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聰明之人,一生有3不說,越是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2021-01-07 娛樂大咖秀yi

人類是群居性動物,這也就註定了每個人都必須要與人交往,我們身處集體性的社會,當下的時代又非常注重團隊合作,所以,若是我們想要在當下這個社會闖出一點名堂來說的話,那肯定免不了要和其他人合作共贏,而與人交往又卻一點都不簡單,其中的門道很多,特別重要的一點莫過於在與人交談時候的說話方式和聊天技巧了。

但是真正掌握了方式技巧的人卻很少,大多數人往往不善言辭,有的時候不知道說錯了什麼就得罪了人,自己還渾然不知;有的則是嘴笨,不會聊天經常造成冷場的尷尬場面;更有甚者,他們不是不會說話,而是太能說,總喜歡「得理不饒人」,嘴上功夫太過了得,也難免會讓身邊人覺得不耐煩。這幾種人在生活中都不招人待見,很多成功人士都說:不會說話的人,是很難混得像樣的。

明代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被後世譽為「心學大師」的王陽明,他的一生致力於研究為人處世和修心治心之道,他就曾說過「真正聰明之人,一生有3不說,越是不說,越能涵養福報!福氣一天比一天多。」

一、少說大話空話

老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人之常情,特別是涉及到彼此利益的,那更是絲毫不退讓,如果這個時候你還當著人很多的面吹個牛,到處張揚,那肯定會遭到小人記恨,畢竟生活中又好人就一定會有「壞人」,人這一輩子誰還能不遇到幾個「賊人」了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也是讓我們為人低調謙虛一些,愛說大話、喜歡吹牛說空話、個性太過張揚跋扈都是人際交往中的大忌。而對於這一本質,早在幾百年前的王陽明就已經知道了,他就說過:真正聰明的人,在獲得成就之後從不會大張旗鼓的宣揚,因為你的成就是你自己的,與他人毫不相關,到處炫耀只會對你百害而無一利。

二、少說煩心事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人,每天恨不得將自己所有不開心的事都一股腦的傾到給身邊所有人,也不管人家是愛聽還是不愛聽,這種話說多了,不僅會讓人從一開始的對你的同情和憐愛,甚至還會慢慢地變成厭煩和無奈。

要知道,很多時候抱怨不僅解決不了任何事情,還會讓人心生無趣,越來越減少自己的福氣,畢竟你要是整天說糟糕的話,那再好的運氣也會被你口中的黴運趕跑了。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這是所有人都要經歷的,更是世間常情,正如王陽明曾說:「人心自有定盤針」,少說點抱怨的話,也為自己多積累一些福氣。

三、少說任何秘密

還有些人很可怕,他們會在不熟悉的朋友面前說出自己的「秘密」,可能這樣的人是「單純」,但單純過了頭,也不是什麼好事,畢竟人心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的。人心隔肚皮,有可能你自以為很要好的朋友,下一秒就能把你掏心窩子說出來的秘密大方的告訴其他人。

