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合沒有父母的童年|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民間救助25年

2021-01-21 新京報

小女孩玲玲(化名)長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笑起來會彎成一對月牙。玲玲的爸爸在福建省永安監獄服刑,父女倆已經很久沒見面了。

在「穿牆引線」親情拓展營,工作人員為玲玲錄了一段視頻,小小的臉蛋塞滿了整個屏幕,隱約能看到面前的文具和紮起的馬尾。玲玲說,「爸爸,我好想你,你什麼時候回來?你要快點回來,我們都快長大了!」說完,她不好意思地把頭扭到一邊,靦腆地笑笑。

「這個視頻我看過很多次了,每次都會流淚。」「穿牆引線」組織機構、福建省教育援助協會(又稱紅蘋果公益,下稱「紅蘋果」)工作人員邱添英說,和許多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視頻一樣,玲玲的視頻會被送入爸爸服刑的監獄。

像玲玲一樣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遍布全國。據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課題組的調研,截至2005年年底,156萬名在押犯中有未成年子女的近46萬人,約佔在押犯總數的30%,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總數超過60萬。

河南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王君健長期關注這個群體,他做過一個估算,以每年平均新增1.5萬名在押犯人計,截至2018年,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數量約為69萬。

紅蘋果幫扶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小俊(右二),與舅舅家的兄弟姐妹一起玩耍。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因父母健在,這些孩子不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孤兒,也不能享受相應的補貼和援助。但因為父母正在服刑或對他們遺棄不顧,他們又在事實上處於無人撫養的狀態。

為了照料這些孩子,自1996年起,太陽村、紅蘋果等公益機構在陝西、福建等地陸續成立,有的對孩子們集中撫養,有的為孩子提供經濟援助。對60萬服刑人員子女而言,他們與獄中父母的關係、來自外界的歧視、童年留下的心靈創傷等,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高牆內的會面

和玲玲一樣,許多服刑人員子女多年沒見過父母了。為了緩解孩子對父母的思念,自2014年11月起,紅蘋果開始組織「穿牆引線」親情拓展營。總共4天3夜的活動分為兩部分:前三天在監獄外,志願者會和服刑人員家屬、子女一起參加專業課程、生日會、戶外拓展等,希望在活動中獲得情感支持;最後一天,志願者會和孩子、家屬一起進入監獄,零距離進行親情會見,久未團聚的一家可以看視頻、做遊戲,享受短暫的天倫之樂。

在志願者林聰燕眼中,前三天的活動彌補了孩子們日常生活的遺憾。一個小男生告訴林聰燕來拓展營特別開心,因為這裡的零食非常豐富。「他說我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零食,其實那只是一些小麵包和牛奶糖。」

邱添英還記得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媽媽因販毒被判了21年。2011年媽媽服刑後,爸爸組建了新家庭,男孩再沒見過媽媽。

男孩和邱添英兒子差不多大,就連頸椎和背部前傾的毛病都一樣,但他還有500度的近視。為了給獄中的媽媽準備一份禮物,他長時間地趴在地上畫了一幅漫畫。

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小俊,和舅舅家的兄弟姐妹在牆上印了許多手印。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拓展營的重頭戲是請孩子們為服刑的父母錄製視頻,這是最打動志願者的環節之一。2019年的一段視頻中,一名個子小小的、胖乎乎的男孩眼睛盯著地板,偶爾瞄一眼鏡頭,拿著話筒憋了半天才說出一句「爸爸,我想你了」,然後迅速把頭埋到爺爺懷裡。再抬頭時,他的眼裡有了淚水,講話的聲音開始顫抖:「我希望你能早點回來。」

一個缺了門牙的小女孩扎著兩個羊角辮,手指不停摳弄寫有自己名字的胸牌,「爸爸,我愛你,你今年還好嗎?我今年很乖。」

最後一天的親子見面,更加牽動人心——孩子們可以越過厚厚的玻璃牆與父母親密接觸。

以邱添英的經驗,這種高牆內的相聚並不容易:有的孩子離父母的服刑地遠隔千裡;有的老家屬不知如何帶著孩子探監;有的家庭非常窮困,拿不出去監獄的路費……但參加「穿牆引線」的孩子不用掏錢,所有活動經費都來自紅蘋果和愛心人士的籌款。

