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村醫包長命:生命最後的幾個小時

2021-01-10 騰訊網

晨報融媒記者 郝琴 實習記者 蘇暢

有一個人,大年初二,仍奔走抗疫一線;

有一個人,生來殘缺,但堅持逆行於黑夜;

行醫二十三載,風雨無阻;

懸壺輕己利,德品勝黃金。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2020年1月26日,是興安盟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衛生室村醫包長命致力於沙力根嘎查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五天,而他的生命,卻在這一天垂危。1月27日下午,包長命的村醫執業生涯被畫上了一個令人痛心的句點,享年50歲。

1971年出生的包長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村醫,他天生身有殘疾,但這位個頭矮小,腳步蹣跚的鄉村醫生卻是沙力根嘎查唯一一名醫務工作者。

1月22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科右前旗衛健委緊急防控部署,對基層衛生人員進行培訓後,要求所有村醫第一時間分赴各自嘎查村進行入戶登記、排查返鄉人員的身體狀況。

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後,包長命心急如焚。時間緊、任務重,他立刻返回沙力根嘎查開展工作,沒有片刻遲疑。

察爾森中心衛生院院長董七十三告訴記者,包長命對於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十分認真,春節期間沒能休息過一天,終日著一身白大褂、戴一隻口罩和一副手套奔走於沙力根嘎查一千七百多口人的家中,無論是外來人口還是返鄉人口,包長命不忽視任何一個疫情防控關口,他在完成了每日的疫情排查工作之後,定及時向當地村委會和鄉鎮衛生院上報統計結果,兢兢業業,毫無懈怠。

除了為沙力根嘎查全體村民測量體溫和定時觀察外,包長命還為居家隔離人員及時發放口罩和消毒用品,耐心地向大家講解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還逐戶普及防疫防控知識,這位身殘志堅的鄉村醫生,始終奮戰在沙力根嘎查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堅守著沙力根嘎查疫情檢測的第一道關卡。

在如此之高的工作強度之下,包長命最終倒在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戰疫」中。

包長命的弟弟包愛平稱,1月26日下午,包長命完成了當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後,就去往他家,剛一進門,包長命就緩緩躺在了包愛平家的床鋪上,神情疲憊。

晚飯還沒來得及吃,包長命就讓弟弟包愛平送自己回衛生室,說自己實在是太累了。包愛平車開到一半,就看到哥哥包長命已昏厥過去,不省人事。

當日晚7點55分,包愛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烏蘭浩特市人民醫院救護車前來接診並對包長命進行了治療。

晚11點30分,包長命被轉至興安盟人民醫院進行救治,並被診斷為右側腦出血破入腦室。

1月27日上午10點15分,包長命出院,當日下午5點左右,於家中病故。

哀悼

連日來,包長命不幸離世的消息在科右前旗大地不脛而走,許多認識或不認識他的人,紛紛為這位白醫戰士而扼腕嘆惜,而沙力根嘎查全體村民更為失去這樣一位好醫生而痛哭流涕。

沙力根嘎查村民楊秀豔說:「包大夫在我們這裡當村醫已經20多年了,在這20多年裡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讓人歷歷在目。家人感冒、小孩發燒,他從來沒有拖延過,不管是半夜三更還是下雨天下雪天,他保證都會來。

這次疫情時期,如此艱難如此危險,他都沒有在家裡過年,依然到村裡訪問誰家有發燒的,誰是從外地來的,現在說起我都很心痛。全村人非常懷念他,這個村醫離開了,對於我們沙力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心裡有幾句話要對包大夫說『親人已仙遊,未呈兒孫福,幽魂於千裡,如何度思量』這是我對他最後的哀悼和想念了」。

包長命走了,沙力根嘎查原本擁擠繁忙的衛生室,如今異常安靜。

白大褂一如既往地掛在那裡,他卻沒有機會再穿上。

診療桌上,診療記錄和兩支筆成為了人們永遠的記憶。

舊人已故

察爾森中心衛生院院長董七十三向記者介紹,包長命生來就患有脊柱畸形和胸廓畸形症,所以他無法承擔較重的體力活。

1996年,包長命畢業於興安盟殘疾人衛校,1997年,他來到沙力根嘎查,成為了當地衛生室的一名村醫。

包長命行醫賺取的微薄工資勉強支撐著這個貧寒的家庭。

包長命的妻子關高娃因患有精神障礙而無法正常勞動和料理生活起居。董七十三說,平日裡,包長命不僅要承擔起全嘎查村民的醫治工作,回到家中還要為妻子做飯,若是當日行醫的地方距家較遠,那麼他就要早起為妻子備好午飯,他是一位有擔當的丈夫,也是一位極具責任心的父親。

