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經歷:想要改變自己的困境,需要有這兩種思維

2021-01-09 傑說職場

稻盛和夫,日本的經營四聖之一,創立三家世界五百強公司,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成績,他的理念在國內也得到了任正非、雷軍等大牛的認同。

稻盛和夫的成績非常亮眼,但是在稻盛和夫年輕的時候,他可以說是非常失敗的一個人。他從小說不上是聰明,上學的時候經常不及格,大學也沒有考上好學校,只能在本地上學,畢業之後去了一家快破產的公司,連工資都發不出來,簡直是太慘了。

但是,稻盛和夫身處逆境,究竟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因為,他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擁有這兩種思維,或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1. 正面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能夠決定一個人的行動,正面和負面的思維方式,產生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每個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對待同樣的食物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半杯水,悲觀的人想得是只有半杯水了,樂觀的人想得是幸好還有半杯水。

稻盛和夫在找工作的時候,找不到工作,最後是通過老師的介紹進入了松風工業,但是專業還不對口。稻盛和夫帶著一點錢來到京都,進入松風工業,等到發工資的時候,卻發現公司周轉十分困難。稻盛和夫從未想到自己的職業生涯竟然如此狼狽。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和事業的成功需要保持正確的思維方式,持有正面的思維方式極其重要,因為有了正面的思維方式,才會有幸福的人生。

稻盛和夫一開始也是怨天尤人,但是在改變思維之後,他把行李搬到了實驗室,沒日沒夜的研究技術,終於研製出新的材料,挽救了松風工業,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其實,和稻盛和夫在一起工作的人有很多,但是他們是能偷懶就偷懶,甚至和稻盛和夫產生過衝突。思維不同,也就決定了他們的不同命運。

一切成果都是正面思維的成果,只有正面思維,才能夠調動人的主動性,挖掘出一個人潛力。如果負面的思維不去改變,那麼不管擁有多少財富,也不會幸福,甚至會失去自己的財富。

稻盛和夫曾經列出一個公式:人生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如果思維方式是負數,那麼熱情和能力越高,那麼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會越大。

那麼我們該如何擁有正面的思維呢?

可以採用黃金圈方法,倡導的是由內而外。

why:為什麼。我的目標是什麼,我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我懷著什麼樣的理念?在這個階段,需要我們持續思考,並最終確定方向。稻盛和夫在進入松風工業之後,他也想到要離開,但是因為家人扣留證件,才沒有走成。稻盛和夫在心灰意冷之下想到,既然要走,為什麼不做出點成績再離開呢?這麼一來,稻盛和夫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就積極開始行動了。

how,怎麼做。當目的明了之後,我們就能夠清楚應該怎麼做了。稻盛和夫在明確自己的目標之後,就把鋪蓋搬到了實驗室,開始廢寢忘食的開始研究,終於研製出了當時在精密陶瓷領域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創造,幫助公司起死回生,

what,取得的結果。在為什麼、怎麼做後,肯定會有結果。通過結果,就能夠判斷我們的執行效果究竟怎麼樣了。稻盛和夫在全身心投入之後,研發出新的材料,而這件事也成功地改變了他的一生,為他創立京瓷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在稻盛和夫研究出成果之後,大家對他的評價就越來越高,稻盛和夫越發投入,從此,就走向了正向的循環。

究其原因,就是改變了思維方式。

2. 利他的思維方式

在做生意的時候,如果只盯著自己的利益看,生意會越做越小,但是如果能夠考慮到別人的利益,生意反而會越做越大。

稻盛和夫一直強調的一個理念就是:利他,當自己的動機是利他的,就會產生驚人的效果。稻盛和夫因為這個思維,也成就了他的事業。

稻盛和夫創立京瓷的第三年,他經歷了一次改變他人生的事情。那一天,有十多名員工遞交要求書,其中寫了加薪、獎金等未來保障的要求。在經過三天談話之後,稻盛和夫終於說服了他們,暫時不要辭職。但是,稻盛和夫卻陷入了思考,最終明確:公司的存在,不是為了實現個人抱負,而是為了員工幸福,這才是公司經營的意義,這就是他作為經營者重生的瞬間。

稻盛和夫創辦第二電電的時候,他不斷進行反思,自己參與通信事業,是真的出於利他的動機嗎?在成立宴會上,他說道:我們必須要降低通信費用,人生只有一次,我願奉獻此生成就這項事業。在稻盛和夫開始通信事業之後,很快就降低了老百姓的電話費,同時又打造了一家世界500強。

利他思維,為對方著想、體諒對方、容納對方,換取的是對方的尊敬,也能讓自己受益。

那麼如何才能擁有利他思維呢?

