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這 7 句話,讀完能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2020-11-25 36kr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愛因斯坦被認為是史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世人對他的大腦和思維方式都非常痴迷,以至於在他死後,為他進行屍檢的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偷走了他的大腦去進行研究。即使你不需要成為下一個天才愛因斯坦,你也可以學會像他一樣思考,通過運用他的一些經驗,成為最好的自己。本文作者Sinem Günel,原標題為" 7 Quotes by Albert Einstein That Will Change How You Think",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愛因斯坦被認為是史上最聰明的人之一。1955年,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在美國普林斯頓醫院逝世。應召而來的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Thomas Harvey)未經愛因斯坦家人許可,悄悄取走了這位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的腦組織。實際上,愛因斯坦明確表示不希望他的大腦或身體在他死後被研究,哈維顯然違背了他的意願。

儘管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大腦的確與大多數人不同,但他的天才並不總是那麼明顯。

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他父母甚至認為他有殘疾,因為他學習很慢,直到四歲才會說話。

然而在他五歲時,當他父親第一次給他看指南針時,他就迷上了科學。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不僅提出相對論和其他幾項發明,改變了我們看待和體驗世界的方式,而且在如何更好地生活上,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至理名言和生活的智慧。

1. 「不是我聰明,而是我對問題思考得更久。」

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但成功人士為數不多的相似點之一就是鍥而不捨。

愛因斯坦能有偉大發明並非巧合,他的成果是數十年研究和實驗的結果。

一旦過早放棄,你就放棄了獲勝的機會。

很多時候,最成功的人不是最聰明或最有才華的人,而是最執著和最有好奇心的人。如果你有興趣並樂於成長,就會碰到難得的機會,並很可能會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

然而,如果你認為自己比所有人都聰明,那你可能不僅會孤獨終老,而且也缺乏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小小的成功。

每當你想要放棄一個項目或夢想時,花幾分鐘問問自己當初為什麼會開始。如果某件事是必要的,你會想辦法堅持下去並獲得成功的。如果你太容易就放棄,可能它原本就沒那麼重要。

2. 「生活就像騎自行車,想要保持平衡,你就必須不斷前進。」

這是愛因斯坦在1930年寫給他兒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話。

許多時候,我們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但事實是,即使生活糟透了,我們也要在這些時刻繼續前行,堅持下去。

生活中你想要的一切都在堅持的彼岸,不管情況看起來有多難,繼續前進總會有回報的。

無論你做什麼,都要始終保持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狀態。偉大的事情從來不會來自舒適區,如果你懶惰懈怠,它們絕不會到來。保持好奇心和行動力,你就能保持生活的平衡,並且從各個方面豐富自己的生活。

3. 「你不必什麼都知道,只需要知道在哪兒能找到答案。」

這是愛因斯坦名言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因為它總結了我們在21世紀應該如何學習。

1921年,有人問愛因斯坦關於音速的問題,他回答說他不知道,因為他從不把這類能在教科書上找到的信息裝在腦子裡。

今天,我們獲得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我們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找到大多數問題的答案。

然而,世界上不少教育系統仍然在強迫學生為考試記憶這些信息。

這不僅無效而且毫無價值,因為信息本身已經沒有價值了。重要的是你如何使用這些信息,以及你是否能在需要的時候回憶起來。

因此,永遠不要浪費你的腦力去記憶那些你可以很容易地儲存在其他地方並且幾秒鐘就能找到的信息。

每一天我們都要做出成千上萬的小決定。每做一個決定,我們的精力就會耗費一些,保持專注和高效就變得更加困難。

你應該做的是建立數字信息管理系統。你可以使用像Notion、Evernote、Trello或Google Drive這樣的工具來記錄和存儲重要信息。

一旦你學會合理使用這些工具,你就能輕鬆找到你需要的所有數據。這樣你就能用你寶貴的腦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做重要的決定。

4.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則環繞著整個世界。」

這是愛因斯坦最受歡迎的語錄之一,首次出現於1929年的一次採訪中。

在那次採訪中,愛因斯坦說他往往不知道為什麼就知道自己是對的。他說是直覺告訴他,自己的假設一定是正確的。

在他的《宇宙宗教與其他觀點和格言》(Cosmic Religion and Other Opinions and Aphorisms)一書中,愛因斯坦提到:

