,晶粒間與晶粒內變異極為重要。

晶粒間與晶粒內工藝變異統稱為片上變異 (OCV),在32/28納米節點變得極為重要。這是由於隨著每個新技術節點的推出,控制如電晶體結構的寬度和厚度、軌道和氧化層等關鍵尺寸變得更為困難,最終導致相對變異百分率(與某些中值相比較)會隨著每個新的技術節點而變得更大。

解決OCV的傳統方式是使用一階方案(first-order approach),包括在整個晶片上應用一攬子容限。不過在32/28納米節點,這種方法過於悲觀,會導致過度設計、設計性能降低和時序收斂周期變長。因此Talus 1.2部署了複雜的高級OCV (AOCV)算法,基於單元和軌道的鄰近性(如:兩個相鄰單元與位於晶粒相反兩端的兩個單元相比較,相互間相關潛在變異會更少)來應用上下文特定的降額值。這種更為實際的模式可降低超額的容限,進而減少悲觀的時序違規並提高器件性能。

32/28納米多模多角(MMMC)問題

除了前文主題中所提及的製造工藝的變異以外,我們還必須解決晶片使用的環境條件(如:電壓和溫度)存在的潛在變異問題。所有這些變異均可歸入PVT(工藝、電壓和溫度)項目範圍。

對於以更早期技術節點所創建的器件來說,晶粒間與晶粒內PVT差異可以忽略不計。先做假設,然後基於整個晶片表面具有一致的工藝變異這一事實、基於整個晶粒上具有穩定的核心電壓和溫度等環境條件這一事實來簡化工作是有可能的。基於這些假設,通過採用一系列bese-case條件(最高允許電壓、最低允許溫度等),確定每條路徑bese-case(最小)延時會相對容易;同樣的,通過採用一系列worst-case條件(最低允許電壓、最高允許溫度等),確定每條路徑worst-case(最大)延時也會相對容易。

圖6. 在 32/28納米節點需要解決大量模式和角點。

如worst-case和best-case PVT等特定系列條件就是我們俗稱的「角點」。在32/28納米技術節點,晶粒間與晶粒內PVT差異十分明顯,解決大量模式和角點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前文提過的低功耗設計技術還會讓這一問題進一步複雜化。例如:在多電源多電壓(MSMV)技術情況下,可能一個電壓島的電壓值為其允許電壓範圍內最低電壓,另一個電壓島的電壓值為其允許電壓範圍內最高電壓,而其餘電壓島的電壓值則會在這兩者之間 。又如:有的晶片具有不同操作模式、擁有的一個或多個電路模塊位於在電源切斷的晶粒中心都將導致所需分析的角點情況顯著增加。

目前工具的問題在於:實現期間 ,晶片必須可在MMMC前景下進行優化 。許多現有系統通過先考量已假設的worst-case情景、然後對別的條件進行優化的方式來著手處理優化問題。遺憾的是,這可能導致過度悲觀主義,造成次優性能。甚至更糟的是,如果這些關於哪些是worst-case情景的假設是錯誤的,那麼結果可能是得到完全不管用的晶片。 Talus 1.2內置有自帶MMMC處理功能,這意味著優化過程不會漏掉任何情景。此外,Talus 1.2的高速度和大容量還意味著,它能夠考慮到的不只是較小子集的實現情景,而是這款工具需要處理的整個系列的籤核情景。因此,Talus 1.2可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短的實現周期。

以 Distributed Smart Sync技術增強Talus Vortex的性能

前文所提及的物理實現流程每個步驟都是屬於計算密集型問題。而且為了解決伴隨技術節點而增加的複雜性,每個節點必須執行的計算量也在提高。此外,當器件中所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時, 設計的規模和複雜性會隨著每個節點而提高,物理實現相關的計算需求也會相應增加。

