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老人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到50歲才悟透

2021-01-16 遼寧臺搞笑劇場

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是我唯一敬佩的企業家,他是少有的能集經營理念和哲學思想於一身的人。稻盛和夫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在經營舞臺上,稻盛和夫才華橫溢,屢創奇蹟。

更難得是這樣一個身懷功與名的人,並沒有什麼背景和資源,他只是一個出生平凡、天資平庸的寒門子弟,從一無所有到一飛沖天,稻盛和夫的人生進化論值得所有人探尋。

那麼,稻盛和夫到底具有什麼獨特智慧?在一次企業內部講話中,稻盛和夫曾說道,希望自己的員工都能成為真正的聰明人,一生不問這3件事,別等到50歲才悟透!

一、不問過往,空杯心態

稻盛和夫認為,真正聰明的人,不會一直沉浸在過去,而是用一種空杯的心態去做眼前的事。

如果一個人一直計較自己的身份、能力和地位,就會陷入一種狀態:畏畏縮縮,不知方向。進入這種狀態我們做什麼事都會被限制住,比如當你有一個賺一百萬的機會時,你卻拿自己能力不足、身份不夠來逃避,顯然這是不利於我們未來發展的。

因此,我們需要具備一種空杯心態,把自己當成一個空杯子,懷著放空一切的態度讀融入新環境,對待新工作、新事物。面對每一項挑戰都勇敢去做,這樣才會有所進步。

二、不問苦難,擺脫束縛

你身邊肯定存在這樣一種人,他們經常抱怨生活和工作,好每天把自己當成苦行僧,這樣意義何在呢?

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太糾結遭遇到的苦難和挫折,在他們眼中苦難是人生必然要經歷的事情,只有勇敢去面對,才會走好該走的路。過多的糾結挫折,反而會拖住自己前進的步伐,給自己平添負擔。

稻盛和夫告訴我們:「年輕時碰到好事不能驕傲,碰到苦難也不可消沉。」

三、不問未來,今日思維

未來是變化多端、縹緲不定的,天都有不測風雲更何況是幾年、幾十年之後的事呢?如果給自己制定的目標過於宏大,很難有出發行動的力量,你壓根不知從何下手。因此,在規劃一件事、一個目標時,先給自己制定一個大概的方向,在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一遍努力,一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規劃,不知不覺就完成了目標。

稻盛和夫在剛創立京瓷時,堅持只給公司制定一年以內的經營計劃,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計劃上,無異於在所無用功。

不得不說,稻盛和夫是個有遠見、有智慧的人,學習他的人生智慧也會讓我們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激發出更高的人生價值,

如果你對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和人生智慧感興趣的話,不妨去讀一讀這兩本書。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以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為核心,針對當下年輕人容易遇上的困惑,對職業規劃、工作態度、人際交往中的智慧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解析,並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心》、《活法》、《幹法》,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封山之作,這三本書整合了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和處世智慧,希望能影響到更多有夢想的人。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將稻盛和夫的一生智慧精華帶回家~

成為聰明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向聰明人學習,稻盛和夫便是那個值得你學習的人!