「有時我不知道原因,卻能確信自己是對的。1919年的日食證實了我的直覺,對此我一點也不驚訝。事實上,如果我的直覺沒有被證實,我才會大吃一驚。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則環繞整個世界,激勵著進步,孕育著進化。嚴格地說,它是科學研究的一個真正必不可少的要素。」

許多時候,我們試圖邏輯化,把生活建立在應該做什麼的基礎上,而非聽從我們內心的聲音。但事實是,直覺和想像力能把你帶到邏輯永遠不敢踏足的地方。

所以,當你在生活中陷入困境時,很可能是你把事情複雜化了。

你的直覺和想像力往往能讓你找到答案,而當你遇到困難時,單憑知識和邏輯,你會感到束手無策。

如果你聽從內心的聲音,讓它指引你度過艱難時刻,生活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5. 「聰明人會解決問題,而智者會避免問題。」

大多數人一遇到挑戰就不知所措。一發現錯誤,他們就會開始尋找解決方案。

而我們應該做的是,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起因,避免它的發生,而不是單純解決問題。

如果你樂於接受改變,你只需通過改變你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就能消除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困難。

每當你感到生活陷入困境,不知如何繼續下去時,尋找你面臨的微小不安全感和問題,並想辦法避免它們。

下次當你面對一個問題時,不管問題是大是小,問問自己原本可以如何避免它。很多時候,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面對著同樣的日常問題。從長遠來看,尋找其根源能為你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

6. 「如果A代表人生成功,則A = x + y + z,其中x是工作,y是娛樂,z是少說廢話。」

儘管愛因斯坦很有職業道德,並在許多方面對社會和現代科學做出了貢獻,但他並沒有忘記享受樂趣和放鬆。他對樂趣的看法可能與大多數人的偏好不同,但他知道,放鬆至少與專注工作同等重要。

但愛因斯坦成功公式中最令人驚訝的部分是z,少說廢話。與大多數人相反,愛因斯坦沒有那種想要喋喋不休衝動。相反,他更喜歡安靜,並不急於證明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喜歡說話,但只有少數人喜歡傾聽。然而,愛因斯坦擁有這種能力,他更喜歡通過傾聽來影響他人。雖然他有比大多數人更獨特的想法要分享,但他選擇保持安靜,讓別人說。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有句名言:

「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隻耳朵,是因為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偉大的領導者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們說了什麼,而在於他們做了什麼。

如果你想被人們記住和尊重,一定要少說,多聽。

無論你是做什麼的,別忘了在工作和娛樂之間找到平衡,兩者相結合才會帶來適當的滿足感。

7. 「一個快樂的人滿足於現在,不會對未來有過多的憂慮。」

即便壞事總是會發生,我們還是可以選擇是去關注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

大多數時候,生活並非一杯美酒,但如果你接受自己是現實的創造者這一事實,生活當然會更容易。你不需要一直都快樂,但不管事情有多困難,你都可以選擇關注生活中光明的一面。

所以,每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要麼是因為我們擔心過去,要麼是因為我們不確定未來會發生什麼。

但事實是,我們對過去和未來都無法產生影響。過去的已經逝去,而未來總是不確定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專注於當下,充分利用好你的每一天。