包長命17歲的兒子包建軍當前於興安盟蒙醫學校蒙醫蒙藥專業讀高一,父親去世後,包建軍常在村衛生室內駐足徘徊。

他回憶,父親生前說過最多的話就是「希望我好好學醫,長大找個穩定的工作,成家立業。」他反覆念叨著:「如果爸爸還在多好啊,但是爸爸離開了,我們可怎麼辦?」想到這裡,包建軍已哭得泣不成聲。

董七十三說,包長命是一個十足的好人,雖然他的家庭經濟狀況極為困難,但若是村中有患病者家境貧寒,不能馬上支付醫治的費用,包長命也會先為其診治,接受賒帳和免費治療的情況在包長命身上時有發生。

包長命去世後,妻子關高娃經常自言自語,倚在門外發呆,似乎在等待那永遠也不能回來的丈夫,她原本不好的精神狀態現在更是雪上加霜。

看著母親,看著這個不再完整的家,年幼的包建軍被迫以弱小的身軀扛起了照顧母親的重任。「還有不到一個月我就開學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母親,留她一個人怎麼生活啊?我要好好學習,讓自己強大起來,照顧好母親,也要繼承父親的衣缽,像他一樣當一名好大夫」。

沙力根嘎查黨支部書記白金鋼告訴記者,當前,當地民政部門已承諾要為包建軍建立低保,旗委政府、旗衛健委、察爾森鎮政府領導也都帶著萬分悲痛的心情去看望慰問了包長命的家屬,並為其送去了慰問金。

