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易縣婦聯主席許新明和她的理髮推子:好日子,從「頭」開始

2021-01-08 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馮英華)「許主席,『粉絲』又追來了。」易縣婦聯主席許新明和同事剛進坡倉鄉下葦場村,準備開始又一輪的入戶幫扶走訪,村民們嘴裡的「粉絲」聽到信兒,就趕來了。

圖為2016年許新明和同事第一次給方鳳利理髮,一塊塑料布做成了「圍裙」。

「粉絲」叫方鳳利,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今年66歲,智力有缺陷,是許新明重點關注與幫扶的對象。他像往常一樣,歪咧著腳趕到許新明身邊,一個勁兒用手呼啦著腦袋。「記著呢,一會兒等入完戶,就去給你理髮啊。」聽到這樣的答覆,方鳳利才放下手,衝著大傢伙兒開心地傻笑。

下葦場村距易縣縣城150華裡,地處深山區,全村145戶,41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貧困人口85人。2016年2月,許新明作為縣婦聯駐下葦場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進駐到下葦場村。為更好地做好駐村工作,精準識別貧困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走訪。在走訪中,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方鳳利。

「那屋子,是真下不去腳。外邊撿回來的破瓶子、破罐子、紙板啥的堆了滿地,油黑的炕單、露著棉絮的被子……簡直就是像個垃圾場。」許新明永遠忘不了那一幕,「方鳳利呢,渾身又髒又臭。尤其是那頭髮,也不知道多長時間沒理了、沒洗了。」

據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趙春明介紹,方鳳利有個兄弟,長年在外打工。家裡的兄弟媳婦也不知事兒,做飯都沒個時候。她啥時候做,方鳳利就蹭著吃口。理髮更不可能了,村裡到坡倉鄉的理髮店有20裡地,就是去了,他那個髒勁兒,人家也不願意給理。有時候,他就自己弄把剪刀,胡亂往短處剪剪,日子過得沒個樣子。看到眼裡,聽到心裡,這一切,讓許新明覺得特別不是滋味兒。

從村裡回到縣城,許新明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找了家商店,花九十多元,買來一把電動理髮推子。她對同事們說:「越是這樣的,越需要咱們伸把手。咱們給他理理髮,讓他的生活從頭開始,換個活法兒。」

第一次給方鳳利理髮,可愁壞了許新明和她的同事郭紅霞、黃雪梅。因為沒經驗,方鳳利的頭髮又長又厚,她們前前後後鼓搗了近一個小時,才算理出個樣子。「我買的推子是放電池的,中間換了回電池不說、還弄壞了兩個卡尺。卡尺先是用12公分的,又用到9公分,後來是7公分,一點點摸索著來。」許新明想起她們當時笨手笨腳的勁兒就想笑。

沒想到這一開始,就堅持了近五個年頭。從春到夏,從秋到冬,理髮推子成了許新明包裡的必備品,技能也日益熟練,理髮時間從不到一小時,提高到五六分鐘。2019年6月,許新明卸任第一書記後,這個事兒也沒落過。不僅如此,她還給方鳳利買來被子、床單、門帘等生活用品,換季過節還會給他買新衣服。2019年,又幫方鳳利把現在住的兩間小房進行修葺。村裡人見到方鳳利不躲了,他也敢往人堆裡扎了,臉上的笑容漸漸多起來。

現如今,許新明也不背著理髮推子跑了,乾脆把推子放在了村幹部家裡,方便隨時使用。和理髮推子一起放在村裡的,還有她那顆火熱的心。她說:「他鄉即故鄉,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我不會忘記他們。」