即使你不需要成為下一個天才愛因斯坦,你也可以學會像他一樣思考,通過運用他的一些經驗,成為最好的自己。

譯者:Jane

推薦閱讀:嘗試了幾十種策略後,我找到了能提高效率的 7 個睡眠習慣

推薦閱讀:10% 法則:從零開始,幫你在10年之內實現財務自由

推薦閱讀:5 種方式,科學地提高新陳代謝水平


相關焦點

  • 讓人震撼的愛因斯坦趣題,凸顯數學思維魅力
    《紐約時報》常刊文《愛因斯擔:他的生活和宇宙》:「愛因斯坦的理論和生平一直是我們反思現有的教學和教育方式的切入點,他的成就就是建立在自由思考和自主表達的基礎上,他的三大經典理論都歸功於跳出傳統思維框架的反叛想像力,得益於他能形象化的思考,這種想像力對於科學研究正是許多訓練有素的科學家所不能跨越的。」愛因斯坦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其一流的數學功底也起著重要作用。
  • 這四種訓練方式讓你獲得敏捷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是20世紀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但其實在他孩童時期也是一個反應慢的「笨小孩」。 那麼是什麼改變了他們?讓他們可以從最開始的說話反應慢、不被人看好到最終成為一代偉人。
  • 你為什麼是窮人?讀完這本書,你的人生從此時來運轉!
    這個問題,我曾問過自己很多遍,讀完這本《富人狼性 窮人羊性》才明白,自己是窮人,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恰恰相反,自己是在不正確的思維方式下,拼命地努力,結果事與願違,越忙越窮,越窮越忙!其實,這個道理,我也知道,甚至早十年就知道了,但是,為什麼依然還是窮得這麼徹底呢?知道和做到,永遠是兩回事。
  • 一位公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儘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我對他的了解,除了「相對論」三個字,再沒有更多了。因為那張著名的以蘑菇云為背景的「愛因斯坦騎車圖」,在我的想像中,愛因斯坦應該是個老頑童周伯通式的人物,天賦異稟又天真調皮。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的故事
    如果一天,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有記者採訪你,問到:「請問,你知道阿爾伯特是誰嗎?」我想有好些讀者表示不知道此人。但是記者再問:「那愛因斯坦呢?」肯定所有的讀者會異口同聲:「當然啦,他是著名的科學家,相對論的締造者呀。」這位堪與牛頓比肩的科學巨匠,全名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英媒:英國10歲小學生IQ測試獲最高分,超愛因斯坦霍金
    據英國《每日郵報》17日報導,一名小學生在門薩智商測試(Mensa IQ test)中獲得了最高分數,甚至擊敗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史蒂芬·霍金。據信,愛因斯坦測出的智商為160,與霍金不相上下。門薩俱樂部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高智商同好組織,創立於1946年,由律師羅蘭德·貝利爾(Roland Berrill)及律師兼科學家蘭瑟羅·韋爾(Lancelot Ware)在英國牛津創建。門薩在全球擁有11萬名會員,大約有1700名18歲以下的成員。8%的會員年齡在16歲以下,35%的會員是女性。加入的唯一條件就是擁有高智商。
  • 一個真正的科學家,一個神一樣的男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小學畢業後,像其他孩子一樣,愛因斯坦開始接觸宗教。10歲時,他進入路德中學,那裡有著濃厚的古典氛圍。在愛因斯坦一生中起關鍵作用的是隨後的歲月。12歲時,愛因斯坦讀完《歐幾裡德幾何》,並自己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勾股定律;13歲時,他讀了康德著名的哲學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他還完成了12卷《自然科學通俗讀物》,了解了自然現象的內在規律。
  • 曹駿被碾壓的背後:不改變思維方式就無法勝任殘酷的中年職場
    通常,當你有既定傾向決定採用某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思維就會凝滯。你家裡有沒有發生這樣有趣的事情,當你生氣了要抬手打孩子時,孩子會下意識的抬手擋一下。我家娃娃彈琴,經常惹得我原地爆炸,忍不了的時候,也會過去敲他一下。有一天他正在彈琴,我發現他脖子裡有根頭髮,就去幫他拿下來,結果,他突然停下了彈琴的動作,下意識的擋了一下。這就是有趣的思維凝滯。
  • 愛因斯坦能和牛頓相提並論嗎?為何麥克斯韋統一了電磁學卻不可以
    引言:物理學領域有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一牛二愛三麥,這句話總結了物理學領域的主要任務貢獻,意思是牛頓是物理學第一人,愛因斯坦排在第二,而麥克斯韋則排在第三。雖然有很多人對此排名有爭議,那麼他們到底是在爭什麼呢?
  • 查理芒格:當你窮困潦倒時,想要鹹魚翻身,請牢記這3條思維方式
    他能有如此成就的除了從小的拼搏,多年的行業積累之外,還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他的思維方式!正所謂思維決定格局,一個人的格局又決定著這個人最後的成敗,因此,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至關重要。查理芒格的思維方式與普通人的不一樣,他擅長用多樣的思維靠考慮事情,在他看來,想要徹底的解決問題,就必須熟練地掌握多種思維方式,其中,這3種尤其有用。
  • 流傳愛因斯坦智商160,這名11歲女孩智商卻高達162!
