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位置的時代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有的人覺得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的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的人說「一輩子伏首拜陽明」
陽明心學的宗師王陽明心學曾說過:「真正精明的人,都懂得根據「利他」來成就自己」。王陽明心學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一個人一輩子的修為事實上修的也是自身的內心,一個人萬般的忙碌,最累的也是自身的內心。
有這麼一句格言:倘若已經決定要做一個生意人,那麼就需要隨時準備接受被貪慾擊敗的命運。
商人需要貪慾,但又不能太貪慾。商人需要追求利潤,但又要有分寸,坦白說很難。大多數人信仰的事實上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貪婪的身後,實際上就是自私。
有的時候,倘若說人是與本身戰鬥,不如說是是與自身的貪慾和自私抗爭,無論多麼理智和高尚的人,到頭來,很容易被本身的貪慾擊敗。事實上,諸子百家的思維核心其一,就是與慾念抗爭的文化,朱熹、王陽明這樣的人直接表達了「滅人慾,存天理」的斷言,翻譯過來就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得道高人,是不會存有貪慾的。人應該操縱慾念,而不應該是慾念操縱人。
與人相處關係也是同樣,就如王陽明《知行合一》說的「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人與人相處都存有內楗,向來是與人相處的根本。這裡說的內楗,我們可以暫且將之理解「把話說進他人的心坎裡,把事做到他人的心坎上」。只要是另一方有慾念,便不擔心找不到開啟另一方心扉的鑰匙。
打敗人的,從來都是慾念。
真真正正的高手不是沒慾念,反而是可以科學合理操縱慾念。
只可惜,芸芸眾人卻每時每刻被慾念操縱著,看見利益就想處心積慮佔為己有,卻不清楚利益的身後,極有可能是圈套。對於,給他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那更為是無稽之談。
當大家都處心積慮的想著互相傷害時,真真正正的精明人卻想著互相成就。只可惜,原本可以根據利他獲得利己的雙贏,卻最終被慾念操縱,變成了沒有贏家的爭鬥。俗話說得好「利己則生,利他則久」,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就如王陽明說的「說之者,資之也」想說服他人,就一定要給他人給予幫助,幫助了他人,便成就了本身,真真正正的精明人肯定明白:追求共生共贏,
有的時候,利他事實上是高級的利己。
幾百年來,王陽明心學的思想觀念影響了國內國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78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