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長命:用一生守護1739人的殘疾人村醫

2021-01-10 中經君

一隻口罩、一件白大褂、一副手套,這是內蒙古草原村醫包長命在新冠肺炎疫情排查時的全部「防護」裝備,也是他留給村民的最後印象。

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這位殘疾人心中的「老大哥」,為老百姓看了23年病的村醫走了,離開了他智障的妻子、未成年的兒子、還有他年邁的母親……

作為興安盟科右前旗沙力根嘎查唯一一名村醫,包長命是用自己的一生守護著嘎查518戶人家的1739個人。

1971年出生的包長命是一名四級肢體殘疾人,2012年開始擔任村級殘疾人專職委員。一直以來,他用自己最真摯的情感對待殘疾人,用最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待殘疾人工作,力所能及的幫助身邊殘疾人解決的困難,是殘疾人朋友心心念念的「老大哥」。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搞了一場「突然襲擊」,位於中國北疆的內蒙古雖不是「重災區」,卻因地廣人稀、醫療資源不平均等現實因素成為疫情防控的較薄弱環節。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科右前旗衛健委緊急防控部署,對基層衛生人員進行培訓後,要求所有村醫第一時間分赴各自嘎查村進行入戶登記、排查返鄉人員身體狀況。

沙力根嘎查轄4個自然屯,5個小隊,地廣人多,作為嘎查唯一的村醫,包長命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但憑藉著20餘年的從醫經驗和對每家每戶基本情況的了解,迅速排查出30餘名返鄉人員,並承擔起健康監測工作,守住了沙力根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卡。

早上,包長命便挨家挨戶地進行排查,記錄每一戶的具體情況,為返鄉人員測體溫,為居家隔離人員發放口罩和消毒用品,逐戶普及防疫防控知識。晚上,還要將數據匯總上報。

這樣的工作強度讓天生肢體殘疾他略顯疲憊。1月26日,排查檢測完第14名返鄉人員後,包長命在返回沙力根嘎查衛生室途中暈倒,當晚因腦溢血去世,享年50歲。

村民張智國是武漢返鄉人員,鄉親們都對疫情充滿恐懼,不敢跟他接觸。包長命了解情況後,立刻上門找他談話,給他測量體溫,安排他按照規定隔離,還經常上門問他有沒有發熱或者身體不適。

「包大夫來我家的最後一次是初二中午,先給我量體溫,然後檢查身體,看我一切正常,他十分高興。」張智國回憶起他最後一次見包長命的過程。

據了解,走路吃力的包長命為了及時給村民治病,買了一輛QQ小汽車,24小時做到隨叫隨到。「家裡有人感冒了,或是家裡小孩子發燒了,不管是半夜三更還是下雨下雪,只要一個電話,包大夫一定第一時間趕來。」村民楊秀豔說。

直到現在,村民都無法接受包長命去世的事實,有了頭疼腦熱、感冒發燒還是會第一時間想到他,似乎有病撥打他的電話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然而電話的那頭再也聽不到包長命的那句「等著我,我馬上到」。

17年前,包長命抗擊過非典;17年後,他卻倒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倒在了行醫的路上。

17歲的包建軍翻看著父親手機裡的相片,淚流滿面。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是靠包長命的收入支撐的,父親的離世,對包建軍來講簡直是晴天霹靂。包建軍在興安盟蒙醫學校蒙醫蒙藥專業讀高一,他看著母親,看著這個不再完整的家,下定決心要扛起這個家。

「父親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我能好好學醫,長大找個穩定的工作,成家立業。如今,父親走了,我更要好好學習,照顧好母親,也要繼承父親的衣缽,像他一樣當一名好大夫。」包建軍說。

2月19日,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和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向先進學習、向先進看齊,大力弘揚臨危不懼、擔當奉獻的實幹精神,中共興安盟委宣傳部、興安盟文明辦追授包長命同志為「興安楷模」稱號。

