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別等40歲以後才悟到

2021-01-20 幸福來敲門

世間多紛擾,人生本多事,我們不必太過執著於生活中的那些疑問、爭執。古語有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明代的心學大家王陽明也十分贊同這個觀點,還曾更進一步、具體探討了人該有哪「三不問」,又有哪「三不爭」。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王陽明的教誨,早悟透,早受益,不要等到40歲以後才悟到。

三不問

1.不問結果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我們做一件事,不要時時擔心結果如何,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常在「事上磨」,最終自然不會太差,也不會後悔。即便失敗,要相信,之前的努力也不是打水漂,而是為了最後的勝利在積蓄力量。

2.不問人心

王陽明說:「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我們不必總想著去揣摩別人的人心,如果你擁有讀心術,可能會先自己精神崩潰。社會複雜,人心亦是,也許前一秒對方還對你言笑晏晏,後一秒就鄙嫌厭惡。你難以捉摸,無法感同身受,那就永遠不要探究人心,以免讓自己受到傷害。

3.不問過往將來

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過去未來都無法改變,只有現在的自己才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因素。不被過去的自己牽絆,堅定地發展前進,我們就能擁有改變明天的能力。

三不爭

1.不爭名利

王陽明:「名與實相對。務實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輕一分。如果務實的心猶如飢而求食,渴而求飲,還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好名?」

當我們專心做實事時,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思考如何求名奪利了。這時,我們便進入了一種專注的境界,一心只想把事做好,而非在意得了多少虛名浮利。

2.不爭口舌

王陽明:「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但對於多數普通人而言,通常情緒激動就會口不擇言,說出很多不理智的話,這時,往往就容易造成禍從口出,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

3.不爭面子

王陽明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很多外界的言語評價,最是容易幹擾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憤怒、羞愧、自卑,但我們要知道,真正的臉面不是爭來的,而是掙來的。只有自己有出息,旁人才不敢輕視嘲諷你。只有堅定自己的內心,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我們才能有一個大格局去成大事。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的王陽明心學升華自己的內心,那就可以來看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相信憑藉對前人思想精華的學習,不斷追尋內心的強大力量,相信我們終有一天也能創造出不凡的成就。

讀王陽明心學,不苛求你記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因為聖賢所要求的是讓你通過讀書而使自己心體光明。相信憑藉追尋內心的強大力量,我們終有一天也能自然而然地創造出偉大成就。