志願者邱炎紅記得,一次活動中,一個小學五六年級的女孩精心準備了一段舞蹈,想要跳給獄中的爸爸看。但見面時,爸爸一直在和弟弟說話,忽略了女孩。

邱炎紅髮現,小女孩有些不開心,站在旁邊把頭埋得低低的。到了拍照環節,爸爸一手抱著弟弟,一手抱起女孩,原本悶悶不樂的小姑娘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在紅蘋果創始人林敏明看來,面對服刑的父母,年齡較大、上了初中的孩子心理更加矛盾。有的孩子見面前裝作滿不在乎,有的錄視頻時一句話不說,「但真見到父母,情感表露得最明顯的往往也是這兩類孩子。」

林敏明見過一個初中快畢業的女生,父親在服刑,她和奶奶一起參加拓展營。錄視頻時女孩不肯對父親說話,「還說他跟我沒什麼關係,我不想來,是奶奶叫我來的。」但見到父親後,女生在父親懷裡淚流滿面,是所有孩子裡哭得最慘的。

從一棟鄉村小樓開始

72歲的張淑琴曾在陝西省監獄管理局工作,與服刑人員接觸多了,她發現他們最惦念的就是孩子。有人說,「派出所帶走我時,我正給孩子穿襪子,一隻腳穿上了,一隻腳還沒穿」;有人說,「這麼多年都沒有孩子的消息,我做夢夢到他被野獸吃了,你能不能幫我打聽打聽?」有的服刑人員因為子女下落不明崩潰自殺;也有人嘗試越獄,就為了回家看看孩子。

對於夫妻都在服刑的家庭,張淑琴會趁著節假日去做個家訪。比如陝西某縣的一對夫婦,丈夫被判了17年,妻子被判了四五年,兩人有5個孩子。

1996年,張淑琴在兩人老家找到了夫婦倆的4個孩子,他們和70多歲的奶奶住在兩個破窯洞裡。張淑琴問奶奶,不是5個嗎?「奶奶說大的生病沒治好,已經死了。」

也是那一年,張淑琴和企業家郭建華一起,在陝西省三原縣創辦了第一家太陽村(兒童村)。那是一棟鄉村小樓裡的一層,面積大約200平方米,屋裡擺著定製的木質小床和愛心人士捐贈的生活用品、食品等。

1996年,陝西三原太陽村(兒童村)開村儀式。圖片/受訪者供圖

張淑琴參考了孤兒院的集中養育模式,把陝西省內的16名服刑人員子女接到一起同吃同住,再和普通孩子一樣到外面上學。對孩子們而言,這棟小樓就是他們的另一個家。

經過媒體報導,太陽村越來越有名,目前已在北京、江西、河南、青海、陝西等省份設立了9家,幫扶服刑人員子女上千人。「陸陸續續的,各地公檢法常把辦案過程中發現的涉案人員攜帶的嬰幼兒往村裡送。僅2016年,上海一家法院就往北京太陽村送了16個孩子。」張淑琴說。

與張淑琴相似,48歲的林敏明也在司法系統工作,是福建省司法警察訓練總隊教官。2014年,他到北京太陽村做過志願者,還考慮過創辦福建太陽村,但最終放棄了。

林敏明認為,與太陽村相比,孩子更需要一個真正的家。另外如果由親屬撫養孩子,同樣的錢可以幫助更多人。「60萬孩子太多了,都要有人管。」

2014年6月,林敏明在福建省福州市成立了紅蘋果,目前已累計幫扶2000多名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覆蓋全國451個縣市。與太陽村不同,紅蘋果提倡親屬撫養,幫扶的孩子住在各自親人家中,紅蘋果會根據不同孩子的家庭困境評估,為孩子們提供分類幫扶,包括經濟援助、心理輔導、安排親情見面會等。每個孩子接受哪種幫扶措施,由志願者入戶走訪後評估決定。

邱添英展示了一份《困境孩子評估表》,填寫內容包括家庭經濟情況、親子關係、孩子成長需求等。其中,家庭經濟情況下又包括收入、支出、居住環境3項;居住環境又被細分為房屋所有權情況、孩子是否有獨立房間、家電設備情況等具體問題。

