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面服刑15年」背後:一個失子母親的27年

2021-01-08 澎湃新聞

「我兒子永春太冤了,所以不管10年、20年還是30年,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會一直反映。」今年74歲的韓傑弓著背,一邊擦拭地板,一遍在嘴裡不斷重複這句話。

1992年5月12日,韓傑失子。在兇手巴圖孟和家,韓傑的兒子永春被捅傷,因心臟破裂造成大量流血死亡。

1993年6月9日,巴圖孟和因故意殺人罪獲刑15年。然而,判決生效後,巴圖孟和以「全身水腫、尿血」為由前往醫院檢查,他的母親、姑父為其辦理保外就醫手續。自此,巴圖孟和便一直逍遙法外,被外界稱為「紙面服刑」15年。

多位村民向紅星新聞記者回憶稱,巴圖孟和被判刑後不僅沒坐牢,還「跟沒事人一樣,在村裡走動」,之後入了黨,成為村會計,擔任嘎查達(村主任),並先後當選蘇木(鄉鎮)和旗級人大代表。

▲受害者永春

然而在這二十多年裡,韓傑一直奔波於各部門。終於在2017年4月10日,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決定對巴圖孟和收監。

但到底是誰將巴圖孟和放走?至今仍無答案。對此,韓傑認為,「那些把他放了的人又是受誰指使。調查結束後,我要求依法獲得賠償。」

巴圖孟和「紙面服刑15年」背後,是一個失子母親27年來的奔走。從一名餵牛養羊的農村婦女,到打零工維持生計的孤身老人,韓傑的夙願只有一個,就是為兒子討回公道。

紅星新聞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巴圖孟和的父親是牧民,已因病去世,母親通格噶曾在陳旗計劃生育辦公室上班,目前已退休,姑父朝魯門當年是旗人大副主任,也已退休,其表哥白音塔拉曾任農牧局局長、副旗長。目前,白音塔拉正在配合接受調查。

喪子27年奔波於各部門

熟人稱她身上有股執拗勁

從西烏珠爾蘇木到陳巴爾虎旗(以下簡稱陳旗),每天最早的班車是早上8點,最晚的班車是下午3點半,單邊路程也需要耗費一個半小時。但在過去的27年裡,韓傑幾乎每隔一個月就會來一趟陳旗,坐最早的班車來,最晚的班車回。

韓傑找當地公安局、市法院,帶著當年的判決書等文件資料,挎著一個綠色的帆布包,現如今,這個背了27年的帆布包已局部褪色,肩帶處破了兩道口,裡面裝滿了車票和旅館發票。

▲裝滿車票的帆布袋

正是這一沓邊角泛黃的車票,見證了韓傑27年的奔波歷程。她去過陳旗、呼倫貝爾、呼和浩特、北京等地,其中最小的票只有拇指大。採訪中,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韓傑最早的一張票始於1993年,彼時判決書剛剛下來。

▲車票

1993年6月9日,原呼倫貝爾盟中級人民法院(現為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刑初字25號判決書顯示,法院審理查明,1992年5月12日20時許,在巴圖孟和家,被害人永春和被告巴圖孟和因打麻將發生口角後,被害人永春先動手打了巴圖孟和幾個耳光,巴圖孟和很生氣,隨後拿刀向永春的胸部和右肩捅三刀。後來,巴圖孟和返回屋內和那敏一起把永春送到醫院後,被害人永春由於心臟破裂,造成大量流血而死。

這讓永春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19歲,如果沒有這場意外,三天後,他將前往當地的郵電局報到。

住在韓傑家往東不到700米的包玉琴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巴圖孟和家在村的西北方向,韓傑家在東南方向,兩家相距兩千多米。韓傑的兒子永春剛出事的時候,23歲的包玉琴正在陳旗實習,當家裡人告訴她永春被巴圖孟和刺了三刀,送到市裡沒救回來時,包玉琴十分詫異:「發生得太突然,我們也算同齡人,知道倆關係挺好的,怎麼會鬧到殺人呢?」

包玉琴在一個月後回到西烏珠爾蘇木,殺人事件已被傳得沸沸揚揚,有說永春先打了人,也有說打麻將出的事,「我們安慰過韓傑阿姨,讓她不要太難過,好好過日子,可是她的性子,過不了這個坎。」

在包玉琴的印象裡,韓傑平時見人樂呵呵的,但脾氣暴躁,誰惹著她了準會發火。而在生活方面,韓傑勤勞能幹,每天餵牛養羊,還兼職做手工活。當時全村只有韓傑做手工,村民拿著布去她家,5塊錢可以做一件衣服,韓傑腳踩著老式縫紉機,點著油燈對線,接的單子多了經常熬通宵做衣服。

