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三不問,三不說!

2021-01-09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人生皆過客,何須那麼執著。好事也好,壞事也罷,終成往事。

其實,人這輩子,能夠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聰明」。如何才能做好自己?一要守住自己的心,二要管好自己的嘴。

-01-聰明人,三不問

懂得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是我們要學習的一門學問。

1.過去發生的,不問

泰戈爾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傷心,那麼你也將錯過繁星。」

人生本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匆匆過客。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活在當下,不會讓過去佔據自己太多的時間。

過去再美好,也不能延續到未來;過去再不堪,也已經成為往事;無論你在怎麼掙扎或挽留,都不能改變結果。

別再為灑在地上的牛奶哭泣,也別再為不值得的人和事來折磨自己,留不住人就讓他走,不屬於你的東西就放手,不要總是把過去背在身上。

一切都會過去的,學會放下才是愛自己的方式!

2.未來不可知的事,不問

在感情的世界裡,很多人都喜歡問我們未來會怎樣?在職場的世界裡,很多人都傾向於問我未來能到多少位置?在人生的世界裡,很多人都喜歡問我們能走多遠?

其實,未來就是一個未知數,任何人都不可預知。

聰明人,從不問未來,與其想到再多,不如現在認真去做。只有努力過好現在,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無愧於心,就能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3.別人不想說的事,不問

別去問不該問的話,這是對他人的基本尊重;別去說不該說的事,這是給自己起碼的底線。

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每個人都有不想提起的痛楚,別去嘗試打開不願打開的心扉。不想說,就被問;想知道,只能等。

對於聰明人來說,不問有時候就是最大的智慧。

-02-聰明人,三不說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說: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積德積福。

在生活當中,好好說話成為了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

1.不說虛偽的話

聽過這樣一句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個虛偽的人,說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說出來的話都非常好聽,實則沒有任何意義。

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就是信任。建立信任要好久,摧毀信任只要一瞬間。

「下一次是什麼時候?」虛偽的人會用實際行動告訴你,永遠沒有下次。聰明人不會輕易許諾,一旦許諾就會實現;只有虛偽的人,打著「下次」的藉口,給你留下一個沒用的承諾。

2.不說抱怨的話

人生實苦,不要遇到一點小事,就抱怨不公。你可以偶爾發牢騷,但不能整天抱怨,沒有人喜歡和這樣的人在一起。

說怨話,是一種衝動,不僅暴露了自己的德行,也會讓人失去理智;說怨話,是一種情緒垃圾,不僅會影響身邊的人,也讓自己的內心走不出來。

常常愛抱怨的人,大都過得不太好。

3.不說沒用的話

孔子說:「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就是說一個人要麼不說話,要麼一開口就說中要害。

話多不可怕,可怕的是說出來的話沒有用處。聰明的人不輕易發表意見,一張口就很有分量。

不要說沒有價值的廢話,多說無益,貴在恰到好處。學會在正確的場合,說適宜的話。

每個人都想做一個聰明人,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聰明。真正的聰明,不是炫耀自己有多智慧,而是低調內斂,將自己的事情踏踏實實做好。

聽過這樣一句話:「使我們煩惱的,從來不是某個人,而是我們自己拿某些言行來煩惱自己。」

簡單的生活,豁達的心態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聰明的人,總能洞察到身邊發生的一切,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做好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

本文首發格物讀書(gewuliangzhi),

閱讀是最美的姿態,每天我們相遇在格物讀書,用美文、聲音、故事和你說晚安。安然自若,格物相伴,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進步!