邱添英說,工作人員會根據這些問題評估每個孩子的困境程度,由此確定每年的具體幫扶項目。

儘管紅蘋果的幫扶面更廣,但在張淑琴看來,集中撫養有時是必需的。

張淑琴記得,陝西的一對夫婦合謀殺害了同村的一名男子後,丈夫被判死刑,妻子被判死緩。這對夫婦的女兒與死者孩子同班,悲劇發生後,老師組織學生為死者的孩子捐款捐物,卻對罪犯的女兒惡語相向。「女孩上學路上,有人朝她扔石頭、吐口水,她就不敢去學校了。在這樣的環境裡,他們怎麼生存?」

張淑琴還見到過一對雙胞胎少女,父母服刑後一直跟著奶奶住。孩子們15歲時被親叔叔侵犯了,奶奶卻捂著不讓說,她們從家裡逃了出來。

有的孩子再也找不到了

無論太陽村還是紅蘋果,最初都是從監獄裡獲得服刑人員子女信息的。

張淑琴記得,太陽村成立前,她在陝西省女子監獄發過一次調查表,以尋找需要幫扶的服刑人員子女。兩百多份表格發下去,至少90人申請幫扶,還附上了孩子情況、家庭住址等。

紅蘋果也在福建省內的監獄做過類似調查,收到服刑人員的幫扶申請後,工作人員會對其家屬進行電話訪問。「我們會告訴家屬我們是誰、是怎樣得到他的信息的,會簡要了解孩子與家庭的情況。」邱添英說,確定家屬意願後,志願者才會入戶探訪。有的家庭不想讓孩子知道父母在服刑,會直接拒絕;有的家庭警惕性很強,誤以為這是個騙局,會直接掛斷電話。

更多的挫敗感,出現在上門找孩子的過程中。

為了獲得家屬信任,張淑琴曾多次穿著警服到村裡找孩子。「但很多人以為孩子父母犯罪了,我們也要把孩子關起來,根本不理我們。」後來,她會先找村幹部溝通,再讓村幹部帶著找家屬。

林敏明也遇到過不少拒絕。一次,福建省女子監獄的一名服刑人員向紅蘋果申請幫扶,林敏明等人找到了她的老家。向村裡人打聽具體位置時,沒人願意指路。「那家孩子的媽媽殺人啦,你們還去幹嗎?你們可以幫助其他小孩。」

通過村小的老師,林敏明輾轉找到孩子的家,沒想到,爺爺得知來訪目的後把他們趕出了家門。「老人嘴裡一直說,他家沒有這樣的人。」

在太陽村,孩子們自己收拾房間、疊被子。圖片/受訪者供圖

還有一些情況,申請被幫扶的孩子根本找不到。張淑琴想要救助的孩子中,有下落不明的,有被賣掉被送人的,有出門流浪乞討的,形形色色。

1996年,張淑琴和陝西省司法部門的工作人員到農村尋找一個男孩,爬過滿是黃土的山坡,穿過泥濘的莊稼地,打開生鏽的鐵門,卻只看到一個孩子生活過的房間:桌椅上布滿厚厚的灰塵,土炕上的棉被破成了絮狀,房角胡亂堆著一些紅磚,煮飯鍋扔在地上。村裡人說,孩子已經離開兩年了,沒人知道去哪兒了。

據司法部2006年的調研,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面臨著家庭經濟貧困、輟學現象嚴重、部分孩子在外流浪乞討等問題。調研結果顯示,其中94.8%的孩子從未接受任何形式的社會救助,整體生存情況並不樂觀。

幫他們接受現實、改善自己

在紅蘋果秘書長傅雪蘭的印象裡,不少服刑人員家庭不會對孩子透露真相,他們會說爸爸媽媽出門打工了,要很久才能回來。因為許多小夥伴的父母也在外地務工,孩子們一般都會相信。

林敏明說,包括在親情拓展營,他們也會把服刑人員稱為學員,因為許多孩子並不知道實情。

儘管如此,不少孩子仍會發現大人的秘密,他們會裝作毫不知情,把所有委屈壓在心底。林敏明說,這些孩子非常內向,「很能藏得住心事」。

紅蘋果辦公室的牆上,貼著一封11歲女孩的來信,字跡歪歪扭扭,但心思細膩。女孩寫道,自己三四歲時,爸爸因為偷東西被抓了,直到現在媽媽還在騙她。她知道有人叫自己「小偷的女兒」,也會在別人問到爸爸時「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媽媽現在有了新家,有了新的孩子,「不會把愛放在我身上了」。

