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個人命苦福薄的四個特徵,你有嗎?

2021-01-20 蓮荷居士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意思是說,假如只重智慧的修為,反而忽略培植福報,即便是阿羅漢,也有託不到齋的時候。

那麼,究竟什麼是福氣呢?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華嚴經》中有言:「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有福氣的人,都有一顆向善去惡的心,由它感召而來的,也是善好的人緣,順遂的境遇。相反,命苦福報的人,卻有各自的煩惱習氣,因而會感召種種不幸。下面這四種命苦福薄的特徵,看看你身上有嗎?

其一,脾氣倔強,剛性難調。

佛家講因果,壓力在面前,最先崩壞的一定是最為剛強的巖石。同樣的,脾氣越是倔強的人,命運一定越坎坷。剛性難調為「因」,壓力為「緣」,崩壞即「果」。《地藏經》中說:「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正因為我們剛性難調的煩惱習氣,所以經文中說百千劫來,以地藏菩薩的威德,都不能度盡眾生。

我們誦經時,幾乎在每部經的末尾,都會看到「歡喜奉行」四個字。諸大菩薩、大羅漢,乃至佛門的善男信女,都是上根利器,因而聽聞佛法,心生歡喜,如說修行。反倒是我們凡夫眾生,常自恃聰明,對於各種金玉良言置若罔聞。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生活中不乏性格倔強的人,儘管你對他苦口婆心,但他就是充耳不聞。有如此性格的人,往往都沒有好人緣,生活也不盡如人意。「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對於佛法,剛性難調,不能信受奉行者,一旦錯過,更不知何時才能再遇見。

其二,衝動易怒,性情暴烈。

傳統文化中講,「上善若水」,認為最為上等的「善」,應當像水一樣,生性至柔,利萬物而不爭。水的這種品性,反應到人身上,就是佛法中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也許有人會說,環境再艱苦,自己也能忍受,但就是不能受氣。別人的所作所為,甚至一言半語不符合自己心意,當時就會暴跳如雷。殊不知,一念嗔心起,遍燒功德林,暴烈的性格不但容易讓人做錯事,更會耗盡此前累積的功德福報。實際上,越是逆境辱境,才越是成就功德的地方。正如祖師所說,「不受磨,不成佛」。

譬如,水遇到火則化汽,水是無法度化水的,火則能度化水,使之升騰到天空。《法華經》中釋迦牟尼佛說,正是因為提婆達多的存在,他才能夠迅速成就正等正覺。須知,真正磨你的,一定是來度化你的。而暴烈的性格,除了讓命運多坎坷,於事無補。佛家講忍辱,忍之難忍,方能得之難得。恰如《金剛經》中所言:「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其三,處世刻板,不知變通。

佛法是圓融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佛經中有這樣一則典故,專講了一位不知變通的阿羅漢,他就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昔日,釋迦牟尼佛升座說法,阿那律尊者在座上打起盹來,佛陀呵斥他說:「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佛陀本意是想以此警醒他,不要在修行中放逸,然而阿那律尊者內心非常慚愧,當即懺悔,發誓從今以後不再睡覺。最後因為不眠不休,阿那律尊者的雙目失明了,但他也終於悟到了,一切眾生都要有飲食才能生存。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即色界有情眾生,仍然要以禪悅法喜為食。其實,捫心自問,生活中也有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阿那律尊者那樣,不知變通,常常讓境況變得更壞。因為我們可能只是在跟自己較勁,並非精進,其實這也是一種執著。越是愛較真的人,命運往往越苦。

其四,貪圖名利,愛慕虛榮。

世間五欲,所謂「財色名食睡」,即便過得再奢華,背後的目的,也無非讓人知道,自己與他人有多麼不一樣,並藉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其實,對於很多學佛人來說,身上也有愛慕虛榮的習氣,只是自己不得而知。譬如,我們見到他人能背誦三部經,自己則要背誦五部,以此顯示比別人修為更高。

然而,修行的時間長短,並不能代表人的智慧;誦讀經書的多少,也無法說明人的修行。《四十二章》經中佛說,世人就像行走在沼澤中的牛,身上背著貨物,儘管疲憊不堪,卻不能停下。因為世間的名利虛榮,就像泥淖一般,稍作停留,就會讓人身陷其中。

常言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遠離這種種煩惱惡習,那麼命好福深,必會隨緣而至。南無阿彌陀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相關焦點