你把秘密告訴了別人,就相當於把選擇權交給了其他人,但是我們沒辦法管住別人的嘴說什麼不說什麼,那就索性管好自己的嘴,不對外說就好了。

說話是一門大學問,不僅要會說,更要懂得把握分寸,別因為自己本是好心,卻就說錯什麼話就和別人結下仇怨,這個時候不妨學學王陽明,看看他是如何做的。

王陽明自從創立了心學體系以來,影響了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包括左宗棠、曾國藩、康有為、張居正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王陽明的心學被系統性地整合進了《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裡,此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並分析了王陽明的心學,值得當代職場人、學生、創業者學習和借鑑。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75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說」,越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生活中,很少有人能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而沒有人能與其交談,說話的方式和聊天的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善於交談的人總是使人如沐春風,可許多人卻不善於交談,常常使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和別人說話?有什麼問題需要注意?心學大師王陽明早在明代就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諫言。王陽明曾經說過:和人說話,少說三件事,多說一句,就能養福。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說,越是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社會是集體的社會,如今都考究集體協作,因而,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就免不得與人打交道。與人打交道有很多門道,其中的說話方式和聊天技巧特別重要。但是生活中並不是一切人可以「巧舌如簧」的與人交談,反而更多人都是不善言辭的,與人交流經常形成冷場的為難局面,還有一種人更過火,由於「太過能說」,常常讓身邊覺得不耐煩。這兩種人在生活中都不招人待見,不會說話的人,很難混出一番容貌來。王陽明:與人交談時,少說3件事,福氣一天比一天多。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其越是不說,就越能積德積福
    曾國藩,被後世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報深厚。曾國藩本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七次參加科舉卻不中,本以為曾國藩的人生就這樣了,可誰知,曾國藩不是一個喜歡放棄的人,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時至今日,曾氏家族依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說: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積德積福。
  • 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說」越不說越能培養好運氣
    活著就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不說話不行。說話的方式和聊天的技巧尤為重要。會說話的人總會讓人覺得自己是春風,但很多人不善於說話,往往會把對方置於尷尬的境地。那麼我們如何與人交談呢?需要注意什麼?早在明代,心理學大師王陽明就給了我們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 曾國藩:聰明人有「3不說」,多積口德福報多多,人生也順風順水
    歷代有很多聰明的人,他們或是成為一代文學巨匠,著書立說,才高八鬥;或是隱居山林看破紅塵,與自然親密接觸也是怡然自得。聰明人往往都是有大智慧之人,他們知道為人處世的法則,不得罪人,才能明哲保身。對此,生活在清朝末期的曾國藩也大有感觸:他本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七次參加科舉卻不中,本以為曾國藩的人生就這樣了,可誰知,曾國藩不是一個喜歡放棄的人,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時至今日,曾氏家族依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說:聰明人有"3不說",多積口德福報多多,人生也順風順水一個有德行的人,不說這三種話,多積口德,多積福報。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但多數人卻樂在其中
    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很多人就會覺得,聰明人就是能不用多做就不勞而獲,但我認為,真正的聰明人,不是不勞而獲,而是明白用簡單的方法去生存。曾國藩,被後世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報深刻。一直到現在,曾氏家族仍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
  • 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
    老祖宗曾說:「只有不問,方能無疑;只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必然也明白這一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好似隔皮猜瓜,難知好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要懂「3不問,4不爭」,早知道才能早受益
    他說到真正聰明的人「3不問,4不爭」的教誨。一不問:不問過往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俗話有云:「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該是你的。它就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強求不來,得失都是上天安冥冥之中安排的。只有放下身心才不會累。低頭不是認輸,而是看清腳下的路。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低調普通,不顯山露水,實則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內心卻非常強大,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內心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擁有著超人的智慧。
  • 王陽明:越是深愛,越要溫柔.越是強大,越是從容
    學會經營親情,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每一次的大發脾氣,都是在透支我們自己的感情帳戶。一個人唯有懂得感恩,知道在親人面前收住脾氣,才會擁有更高質量的感情生活。我們身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是脾氣和順。越是那些無能的膽小鬼,就越是容易火冒三丈。一個總是發怒的人,說到底,是在為自己的無能和自卑而生氣。
  • 王陽明:「天狂有雨,人狂有禍「,面子都是別人給的,做人要低調
    王陽明:「天狂有雨,人狂有禍」,面子都是別人給的,做人要低調人與人之間相處,尊重是互相的。做人不要太囂張,眼界放寬一點、心態放平一點,面子都是別人給的,做人低調是涵養沒有誰的人生一帆風順,也沒有人會一直處在低谷,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鹹魚翻身」。做人要低調,低調做人才是真正有涵養的人。
  • 「命苦之人,一看便知」,命苦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3個特徵,精闢
    王陽明告誡:一般命苦福薄之人,往往都有下面3個特徵,有一個,也要注意了!趕緊改掉!一、傲慢狂妄《尚書》上講:「滿招損,謙受益」。人這一輩子,要謹小慎微,謙遜穩重,才可以順順利利,鴻運當頭。如果傲慢狂妄自大,自以為是,便會引來災禍。歷史上因傲慢而引來災禍的人,不計其數。
  • 王陽明:越是深愛,越要溫柔.
    在我們身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是脾氣和順。越是那些無能的膽小鬼,就越是容易火冒三丈。王陽明的四句教裡有這樣一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萬物共生共存,天地本沒有善惡之心。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什麼好壞之別,是在人內心不同的關照下,才產生了好壞之別。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人們都喜歡和性格溫潤的人相處,因為他們待人更加和善,就能更大程度上的保證你們的這段情誼的「穩固性」,但是一味的心軟和善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人到中年,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雖然五十歲的時候我們身體逐漸衰老,肯定不如年輕人「能幹」,但是我們有他們沒有的「閱歷智慧」,以及半輩子對人生的感悟。
  • 王陽明:越是深愛,越要溫柔
    學會經營親情,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每一次的大發脾氣,都是在透支我們自己的感情帳戶。一個人唯有懂得感恩,知道在親人面前收住脾氣,才會擁有更高質量的感情生活。在我們身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是脾氣和順。越是那些無能的膽小鬼,就越是容易火冒三丈。
  • 易經洩露: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易經》裡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人之所以處境艱難,諸事不順,與福報有扯不開的聯繫,佛教中認為:一個人的福報越大,所能承受的福分也就越大。《了凡四訓》: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人生存在太多變數,而人永遠都會將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當人生到了50歲,一輩子已經過去了一半,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而這樣的束縛只會讓你越活越累!在人生欲望這一方面,老顧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成為了日本人的偶像,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告誡,其中一個就是對於年過50的人!
  • 王陽明:氣大難成事,很多人意不定、心不正,錯在沒做好這3件事
    不知道是這個社會太浮躁,還是人心太急功近利,很多人遇事對人總是易怒易暴躁,到最後也能讓事情越來越糟糕。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也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他的陽明學說對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都有很大影響。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學渣長嘆:知道得太晚
    關於人生,王陽明在詢問本心的時候,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不問過去,不問結果,不問人心。作為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學說,被中國海內外很多人信仰和崇拜。王陽明在對心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聰明的人是不會過問這三件事情的。
  • 王陽明:「心無城府,容易辛苦」,遇到這3個人時,要狡猾一點
    王陽明:「人生在世,心若毫無城府,人活得就辛苦。」王陽明,明朝大儒,他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王陽明從一個平凡的人成為了後世僅有的唯二的聖人,與孔子相提並論,他的一生可謂是勵志的一生,從開創「心學」思想以來,對後世的影響可謂源遠流長,尤其是在為人處事方面,更是為無數人傳道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