相關焦點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我們很多人總是學著如何說好話,卻忘了其實閉嘴也很重要,而這世上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都會做好三不問。01 不問閒事首先,他們不會隨便去問一些閒事,對他們來說問閒事沒有任何意義,於是面對任何閒事,他們都會選擇閉嘴。比如有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們一些閒事,或許他們就會聽一聽,也絕對不會發表意見,更不會輕易做出評價。
  • 聰明人,三件事不問,五句話不說!
    真正的聰明人鳳毛麟角,多得是自作聰明的愚人。 亦舒也曾說「聰明人,無謂爭意氣」。 對於聰明人來說最大的智慧,就是管住自己的嘴,懂得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不能問。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為自己的心靈減負,能做到一輩子三不問。1成熟的人,不問過去《了凡四訓》提到:「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大意是往事皆成過眼雲煙,無需記掛,未來種種,不必擔憂,今日便是全新的開始。有這樣一則故事:寒冬來臨,院子中的花草樹木全部凋零,小徒弟看見滿地落葉,心生哀愁。
  • 88歲老人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後才知道
    他曾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說道,希望自己所有的員工都能成為一個聰明人,一輩子不問這3件事,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曾經,空杯心態在稻盛和夫看來,真正聰明的人,不會一直沉浸在過去,而是以一種空杯心態去做每一件事。因為,如果一直陷在以往的身份、地位、能力之中,我們現在做什麼事情都會被限制住。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別等40歲以後才悟到
    古語有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明代的心學大家王陽明也十分贊同這個觀點,還曾更進一步、具體探討了人該有哪「三不問」,又有哪「三不爭」。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王陽明的教誨,早悟透,早受益,不要等到40歲以後才悟到。三不問1.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
    老祖宗曾說:「只有不問,方能無疑;只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必然也明白這一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好似隔皮猜瓜,難知好壞。
  • 88歲老人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到50歲才悟透
    在一次企業內部講話中,稻盛和夫曾說道,希望自己的員工都能成為真正的聰明人,一生不問這3件事,別等到50歲才悟透!一、不問過往,空杯心態稻盛和夫認為,真正聰明的人,不會一直沉浸在過去,而是用一種空杯的心態去做眼前的事。如果一個人一直計較自己的身份、能力和地位,就會陷入一種狀態:畏畏縮縮,不知方向。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窮人感嘆:沒早點知道
    相比於其他三個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一生更加充滿傳奇色彩,他是出生最平凡的那一個,卻也是成就最不可估量的那一個,稻盛和夫在27歲白手起家創立京瓷,52歲又成立了KDDI,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學渣長嘆:知道得太晚
    那就是:不問過去,不問結果,不問人心。作為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學說,被中國海內外很多人信仰和崇拜。王陽明在對心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聰明的人是不會過問這三件事情的。一、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我們沒有糾結過去的必要,生活是往前看的。
  • 農村白喜事講究多「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都是指什麼?
    農村白喜事講究多「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都是指什麼?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這個是誰都無法逃脫的。其實農村的很多老人,對於生死都看得很淡,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就會為自己準備「身後事」了。在農村裡關於白喜事的禁忌,流傳著「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話有三不說給親人報信時不能說「死」在過去如果誰家的老人去世了,一般都會安排一個腿腳利索的人去幫忙給所有的親人報信,因為那個時候是沒用手機、沒用電話的,都是靠口頭一個一個去通知。而在報信的時候,是不能您的某某死了,而是要婉轉的告訴對方,比如您的XX走了,或者是過世了。
  • 農村白事「三不說,兩不做」,大家一定要記住,別怪我沒提醒你!
    農村白事「三不說,兩不做」,大家一定要記住,別怪我沒提醒你!除此之外,在辦事也有很多講究,關於該說什麼做什麼,不然一整年都會不吉利,農村辦喪事有「三不說,兩不做」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喪事「三不說」1、聞屍不能說臭聽說過去收屍的人,要用毛巾倒些酒在上面,封住口鼻,也才能頂片刻,可能會比動物的腐臭味要強,在原先以前家裡死人,都是在家裡放上三五天,有些迷信的還會找道士算下黃道吉日,那天適合下葬,不管是哪種情況,屍體都會臭,要是家裡來人看望,聞到屍體就算是臭也不能說臭,不然會引起家人的反感,不過自從水晶棺出現以後,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40歲後知道就晚了
    人這一輩子,這「三不說」必須要牢記。一、不說直話說直話的人常常被貼上正直的標籤,好像大家都認為如果一個人說話不直接就是待人不夠真誠。但這些人往往傾訴欲會過於強烈,心裡根本藏不住事。雖然這種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是不分地點和場合隨意暴露自己的全部想法,也可能會帶來麻煩。孔子曾說:「可與言之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 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一輩子「三不問」,窮人感慨:太晚才知道
    而作為哲學家,稻盛和夫也獨有建樹,他曾經說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要做到三不問。一、不問過去,空杯心態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反覆糾結過去,因為過去的事情,即使自己再怎麼後悔,也無濟於事。與其浪費時間沮喪,不如在更充實的狀態下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便是一種空杯心態。
  • 「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農村白事的這些講究,你知道幾種?
    在農村,紅白喜事是家家戶戶的大事,其中也少不了很多的講究,就辦白事而言,其中就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即使是一些很小的細節,如果不加注意,就有可能引發不小的誤會,甚至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影響,因此對農村的朋友來說,弄清楚這些禁忌十分重要,在這方面,部分農村流傳得最廣的是「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
  • 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
    成熟的人不問過去,成有些事難以忘記,成有些人難以忘懷。有時候,你總是因為過去的一件事,在夜裡輾轉難眠,因為過去的一句話就偷偷紅了眼眶。時光匆匆流走,世人皆在其中,過去的事再在在意都不能被改變。過去的經歷再不甘,都無法重新選擇。
  • 這三個星座中,聰明人最多!
    這三個星座中,聰明人最多!天蠍座天蠍是盛產聰明人的星座,他們有不少與生俱來的天賦,縝密的分析能力,準確的第六感,周全的大局觀,還有很多商業投資的智慧。雙子的天賦是毋庸置疑的,光是他們的記性和口才,就能讓雙子擁有不錯的發展,不過不少雙子缺乏耐心,三分鐘熱度,所以需要一點堅持和自控。水瓶座水瓶的聰明和天蠍雙子都不一樣,水瓶更應該說是一種智慧,一種通透,一種清醒。水瓶雖然保持了自我,但是卻也明白世俗的生存法則。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要懂「3不問,4不爭」,早知道才能早受益
    古人曾經說過:「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而王陽明作為一個世間的難得的聰明人,他自然也深知這個道理。他說到真正聰明的人「3不問,4不爭」的教誨。一不問:不問過往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俗話有云:「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該是你的。它就是你的!
  • 農村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是啥意思?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這句俗語說的就是「磕頭」和「說話」的規矩。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一、頭有「三不磕」磕頭又稱為「叩首」或「叩頭」,是一種禮儀形式,磕頭會因對象和場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規矩。至於這種禮儀形式從何時興起,目前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字記述。
  • 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輩子「三不問」,或能少走很多彎路
    他從下就立下人生志向——成為聖人,這期間也曾遭受迫害與各種磨難,但他從未逃避,最終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二位「立德、立言、立身」三不朽的聖人。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王陽明曾叮囑後人,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有「三不問」,可以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一、不問人心王陽明曾說:「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 「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是指啥?老祖宗的處世之道要懂
    比如,大家常說的「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 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首先是三不問;1,不問壽,2,不問閒俗事,3.不問出處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傳統文化格局是:「三教九流」。 這三教分別是:「道,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