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坎坷的一生,給我們後人留下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許多成功人士,比如曾國藩,稻盛和夫,梁啓超等人,都是通過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斷激勵自己,最終超越了客觀上的困難條件,實現了生命的自我超越,慢慢強大起來。
命由己造,福由心生。有一些先天的命運,儘管沒法更改,但後天性的命運,卻完完全全把握在自個手上。你種善因,就得善果;種惡因,就得惡果。正所謂「修行」,便是要更改我們的身上的各種各樣習氣和毛病,而求提高自己,改變現狀。
王陽明告誡:一般命苦福薄之人,往往都有下面3個特徵,有一個,也要注意了!趕緊改掉!
一、傲慢狂妄
《尚書》上講:「滿招損,謙受益」。人這一輩子,要謹小慎微,謙遜穩重,才可以順順利利,鴻運當頭。如果傲慢狂妄自大,自以為是,便會引來災禍。
歷史上因傲慢而引來災禍的人,不計其數。這一些響噹噹的歷史名人,並非沒有本事,並非命苦,就是由於一時的傲慢,才讓人生留下來永遠的遺憾。
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便是由於太傲慢,並沒有把劉邦當一回事,太輕敵了,才落個烏江自刎的結局。
三國時期的關羽,也是英雄一世,便是由於傲慢自大,才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丟失性命。
因此 ,不管任何時刻,做人都應謙虛謹慎,低調做人,才可以變成一個真正的有福之人。
二、為人刻薄
俗話說得好:「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不單單是做生意,為人處世也是同樣。越發尖酸刻薄的人,福就越薄;越發憨厚老實的人,福就越厚。
這一個世上,並沒有盡善盡美的人。但你苛求完美,非得雞蛋裡挑骨頭,眼中不能容忍一粒沙子,對他人要求太過嚴格。這樣不但會損害到他人,讓他人沒法與你和諧相處,也會損害到自個的身心,因為越是這種人,胸襟就越小,就越容易生氣。
古人講:「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這一輩子,許多時候都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可以太過認真,要多看看他人的優點,少看他人的缺點。放過他人,便是放過自己;容得下他人,他人才會接納你。
因此 我們國人有一句處世名言,叫作「難得糊塗」,人達到「精明」並不難,但要達到「糊塗」,就彌足珍貴了。
三、言而無信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也就是說,人如果喪失了信用,真不知道他能幹什麼了。一個人失去他人的信任,就仿佛馬車沒有了車輪,那它還怎麼行走呀?
信用,是一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如今社會欠缺誠信,因此 才有了信用卡,古人不用,彼此之間就靠一個「信」字,一句話就夠了。
末學小的時候,農村還一直保留著這類風氣。只要不出村,無論是去商店購物,或是去請醫生看病,去餐館吃飯,都能夠賒帳,無需打欠條,老闆自個記個帳就可以了。
那個時候儘管沒有信用卡,但人們都很講信用,如今人有了信用卡,卻變得沒有信用了,欠債不還得逐漸增多。
言而無信非君子,反覆無常真小人。一個人假如說話不算數,說到做不到,那便是自毀長城,自取滅亡,遲早會有一天,眾叛親離,將沒法立足於社會。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他的一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誰能保證自己能堅守初心呢?
在這個物質至上、利益為先、價值追求和內心信仰極度稀缺的時代,就更是如此。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
當你人生不順心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合上書籍,豁然開朗,對於這世界上的一切也就都釋然了!
想要讀王陽明的,筆者建議大家讀一讀《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傳習錄》在陽明心學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
差不多相當於《聖經》在基督教中的地位。
後世所有與陽明心學相關的東西,基本都是從《傳習錄》衍生出來的。
怪不得有讀者說:即便已經看了5遍以上的《傳習錄》,但每讀一次,都能感受到心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受益無窮。隨便摘取片段,便能領略到心學思想的偉大。
另外一本是《知行合一》,這本書可以說是王陽明的人物傳記,讓你了解到他的一生,有輝煌有坎坷,裡面有王陽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讀起來有趣還能學到智慧,能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兩本智慧才78.8元,也就是一頓快餐錢,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