    流傳愛因斯坦智商160,這名11歲女孩智商卻高達162!說到「天才」這兩個字眼,通常想到的都是愛因斯坦或者是霍金這樣的人物。憑藉著超高的智商為人類在科學界做出了不容忽視的成就,就拿愛因斯坦來說,他在智商測試當中,得到了160分的高分,那麼160分是一個怎樣的定義呢?
  • 易經: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重組自己的信念模式
    你的信仰模式決定了你的生活模式。如果你認為命運不能被侵犯,那麼你就註定了。沒什麼好說的。2.改變你命運的唯一方法就是重新組織你的信仰模式。愛因斯坦說,改變一個人固定的思維比分離一個原子更困難。可見,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非常穩定的,正如俗話所說,「江山易移,自然難改」。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的命運可以準確計算。
  • 稻盛和夫的經歷:想要改變自己的困境,需要有這兩種思維
    但是,稻盛和夫身處逆境,究竟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呢?因為,他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擁有這兩種思維,或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1. 正面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能夠決定一個人的行動,正面和負面的思維方式,產生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 易經:要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要重塑新的信念觀點!值得你看!
    有些人,通過自控,自律,或是修行,改變現狀的固定不動信心方式,他的命運就會跟著改變,看命也就算不準。這也是為什麼古代人說,修行人的命,是算不準的。孔孟說:「善易者不卜,知易者不佔。」真正知道《易》的本質,洞察規律的人,就不可能滯留在佔卦的方面。由於,他知道,自身有變數,有改變的機會。只有不變的東西,才能被推算出來。
  • 愛因斯坦說人類被記憶欺騙了,時間可能並不存在,這是怎麼回事?
    人類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對時間也提出過自己的理解。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可能並不存在,人類只是被記憶欺騙了。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只是我們的一種幻覺和錯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物質和時間是不能分開的,它們是緊密連接在一起在,而在思維空間裡,時間是不可測的。對於愛因斯坦所說的時間並不存在,科學界也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支持愛因斯坦的答案,有的人則認為愛因斯坦可能錯了。
  • 相見恨晚,我們錯過的那些思維方式
    還有一點就是「晚」,就是如果能再早一些遇到就好了。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那些被我們錯過的但是很重要的思維方式。第一個,底層溝通思維。不要看對方說了什麼,而是思考對方為什麼要說這個。拿我一個小侄女舉例,特別喜歡吃冰糖葫蘆,但是她知道爸媽不怎麼會給他買,但是她也不好直接問我要。
  • 有趣的思維曲線,我們的獨家法門
    在人的思維方面我們也有一定的取象曲線,這是一種可以區別普通人、科學家、術士等多種類型人思考問題的能力與方式。下面將幾種知名人物進行舉例: 一、作為科學家的典型代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紅色曲線代表愛因斯坦的思維有多種能力,可以接收感應到來自自然世界、宇宙的多種信息,並且可以進行理解運用,可見先天大腦思維能力極強。
  •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要這7種性格,你若有一兩個,就不算差
    第一是命運,那是你無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一切,包括你的健康和財富,但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母親的這句話在林肯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幫助他登上美國總統寶座。「—種性格是人生的開端。」這句古希臘哲人的名言,非常有說服力地告訴人們:性格決定一切。性格問題是人生中最大的盲區。
  • 詩經裡一日三秋的相思,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怎麼解釋?讀完我笑了
    而今天我們要讀到的這首《採葛》,同樣以其直白而真實的語境流傳了幾千年。此歌只有短短的36個字,卻能將男子思念意中人時字短情長的感情色彩描摹得入木三分。讓我們來一起讀一讀:《採葛》先秦 佚名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易經》中鮮為人知的三句話,道出一個家庭「富」不起來的原因
    中國的科學家,識破了伏羲八卦圖,以《易經》為基礎,完成了拉普拉斯一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提出的嶄新的科學系列理論。30年前,有一位院士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享年95歲。在臨終前,他留下了一句意義深刻的告誡:"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