來源:河北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易縣婦聯主席許新明和她的理髮推子:好日子 從「頭」開始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馮英華)「許主席,『粉絲』又追來了。」易縣婦聯主席許新明和同事剛進坡倉鄉下葦場村,準備開始又一輪的入戶幫扶走訪,村民們嘴裡的「粉絲」聽到信兒,就趕來了。圖為2016年許新明和同事第一次給方鳳利理髮,一塊塑料布做成了「圍裙」。
  • 「二月二」 客人凌晨四點等候理髮
    上午10點,退休的姚奶奶已經在等候區等候了半個多小時,她表示,因為生意太火爆,想要在四聯做個頭髮,等上幾個小時是常事。  「我年輕的時候就在這理髮,有40多年了。」姚奶奶告訴新京報記者,她也去過其他理髮店,但不管是從服務還是其他方面,她還是首選四聯。  另外,昨天上午有11名環衛工人前來體驗免費理髮「福利」。
  • 保定好網民丨李文通:且把正聲傳寰宇
    李文通是易縣作家協會黨支部書記、主席。在網絡信息產生新型形態,重塑社會經濟、社會思維、人際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新型文化,催生虛擬生活的時代背景下,易縣作協順應時代召喚,追求藝術理想,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迎難而上,挺膺擔當,開闢了網絡傳播新境界。一是兩大平臺遙相呼應。
  • 濟寧:防疫理髮兩不誤 二月二討個好彩頭
    濟寧:防疫理髮兩不誤 二月二討個好彩頭 2020年02月25日09:58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 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於康梅一行到博山區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室調研
    11月27日,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於康梅,黨組成員、副主席伊淑霞、組織部長柴婷婷一行到博山區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室調研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及涉家暴案件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於康梅主席表示,希望日後進一步加強婦聯和法院在家事糾紛矛盾化解方面的工作配合,發揮各自的職能和專業優勢,共同維護轄區家庭和諧,服務於轄區社會發展穩定大局。
  • 耒陽:殘疾貧困戶「變身」理髮師 「剪出」脫貧好日子
    9月14日,在耒陽市龍塘鎮龍鳳社區,一家名叫「拱生理髮」的理髮店裡,一位身軀矮小,佝僂著背的理髮師,踩在自製的木凳上,目光篤定,嫻熟的剪刀、梳子上下翻飛,正在給村民理髮。這位理髮師就是龍鳳社區貧困戶曹起輝。
  • 改革創新奮發有為正當時——陽泉市郊區婦聯舉辦了基層婦聯工作...
    值此全區上下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之際,3月12日,郊區婦聯舉辦了基層婦聯工作創新案例和巾幗文明崗創建展演活動。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區人大主任田進勇,市政府婦兒工委辦主任王瑞花,區人大副主任張魁福,區政協副主席齊敏芝,市婦聯權益部部長黃彥華,婦聯主席張翠花出席了這次活動。
  • 西安一退休軍醫義務理髮8年 顧客們理完後提出了新要求
    68歲的田興茂拿著推子和梳子,正在一名老太太剪頭。老太太姓朱,今年76歲,是專門從城東韓森寨乘坐公交車趕過來的,「我在這裡理了好幾年了,最早也是別人介紹的,說老田理的細緻,來體驗了一次,果然是的,就成了他的固定客戶了。」 朱老太太說,這次來的早,可也排了20多分鐘隊,要是平時天氣好,估計得排半個小時以上。
  • 幫人理髮,隨喊隨到 74歲儲爹做這樁事已堅持了十多年
    十多年來,他堅持了一件事:幫人理髮,隨喊隨到。2020年9月份以來,他開始在社區慈善小屋義務幫居民理髮,已為數百位居民服務,精湛的手藝贏得大家的肯定。雖說是義務理髮,但儲中勤每天準時「上班」。每天陪伴其「上班」的還有裝有兩把電推子、一隻吹風機,以及圍布、剃鬚刀、梳子等物品的工具袋。一個工具袋、一輛電動車,成了儲中勤這個移動「理髮室」的必備品。「幫人理髮,隨喊隨到」是最近十多年來,居民對74歲儲中勤的評價。儲中勤第一次接觸理髮是14歲,他在上海學理髮並在那裡工作了7年。30歲那年,他回到了家鄉,幹起了其他工作。
  • 「出實招、破八難」 | 麗水松陽婦聯巧藉資源匯聚「她」能量
    「出實招、破八難」 | 麗水松陽婦聯巧藉資源匯聚「她」能量 2020-09-1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鄢陵縣貧困戶林奎東:理髮「理」出好日子