  • 佛教:這4種人,命苦福薄,看看有你嗎?
    一個人可以沒有錢,但是不能缺少福報。福報一旦不夠,什麼東西都守不住。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命好福深,但是福報卻不是天上掉餡餅,想求就能求得來、想買就能買來的。做人,把德行修好了,你想要的東西,不用去爭去搶,自然而然也就來了。德行不夠,什麼東西都難以守住。導致你命苦福薄的根源不是上天,而是你自己的因果。
  • 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命苦福薄,看看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福禍無門總在心,從來因果不用忙;善惡到頭終有報,惟人自召莫怨人。人一生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福氣都是自己修來的,一切禍事也是自己招感來的。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從一個人的舉止行為,基本就能斷定一個人的吉兇禍福了。
  • 佛教:業障深重的人,身上會有這四個特徵,你有嗎?
    業障深重的人身上又會有哪些特徵?其實業障一詞出自佛教,一般所指妨礙修行正果的罪業,比喻人的罪孽。在小說《西遊記》中有這樣一段話:你須用心了還業障,功成後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一個人如果能消除自己身上的業障,就可以修成正果,說得俗一點只要消除業障,就可以遠離災禍,獲得更多的福報和好運。
  • 一個命苦福薄的人,有這幾個特徵,需要警醒
    《了凡四訓》裡寫道:「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化相。」一個人有沒有福氣,並不是老天爺賞賜的,而是自己積極創造的。你活成什麼樣子,命運如何,都是你親手創造的,怨不得別人。當你怨恨社會不公平,老天爺薄待了自己的時候,不如主動去抓住機遇,改變命運。一個命苦福薄的人,有以下這幾個特徵,需要警醒。
  • 這四種人往往命苦福薄,活得最累,看看是你嗎?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與他所擁有物質的多少無關,真正命苦之人,身上往往會有四個特徵,看看你有嗎?第一、過於聰明的人,活得最累。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為什麼聰明的人,反而命苦,很多人都羨慕聰明的人,以後不要羨慕了,過於聰明的人,未必比你過得幸福。《歡樂頌》中的奇點和安迪,或許是人人都羨慕的聰明人,但他們的煩惱並不比任何人少,反而越聰明的人,煩惱就越多。莊子說過:「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 佛教:福薄命苦?是因為你得了3種「業障病」,消除後福報會回來
    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這不是因為老天爺不公平,而是因為問題出在了自己身上。人們把生活質量的不同,分為有福或是沒福,而福報這個東西,他人給不了我們,我也無法贈予他人。福報,只能靠自己修來。古人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兩句話,也表明了其中的因果道理。
  • 佛說:這5種人,福薄命苦,希望不是你!
    人的命不是天註定的,是你前世修得的因果。佛家講: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因果既定,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只有今生的運。「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信佛就是信因果,當你戒掉「貪嗔痴慢疑」,廣種善因,不用求佛,福自然就來了。「佛不渡人,唯人自渡」,天上不會掉餡餅,自己不努力,誰也幫不了你。以下這5種人,福薄命苦,希望不是你!
  • 「命不好,多半是性格不好」:這3種性格的人,註定命苦福薄
    每個人的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人,他們的生活有多無趣和招人厭惡大家有目共睹,也很少有人願意幫助他們,可見是多麼福薄,這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典型之一。佛教裡認為以下3種性格的人,註定會命苦福薄。有個小故事就是說明了這個道理:從前有個馴馬人,他自認為自己馴馬的技術天下第一,於是時常和人比賽,但是他馴馬有一個習慣,就是會狠狠拿鞭子抽,無論馬的資質如何,反正馬跑不快他就拿鞭子抽的它皮開肉綻。其他人得知後,都不願意跟他比賽,因為心疼馬,就恭維說他是天下第一。
  • 佛教:「福薄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有這5大惡習,儘量改掉!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福薄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有這5大惡習,儘量改掉!一、貪婪自私人可以有一定的欲望,但不要過度,凡事過了頭,無福也有禍。人之一生,看開了看破了,其實最終什麼都帶不走,掙再多錢,擁有再好的名氣,終究歸於虛無。我們什麼都擁有不了,只是暫時使用,所以不要執著與強求。
  • 佛教:福報大的人,臉上會有這3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外貌,與我們內在的心態和心念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好的心念就會生出慈悲柔軟的面貌;惡的心念就會生出兇狠恐怖的面貌。佛門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個方寸就是指的心。我們的心田決定了我們的福田,而我們的心田又決定了我們的外貌。這也就意味著,一個人有沒有福報,從他臉上就能夠直接看出來!
