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日本公認的經營之聖,他白手起家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27歲時,他創建了京瓷,52歲時創建了KDDI。在稻盛和夫的經營下,這兩家企業從0起步,進入世界500強行列。
作為一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成就可謂輝煌。而作為哲學家,稻盛和夫也獨有建樹,他曾經說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要做到三不問。
一、不問過去,空杯心態
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反覆糾結過去,因為過去的事情,即使自己再怎麼後悔,也無濟於事。與其浪費時間沮喪,不如在更充實的狀態下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便是一種空杯心態。
但現實是,很多的人被過去束縛,被過去的經歷困住,不能自拔,一件丟人的事,或者是一件榮譽,都會讓他們反覆思考,影響了現在的狀態。
稻盛和夫認為,一個人的出身和過去是無法改變的,但只要我們願意付出,未來是可以改變的。因此,稻盛和夫自己的努力不亞於任何人,從一個窮小子成長為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二、不問未來,今日思維
真正的聰明人,是不問未來的。畢竟,未來是建立在現在的基礎上的,對未來最好的安排就是做好現在。
稻盛和夫說:「只有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我們才有機會創造更有希望的人生」。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擔心未來的事情。他們害怕將來過不上好生活,卻不知道把精力放在今日,他們都羨慕富人的生活,又不想努力工作,這樣反反覆覆,只能一生貧窮。
未來,還沒有到來,因此,我們不需要在「意淫」上花費太多精力,今天的事情好好做完,剩下的就聽天由命吧。
三、不問苦難,堅定信念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因為畏懼苦難而浪費精力,而是會選擇堅定的信念,這樣痛苦自然會得到解決。稻盛和夫說:「苦難不會沒完沒了,幸福也不會永遠持續,幸福的時候不忘形,失利時不消沉,最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才是重中之重。」
稻盛和夫說:「心不喚物物不至,如果你心裡沒有強烈的願望,你就無法實現願望。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做事的欲望,「如果你下次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遇到一個絆腳石,不要灰心,把它踢開,你會發現它只是一塊小石頭而已。
就像在1979年的日本事件中,面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制裁這種糟糕透頂的事情,稻盛和夫是什麼心態呢?
日本雖然曾經是一個親美國家,但是稻盛和夫在1979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公司內部發表了一篇文章警醒企業:如果有一天,歐美那些先進國家不再給我們轉讓技術了,我們日本企業該何去何從?
這一問題在當時起到了振聾發聵的效果,當時很多企業都享受著歐美國家的先進技術,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所以,稻盛和夫的這一發問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
發問過後,稻盛和夫就為大家指明了方向:《賭在技術開發上》,這一觀點很明確,我們企業一定要做到「自主研發」!
這和我們中國現在的經濟立場不謀而合:有自己的技術,自主自強,才不怕別人的技術封鎖!
而後不久,美國果然加緊了對日本企業的經濟制裁,稻盛和夫靠著搶佔了科技制高點,帶著團隊躲過了這一劫,一舉躋身世界五百強!
世界五百強企業,在世界上總共只有500家,而稻盛和夫一個人的名下就有2家。不僅如此,馬雲一直以來運用的「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就是當年不遠千裡飛到日本去,和稻盛和夫先生取經帶回來的。
稻盛和夫信奉中國的佛教,所以他始終會讓自己保持平和、仁愛的心態。
60多歲時,即便查出身患癌症,這位老人也只是輕描淡寫了一句「哦,是癌症啊。」接著就做出了把財產捐贈給社會的決定。
而後,不知是不是這位老人一生的善舉感動了上天,通過手術,稻盛和夫治好了癌症,恢復了健康,至今仍用自己的精神,回饋著企業家和社會。
馬云為了請教稻盛和夫的經驗,前後往日本飛了不下4次,只為和稻盛和夫說說話。回看稻盛和夫的生平,堪稱傳奇而輝煌的一生,無數人都想學習他寶貴的人生經驗。
在馬雲眼裡,不能放過任何和稻盛和夫交談的機會!
為了幫助創業者和普通人,稻盛和夫寫了很多書,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幹法》、《活法》《心法》三部曲,三本書分別從工作,人生和精神三個維度,講述了稻盛和夫畢生的經驗和智慧,沒有雞湯,全是乾貨。
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普通人,這三本書都能讓你開竅,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少走一些彎路,避免做無用功。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在什麼時候發生變數,最好的方式,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價值,能看到優勢的人,才能具備成功者的思維,而《幹法》《活法》《心法》這一套書就能彌補你的思維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