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三件事不問,五句話不說!

2020-11-30 騰訊網

問題:新朋友怎麼才能每天都免費收到這種文章呢?

蘇東坡在《賀歐陽少帥致仕啟》中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真正的聰明人鳳毛麟角,多得是自作聰明的愚人。

亦舒也曾說「聰明人,無謂爭意氣」。

對於聰明人來說最大的智慧,就是管住自己的嘴,懂得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不能問。

聰明人不問三件事

1、與你無關的事,別問

世上事千頭萬緒,冗雜萬千;世上事又簡單明了,枝葉分明。

有人曾說世上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人總會把自己看得格外重要,認為離了自己地球就會停止轉動,其實你沒那麼重要,地球離了誰也照樣轉,別人離了你也照樣過得好。

與你無關的事,不要瞎打聽。你可能是好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你這份好心,你的好心辦了壞事,既是給別人惹麻煩,也是給自己添堵。

2、未來不定的事,別問

老話說的好「悶聲發大財」,對待未知未定的東西最好不要問東問西,保持平常心努力就好。

誰都沒辦法掌控未來,我們能做好的就是把握現在。

對於未定的事著急忙慌的發問,反而會擾亂現在的心緒,心緒一旦被擾亂,做事就不能一心一意了,現在不能一心一意的努力,未來終是鏡花水月。

《增廣賢文》中有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做好該做的,不問未來,不念過往。

3、刨根問底的事,別問

學習中刨根問底是好事,但生活中刨根問底反而會傷感情。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刨根問底,刨地越深,傷的越狠。

糊塗是一門大學問,有時候假裝反而是一種保護 。對於別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不要一再追問,非要搞得清清楚楚。

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在黑與白之間還有大片的灰色過渡地帶。

不論是朋友還是愛人,不論是父母還是子女,每個人都有自己呼吸的空間,也都會有不能言說的感受,掌握大致就好。

聰明人不說五句話

1、廢話不說

口無刀鋒,卻能殺人。

言語輿論是最厲害的武器,瓜田李下,三人成虎,很多時候閒言閒語傳來傳去就被被當成真理。

聰明人不說閒話,也不在意閒話。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空閒時候多看看自己,閒話廢話不過是浪費時間。

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聰明人會做時間的掌控者,把每一秒都用在刀刃上,不說廢話,不要說一句瞎一句。

2、心裡話少說

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古語有云,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可能你的真心話反而成為別人捅向你的匕首。

交淺言深是人生的大忌,不要把所有人都看成是你的朋友,不要把心裡話說給所有人聽。

人長大的過程就是了解世界慢慢孤獨的過程。

少說心裡話,你的心裡話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珍視,可能只會給別人增添笑料。

畢竟,心裡話需要說給懂得的人聽。

3、怨話不說

亡羊補牢尤未晚,怨天尤人無意義。少說怨話、酸話,遇到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

羨慕別人可以有,但羨慕不能妒忌。如果只是羨慕,那變會產生動力,推著你進步,奮起直追。

但羨慕一旦變質,變成了妒忌,那人的心理就會失衡,行為也會偏激。

怨話少說,不要成為負能量的傳播者。人人喜歡溫暖的太陽,沒有人喜歡陰暗的烏雲。怨話說的多了,朋友就少了。

有說話埋怨的力氣,不如邁開腿揮灑汗水。

4、假話不說

假的永遠成不了真,不論美化的如何好,假話總有被戳破的一天,就像大大的肥皂泡,陽光照射下雖然絢麗,但最定會走向破滅消亡。

聰明人,不說假話。你說了一個假話,就需要用千百個假話去圓它,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最後脫離你的掌控。

你說一次假話,就會給人留下一個不靠譜的標籤,標籤貼上容易,摘下來卻難。當你假話說多了,你說真話的時候別人也以為你說的是假話。

5、大話不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貴在自知。

聰明人從不會自吹自擂,不說大話。他們從來不會隨意承諾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也不回答應別人的要求。

只有真正的聰明人,才不在乎面子,不需要用大話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不說大話,說出去的話要實實在在,自己不能辦到的事情不要答應,答應了辦不到不僅是給自己找麻煩,而且在對方那裡也討不了好。