「她身上有一股執拗勁,我很佩服她。」今年71歲的村民常鳳芝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早年間無論什麼時候見到韓傑,她都打扮得很精神,到現在70歲了還是年輕那樣,一點沒變,盤著頭髮,穿著高跟鞋,一副打不倒的樣子。如果不是兒子被殺這件事,常鳳芝相信,韓傑一定會把家裡打理得妥妥貼貼的,一家人也會很幸福。

自稱把兇手當親兒子看待

申訴最難時差點吃耗子藥

韓傑至今也沒想通,自己當親兒子看待的巴圖孟和,為何會殺了她的兒子。

巴圖孟和是永春的小學同學,畢業後永春雖然去了旗裡的中學讀書,但兩人關係依舊很好。韓傑清楚地記得,在巴圖孟和10歲那年,他的父母離婚了,母親離開了村裡。雖然兩家父母沒有走動過,但韓傑覺得孩子可憐,每次巴圖孟和來家裡找永春玩時,韓傑都會留下他一起吃飯。「他來家吃飯,我都當成自己孩子一樣對待。」韓傑說。

直到1992年5月10日,也就是案發前兩天,巴圖孟和還來過韓傑家吃飯。因此兩天後,當韓傑聽到永春被巴圖孟和刺死時,一度不敢相信,「具體發生了什麼事要殺我的兒子,有什麼事至於動刀子呢?我到現在也不能理解,如果可以,我很想當面問問巴圖孟和,你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韓傑老人

由於案發時巴圖孟和未滿18歲,根據《刑法》相關規定,被告人巴圖孟和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可是韓傑認為量刑過輕,且判決書中未寫明具體的殺人動機,「我兒子從來不打麻將,又具體因為什麼事扇了巴圖孟和,巴圖孟和至於拿刀刺人?」韓傑認為,這些情況尚未查清,遂申訴至呼和浩特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原本以為事情告一段落,不曾想到巴圖孟和以「全身水腫、尿血」為由前往醫院檢查。他的母親、姑父為其辦理保外就醫手續,於1993年從看守所出所就醫,此後逍遙法外。據多位村民講述,巴圖孟和被判刑後卻沒有坐牢,「跟沒事人一樣在村裡走動」。

在「紙面服刑15年後」,巴圖孟和拿到刑滿釋放書,成為當地會計,後來還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了嘎查達,先後當選了蘇木和旗級人大代表。

而另一邊,韓傑則開啟的長達24年的申訴,去旗公安局、監察委、法院等地反映。韓傑依稀記得,最難的時候在2017年、2018年的冬天,去反映問題時,住在一家小招待所裡,「招待所摳門,不通熱氣,那個冬天太難熬了,凍死我了。」

儘管克服重重困難,可送出去的資料大都石沉大海。在這個過程中,因責怪公職出身的丈夫「懦弱」,夫妻關係變得十分緊張。早些年間,兩人因此事離婚,和韓傑一起申訴的大兒子也在幾年前因病去世,全家還剩下一個小孫子,靠韓傑一個人打零工、挖草藥維持生計。

在反覆申訴卻杳無音訊的日子裡,放棄的念頭曾多次在韓傑腦海中浮現。

1998年的一天,韓傑和三歲的孫子坐在一起,突然想著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到頭,孫子跟著她吃了三年的苦,以後還得跟著繼續吃苦。想到這裡,韓傑將老鼠藥放在了饅頭裡,想和孫子一同吃下,她問孫子:「你吃嗎?」孫子說:「你吃我也吃。」那一刻,韓傑心軟了,想到孩子是無辜的,她決定繼續堅持下去。

原以為這樣的生活會繼續持續下去,直到2013年10月17日,韓傑回憶,當時自家的房屋破損嚴重,過不了冬,她把所有的東西都搬到外面,去政府反映修繕問題。當韓傑在政府辦公室時,看到還有一個中年男子躺在裡面,她覺得眼熟,可一時沒有認出來。但當該男子出來的時候,卻朝韓傑「呸」了一聲,唾了口水。

韓傑當下心想這個人怎麼如此沒有禮貌,於是她心裡反覆問自己男子到底是誰,直到第二天中午她終於想起來了,那個人就是巴圖孟和,已然和二十年前的樣子有所不同,他魁梧了很多。韓傑立馬回到政府辦公室,確認昨天躺著的人就是巴圖孟和後,韓傑讓工作人員轉告把圖孟和,「你跟他就說一句話,他到時候了。」