接受幫扶的孩子,寫給紅蘋果的一封信。新京報記者 李桂 攝

看到這樣的信,林敏明非常心疼,他認為孩子上到小學三年級後,家長就該適時告訴孩子真相。但依據紅蘋果2018年對福建18所監獄的調研,17922名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中,近一半可能不知道父母在服刑;約3/4的父母在孩子探監時未告知自身犯罪、服刑情況。

為此,紅蘋果特意開辦了線上課程,想讓家長理解為什麼要對孩子說實話、怎麼引導孩子理解並接受現實。林敏明會告訴家長,有些孩子長大後才知道真相,反而會更加生氣,「即便是孩子,也有知情權。」

另一方面,預防服刑人員子女犯罪也是一個重要課題。2006年司法部的調研結果顯示,這一群體的犯罪率遠遠高於未成年人的整體犯罪率。林敏明說,他和工作人員分析過服刑人員的犯罪原因,發現近一半人的犯罪根源在於生活貧困、親情缺失、教育不足,「服刑人員的孩子也面臨著同樣問題。」

2015年冬天,傅雪蘭到一個男孩家家訪,在村裡轉了一圈沒找到,無功而返。3個月後,她再到村裡尋找男孩,才發現男孩已經因為盜竊摩託車被收押了。

根據紅蘋果2018年的調研,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中超過1/5存在觸犯法律的行為,超過1/5存在網癮、菸癮、酒癮等不良嗜好;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更多,約佔總數的30%。

在張淑琴的印象裡,剛接到太陽村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一般孩子有的毛病他們都有,甚至更多。」有的孩子不講衛生,不剪指甲,脖子黑得要命;有的孩子喜歡打架,會用棍子打破其他孩子的頭;有的孩子會偷東西,甚至會翻訪客的包……

為了改變這些不良習慣,張淑琴會每天檢查個人衛生,不洗脖子的孩子脖子乾淨了就獎勵一袋奶,遇到不剪指甲的小孩就打三下手掌心。為了防止孩子們打架,太陽村在周末組織了很多活動,比如接待、餐廳服務、指揮車輛等,還開設了二胡、手工、繪畫等興趣班。只要讓孩子們動起來,他們就沒了打架的時間和精力。

對於犯錯的孩子,太陽村也有懲戒措施,比如面壁、打掃衛生、蹲馬步等。如果一個孩子很愛打籃球,他的懲罰可能就是別人打球時,他在旁邊看著。

「前三個月是糾正調整的最好時機。三個月後,大多數孩子的問題都有改善。」張淑琴說。

社會還不夠寬容

6歲的小愛(化名)是紅蘋果的幫扶對象,每年享受2000元經濟援助,也參加過「穿牆引線」親情拓展營。此外,紅蘋果每年還會到小愛家家訪兩次,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

在新年的第一輪寒潮中,紅蘋果再次來到小愛家,不僅帶來了大米和食用油,還為小愛準備了兩本童話書。小愛圓圓的臉蛋上長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穿了一件粉色羊羔毛外套,剛看到紅蘋果的白色商務車,就從門口躲到了二層的房間。

1月7日,小愛得了感冒,在家中吃藥。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小姨說,小愛媽媽5年前被帶走時,公安局就開了一輛白色商務車,當著小愛的面,媽媽被戴上手銬押走了。從那以後,每次看到白色商務車和穿警服的人,小愛都會躲起來,這已經成了孩子的習慣。

據林敏明觀察,不少服刑人員子女都有心理陰影,還要承受外界的歧視。司法部2006年的調研結果也顯示,如果父母都在服刑,孩子的生活狀況將受到嚴重威脅。

2014年林敏明家訪時,發現一個男孩手臂上、後背上都是鉛筆、小刀劃出的傷痕,問他怎麼回事,他卻不敢說。從鄰居口中,林敏明得知傷口是男孩班上的同學劃的,同學們叫他「犯人的孩子」。

為了掌握服刑人員子女在校情況,也為了更好地保護他們,林敏明試圖推動一個項目。他請老師們每周抽出半小時,一對一和孩子談心,每談心一次,老師可以得到50元補助。

通過家長,林敏明要到了100位老師的電話,向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但最終答應的只有5人。說到這裡,這個中年男人流下了眼淚,「你能想像嗎?只有5個人。而且有的老師說話非常難聽,其他孩子都關心不過來,怎麼關心這些孩子?」