第一步,擁有同理心。一定要能夠設身處地感知他人的情感狀態,能夠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做事會考慮他人感受,最關鍵的是能夠體諒別人,並作為互相協作的依據。

第二步,換位思考。如果每個人都考慮自己的利益,各執一詞,只會激化矛盾,只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夠真正理解對方。想要換位思考,首先要有一定的觀察力和理解力,能夠感知對方的情緒。此外,還要有一定的閱歷和經歷,要不然就會鬧出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的消化,因為從來沒有經歷過對方的情況,那又該如何進行思考呢?當然,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察己知人,深刻地了解了自己,並且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當自己經歷的足夠多、想得足夠多,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對方。

寫在最後

稻盛和夫的人生智慧遠不止這些,這裡也僅僅分享了兩點。

稻盛和夫,從一個身處逆境的年輕人成為偉大的企業家,他的經歷、思維、心法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有一定的學習意義。

為了讓自己的理念能夠幫助更多人,稻盛和夫成立了「盛和塾」,從最初的25名成員增長到了1萬3千多名,遍布全球。

國內的不少企業家都深受稻盛思想的影響,在2016年的時候,稻盛和夫還贈送任正非《活法》,並為其題跋。而任正非正是看到京瓷遭遇技術封鎖的情況後,早在十年前就為今天的危機做準備;雷軍在看過《幹法》之後,都深有感觸:稻盛和夫講了很多的理念,我看完後發現,跟小米講的驚人一致。

稻盛和夫寫了《活法》、《幹法》、《心》這些書裡,是稻盛和夫體悟出來的實踐哲學,是不會隨時代變遷而變化的真理,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

