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有兩位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明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王陽明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陽明心學」的創造者。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自誕生起,就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日本江戶時代末期政治家西鄉隆盛就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也深受陽明心學的影響。
王陽明認為,真正能有大成就的人,往往是因為做到了兩個字——「自律」,註定未來的發展不一般。
一、自律:勤於自省
王陽明曾說:「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所謂「省察」其實就是自我反省,「存養」就是加強自我修養。這句話所強調的就是自律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自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其實和王陽明的話意思相通。王陽明認為,反思能使人明智,會省察、會存養的人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我們可以通過自省去除心中的雜念,更加理性地認識自己,同時提高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提醒自己改正過失。王陽明之所以能夠成聖,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能夠堅持每天自省,不斷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有著修正自己的自律功夫。
只有做到全面地自省,才能夠真正認識自己,並為此付出相應的行動,才能不斷獲得進步。相反,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反思,也不能在認識到自己不足的時候及時採取行動,將很難取得進步,只能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子。
二、自律:常見自家不是
王陽明曾說:「朋友相處,常見自家不是,方能點化他人之不是。」
在王陽明看來,「常見自家不是」是一個自律的方法。只有學會運用這個方法的人,才能在自省和悔悟中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獲得更好的人緣。
我們常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人,喜歡在遇到事情後指責別人,卻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甚至對自己的不是百般掩蓋,面對他人獲得的成就不屑一顧,甚至側目斜視。這種人其實都是心靈之窗蒙上了灰塵,不能正確看待外界的人事物。
陽明心學認為「常見自家不是」,其實就是要求我們在為人處世中做到自律,就要先擦乾淨自己的心靈之窗。責人不如責己,在指責別人之前先反思自己,不僅能避免很多衝突的發生,還能讓自己在責己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心靈,達到自律和自我提升的目的。
如果你想學習王陽明的智慧,推薦閱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學習思維。讓你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在人生不同階段去品讀,都會讀出新的感悟。越早讀它,對你的思維方法提升越大。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
閱讀王陽明知行合一,不僅能學習到他的智慧方法,而且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讓你的人生充滿智慧與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