相關焦點

  • 88歲老人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後才知道
    我唯一敬佩的企業家就是日本的經營之聖——88歲的稻盛和夫,因為他的身上兼具了優秀企業家和哲學家的共性,也是世上唯一一個擁有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屢創世界經營史上的奇蹟。他曾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說道,希望自己所有的員工都能成為一個聰明人,一輩子不問這3件事,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曾經,空杯心態在稻盛和夫看來,真正聰明的人,不會一直沉浸在過去,而是以一種空杯心態去做每一件事。因為,如果一直陷在以往的身份、地位、能力之中,我們現在做什麼事情都會被限制住。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別等40歲以後才悟到
    古語有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明代的心學大家王陽明也十分贊同這個觀點,還曾更進一步、具體探討了人該有哪「三不問」,又有哪「三不爭」。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王陽明的教誨,早悟透,早受益,不要等到40歲以後才悟到。三不問1.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巴菲特告誡兒女: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做」,庸人很難悟透
    「如果不能找到睡後收入,人將工作一輩子。」——巴菲特發財致富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但真正能富有的又有幾人。在大多數人看來,致富少數幸運兒的專屬,自己沒錢沒人脈沒資源,如何能翻身?對於這個問題,股神巴菲特最有發言權,他是世界上第一個靠投資股票成為世界首富的人,如今90高齡的他身價已超800億美元。巴菲特究竟有什麼的財富秘訣?翻閱巴菲特相關的書籍,我們會發現,他曾告誡子女: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做,庸人卻很難悟透。一、無法專注巴菲特曾對兒女說:幾十年如一日地專注於一個工作,笨蛋也能成行家!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窮人感嘆:沒早點知道
    相比於其他三個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一生更加充滿傳奇色彩,他是出生最平凡的那一個,卻也是成就最不可估量的那一個,稻盛和夫在27歲白手起家創立京瓷,52歲又成立了KDDI,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
  • 88歲稻盛和夫:我創業50年從未失敗,這3點人生忠告,別太晚知道
    這就是一代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傳奇一生,手握一手爛牌,卻逆天改命打出了王炸!華為董事長任正非更是公開坦言:「我們都比不上稻盛和夫先生,只是他的追隨者罷了。」回顧自己創業五十多年的經歷,稻盛和夫總結道,我創業50年從未失敗,給所有有志向的後來者提出3點忠告,願有所受益。
  • 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一輩子「三不問」,窮人感慨:太晚才知道
    稻盛和夫是日本公認的經營之聖,他白手起家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27歲時,他創建了京瓷,52歲時創建了KDDI。在稻盛和夫的經營下,這兩家企業從0起步,進入世界500強行列。作為一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成就可謂輝煌。而作為哲學家,稻盛和夫也獨有建樹,他曾經說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要做到三不問。
  • 88歲老人忠告:越無能的人,越糾結這3件事,40歲後才知道就晚了
    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企業家,那就是88歲的稻盛和夫,他被公認為世界經營之神,他的經營理念影響深遠。世界各地自發性的成立了63所「盛和塾」,主動學習他的經營理念。馬雲曾經三次帶著團隊飛抵日本向他求經,任正非提起他也是自嘆弗如。值得一提的是,稻盛和夫出身並不優越,他的父母都是小學文化,家裡也很窮。
  • 老人自拍偶像劇 演員年齡最大88歲最小60歲(圖)
    在這個特殊「片場」,導演、製片人、攝影師和演員全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一半以上超過70歲,最大年紀的已88歲。這些老人打算拍攝一部電視連續劇,計劃全長30集,明年6月份完成。  「偷拍」效果好  「實拍」感情真  這部電視劇中有300多名演員,大多數是老年人大學的學員,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也近60歲了。為了真實反映老人們的生活場景,劇組總安排「偷拍」,在老人上課時,演出時,談話時,都會錄上幾個鏡頭。
  • 有人50歲就哭老,到底多少歲才算老人呢?原來我們一直搞錯了
    很多年近50歲的中年人,因為過度的操勞,還沒到老年頭髮就白完了,並且經常乾重活的中年人就發現身體正在慢慢變差,以前能幹的重活現在幹起來特別吃力了,於是就說自己老了,可實際上自己不過才50歲罷了,有的人說50歲就算老人了,有人說55歲,還有人說70歲,80歲才算老人,到底多少歲才算老人呢
  • 105歲長壽老人,大腦年齡才50歲,全靠這3個「好習慣」,趕快學起
    ,他是小區裡一位名副其實的長壽老人。原本105歲的張大爺在體檢後各項指標都很正常,沒有心血管疾病,記憶力也很好,醫生判斷腦部年齡也就50歲左右,連醫生自己都很驚訝。問了老人幾個問題後,醫生發現,老人的大腦之所以如此年輕,與老人的三個良好習慣密切相關,一起來看看吧!
