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人,認識「玉皇大帝」應該都是在父親買的「紅色小本子」上,或者是老版《西遊記》裡。現在還很清晰地記得,父親總是喜歡把那本「老黃曆」拿出來翻看,那一天是黃道吉日,適合做什麼,都寫得清清楚楚。在老一輩眼裡,這可是一本「寶書」。
而86版的《西遊記》裡面那位玉皇大帝,更是深深的烙印在了心頭。因為對他太痴迷,我還特地查了一下,別說這「玉皇大帝」還真不簡單。他可是國家一級演員,不僅僅是在《西遊記》裡面飾演了玉皇大帝,他還是《水滸傳》中的盧俊義,《三國演義》中的張遼,他的名字叫王衛國。
王衛國的戲路其實是很寬的,無論是正人君子,還是江湖痞子,各行各業的人物他都能演。最要命的是,他演什麼就是什麼,還不僅僅是像那麼簡單。
這得益於他的敬業精神,他是一個做事情很認真,很嚴苛的人。他每天都要堅持形體訓練,還要花上一定的時間背唐詩,練朗誦,時刻提醒自己要遠離不良嗜好,以保護嗓子和體型。每次接戲之後,都要找來大量資料充實自己,有條件的話,還要儘可能地去體驗生活,決不輕率敷衍。
所以玉皇大帝在他的飾演之下,簡直「活」了過來。《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眉羽之間透露出來的和善,一般人還真模仿不了。就如同王剛老師飾演的和珅一樣,換做任何一個人,都少了點味道。
以至於在後面的影視劇中,只要有玉皇大帝的角色,大家都會想到他。在《寶蓮燈》和《寶蓮燈前傳》中,玉皇大帝也是他演出的。王衛國也因此獲得了「玉帝專業戶」的稱號。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個高高在上,受三界尊崇的玉皇大帝。卻在我們過年回家上墳的時候,發現他竟然出現在了冥幣上。
對於這件事情,王衛國自己也表明了不喜悅的心情。但實在找不出到底是誰想出來的主意,竟然把自己演玉皇大帝時的形象印在了天地銀行上。這件事情造成的尷尬和不尊敬,換做是誰都可能會氣憤,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畢竟祭祖是中國人傳承了千年的習俗,對於逝者沒有人去計較的,古人早就有「逝者為大」的理念。唯一覺得不合適的是,讓逝去的人用印著還在人間的「玉皇大帝」,對於演員來說,是晦氣的。
但也正是因為王衛國把玉皇大帝演得太好了,直接讓這個人物「活」了過來。才會有人想到直接用他演出的形象來作為真正的「玉皇大帝」,所以才會出現在了冥幣上。
王衛國是一位心態平和,不事張揚,踏踏實實地幹實事的演員。他始終認為自己獲得「梅花獎」,是社會對自己付出的認可,是觀眾對自己勞動的讚賞,自己除了要加倍作出努力外,別無其它。
他堅持在藝術創造上一定得兢兢業業,他認為要讓自己有豐厚的生活底蘊和一定的文學修養,因為這是進行藝術創作的基礎。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能把玉皇大帝給演「活」了的原因吧。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