白金鋼也呼籲社會愛心人士能夠給予這個貧寒家庭更廣泛的關注和物資幫扶,讓包長命年幼的兒子和可憐的妻子擁有繼續生活下去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包長命:肢殘村醫堅守23年 用生命詮釋醫者仁心
    一隻口罩、一件白大褂、一副手套,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村醫包長命在新冠肺炎疫情排查時的全部「防護」裝備,也是包長命留給村民的最後印象。2020年1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三,他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享年50歲。這位為老百姓看了23年病的村醫走了,犧牲在了抗疫前線,留下了年邁的母親和孤苦無依的妻兒。
  • 「駝背」村醫包長命 23年無悔行醫路
    1月27日,正月初三,科右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村醫包長命,在連續多日奮戰後,終因勞累過度,突發腦出血,5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 「戰疫」一線。  在沙力根嘎查疫情防控最前沿,包長命始終堅守在疫情檢測的第一道關卡,他深知,這是作為一名醫生的使命。
  • 【最可愛的人系列故事】49歲村醫防疫途中殉職:年收入三萬是家中...
    村醫包長命的最後時光介紹包長命,需要加一串很長的地理名詞: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衛生室的一名村醫。嘎查在蒙古語中是行政村的意思,而前面由大到小的行政單位越多,就意味著包長命所在地越偏僻。從地圖上看,從北京開車向東北方向出發,需要行駛一千多公裡才能到達。
  • 「抗疫英雄贊」包長命:把生命永遠定格在防疫路上
    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科右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傳來噩耗,村醫包長命倒在了防控疫情一線,不幸離世,將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0歲。作為嘎查唯一一名村醫,人民的信任、領導的囑託、國家的期待在包長命的腦海裡不斷縈繞,心急如焚的他立刻返回嘎查開展工作。雖然天生肢體殘疾,身體遠不及常人健壯,但包長命毫不示弱,憑藉20多年的從醫經驗和對村裡每家每戶基本情況的了解,他勇敢衝在防「疫」一線,承擔起全嘎查30多名返鄉人員的排查和健康檢測工作。包長命守護了沙力根村民23年。
  • 包長命:用一生守護1739人的殘疾人村醫
    一隻口罩、一件白大褂、一副手套,這是內蒙古草原村醫包長命在新冠肺炎疫情排查時的全部「防護」裝備,也是他留給村民的最後印象。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這位殘疾人心中的「老大哥」,為老百姓看了23年病的村醫走了,離開了他智障的妻子、未成年的兒子、還有他年邁的母親……作為興安盟科右前旗沙力根嘎查唯一一名村醫,包長命是用自己的一生守護著嘎查518戶人家的1739個人。1971年出生的包長命是一名四級肢體殘疾人,2012年開始擔任村級殘疾人專職委員。
  • 村醫包長命用生命守護村民健康
    一隻口罩、一件白大褂、一副手套,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村醫包長命在新冠肺炎疫情排查時的全部「防護」裝備,也是他留給村民的最後印象。包長命的弟弟回憶說,在排查檢測完第14名返鄉人員後,哥哥包長命暈倒在返回衛生室的路上。見哥哥暈倒,弟弟立刻將他送到醫院搶救,可是這一睡,他再也沒有醒來。  「包大夫來我家的最後一次是大年初二中午12點,先給我量體溫,然後檢查身體,看我一切正常,他十分高興。」村民張智國是1月13日從武漢返鄉的,鄉親們都對疫情充滿恐懼,不敢跟他接觸。
  • 北疆楷模發布廳|身患殘疾,卻在行醫路上拼盡全力——村醫包長命
    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鄉村醫生包長命。這一次的新冠疫情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鍾南山、李蘭娟……這些大國醫者,可還有一些我們身邊的、平凡的「小人物」也同樣應該被銘記。在興安盟科右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有這樣一個人,老百姓有個頭疼腦熱的事兒第一個就會去找他,他就是全嘎查唯一的蒙古族鄉村醫生——包長命。23年來,他悉心守護著全嘎查1700多口人的健康。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稻香香、民樂樂、團結一家親,內蒙古...
    巴彥敖包嘎查上的蒙古包 梁永峰攝  多年前,來自貴州遵義的傣族姑娘楊麗在北京打工時與蒙古青年張景相識、相愛,並遠嫁來到張景的老家巴彥敖包嘎查,還一併把表姐王小梅也介紹給了村裡另一個蒙古族青年  扎賚特旗蒙源糧食貿易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委宣傳部供圖  興安盟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總面積103萬畝,覆蓋扎賚特旗的2個鄉鎮33個行政村,其中耕地面積60
  • 陽光融和醫院十二時辰,與生命息息相關的24小時!
    當你正在酣睡時在搶救室中,一名患者生命垂危陽光融和醫院急診科的醫護團隊正在和死神搶奪生命此刻已是夜深人靜星光點點,晝夜將替之際重症監護室裡的醫護人員堅守著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手術室內,剛剛結束了一臺通宵達旦的手術為縫合血肉模糊近乎損毀的手臂骨科中心團隊在無影燈下連續奮戰13個小時用嫻熟的技術、精湛的醫術和強大的耐受力成功讓受傷的軀體神奇「復活