▲韓傑在西烏珠爾蘇木的老家已長滿雜草

回到家的韓傑將家裡的牛羊賣了6萬元,拿著錢在陳旗租了一間房子,以便在陳旗各部門走動。9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韓傑此前居住地西烏珠爾蘇木薩如拉塔拉查噶,韓傑的老房屋已被拆,修了馬棚,草已長至一米高。

兇手表哥曾任農牧局局長、副旗長

目前正配合調查

曙光降臨的那天,是2016年3月17日,韓傑找到了時任陳旗公安局局長哈斯巴根,並遞交了相關材料,沒想到第二天,公安局對該案成立調查小組。

紅星新聞記者從陳巴爾虎旗政法委獲悉,2017年4月,陳巴爾虎旗人民檢察院向陳巴爾虎旗公安局下達將巴圖孟和收監執行刑罰的檢察建議書。陳巴爾虎旗公安局向陳巴爾虎旗人大常委會提交《關於對罪犯巴圖孟和收監執行刑罰的報告》並獲得許可後,將其收押於陳巴爾虎旗看守所,後轉押牙克石市看守所。2017年9月,陳巴爾虎旗公安局根據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制發的《執行通知書》將罪犯巴圖孟和投送至扎蘭屯監獄服刑。

▲巴圖孟和因貪汙落網。圖據網絡

2018年1月2日,陳巴爾虎旗人民檢察院以巴圖孟和涉嫌貪汙向陳巴爾虎旗人民法院提起公訴。2018年6月14日,陳巴爾虎旗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認定被告人巴圖孟和犯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與故意殺人罪剩餘刑期有期徒刑十三年七個月十三天、剝奪政治權利二年並罰,決定對巴圖孟和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並處罰金20萬元。2018年,巴圖孟和被開除黨籍。

看到這樣的處理結果,韓傑鬆了一口氣,但心中仍有些不安,「巴圖孟和是多威風的一個人,表哥是當時的副旗長,他自己也當上了旗人大代表,會不會像二十年前一樣,抓了又放?「韓傑心有餘悸,當年是誰為巴圖孟和辦理的保外就醫?他又是怎麼順利入黨的呢?韓傑希望徹查巴圖孟和的「保護傘「,待調查結束後,她希望依法得到合理的賠償。

9月4日,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牽頭,聯合紀委監委、法院、檢察、公安、司法、監獄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已抵達呼倫貝爾市開展工作。呼倫貝爾市委政法委成立工作專班,重新全面核查、調查該案。

不少村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巴圖孟和當嘎查達以前是村裡的會計,後來當村主任,接著又入黨成了人大代表,「巴圖孟和能從看守所出來,又當官,這都跟他家裡關係很大,村裡人心裡都清楚。「包玉琴說。

紅星新聞記者隨後從多位知情者處獲悉,巴圖孟和的爸爸是牧民,已因病去世,媽媽通格噶曾在陳旗計劃生育辦公室上班,目前已退休,姑父朝魯門當年為旗人大副主任,也已退休,其表哥白音塔拉曾任農牧局局長、副旗長。

據陳巴爾虎旗人民政府網站信息,白音塔拉於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任農牧局局長;2011年5月至2017年10月任陳巴爾虎旗副旗長;2017年至今任陳巴爾虎旗人大副主任。

紅星新聞記者從旗政法委獲悉,陳巴爾虎旗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全面配合內蒙古自治區聯合工作組和呼倫貝爾市工作專班全面調查核實,絕不姑息遷就,將依紀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還當事人以公道。另據權威信源,目前白音塔拉也正配合調查組調查。

9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辦案人員處得知,2017年旗公安局注意到韓傑說明的相關情況,經調查,巴圖孟和保外就醫程序違規,並將其收監,後發現巴圖孟和受賄貪汙的事,至於原來辦案人員是否得到處理,對方稱目前正在調查。

追責在一步步進行,韓傑終於鬆了一口氣。

9月5日一早,韓傑來到西烏珠爾蘇木白永春的墳頭,帶了水果。「我去看孩子,告訴他,『媽媽終於給你報仇了,現在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給你報仇的事。』我還是做得對,心裡的石頭終於放下了。」韓傑說。