每說一句都在炫耀顯擺,時時猶如開屏的孔雀,只能讓人覺得膚淺厭惡。

真正的聰明人從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是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麼。

聰明不是假聰明,不是小聰明,而是把人生的大智慧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聰明人追求的不是自己能做什麼,而是自己不能做什麼。

不是所有的話都能說,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問,當你學會適當的閉嘴,那就掌握了聰明人的大智慧。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聰明人,三不問,三不說!
    -01-聰明人,三不問懂得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是我們要學習的一門學問。1.過去發生的,不問泰戈爾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傷心,那麼你也將錯過繁星。」人生本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匆匆過客。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活在當下,不會讓過去佔據自己太多的時間。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我們很多人總是學著如何說好話,卻忘了其實閉嘴也很重要,而這世上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都會做好三不問。01 不問閒事首先,他們不會隨便去問一些閒事,對他們來說問閒事沒有任何意義,於是面對任何閒事,他們都會選擇閉嘴。比如有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們一些閒事,或許他們就會聽一聽,也絕對不會發表意見,更不會輕易做出評價。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陸象先傳》言:「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很多人的煩惱皆來源於心中的執念。心若大了,事便小了;心若小了,事便大了。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為自己的心靈減負,能做到一輩子三不問。1成熟的人,不問過去《了凡四訓》提到:「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 88歲老人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後才知道
    他曾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說道,希望自己所有的員工都能成為一個聰明人,一輩子不問這3件事,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曾經,空杯心態在稻盛和夫看來,真正聰明的人,不會一直沉浸在過去,而是以一種空杯心態去做每一件事。因為,如果一直陷在以往的身份、地位、能力之中,我們現在做什麼事情都會被限制住。
  • 88歲老人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到50歲才悟透
    在一次企業內部講話中,稻盛和夫曾說道,希望自己的員工都能成為真正的聰明人,一生不問這3件事,別等到50歲才悟透!一、不問過往,空杯心態稻盛和夫認為,真正聰明的人,不會一直沉浸在過去,而是用一種空杯的心態去做眼前的事。如果一個人一直計較自己的身份、能力和地位,就會陷入一種狀態:畏畏縮縮,不知方向。
  • 曾國藩:聰明人有「3不說」,多積口德福報多多,人生也順風順水
    聰明人往往都是有大智慧之人,他們知道為人處世的法則,不得罪人,才能明哲保身。對此,生活在清朝末期的曾國藩也大有感觸:他本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七次參加科舉卻不中,本以為曾國藩的人生就這樣了,可誰知,曾國藩不是一個喜歡放棄的人,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時至今日,曾氏家族依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學渣長嘆:知道得太晚
    那就是:不問過去,不問結果,不問人心。作為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學說,被中國海內外很多人信仰和崇拜。王陽明在對心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聰明的人是不會過問這三件事情的。一、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我們沒有糾結過去的必要,生活是往前看的。
  • 你不問,我不說,兩顆心會越走越遠
    你問,我說,兩顆心的距離會越來越近;你不問,我不說,兩顆心的距離會越來越遠。有話說,才有得溝通;無話說,連感情都變淡。若是一段感情變成你不說,我不問,誰清楚雙方在想些什麼?比如,我不說那個朋友,而她又不清楚我的想法,雖然說感情不會一下子變淡,但是看得出我們和她已產生一段距離,只因她錯過了我們之間精彩的交流,從而不能好好地牢固感情。兩個人一旦出現距離,就不會想著好好溝通,反而一直保持沉默。人嘛,對一件事習慣之後,是很難改變過來,如此一來,感情就會慢慢地變淡。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別等40歲以後才悟到
    世間多紛擾,人生本多事,我們不必太過執著於生活中的那些疑問、爭執。古語有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明代的心學大家王陽明也十分贊同這個觀點,還曾更進一步、具體探討了人該有哪「三不問」,又有哪「三不爭」。
  • 曾國藩: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人容易做2件事,最後吃了虧