  • 重慶璧山三合鎮二郎村:打通農村飲水「最後一公裡」
    摘要:去年,璧山區圍繞實現「同網同價同質同服務」工作目標,在全區150個村開展「黨建引領、水價治理」改革,解決群眾急憂盼問題,打通農村飲水「最後一公裡」真正實現了農村飲水從「有水喝」向喝「安全水、平價水」的升級轉變。
  • 七個蘇比努爾——「駐村包校」在沙漠小學築起斑斕的夢
    共青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探索「駐村包校」教育扶貧新模式,2017年12月,小學由新疆團校託管,一批批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和支教老師從全國各地來到巴克墩。  「駐村包校」前,巴克墩小學在塔瓦庫勒鄉11所村級小學成績排名倒數第二,有的學生畢業時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到了2020年6月,巴克墩小學的期末成績升到和田縣139所村級小學全科總分第一名。
  • 長命鎖、寄名鎖、百家鎖……這些中國式護身符你都分得清嗎?
    很多藏友們都對長命鎖很感興趣,今天就與大家聊一聊到底什麼是長命鎖~長命鎖溯源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也叫"長生縷"、"續命縷"、"延年縷"、"五色縷"、"闢兵繒"、"朱索"、"百索"等名稱。"長命縷"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後漢書·禮儀志》記載:「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
  • 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幾個小時_國考公務員官網
    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幾個小時_國考公務員官網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家公務員準考證列印入口,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2021年國考準考證列印入口11月23日開通!
  • 從生命卡圖鑑的伏筆看最後一位夥伴的候選
    這10-13數字讓人遐想,按照路飛尋找10個夥伴的目標。10 11 無疑是最後兩個夥伴的代表數字。12、13 就不知道了,可能是薇薇卡魯,艾斯薩博 ,梅麗號船精靈都可能。按照生命卡每個月發售兩包,很快就能確定12 13 是誰了。甚平代表數字如果確定是10 ,那麼無疑最後一個夥伴是11就會弔人胃口,到底是誰了。 編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再後期再重新給一個新號碼。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生命,請再給我兩年時間」
    他就是那位讓病人一見面就願意以生命相託的良醫嗎?他就是那個罹患癌症、家境赤貧,卻留下「遺囑」堅持讓孩子為鄉親醫病的患者嗎?  望著他,我們的眼中驀然有淚。  病榻前,他喃喃低語著最大的渴望是:「再給我兩年生命,能為鄉親多診幾次病,讓我家阿輕能接班,讓我放心地走……」  他讓我們讀懂一個人的生命固然有限,但高尚的靈魂可以超越生命而永生。
  • 「長命鎖」有什麼寓意?
    它是明清時掛在兒童脖子上的一種裝飾物,按照迷信的說法,只要佩掛上這種飾物,就能闢災去邪,「鎖」住生命,所以許多兒童從出生不久起,就掛上了這種飾物,一直掛到成年。它有保平安,長命百歲的寓意。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關於佩長命縷的習俗,最早可追溯到漢代。
  • 一寸同心縷,千年長命花,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結
    人們將凳子上安上幾個小環,每個小環上配上一個中國結,頓時感覺普通的凳子都顯得比較飄逸了。宋朝時候也很常用絡子作為裝飾,比如說扇子、香囊,還可以綴在衣服、褲子上。古代還可以用打絡子的方法,製作盛放東西的小袋子。《紅樓夢》中有一章,鶯兒提到當時得絡子有連環、方勝、梅花、柳葉等等花樣,非常講究色彩搭配,流行松花配桃紅,大紅配石青。最後給寶玉打了個金珠兒線配黑線的梅花絡,將寶玉的玉裝了起來。
  • 脫毛、點痣高峰期來臨,醫美機構挑選不當或可危及生命
    如何挑選安全的醫美機構?>>>>「輕醫美」操作不當可危及生命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雷射中心主治醫師張玲介紹,「輕醫美」項目相較於複雜的整形美容手術,看起來操作簡單,創傷小,會讓人誤以為比手術風險小、損傷輕,其實一旦在治療中有操作不到位,仍會危及生命。
  • 一線| 羅田縣鳳山鎮三裡橋村:25個「卡長」守緊大門
    鳳山鎮三裡橋村設立25個疫情防控卡點,通過這些卡點的「卡長」守好「大門」、管住源頭,防止疫情擴散。三裡橋村地處城郊結合部,租房戶多、流動人口多、出村路口多,管控難度大。為了做好「內防輸入、外防擴散」工作,村裡在住宅小區、壪落進出口設立25個交通卡點,選派小組長、黨員和志願者擔任「卡長」,「一個蘿蔔一個坑」,日夜值守。三裡橋村村民王興友對記者說:「裡面的人不準出來,外面的人不準進來,嚴防死守。」村民熊福春對記者說:「村裡安排我們老黨員守這個卡,我們這個小區裡的人,進來的人不準出去,出來的人不準進去,生活問題都是由村裡代辦。」
  • 興安盟「把愛帶回家」2021寒假兒童關愛服務暨「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有效實施,使廣大少年兒童度過一個健康、安全、幸福、充滿溫暖的寒假,1月11日,興安盟婦聯按照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在線上舉辦了興安盟「把愛帶回家」2021寒假兒童關愛服務暨「家家幸福安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