童年遭受的歧視、「服刑人員子女」的標籤,有時會伴隨孩子一生,讓他們難以走出陰影。張淑琴就遇到過這樣的事,兩個在太陽村長大的孩子相識、相愛,最終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但婚禮上,他們卻不希望張淑琴出現。

婚禮前,男孩找人給張淑琴捎了話,「張奶奶,你能不能不要參加我的婚禮?」張淑琴很傷心,卻能理解孩子的顧慮,「我一去,就證明他是在太陽村長大的。孩子們還不夠勇敢,社會還不夠寬容。」

她把預先準備好的一對戒指託人轉交給新郎新娘,關上手機,大哭了一場。

1998年,張淑琴和孩子們在陝西三原太陽村。圖片/受訪者供圖

「對於這些孩子,我不要求特殊照顧他們,但至少不能讓他們被邊緣化,他們應該得到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平等對待。」林敏明說。

新京報記者 李桂 韓沁珂

編輯 滑璇 校對 楊許麗

相關焦點

  • 廣東60名服刑人員 回家過年
    「今年過春節是最開心的」,服刑人員鄧某的母親說,自從兒子坐牢以來,已經5年沒有和家人一起吃過團年飯,今年春節終於可以團聚了。2018年2月12日至18日,廣東省26所監獄的60名服刑人員獲準在春節期間離監探親7天,至2月18日下午16時30分止,60名回家探親的服刑人員全部返回監獄繼續服刑。廣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服刑人員鄧某和劉某是此次獲準回家探親的人員,記者跟隨他們記錄回家的過程。
  • 服刑人員小鄧過新年:進家門先跨焰火去晦氣
    服刑人員鄧某的母親說,自從兒子坐牢以來,已經5年沒有一起吃過團年飯,今年春節終於可以團聚了。2018年2月12日至18日,廣東省26所監獄的60名服刑人員獲準在春節期間離監探親7天,至2月18日下午16時30分止,60名服刑人員全部返回監獄繼續服刑。廣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服刑人員鄧某和劉某是此次獲準回家探親的人員,記者跟隨他們記錄回家的過程。
  • 父母犯罪會影響子女嗎?
    導讀:在古代會有「株連」、「連坐」等刑罰,但那也只限於古時候,早就被淘汰了,當代法治社會中沒有這類刑罰,我國刑法實行的是「罪責自負,反對株連」的原則,即是說誰犯了罪,就由誰承擔刑事責任。且只會處罰有罪的人,不會連累罪犯的親屬等與罪犯相關以及無關的人。
  • 服刑人員離監探親:走在外面總覺得惶惶不安
    全監共幾千多名服刑人員,陳家安是獲準離監探親僅有的兩人之一,也是2018年崇州監獄參與離監探親的第三十一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在離監探親這一天,他們急切地脫掉囚服,暫時放下過往,只想當一回兒子、丈夫、父親。  並不是所有離監探親的服刑人員都有機會再次扮演這些平凡的角色。
  • 父母有刑事犯罪記錄,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最近,經常有人諮詢到「如果被公安機關/檢察院立案了,或者被法院判刑了,會不會影響到子女,如果有,具體會有哪些影響?根據我國刑事法律規定:誰實施犯罪行為由誰承擔法律責任,不會涉及其他家庭成員。因此,從法律上說,父母犯罪,子女是不承擔法律責任的。但是,父母有刑事犯罪,會對子女的政治前途有一定的影響!!!
  • 7年報考13次 湖南78歲服刑人員的自學考試夢
    紅網時刻 通訊員 劉紅霞 記者 張易 報導78歲的晏某身患疾病、腰椎勞損,整個身子都已佝僂,由服刑人員攙扶著進入了考場。答卷時,他眼睛都快貼到考卷上面了,卻全神貫注地一筆一划作答……這一幕出現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
  • 種下許願瓶 服刑人員心懷感恩為愛祈福
    服刑人員李宏仔細地在樹下埋著許願瓶。通訊員 盧洋 攝    華龍網11月27日15時45分訊 (記者 劉豔 通訊員 盧洋) 「感恩節」來臨前夕,為進一步促進服刑人員積極改造、早日新生,今日,重慶永川監獄舉辦「心懷感恩夢常在」感恩節主題活動,組織服刑人員寫心願,種許願瓶,為愛祈福。
  • 78歲服刑人員7年參加自考13次 希望子孫有文化
    4月26日,湖南省赤山監獄,服刑人員晏某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準考證。 組圖/記者楊旭  4月中旬結束的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籍號230811200035對應的考生是益陽赤山監獄的服刑人員晏某,78歲的他儘管此前13次考試只通過了一門,但他仍表示,還將繼續報考。
  • 迷茫的服刑人員冒昧給陌生檢察官來信,檢察官手寫回信鼓勵其面對...
    點此親啟   鄭蕾:   您好,我是一名服刑人員