    林奎東一家3口人,他本人患高血壓,常年吃藥,而且左腿殘疾,他的妻子和兒子均雙目失明,勞動能力有限。在各級政府及幫扶責任人的幫扶下,林奎東一家於2017年底脫貧。自脫貧以來,他家的經濟收入一直比較穩定。2016年11月,在單位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鄢陵縣交通運輸局出資3500元,為林奎東購置了一輛電動三輪車,以方便他和妻子的出行,同時又為他家購置了家具、廚具等生活用品。2017年春節,鄢陵縣交通運輸局領導又為林奎東家中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有了鄢陵縣交通運輸局關懷和幫助,林奎東家的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後,姜紅軍又開始想辦法讓林奎東一家脫貧。
  • 市婦聯舉辦「看見·她溫度」 女性融媒體創意作品分享匯
    9月30日由南京市婦聯主辦、龍虎網承辦的 「看見•她溫度」 南京市女性融媒體創意作品分享匯在市婦兒中心舉辦以女性視角、美好創意、巾幗擔當向國慶獻禮,為節日增光本次活動創新採用專家專題授課和作品展播點評互動形式
  • 微視頻|石家莊小區裡的暖心事兒:「給老人孩子理髮,免費!」
    視頻拍攝:河北日報記者王思達 視頻剪輯:河北日報記者高珊「快2個月沒有理髮了,疫情之前就想去理,結果突然小區就封閉了。感謝鄰居幫忙免費剪頭髮,剪得真是又好又快!」從10時15分開始,短短20多分鐘時間裡,蘇銀環已經是第三位享受免費理髮服務的小區居民。為他們提供理髮服務的,是同為小區業主的喬天。37歲的喬天是一位有20年從業經驗的專業理髮師,在小區附近經營著一家理髮店。隨著居家隔離生活的持續,理髮對於市民們來說變成了一件難事。
  • 從「頭」啟航 自我增值 殘疾人理髮師「剪出」好日子
    2016年,潘健勝在開平市殘聯的引薦下,參加了江門市殘聯舉辦的殘疾人美容美髮培訓班,在為期4個多月的培訓中,孜孜不倦地學習理髮知識。「其實殘疾人學這門手藝的難度不大,只要按老師教的方法多學多練,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潘健勝很珍惜這次機會,學成歸來後,在當地政府和殘聯的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理發生涯。但在開業之初,潘健勝的生意並不景氣,很多人都不相信一個殘疾人能剪得好頭髮。
  • 2020年「龍抬頭」與理髮注意事項
    對於中國人來說,二月初二是個重要的日子,古時候中國人過年,自臘月初八正式開始、直到二月初二龍抬頭才算真正結束。也是從這一天開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象徵著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二月初二這天,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二月初二,大人理髮,則意味著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 新春送溫暖 巾幗暖人心---市婦聯領導班子節前走訪慰問貧困婦女
    市婦聯主席楊勁松,副主席李周、焦紅、劉敏(掛),分別帶隊深入五個縣區走訪慰問了25戶貧困婦女,給她們送去了慰問金,把「娘家人」濃濃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婦女兒童的心裡,幫助貧困家庭過上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1月15日,楊主席在碭山縣葛集鎮走訪慰問,她對貧困婦女說,有什麼困難可以找婦聯組織,婦聯就是婦女姐妹的娘家。她一再要求各級婦聯幹部要加強關愛特殊困境婦女兒童,切實幫助她們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 「出實招、破八難」 |麗水縉雲婦聯擴融「朋友圈」 匯能量
    麗水縉雲婦聯擴融「朋友圈」 匯能量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要「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新要求和對婦聯組織的重要指示精神,縉雲縣婦聯堅持以婦女群眾為中心,不斷擴融「朋友圈」,持續深化婦聯組織建設改革,匯聚婦聯力量。
  • 每月25日為老人義務理髮 愛心理髮隊五年沒爽約
    每月25日早上8點,朝陽區三裡屯街道中紡裡社區活動室總會有四、五十位八十歲左右的老人來理髮。這種場面,除了今年上半年疫情原因停了一段時間,五年間從未間斷。原來,這一天就是中紡裡社區愛心理髮隊為社區老年人義務理髮的日子。「我們是8點半正式開始,但大家特別積極,每次都提前來。」愛心理髮隊隊長張桂雲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