供稿:內蒙古殘疾人聯合會新媒體

相關焦點

  • 村醫包長命用生命守護村民健康
    2020年1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三,這位為老百姓看了23年病的村醫走了,離開了他智力殘疾的妻子、未成年的兒子、年邁的母親……  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科右前旗衛健委緊急防控部署,對基層衛生人員進行培訓後,要求所有村醫第一時間分赴各自嘎查村進行入戶登記、排查返鄉人員的身體狀況。
  • 包長命:肢殘村醫堅守23年 用生命詮釋醫者仁心
    直到現在,村民都無法接受包長命去世的事實,有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的還是會第一時間想到他,似乎在生病時撥打他的電話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但電話的那頭再也聽不到包長命熟悉的聲音,再也聽不到那句讓人聽了既感動又踏實的「等著我,馬上到……」23年風雨行醫包長命是一位四級肢體殘疾人,也是一名村級殘疾人專職委員,同時也是一名鄉村醫生。
  • 「抗疫英雄贊」包長命:把生命永遠定格在防疫路上
    在嚴峻的疫情面前,包長命走了,離開了他智障的妻子,還未成年的兒子,還有他72歲白髮蒼蒼的老母親,給沙力根嘎查518戶、1739名村民留下了無盡的悲痛和牽掛。包長命生前給村民量血壓。1月22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科右前旗衛健委緊急防控部署,對基層衛生人員進行培訓後,要求所有村醫第一時間分赴各自嘎查村進行入戶登記、排查返鄉人員身體狀況。
  • 興安盟村醫包長命:生命最後的幾個小時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2020年1月26日,是興安盟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衛生室村醫包長命致力於沙力根嘎查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五天,而他的生命,卻在這一天垂危。1月27日下午,包長命的村醫執業生涯被畫上了一個令人痛心的句點,享年50歲。
  • 「駝背」村醫包長命 23年無悔行醫路
    1月27日,正月初三,科右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村醫包長命,在連續多日奮戰後,終因勞累過度,突發腦出血,5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 「戰疫」一線。  在沙力根嘎查疫情防控最前沿,包長命始終堅守在疫情檢測的第一道關卡,他深知,這是作為一名醫生的使命。
  • 北疆楷模發布廳|身患殘疾,卻在行醫路上拼盡全力——村醫包長命
    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鄉村醫生包長命。這一次的新冠疫情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鍾南山、李蘭娟……這些大國醫者,可還有一些我們身邊的、平凡的「小人物」也同樣應該被銘記。在興安盟科右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有這樣一個人,老百姓有個頭疼腦熱的事兒第一個就會去找他,他就是全嘎查唯一的蒙古族鄉村醫生——包長命。23年來,他悉心守護著全嘎查1700多口人的健康。
  • 【最可愛的人系列故事】49歲村醫防疫途中殉職:年收入三萬是家中...
    包長命生前為村民量血壓包長命在這裡工作了23年。今年1月中下旬,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息從武漢傳至兩千多公裡外的內蒙古興安盟。得到上級單位的防疫指示後,村醫包長命肩負起了沙力根嘎查518戶人家、1739位居民的防疫重任。宣傳防疫知識、為返鄉人員和外來人口檢測體溫是這位基層醫生的重點工作,體溫計、手機和紙筆,是他主要的工作設備。
  • 用一生,守護這座山——記支教教師陸倩芳的一生
    「剛到這裡的時候,她還是個小姑娘,扎著一個小馬尾,拎著一個包,很有禮貌」,這是村裡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對陸倩芳的描述。並表示沒有人認為一個正值青春的小女孩願意在大山中默默教書。而陸倩芳卻好像找到了獨特的方法,在一節又一節的課堂裡與學生們相處越來越融洽。陸倩芳在大山中的生活,也找到了可以平衡的方式。
  • 這4種下巴的人最好命,有福又長命
    今天小編就從下巴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下,哪些下巴的人最好命,可以長命富貴?一起跟小編來看看吧!一、雙下巴雙下巴的人非常有福氣,他們內心非常仁慈,宅心仁厚,因此得以長壽。這種人喜歡樂於助人,因此人緣佳,這樣貴人就多,所以一生既富貴又長命。二、四方形下巴下巴是四方形的人天生就內心方正,做事十分有原則,這種人深受財神爺的眷顧,因此今生從不缺錢。
  • 寧鄉怡智家園殘疾人託養服務中心開展「情暖冬至節,快樂包餃子」活動