點擊上方,就能購買單本或者全集

花一點書錢,跟著牛人學習的好處就是能夠避免我們少走彎路,改變我們的理念,組裝我們的頭腦,從而改變人生。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思維決定人生,想要改變自己,從「心」開始改變
    從不順到成功,究竟是什麼改變了稻盛和夫的人生?稻盛和夫說:「一切始於心,終於心。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內心描繪的景象,會在人生中如實再現。心靈塑造現實,心靈驅動現實。想要改變人生,就從「心」開始改變。01 起心動念利他,好運遲早會來人所能擁有的最美麗的心,就是關愛他人、為他人盡力的善良之心。
  • 稻盛和夫:當你迷茫無助時,牢記這3種思維,看似簡單實則了不起
    稻盛和夫與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和本田宗一郎被譽為日本的「四大經營之聖」。稻盛和夫還是王陽明心學的終生踐行者, 他一生取得的成就,連馬雲任正非都自嘆不如,馬雲也曾多次親自拜訪。稻盛和夫年輕的時候,經歷過一段非常煎熬的歲月。
  • 從一無所有到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走出低谷的秘訣,都在這4個字裡
    這裡,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尤其在讀了大量稻盛和夫的著作後,我發現:能走出低谷的人,都在遵循「4個字」。聽起來很簡單,但如果能做到,一定會非常了不起!今天,心眼兒就把這4個字分享給你。想要逆襲,最好的辦法就是向成功者學習,借鑑他們的經驗,從而避免自己一點點在逆境中摸索,遲遲無法破局。
  • 稻盛和夫的警告:從平凡到卓越,我們需要有三點思考
    稻盛和夫是從平凡到卓越的典型代表。他的智慧一定會幫助我們這些迷茫而平凡的人。稻盛和夫曾警告說,從平凡到卓越,我們需要有三點思考。首先是熱情的思考這種想法可以理解為總是對手頭的事情充滿熱情。無論你是在創業還是在工作,這種想法對你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並且一定會幫助你取得卓越成就。如果你正在創業,假設你沒有熱情的思考,你的工作狀態可能一整天都沒有。
  • 稻盛和夫:一個人開始變富一般會出現2個徵兆,來看看你有嗎?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不同的事情,對你來說,好事和壞事,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誰也不可能天生富有,只要有了這些徵兆,並把這些徵兆延續下去,便能真正變富有了。我從稻盛和夫的經驗中找到了可以變富的徵兆,這對每個人來說都可以借鑑。
  • 稻盛和夫:唯有良知能夠檢驗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才有詩和遠方
    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夢想對於個人影響的意義是重大的,前幾年有一句話很流行,說人們總是要追求詩和遠方,不然覺得自己和鹹魚沒有什麼區別。但追求詩和遠方的過程真的容易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勇氣,亦需要不斷磨練自己的心智,就像稻盛和夫說的那樣。
  • 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一輩子「三不問」,窮人感慨:太晚才知道
    一、不問過去,空杯心態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反覆糾結過去,因為過去的事情,即使自己再怎麼後悔,也無濟於事。與其浪費時間沮喪,不如在更充實的狀態下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便是一種空杯心態。但現實是,很多的人被過去束縛,被過去的經歷困住,不能自拔,一件丟人的事,或者是一件榮譽,都會讓他們反覆思考,影響了現在的狀態。
  • 稻盛和夫:一個人發財前,會出現3個徵兆,佔一個就恭喜了
    於是有很多人開始相信「迷信」之說,花錢請人看相,預測自己何時能發大財。在失敗者的口中,命運是上天註定的,從一出生就是。但在成功人士的眼裡,他們「信命」卻要「改命」。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過:「所謂命運,是上天註定無法改變的『宿命』,但有誰會真正遵從它呢?我們可以嘗試著改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 稻盛和夫:真正牛的人「發財」,不靠天意,而靠這4種方法
    看他的實力,你可能和小編一樣懷疑人生:他一生中創辦了2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強企業;他在日航被宣布破產時接管日航,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扭轉了局面,讓日航再次上市,影響了整個日本經濟;事實上,小編沒必要多說,只是這兩點就有了驚為天人的感覺。稻盛和夫的人生進化論,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幸運的是,稻盛和夫是一個願意分享自己經驗的人。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窮人感嘆:沒早點知道
    在日本,有「四大經營之聖」一說,而目前唯一還在世的經營之聖只有一人,他就是稻盛和夫。稻盛和夫說:「人雖然無法改變出生,也無法改變過去,但是只要願意付出,將來的人生軌跡是可以改變的。」因此稻盛和夫自己就接受了過去,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二、不問將來,今日思維真正聰明的人,不會關係太久遠的將來,畢竟未來還未到來,我們把現在做好了,才是對未來最好的交代。