再有一個因素就是:功能模塊的尺寸(為實現模塊功能所需的單元數量)也會隨著每項功能中包裝進越來越多特性而不斷增加。一些物理實現團隊偏愛層次化方案,而另外一些團隊則更喜歡使用「扁平化」方案,因為他們感覺在使用層次化方案時放棄了太多東西。

如果工具具有處理更大型電路模塊的能力,那麼生產率就可得到即時的提升。例如:定義和微調層次化模塊間約束是極為耗時的資源密集型工作。如果這些工具具有處理更大型電路模塊的能力,那麼就不需要定義子模塊間約束,因為不會有任何子模塊存在。這會大大提高生產率。

問題在於:多數布局布線解決方案都局限於只能處理幾百萬個單元。這常迫使物理實現工程師由於工具的局限性而不得不人工將電路模塊進行分割。而這也對工程師生產率造成了影響。.




技術專區

相關焦點

  • 一種SoC晶片在Magma Talus下的物理實現
    摘要 本文介紹了一種SoC晶片架構,及其在0.18um CMOS工藝上以talus為主導EDA工具的物理實現。關鍵字索引: 約束設計、布局規劃、時鐘樹設計第一章 晶片結構及物理實現流程介紹 該晶片主要由32位處理器、靜態隨機存儲器、乙太網MAC接口、SPI接口、USB1.1 Device接口、USART同異步通信接口、SCI智慧卡接口、片外存儲器控制器等模塊組成。
  • Magma客戶通過採用Talus 設計實現系統
    晶片設計解決方案供應商微捷碼(Magma)設計自動化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微捷碼客戶們通過採用微捷碼的Talus® netlist-to-GDSII設計實現系統,已完成超過50次的45納米及45納米以下工藝節點的晶片投片,次數遠超過任何其它EDA供應商的實現系統
  • Magma宣布推出基於Talus的RTL-to-GDSII低功耗參考流程
    晶片設計解決方案供應商微捷碼(Magma®)設計自動化有限公司日前宣布,一款支持臺聯電(UMC)先進40納米工藝的集成化低功耗IC實現參考流程正式面市。
  • 微捷碼Talus TCL界面實現複雜分區平面布局
    同時,我們還將分享有關zigzag緩衝區的技巧,這些緩衝區往往帶來額外的時序和布線問題。本文中,我們會一一為您呈現『如何通過微捷碼Tcl界面來實施這些技術』的實例。關鍵詞索引:平面布局、邏輯錐體、擁塞、局部密度、Zigzag緩衝區第I章:引言 隨著晶片設計發展至65納米及65納米以下,對於設計師來說按時完成設計變得更加困難重重、更具挑戰性。
  • 採用Magma Talus的時鐘樹實施
    第I章: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9486.htm  好的時鐘樹對整個晶片的建立和保持時序收斂、功耗及魯棒性均較為有益。
  • 北鬥星通首發28納米北鬥晶片,為支持全球信號最小北鬥晶片
    北鬥星通首發28納米北鬥晶片,為支持全球信號最小北鬥晶片 阮曉琴/中國證券網 2017-05-23 19:58
  • 臺積電擬「風險生產」3納米晶片 2022年下半年量產
    2021-01-16 10:17:32 來源: 網易科技報導 舉報
  • 交銀國際:維持好未來(TALUS)買入評級調高目標價至33美元
    非GAAP調整後,每股收益為0.08美元,去年同期為0.09美元,而該行和市場預期為0.1美元。非GAAP運營利潤率為15.8%,同比增270個基點,主要由線下業務擴張減慢所帶動。  交銀國際上調財年4季度收入預期4.7%,主要考慮培優招生量好於預期,部分被在線課程冬季促銷所抵消。基於18年6月後公司放慢擴張計劃,該行預期公司現有城市的運營提升將帶動利潤率。
  • 為什麼有人長32顆牙,有人長28顆牙?長28顆牙就聰明嗎?
    「聰明伶俐28,糊塗邋遢32。」意思就是長了28顆牙的人聰明,長了32顆牙的人糊塗。這是真的嗎?今天鍾醫生就給大家講講,為什麼有的人長了32顆牙,有的人卻只長了28顆牙?這兩者有什麼區別?昨天下午,一個姓陸的先生來找我看牙,他今年40歲,是一名網際網路公司高管。平時經常熬夜加班,飲食也是不規律,再加上菸酒不離口,所以早早患上了重度牙周炎。