    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繼承傳統習俗,彰顯傳統節日魅力,在一年一度的節氣之首冬至節即將來臨之際,12月15日上午9時,寧鄉市怡智家園殘疾人託養服務中心部分殘障學員、老師、志願者等三十餘人在中心活動室開展了「情暖冬至節,快樂包餃子」活動,學員們在老師和志願者的指導下從採購餃子原材料、清洗食材
  • 長命鎖、寄名鎖、百家鎖……這些中國式護身符你都分得清嗎?
    每到端午節前,宋朝高承《事物紀原》引晉代周處《風土記》曰「 荊楚人端午日以五彩系臂,闢兵鬼氣,一名長命縷,今百索也。」宋朝,宮廷有端午節賜百官長命縷習俗,如《宋史 ·禮志》記載:「……以一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 皇帝會在長春殿親自將「長命縷」賞賜給百官,以便他們在節日佩戴。此時的「長命縷」已經不是簡單的五色彩絲了,還會穿上珍珠等物,編成複雜的「珠兒結」、「彩線結」。
  • 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村醫
    本網訊 村醫,是這場抗「疫」戰爭中的先鋒,從正月初三開始,九姑鄉19名村醫夜以繼日地投身到防控一線
  • 農曆這幾個月出生的人,長命又富貴,將來必定是人中龍鳳!
    農曆三月出生的人,長命又富貴,將來必定是人中龍鳳!農曆三月出生的人,他們命中跟錢財緣分深厚,所以他們這一輩子註定就不會是窮人命。在小時候也許他們的家庭條件比較貧困,但是他們卻非常富有上進心,小時候開始就知道父母的不易,還有自己肩上所扛著的責任。因此他們可以說是非常努力地生活。
  • 村醫範繼臣:自研神奇手足貼 緩解鄉親風溼病
    直到見到河南省濮陽縣王稱固鄉小屯村65歲的村醫範繼臣,才發現村醫照樣能「身懷絕技,獨步天下」。 上世紀80年代,風溼病困擾著小屯村的村民,不少人關節變形,失去了勞動能力。為了治療鄉親們的風溼病,範繼臣查閱醫學古籍、學習經絡原理,研製了一款「神奇手足貼」的膏藥,不但大大緩解了鄉親們的風溼病之痛,還於2017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 聽「人善多磨難,人好不長命?」聽修佛人怎麼說
    介紹我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人善於受苦,但他們擅長長命?我聽說過很多次了。尤其是當一些好人過早死亡時,人們會說好人不是好報。事實上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個人一生中做了那麼多好事卻從未做過壞事,但他最終沒有得到好的結局。這不是好人長命,那麼將來誰會做好事呢?直到有一天,我認識了一個修佛的人,偶爾和他提起這個話題,和他交換意見,我突然意識到。
  • 守護百分百,守護一生的幸福
    實在沒辦法,就到處找認識的人借錢。我一聽立馬抽出幾千塊錢給他轉了過去,聽到他在電話裡道謝,我的心裡感慨萬分。其實,在不久之前我就思考過這種事的。現在,家裡的老人年齡大了,抵抗疾病的能力越來越弱,重大疾病很容易就找上門來,看病治療的費用又非常昂貴,十分容易就能把一個幸福的家庭摧毀,所以為了以後能讓老人安心治病,購買重疾險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
  • 40年如一日,鄧州裴營鄉好村醫裴昌貴甘當群眾健康「保護神」
    1973年2月,時年19歲的裴昌貴,師從該鄉滕樓聯合診所老中醫翟書瑞學醫,學醫3年多後,於1976年7月回村,擔任村衛生所村醫。期間多次到當時的鄧縣(今鄧州)衛校及南陽衛校進修學習,達到中專水平。於1986年擔任村衛生所所長至今。他把自己的大好年華都奉獻給了鄉村衛生事業,用愛和責任澆築起村民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 「脫貧攻堅」甘肅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緊盯短板用足提升「工具箱」擺脫貧困只是邁出了關鍵性一步,唯有繼續奮鬥、再接再厲,才能激發貧困殘疾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發掘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甘肅省殘聯緊扣脫貧攻堅工作「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認真抓實抓細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回頭看」排查問題整改落實工作,全力確保貧困殘疾人在脫貧攻堅戰中不掉隊。
  • 去年資本大鱷1739億舉牌85家公司 平均浮盈42%
    摘要 【去年資本大鱷1739億舉牌85家公司 平均浮盈42%】數據顯示,以公告日期統計,去年共有152筆舉牌公告記錄,涉及85家上市公司。在舉牌大軍中,既有以中科招商為首的PE(私募股權投資),也不乏手握重金的險資,以及牛散、陽光私募等。
  • 一年「消失」11萬村醫,怒問衛健委:公衛補助,我們到底該拿多少?
    不知道大家是以何種心情看待這個問題的,記得筆者第一次看到「村醫消失」的字眼時,本能覺得簡直可笑,我國有140萬的鄉村醫生,這支強大的隊伍穩住了基層三級網底,可謂是功不可沒。  一年減少11萬名村醫,2020年僅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