二十多天前,包玉琴在陳旗一家超市遇到了韓傑,韓傑想多留她兩天,包玉琴說得馬上回蘇木了,「你好像瘦了,最近很累嗎?」包玉琴問道,韓傑沒說話,露出了笑容。

紅星新聞記者 羅丹妮

原標題:《「紙面服刑15年」背後:一個失子母親的27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廣東60名服刑人員 回家過年
    「今年過春節是最開心的」,服刑人員鄧某的母親說,自從兒子坐牢以來,已經5年沒有和家人一起吃過團年飯,今年春節終於可以團聚了。2012年9月期間,15歲的鄧某夥同他人採用持刀威脅、恐嚇等手段作案3宗,搶走被害人的現金、摩託車等財務。2012年10月,鄧某被公安機關抓獲。2013年1月,因搶劫罪被判刑8年;同年4月到廣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 男子貪汙公款服刑8年 獄中寫下400萬字監獄日記
    2009年12月,吳明因犯貪汙公款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從那時起,吳明開始了在崔家溝監獄的服刑生涯。吳明的妹妹說,她看過哥哥的日記,她覺得日記裡的每一句話都是他的心裡話,哥哥能堅持這麼多年寫日記一定不容易,但這寫日記也是他在監獄服刑時的一個希望。入獄5年才見兒子與兒子見面不知該說什麼吳明有一個兒子,他入獄那年,孩子上初二。雖然監獄方面允許犯人家屬定期探視,但吳明入獄後,一直堅持不讓妻子帶孩子來監獄探望。
  • 他15歲偷偷參軍抗日,71年後見到106歲母親,母親當晚去世
    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無疑是充滿「鮮血和罪惡」的,無數學者對這段歷史都有深入的研究,但其背後的辛密依然掘之不盡,小編最近就在拜讀《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這本書。戰爭中國同胞傷亡了數千萬人,在十四年的抗戰中,中國男女老少都和侵略者展開了戰鬥,而王秀英15歲的兒子謝春生就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參軍的。
  • 種下許願瓶 服刑人員心懷感恩為愛祈福
    服刑人員李宏仔細地在樹下埋著許願瓶。通訊員 盧洋 攝    華龍網11月27日15時45分訊 (記者 劉豔 通訊員 盧洋) 「感恩節」來臨前夕,為進一步促進服刑人員積極改造、早日新生,今日,重慶永川監獄舉辦「心懷感恩夢常在」感恩節主題活動,組織服刑人員寫心願,種許願瓶,為愛祈福。
  • 縫合沒有父母的童年|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民間救助25年
    河南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王君健長期關注這個群體,他做過一個估算,以每年平均新增1.5萬名在押犯人計,截至2018年,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數量約為69萬。紅蘋果幫扶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小俊(右二),與舅舅家的兄弟姐妹一起玩耍。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因父母健在,這些孩子不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孤兒,也不能享受相應的補貼和援助。
  • 服刑人員離監探親:走在外面總覺得惶惶不安
    王國濤的父親在他服刑期間去世,他甚至沒能見到最後一面,回家盡孝的方式只能是在墳前長跪不起。  回家的路是陌生的。有人在監獄裡關了近10年,經常把2015年說成2005年。早些年家人需要坐長途大巴來接服刑人員,如今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車,土路也修成了高速路。回家兩個多小時的車程,陳家安始終挺著腰杆,雙眼盯著窗外。入獄那年他19歲,喜歡穿皮鞋,覺得像個大人。
  • 服刑人員小鄧過新年:進家門先跨焰火去晦氣
    服刑人員鄧某的母親說,自從兒子坐牢以來,已經5年沒有一起吃過團年飯,今年春節終於可以團聚了。2018年2月12日至18日,廣東省26所監獄的60名服刑人員獲準在春節期間離監探親7天,至2月18日下午16時30分止,60名服刑人員全部返回監獄繼續服刑。廣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服刑人員鄧某和劉某是此次獲準回家探親的人員,記者跟隨他們記錄回家的過程。
  • 死緩犯夢見兒時被拐,獄中與失散30年的母親相認
    監獄民警端上一個生日蛋糕。這是為了圓周老太的心願,因為30多年沒給兒子過生日,她要為兒子過一次特別的生日。 全文2248 字,閱讀約需5分鐘▲ 鄭江的母親餵他生日蛋糕。34歲的鄭江(化名)最近經常夢到親生父母。夢裡面,他在一個人很多的地方被抱走,爸爸當時顧著買東西沒察覺。
  • 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正式服刑