  • 支持全球信號的最小北鬥晶片發布:僅28納米
    資料圖:國產北鬥導航定位衛星模型記者從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獲悉,北鬥星通首發了28nm(納米據悉,目前國內北鬥晶片都是40~55納米。北鬥星通還發布了一款支持北鬥3號的全球最小的全頻點高精度RTK模組,尺寸為30*40mm。在更高性能晶片的支撐下,北鬥星通與共享單車OFO達成戰略合作。業內人士認為,北鬥星通與OFO強強牽手,推動北鬥加速走向大眾。
  • 華科創智實現納米銀線技術突破!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難題
    目前,ITO的主要替代材料有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此外還有納米碳管、石墨烯等。就目前市場化情況來看,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暫居頭籌。第三方機構迪顯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國交互大屏電容市場中,智慧黑板市佔率達到95%,其中納米銀觸控佔據市場份額約59%,金屬網格觸控佔據市場約41%。   曾西平當初也沒想到,自己的博士研究課題最後成了創業項目。
  • 從3微米到5納米 一圖看臺積電成立33年來的工藝演進
    臺積電晶片工藝演進圖從臺積電官網所公布的信息來看,在1987年成立時,他們的晶片工藝是3微米,隨後逐步提升,在1990年提升到了1微米;2001年的時候提升到了0.13微米,也就是130納米;2004年開始採用90納米工藝;隨後是65納米、45納米、40納米、28納米、20納米,2015年提升到了16納米;2016年升至10納米;2017年是7nm;5nm也已在去年風險生產,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始大規模量產。
  • 納米科學:發現從水晶中創造材料創造了新的範例!
    納米科學:發現從水晶中創造材料創造了新的範例!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自然界中到處都是巧妙的模式。科學家和工程師早就了解這一點,但模仿大自然母親建造這種模式 - 尤其是高度有序的晶體結構 - 已經證明具有挑戰性。
  • 為什麼有的人有28顆牙, 有些人有32顆牙?
    恆牙:28-32顆。將陪伴我們終生,所以一定要好好保護牙齒。    真正使用的有多少?  28顆。  一個成年人真正使用到的牙齒只有28顆,當牙齒脫落1-2顆時,並不會影響咀嚼功能,但是如果牙齒脫落到不足20顆,就會影響咀嚼和多個系統功能。  因為牙齒少於20顆的話,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進來影響消化功能,另外,發音收到影響,容貌也顯老等。  為什麼有些人只有28顆牙,有些人卻長了32顆?
  • 淡化法令紋的小技巧,納米玻尿酸讓肌膚輕鬆減齡
    3、防曬紫外線是讓皮膚老化的罪魁禍首之一,因為陽光直射會直接損傷皮膚深層的彈性纖維和膠原蛋白,所以想要預防皺紋,防曬是必不可少的。4、注意補水皮膚缺失也會讓法令紋加深,整個皮膚出現疲憊的狀態,所以日常需要根據膚質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產品給肌膚補水,保持肌膚的滋潤狀態。
  • 環境工程|納米零價鐵:製備技術、應用前景
    該法合成的nZVI顆粒粒徑均勻,抗氧化性優於液相法製備的nZVI,而且可通過控制電流大小、鐵鹽種類和濃度以及電解液pH來調控nZVI的結構。電化學沉積法是一種有潛力的nZVI製備方法,但由於製備成本較高,製得的納米鐵仍易團聚,暫不適於大規模工業生產。 3.4 綠色還原法 綠色還原合成多以植物提取物作為還原劑合成納米零價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