  • 稻盛和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去做這3件事,重燃你的鬥志
    對於如何從難熬的困境中堅持過來並成就一番事業,稻盛和夫最有經驗,他曾說,當你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去做這3件事,重燃你的鬥志一、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人越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越是坐立難安,內心難以平靜,而這種焦躁不安的情緒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決策。一旦決策錯了,付出越多反而結果越是不好。稻盛和夫幾經波折,他總結出了,越是困難之時,越要冷靜。
  • 稻盛和夫:一開口就說這4種話的人,儘量遠離,你身邊有嗎
    稻盛和夫是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他一生創造了無數經營奇蹟,他對於經營企業有著自己獨到的一套哲學系統。我國學者季羨林也曾讚譽稻盛和夫是「全球企業家兼哲學家第一人」。而對於自身人際關係的經營,稻盛和夫也有自己的一套準則。
  • 稻盛和夫:今生的成功經驗總結起來就這1句話,是人生寶貴財富!
    擁有如此輝煌的商業成就,稻盛和夫卻在65歲之時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出家,這件事在我們常人看來好像真的是不能理解,但是,稻盛和夫在出家以後思想境界確實更上了一層樓,他稱之為「修行」。稻盛和夫曾說過: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每每遇到需要表達感謝的場合,我總會不由自主的說一句話『南曼南曼,謝謝!』『南曼』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方言。」
  • 稻盛和夫:迷茫無助時,普通人想翻身,牢記4句話,比學習更重要
    因此,一般人想要翻身的時候,就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努力地加以改正。假如你是個學生,才智平平,那就用汗水來彌補,爭取好成績;如果你在市場競爭中,實力不足,那就用真誠去感動顧客;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不善於表達,那就用行動去證明一切。要相信自己的努力,會得到他人的讚賞,收穫自己的成功。如何清楚知道自己的缺點?就是每日反省。
  • 稻盛和夫:一個人在變富前,多半會出現3個徵兆,你有留意嗎
    相信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有過發大財的夢想,但實際上能夠真正變富的寥寥無幾。有著「一夜暴富」美夢的的人很多,大家都想探究那些富豪們成功的財富秘密。但是實際上在發財之前往往會有一些徵兆,普通人如果能抓住這些徵兆,順藤摸瓜,那就能在未來獲得自己的財富。
  • 稻盛和夫的告誡:擁有這3種心的人,更容易成大事,你不妨也試試
    快樂的時光我們都知道該怎樣度過,但是面對困境的心態,往往是拉近人生鴻溝的重要拐點。在27歲之前,稻盛和夫是一位日本的「管理四聖」之一,他是個苦不堪言的人。稻盛和夫前後的人生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落差,是因為他找到了成功的不二法門,他認為: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童年時代,他便發現了精神的力量,那時他患上了肺結核,在那個年代,肺結核是一種絕症,他的兩個叔叔和一個嬸嬸都死於此。從此心靈的力量便在他心中種下了種子,他以後的人生裡,每當面對考驗或災難時,這股心靈的力量都在頻頻發揮作用。
  • 稻盛和夫:真正命好的人,握著3張底牌,苦命者長嘆:知道的太晚
    人皆有命,是好是壞皆有定數。佛家注重因果循環,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命運真的是天生註定的嗎?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提過:人的命運的確是與生俱來的,這叫做「天命」。可是,誰會遵照天命生活呢?感謝曾經的困難,培養自己努力拼搏的品性,磨練了心智,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2、埋頭工作稻盛和夫曾說過,命好的人握有一張埋頭工作的底牌。想要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沒有付出是不可能的。
  • 稻盛和夫為朋友兩肋插刀反被捅,第三人曝光真相後,他的反擊絕了
    之後,稻盛和夫便勇敢地獨自承擔了這個「錯誤」,並且向爺爺道了歉,表示會承擔這個責任,爺爺看他態度良好,也就不過多追究了。思考原委,反省自身事後,稻盛和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針對摘柿子這件事,稻盛和夫想為什麼自己沒有在小嘍囉邀請時查明原因呢?原來是自己沒有進行換位思考。
  • 稻盛和夫:越是失敗的人,越容易產生2種「有毒思維」,儘量遠離
    稻盛和夫:越是失敗的人,越容易產生2種「有毒思維」,儘量遠離稻盛和夫在晚年的時候,回憶自己的一生:自己並不是生來幸運。「小升初兩次都沒考上,少年時期患上肺結核差點死掉,高考失利,大學畢業後的工作也不理想。」
  • 稻盛和夫:贏到最後的不是聰明人,而是那些看似「愚鈍」的老實人
    稻盛和夫說:「人生=能力x熱情x思維方式,最次要的往往是能力」,在大家都在追捧聰明人的時候,他獨身站出來為那些老實人發聲,甚至那些看上去「憨厚老實有些傻」的人。稻盛和夫這樣做並不是沒有理由,他獲得這麼大的成功,但其實他自己並不是一個聰明狡猾的人,反而是那種看上去最「老實憨厚」的人。稻盛和夫在他的學生階段是一名並不合格的學生,經常考試不及格,甚至大學都考了好多次才勉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