  • 做人要有「心計」的60句忠告!儘早掌握,別等到吃虧才醒悟
    做人要有「心計」,這種「心計」不是教你使詐,而是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防人,要懂與人打交道,能夠做到趨利避害。否則,行走社會,就很容易明裡吃虧,暗裡受氣,還容易為自己招惹災禍。以下分享做人要有「心計」的60句忠告!儘早掌握,別等到吃虧才醒悟。1.不要害怕當眾出醜,再聰明的人也有失蹄時。2.做人不能太老實,否則,遇到難事會沒有門路。
  • 洛克菲勒:真正富有的人,都掌握3條賺錢「天規」,窮人很難悟透
    提起洛克菲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知道他是一個很富有的人。那麼,洛克菲勒到底有多富呢?他是地球上第一位「億萬富翁」,從貧民窟的窮小子到石油大王,他只用了20年時間,連比爾·蓋茨都佩服他的賺錢能力,稱他為「全世界最會掙錢的人」。
  • 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
    成熟的人不問過去,成有些事難以忘記,成有些人難以忘懷。有時候,你總是因為過去的一件事,在夜裡輾轉難眠,因為過去的一句話就偷偷紅了眼眶。時光匆匆流走,世人皆在其中,過去的事再在在意都不能被改變。過去的經歷再不甘,都無法重新選擇。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低調普通,不顯山露水,實則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內心卻非常強大,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內心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擁有著超人的智慧。
  • 50歲算老人嗎?到底多少歲才能夠算得上是老人?今天可算知道了!
    50歲算老人嗎?到底多少歲才能夠算得上是老人?今天可算知道了!對於"老年"這個詞,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概念。很多人說,頭髮上長了白頭髮就老了。也還有人說,做了祖父祖母就意味著老了。但什麼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呢?其實,他們也並不了解,只是單純習慣性的哭老。
  • 讓人細思極恐的《史記》揭露人性現實,字字珠璣,別等到40歲才懂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毫不誇張地說,一部《史記》在手,就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而通過老祖宗揭露的人性現實,能讓我們從中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最近,我讀了這套書之後,受益匪淺,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智慧,別等到40歲後才知道,越早知道越好,讀完受益一生一、不知其人,視其友司馬遷在《張釋之馮唐列傳》中引用,這句話想告訴我們的是,要是不了解一個人,只要觀察他身邊的朋友就可略知一二
  • 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輩子「三不問」,或能少走很多彎路
    他從下就立下人生志向——成為聖人,這期間也曾遭受迫害與各種磨難,但他從未逃避,最終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二位「立德、立言、立身」三不朽的聖人。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王陽明曾叮囑後人,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有「三不問」,可以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一、不問人心王陽明曾說:「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很多人的煩惱皆來源於心中的執念。心若大了,事便小了;心若小了,事便大了。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為自己的心靈減負,能做到一輩子三不問。1成熟的人,不問過去《了凡四訓》提到:「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 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這兩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儘量避而遠之
    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這兩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儘量避而遠之當一個人到了50歲,就像是已經成熟的櫻桃,味道甘甜,顏色漂亮。但是此時依舊不能掉以輕心,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方向,始終保持人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外界人以及事物所影響。《易經》曾提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 《易經》的忠告:人到五十,這3件事別做,容易招來禍端
    特別是到了50歲,要學會輕視一切得失,忘記該忘記的,放下該放的,淡定樸素地生活。如果你沒有很長的路要走,你一定有近期的憂慮。當你年輕的時候,你因為生活而努力工作。當你老了,你應該有一個低的態度。當你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不要固執。50歲的時候,這三件事應該儘量少做,這樣很容易導致一個悽涼的夜晚。別再對你妻子發脾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