    曾國藩: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人容易做2件事,最後吃了虧行走於社會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學著做人,不管年歲多大,學習為人處世是我們一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他有如此成就,要說他不是一個才智卓絕的聰明人,恐怕沒有人相信。也或許他並不是太聰明,所以沒有反被聰明誤。曾老說過,做人不能太聰明,否則就容易做兩件事,這兩件事容易找來大禍,行事之人最後很容易吃大虧。第一件事是投機取巧。聰明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往往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機會,因此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 農村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來看看
    農村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這些俗語,是根據地方的習俗不同而改變的,在我們北方就不同之處,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這個俗語,聽我從頭說來。
  • 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
    老祖宗曾說:「只有不問,方能無疑;只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必然也明白這一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好似隔皮猜瓜,難知好壞。
  • 「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是指啥?老祖宗的處世之道要懂
    比如,大家常說的「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 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首先是三不問;1,不問壽,2,不問閒俗事,3.不問出處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傳統文化格局是:「三教九流」。 這三教分別是:「道,儒,佛」。
  • 與領導相處,在這3件事上不要太精明,聰明人早就這麼幹了
    與領導相處,在這3件事上不要太精明,聰明人早就這麼幹了!1、不要讓領導覺得你能猜透他心意有時候,我們可能因為和領導脾氣相投,性格合得來,而經常和領導混跡在一起,關係也處的不錯。但你如果在領導面前過於隨意和越界,讓領導覺得你能猜透他心意,其實他哪怕表面不說,內心也會對你產生一個不好的印象,他會覺得你這個過於自負,不懂得尊重領導。
  • 異性交往,兩人做過三件事,那就可以被定義為「曖昧」了
    看似微小的一些事,其實很能加深感情。異性交往,如果兩人做過這三件事,那就可以被定義為「曖昧」了。此時的兩個人,關係也不再「純潔」。 倘若你們經常膩在一起、總是喜歡在網上聊天,而且打情罵俏、跟對方無話不說,那必定會形成類似的風格、建立深厚的感情。 一起更換頭像、直接使用情侶頭像,這是很多人宣告愛情的一種方式。即使嘴上不願承認,你們之間的關係也早就跨越了友情。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窮人感嘆:沒早點知道
    相比於其他三個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一生更加充滿傳奇色彩,他是出生最平凡的那一個,卻也是成就最不可估量的那一個,稻盛和夫在27歲白手起家創立京瓷,52歲又成立了KDDI,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
  • 心裡有你的男人,嘴上不說,但會「主動」做這三件事
    心裡有你的男人,嘴上不說,但會「主動」做這三件事文/談情說李兩性交往中,愛是默默付出,還是高調炫恩愛?相信朋友們對於這個問題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答案。對於已婚女人來說,心裡有你的男人,會默默地做這三件事。一,他會主動關心你生活中的暖男,不見得都是嘴巴會說的男人。他會在女人難過的時候輕聲安慰,會在她受了委屈的時候,耐心地詢問,會在她不舒服的時候,主動去做飯洗衣服。身邊就有這樣的男人,平時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對家裡的事情也是不怎麼上心,但是一旦女人遇到以上這些事情,他就會馬上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 管好自己的嘴,這三件事爛在肚子裡,也別和人說
    是是非非,紛紛擾擾,不看、不聽、不說,就能心生清靜。說話是一門藝術,聰明的人利用這門藝術讓自己的人生順風順水,然而有些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中間的利害關係,吃了很多虧。背後說人壞話者,一般很難找到真正的朋友,說別人的壞話閒話,就是堵了自己認識世界的一條路。真正聰明的人,一定管得好自己的嘴,善於把握說話的「度」。
  • 聰明人做聰明事,能管住嘴的三個星座,克制、隱忍、識趣
    而真正的聰明人,他們只做聰明事,深藏不露,智慧深藏,也能夠管住自己的嘴,知道什麼不該問,知道什麼不該說,每走的一步,你察覺不到什麼特殊的地方,卻深信不疑這是正確的。在人生的命題裡,沒有完全的對錯之分,至少很多事情都有灰色地帶,不能簡單地以對錯來衡量。
  • 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一輩子「三不問」,窮人感慨:太晚才知道
    而作為哲學家,稻盛和夫也獨有建樹,他曾經說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要做到三不問。一、不問過去,空杯心態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反覆糾結過去,因為過去的事情,即使自己再怎麼後悔,也無濟於事。與其浪費時間沮喪,不如在更充實的狀態下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便是一種空杯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