    現年將近79歲的韓國前總統李明博2日下午被押往首爾東部看守所,時隔251天再被收監,正式開始服刑。他曾被羈押一年,可折抵刑期,今後需坐牢16年。  當天一早,李明博位於首爾江南區的家門口聚集上百人,有媒體記者、支持者,也有抗議者。大約170名警員在現場維持秩序,以防衝突。
  • 2020年好萊塢「亂」了!有人離世,有人服刑,倆巨星人設崩塌
    電影院隨後宣布關門,劇院停止了所有演出,名人因新冠去世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非新冠離世的名人讓人不舍。2月,傳奇影人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去世;10月,肖恩康納利爵士去世。這兩位都是高壽,柯克·道格拉斯103歲,康納利爵士90歲。
  • 7年報考13次 湖南78歲服刑人員的自學考試夢
    紅網時刻 通訊員 劉紅霞 記者 張易 報導78歲的晏某身患疾病、腰椎勞損,整個身子都已佝僂,由服刑人員攙扶著進入了考場。答卷時,他眼睛都快貼到考卷上面了,卻全神貫注地一筆一划作答……這一幕出現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
  • 15歲小孩瞞著母親參軍,71年後回家探親,106歲母親仍在等待
    就像15歲小孩瞞著母親參軍,71年後回家探親,106歲母親仍在等待。這個戰士名叫謝春生,家中有父母和一個妹妹。因為生於戰亂時期,家庭情況並不好,所以兄妹倆也沒有上過學。但懂事的兄妹倆會幫助父母做家務和幹農活,雖然每天過得戰戰兢兢,然而一家卻其樂融融。但是戰爭的爆發,打破了生活的寧靜。隨著戰爭愈演愈烈,受影響的地區和百姓也越來越多,這其中就包括謝春生一家。
  • 「司命星君」王驍:母親是王馥莉,演了15年配角,終於紅了
    而王驍,不但顏值中等,出道時甚至已經27歲了,想走紅更是難上加難。幸運的是,王驍有個好媽媽,便是曾經被影壇譽為「天下第一嫂」的王馥莉。王馥莉曾飾演過《沙家浜》中阿慶嫂;《水上遊擊隊》中的遊擊隊長;《金光大道》中的呂瑞芳;《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中的宋靄齡等等,都是讓人難忘的角色。
  • 78歲服刑人員7年參加自考13次 希望子孫有文化
    4月26日,湖南省赤山監獄,服刑人員晏某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準考證。 組圖/記者楊旭  4月中旬結束的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籍號230811200035對應的考生是益陽赤山監獄的服刑人員晏某,78歲的他儘管此前13次考試只通過了一門,但他仍表示,還將繼續報考。
  • 母親是民國第一美女,她27歲嫁給76歲民國總統,年老時卻逝在寺廟
    母親是民國第一美女,她27歲嫁給76歲民國總統,年老時卻逝在寺廟自清末起,中國的亂世初現,直到新中國的建立才穩定下來。在亂世中,不少的英雄人物湧現出來,這其中,有軍人、有文人;有「俠女」、有「豪傑」。可以說胡松仁自27歲後的人生都是在為李宗仁而活的。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還有當初回國,是李宗仁一生做出的兩件大事;和李宗仁結婚,還有定居臺兒莊,則是胡松仁所做的大事。母親是民國第一美女,她27歲嫁給76歲民國總統,年老時卻逝在寺廟!要說胡松仁可能大家並不太清楚她是誰,但要說起她的母親,很多人都應該聽說過她的名字。民國第一美女,想來大家都有耳聞,她叫胡蝶,是胡松仁的母親。
  • 實況足球21賽季10月4日精選紙面屬性簡析!
    前言 今天konami在實況足球手遊外服的遊戲中發放了一則通知郵件,其中公告了21賽季大更的日期(如上圖),千姓男子將時間換算為國內的北京時間重新向外服玩家分享一下: 維護時間——2020年10
  • 最邪惡的母親
    泰瑞在15歲時就為了逃離母親的魔爪而離家出走。她不斷乞求母親,她只想要離開這個地方,而且發誓不會把事情告訴其他人。這樣的日子持續了許久,直到特蕾莎情緒終於有所緩和。但是必須伴隨著一個條件:蘇珊要允許她母親把子彈從身體裡取出,這樣蘇珊就沒有任何證據可以置她於不利。一心只想逃離的蘇珊同意了。
  • 他15歲瞞著母親參軍,一去就是71年,106歲老母親仍在等待
    老兵謝春生就是其中的一個。  謝春生的父親在日本侵華期間不幸遇難,國讎家恨,讓這個15歲的熱血青年想要到戰場上殺敵雪恨,無奈謝春生是家中獨苗,母親怎麼也不同意,謝春生只好偷偷的跑出去參了軍,成了一名國民黨軍人。
  • 二戰士兵送母親禮物73年後送到收件地 母親已去世
    原標題:二戰士兵送母親禮物73年後送到收件地 母親已去世  遲到73年的母親節禮物   當寄到時母親已經去世   這是一名二戰士兵送給母親的禮物,73年後才送到收件地,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禮物的背後有一個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