相關焦點

  • 88歲老人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到50歲才悟透
    更難得是這樣一個身懷功與名的人,並沒有什麼背景和資源,他只是一個出生平凡、天資平庸的寒門子弟,從一無所有到一飛沖天,稻盛和夫的人生進化論值得所有人探尋。那麼,稻盛和夫到底具有什麼獨特智慧?在一次企業內部講話中,稻盛和夫曾說道,希望自己的員工都能成為真正的聰明人,一生不問這3件事,別等到50歲才悟透!
  • 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
    老祖宗曾說:「只有不問,方能無疑;只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必然也明白這一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好似隔皮猜瓜,難知好壞。
  • 聰明人,三不問,三不說!
    -01-聰明人,三不問懂得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是我們要學習的一門學問。1.過去發生的,不問泰戈爾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傷心,那麼你也將錯過繁星。」人生本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匆匆過客。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活在當下,不會讓過去佔據自己太多的時間。
  • 88歲老人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後才知道
    他曾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說道,希望自己所有的員工都能成為一個聰明人,一輩子不問這3件事,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曾經,空杯心態在稻盛和夫看來,真正聰明的人,不會一直沉浸在過去,而是以一種空杯心態去做每一件事。因為,如果一直陷在以往的身份、地位、能力之中,我們現在做什麼事情都會被限制住。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學渣長嘆:知道得太晚
    關於人生,王陽明在詢問本心的時候,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不問過去,不問結果,不問人心。作為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學說,被中國海內外很多人信仰和崇拜。王陽明在對心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聰明的人是不會過問這三件事情的。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我們很多人總是學著如何說好話,卻忘了其實閉嘴也很重要,而這世上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都會做好三不問。01 不問閒事首先,他們不會隨便去問一些閒事,對他們來說問閒事沒有任何意義,於是面對任何閒事,他們都會選擇閉嘴。比如有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們一些閒事,或許他們就會聽一聽,也絕對不會發表意見,更不會輕易做出評價。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要懂「3不問,4不爭」,早知道才能早受益
    王陽明是我過一位偉大的心學奠基人,是唯一位能與孔子齊名的大家。王陽明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中國著名學者章太炎曾經說過:「日本的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古人曾經說過:「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而王陽明作為一個世間的難得的聰明人,他自然也深知這個道理。
  • 聰明人,三件事不問,五句話不說!
    聰明人不問三件事 1、與你無關的事,別問 世上事千頭萬緒,冗雜萬千;世上事又簡單明了,枝葉分明。 有人曾說世上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 王陽明:「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與君共勉
    老祖宗曾說:「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勢必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你之所以一事無成,不是因為你沒錢沒人脈,而是因為沒有遠離這兩種人。受到後世這麼多人的追捧,已經證明了他的實力。但從一個5歲才開口說話的貪玩孩子,到一個從祀孔廟的集大成者,王陽明這輩子也沒少吃苦頭。
  •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卻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卻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自西漢時期起,儒家學說就奠定了正統的地位,到了宋朝時期,儒家文化更是達到了巔峰,朱熹、周敦頤這些儒家知識分子,開始提出「存天理去人慾」的核心思想。自此之後,理學開始進入朝堂,到了明朝時期,理學再次迎來了又一個巔峰,當時,要想入朝為官,必須學理學,考科舉。
  •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
    能寫出好文章,才是大明朝當官的必經之路,而王陽明卻認為這只是一件小事,太狂妄了。他心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1483年,他才9歲的時候就提出了這個問題,當時他問一個私塾老師:何謂第一等事情?這道題很難,老師想了很久,他給了一個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答案:「讀書,當個大官。而且王陽明還說:第一,要讀書成聖。
  •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過去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下面我給大家逐一解釋一下:「五十望人三不爭」意思是:「五十」指的是50歲,有句話叫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順」,這裡的「望」指看見,接近的意思。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為自己的心靈減負,能做到一輩子三不問。1成熟的人,不問過去《了凡四訓》提到:「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大意是往事皆成過眼雲煙,無需記掛,未來種種,不必擔憂,今日便是全新的開始。有這樣一則故事:寒冬來臨,院子中的花草樹木全部凋零,小徒弟看見滿地落葉,心生哀愁。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低調普通,不顯山露水,實則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內心卻非常強大,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內心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擁有著超人的智慧。
  • 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輩子「三不問」,或能少走很多彎路
    我們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是「陽明心學」的開創者。他從下就立下人生志向——成為聖人,這期間也曾遭受迫害與各種磨難,但他從未逃避,最終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二位「立德、立言、立身」三不朽的聖人。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王陽明曾叮囑後人,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有「三不問」,可以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人脈是次要,悟透3字真言餘生順風又順水
    若是參悟透徹該三字的哲理,男人後半生的運勢則會越來越好,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脈和金錢。究竟是哪三個字,具有這麼大力量?行王陽明三字真言裡,所說的「行」就是指言行一致的意思,男子漢大丈夫鐵骨錚錚,一言一行的作為都會被他人看在眼中記在心裡,所以處事作風與說出口的一定要一致。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摔倒了才知道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摔倒了才知道!著名人物心學大師王陽明不用多言大家都了解,他創辦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兩大心學體系備受了眾多後代的青睞,不但影響到了我們中國人,乃至在國外也是有他的一波忠實粉絲。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而人上構成社會的基本因素。談到人就離不開善惡是非,有的人天性善良,重情重義。
  • 王陽明:悟透此七字真言,必為人中龍鳳
    都說男子欲成大器,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廣大的人脈與錢,然而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運勢,靠的並不是錢和人脈,而是牢記七字真言,只有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脈和金錢。 為此王陽明早在明朝時,就對此有了頗深感悟,他雖生在1472年,而傳下的道理直至今日依舊非常受用。
  • 40歲以後,該停止做這三件事了,容易導致晚景悽涼
    人到40歲,長了年歲,經了滄桑,見了世面,沉澱了性情,體味了人情冷暖,才有了靜水流深的沉穩,更有了氣定神閒的從容。畢竟,一個人到了中年這把年紀,已經過了風風火火、莽撞前行的歲月,要花一點時間去靜心修身。這樣,晚年的生活才會從容不迫,不至於無所依傍。人到40,也需要沉穩,沉穩也是處世哲學,沉穩是能讓好日子延續下去的重要條件。
  • 王陽明成大事的八字真言,若能悟透,必為人中龍鳳,一生大富大貴
    王陽明,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是曾國藩、梁啓超、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人生導師,而後世數不清踐行王陽明智慧的人,也都走出了精彩的人生,成就了輝煌的事業。毫不誇張地說,欲成大事,不可不讀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