  • 「命苦之人,一看便知」,命苦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3個特徵,精闢
    命由己造,福由心生。有一些先天的命運,儘管沒法更改,但後天性的命運,卻完完全全把握在自個手上。你種善因,就得善果;種惡因,就得惡果。正所謂「修行」,便是要更改我們的身上的各種各樣習氣和毛病,而求提高自己,改變現狀。王陽明告誡:一般命苦福薄之人,往往都有下面3個特徵,有一個,也要注意了!趕緊改掉!一、傲慢狂妄《尚書》上講:「滿招損,謙受益」。
  • 「福薄命苦之人,一看便知」:身上往往有四樣東西,要丟掉​
    要知道現實生活中原本有的人,本身是有福之人,是被自己作沒的,因為他們不知道惜福,然後便成了「福薄命苦」之人,只能在一邊自怨自艾,悔不當初,其實這種人都有以下這些特點,別不信!其實講真的,有「野心」是一件事,但假如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乃至非法途徑去謀取自己私利的話,那麼通常像這樣遊走在法律邊緣的人,是非常危險的。雖然說我們人的一生大多都在實現自己的人生社會價值,當然同時也在追求地位和財富,但還是要懂得「知足常樂」四個字,說白了,我們赤條條的來,終究也會赤條條的走。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不是說這個人物質上有多麼貧窮,而是看這個人的心量如何,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還是貧乏?《六祖壇經》中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人生的福氣來自內心,福由心生,一切唯心所造。越是內心清淨善良的人,越能得上天庇佑,得好運加持。世人往往執著於向外去尋求好風水,其實自己就是風水,風水隨業流轉,你的善業就是為自己造的好風水。人生的福報全靠自己修得,是求不來的。
  • 「多才非福祿,薄命是聰明」:福淺命薄之人,多有四個特徵
    我們在生活中,都是寄望自己能夠沾染上一些福氣,因為有了福氣之後,你的做事就會更加的順遂,你對於成功的追求也會愈加的便利,若是沒有了福氣的庇護,那麼很可能就會成為一個命薄之人。所以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福淺命薄之人,畢竟這樣的人生總是要讓人受盡折磨的,那麼想要避免成為福淺命薄的人,就需要知道這些人都有什麼樣的特徵,以便於 我們能夠及時的修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佛說:福薄命苦之人,身上常有四個表現,惡念不除,幸福無緣
    在塵世中,每個人身上的福氣不是憑空而產生的,不少人年輕的時候看起來春風得意,到了晚年時卻過得窮困潦倒,這些人就是典型的福報很多,卻因為自己任性將福報滿滿地揮霍一空,正如佛說:福薄命苦之人,身上常有四個表現,惡念不除,幸福無緣。
  • 福薄命苦的人,怎麼做才能福氣越來越旺?你可以試著牢記這3句話
    福薄命苦的人,怎麼做才能福氣越來越旺?你可以試著牢記這3句話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遭遇磨難,有的人把磨難當成歷練,越挫越勇,最終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而有的人因為低谷而自暴自棄,覺得自己福薄命苦,天生沒有交好運的能力。
  • 命好福多的女人,都有這四個特徵,你有幾個?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自己今生和過去生所作所為的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的命好,那是因為人家今生和過去生,做了好事,積了陰德,才有今生今世的好命福報。佛說:一切唯心造。一念就是天堂,一念就是地獄,人心就是一塊田,只有福田自種,才會有好的命運和福報;一個人心好一定會命好,能夠念念為善,心中沒有惡的種子,一定就會有好的結果。
  • 「福薄命苦」之人,通常在3個方面「作繭自縛」,戒掉福氣滾滾來
    假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一個人覺得自己處處不順,運氣差到了極點,那麼一定是有多方面問題存在。我的一個朋友人非常好,心地善良又好心腸,從來都不與人發生爭吵,但這些年過得很不順;事業沒有更進一步,愛情也屢敗屢戰,他自我調侃地說自己是「福薄命苦」之人。
  • 「福薄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有這5大惡習,儘量改掉!
    古人常說「有福不在忙,無福跑斷腸」,人缺少什麼都不能缺失福報,沒有福氣的人,往往做什麼都不順心,難以成就。有福就是不用忙福氣會降臨你,無福就是,不管你怎麼累怎麼忙都不會有福的 。有福的人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會時刻的享受著生活,而無福之人總是為了生活而奔波著。這就是享受與奔波的距離。如果今天突然狂風暴雨,你會怎麼想呢?
  • 佛曰:福薄命苦之人,還請牢記這三句話,助你餘生越來越有福
    其實,一個人最大的貧窮不是金錢的貧乏,而是缺少福報。古語有云:「錢易得,福難聚」,福報買不來,也求不來,而是從自己的積德行善來的,佛曰:福薄命苦之人,還請牢記這三句話,助你餘生越來越有福。02學會做人世間的福報,不是無緣無故便能得到的,一切皆有根源,皆有因果,要想讓自己福滿滿滿,首先就是要學會做一個好人,把人做好了,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如果人還沒有做好,就急著去做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