  • 原標題:[記者調查]野生動物「肇事」村民很煩惱 呼籲:成立民間救助...
    &nbsp&nbsp&nbsp&nbsp「雖然沒有親眼目睹,但不用說都曉得是黑熊偷吃了蜂蜜。」楊文強說,近年來,黃荊老林多次出現黑熊的身影,而這傢伙就有偷吃蜂蜜的習慣。「早些年,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情,但近段時間,山上蜂箱多次遭遇襲擊,蜂箱被拖到幾十米外,裡面的蜂蜜已被掏出來吃了個精光。」
  • 2016年老人投靠子女入戶廣州的條件是什麼?
    2016年老人投靠子女入戶廣州的條件是什麼?  陳女士:我是獨生子女,在廣州有戶口,有房產。因爸爸已去世,希望媽媽過來和我一起生活。準備申請媽媽(62歲)入戶廣州。請問我是否符合要求?媽媽能否入戶?  廣州政務:據「申辦老人來市投靠子女入戶須知」指引中第一條:入戶條件,子女具有本市戶口且在本市有合法住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投靠子女人員,準予其本人及配偶遷入本市居民戶口:  (1)男性年齡超過60周歲或女性年齡超過55周歲,夫妻有一方原是本市居民戶口或是喪偶人員,有子女具有本市居民戶口。
  • 今天我當班|廣東深圳:65名服刑人員在春節前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
    聽說可以回家過年了,他們頓時涕淚縱橫……1月31日已是農曆大年二十六,在廣東省深圳市檢察院、市中級法院、深圳監獄三家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監獄2018年第五批減刑、假釋案件的裁定順利下達,65名服刑人員得以在春節前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
  • 每天幾條,民法典輕鬆學 | 第96期父母子女關係和其他近親屬關係
    第五編 婚姻家庭 第三章 家庭關係 第二節 父母子女關係和其他近親屬關係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第一千零六十八條 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千零六十九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幹涉父母離婚、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
  • 25年逃亡,夢裡都是女友被砍倒那一刻的樣子
    案發後,警方立即展開偵查工作,因案發後第6天才接到群眾報警,受當時偵查手段和追逃條件限制,加上劉某的家庭關係複雜,他跟父母家人的關係不好,消失後就像人間蒸發一樣,辦案民警始終沒有找到他的藏身之處。這一逃,就是25年。
  • 「紙面服刑15年」背後:一個失子母親的27年
    1993年6月9日,巴圖孟和因故意殺人罪獲刑15年。然而,判決生效後,巴圖孟和以「全身水腫、尿血」為由前往醫院檢查,他的母親、姑父為其辦理保外就醫手續。自此,巴圖孟和便一直逍遙法外,被外界稱為「紙面服刑」15年。
  • 男子貪汙公款服刑8年 獄中寫下400萬字監獄日記
    2016年春節前後,吳明得知可能通過「兌現(一種給刑期較少的服刑人員減少剩餘刑期的辦法)」減少餘刑。他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申請,經過多次反覆,在他對於這次「兌現」完全不抱希望時,管教通知他申請通過了,他第二天就可以回家了。重獲自由「這世界變化太大了」「原判11年,歷經三次減刑,實際坐牢8年3個月零20天後,終於新生了!
  • 非婚生子女 父母須盡撫養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非婚...
    2016年1月兩人的女兒出生。2019年8月,雙方矛盾升級從而分居,至此父親對母女兩人一直不管不問。無奈之下,該案中的楊女士找到蘆山縣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最終,在法律援助的幫助下幫助母親解決撫養權和撫養費問題,維護了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 父母與子女星座相剋表
    父母跟子女相剋的話,那麼家庭生活必然也是雞飛狗跳的。因為父母子女是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如果彼此都溝通不來的話,很多時候就只能夠吵架解決了。那麼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十二星座中,父母與子女星座相剋表是怎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