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王陽明在詢問本心的時候,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不問過去,不問結果,不問人心。
作為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學說,被中國海內外很多人信仰和崇拜。王陽明在對心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聰明的人是不會過問這三件事情的。
一、不問過去
王陽明說過:「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我們沒有糾結過去的必要,生活是往前看的。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最好的看法就是總結原因,學習借鑑,給自己一個警告。但是糾結事情的狀態,不願意走出那個情景,最後就只會讓自己停留在原地。
所以聰明的人,都會讓自己的時間用在最有用的事情上,想著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努力為更好的明天拼搏。
二、不問結果
現在的人越來越看重結果,就像是選秀節目一樣,大家知道的永遠是第一名,對於第二名鮮有人問津。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生活永遠都是過程,結果只是過程的一個總結,它很重要,但是卻不是一成不變的。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會抓著結果不放,而忽視了過程。過程才是結果的來源。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只能看到成功,看不到成功背後的艱辛。沒有經歷過程,成功永遠都是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
三、不問人心
人心,說它高深莫測一點兒都不為過。不聰明的人一直都很關注一個人是好是壞,值不值得自己去交往。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失去,人心也一樣。
面對變化多端的生活環境,人心的變化可能連當事者本人都不自知。所以聰明人是不會過問一個人的「心」,在交往過程中,能夠相處得很好,就夠了。
這三點是王陽明在領悟本心的時候,發現的聰明人身上擁有的共性。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有王陽明關於心學的研究探索,其中包含了王陽明傳奇的人生經歷,還有他處世懷世的生活態度。
短短一句話,難以概括《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涵蓋的精華。在張居正、康有為、曾國藩等傑出人才接觸到心學的時候,都深受其影響,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成就。
就連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都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正是王陽明的心學學說的建立,讓很多人在追求外物,迷茫無措的時候,、轉向探索心學。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成就與方向。
如果你對人生迷茫,沒有正確的方向,閱讀一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感受和心學大師的交流與碰撞!請點擊上方商品卡購買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