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

2021-01-10 小白白說教育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

人們都喜歡和性格溫潤的人相處,因為他們待人更加和善,就能更大程度上的保證你們的這段情誼的「穩固性」,但是一味的心軟和善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人到中年,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雖然五十歲的時候我們身體逐漸衰老,肯定不如年輕人「能幹」,但是我們有他們沒有的「閱歷智慧」,以及半輩子對人生的感悟。

古時候有一個人,他被人們尊稱為「聖人」,與孔子孔聖人齊名,是中國上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唯一一個能與孔子一起被稱為「聖人」的人,且沒有之一!這個人就是明代大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人稱「心學大師」的王陽明!

王陽明對修心治心十分有研究,他的一生都致力於研究「心」,他就曾告知人們「心軟之人多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為人處世需對這3件事心狠,往後餘生才能越來越有福。

一、對欲望心狠

與其說對欲望心狠,倒不如說是自己心狠。因為人活到五十歲了,就算再怎麼健康,肯定也不如一些年輕人們了,精氣神也遠不如20歲的小夥子,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欲望心狠。

不論是對金錢的欲望還是對口腹之慾,都應該有所克制,少在外奔波,要知道這時候的身體已經不再年輕,而你追尋了半輩子的金錢和名利能得到的已經得到了,所以要對它們都心狠一點,不要再將全副身心都放在那上面了,身體才是第一位的,沒了好身體一切都「免談」。

人到中年的我們,人生的沉澱和閱歷,是年輕人所沒有的獨特魅力,沒必要再拿身體去和年輕人拼。

所以,人到五十,要學會對自己的欲望狠一點,更加重視一下自己的身體吧,對自己好一點,往後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幸福!

二、對兒女心狠

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誡天下父母,子女們自有他們的福氣,人生的路該怎麼樣還是靠他們自己去走。父母只能因勢利導,不能強逼或放任不管,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兒孫的福氣,長輩不必為他們過於操勞擔憂,如果有福的話,什麼都沒有,也能白手起家。

人到五十,兒女應該也長大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們心狠一點,放手他們出去獨當一面了。

不要再過多地去幹涉兒女的生活,畢竟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彼此的生活方式和接觸人事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強行介入,彼此都不舒服, 既然如此,還不如多給彼此一些自由的空間。

也許你對兒女心狠一點了,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但這都是他們成長路上必經的考驗,畢竟也是成年人了並沒你想像的那麼脆弱。

三、對「假」關係心狠

人到中年,就別像個未經世事的小孩那樣天真了,有些人有些關係就是走著走著就疏遠了,這是人之常情,若是兩個人之間沒有「利益」做紐帶,那人家要走你也留不住。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既然是經歷了半輩子風雨洗禮的人,該在身邊的人,早就應該珍惜了,在經歷了各種風雨的考驗之後,能留下來的,都已經成功留在了自己的身邊,剩下的也沒有必要再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那種「假模假式」的關係,而更應該關心身邊的「真朋友」。

所以,我們不妨對不冷不熱,「假」關係心狠一些,不必擔心傷感情,真正的感情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人的一生就應該讀一讀王陽明

王陽明的心學自誕生而來,影響了中國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包括曾國藩、張居正、康有為等人,都深得其教,他們也多少繼承和發揚了王陽明的心學。

不僅僅是國內,王陽明的學說已經遠傳海外,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曾經這樣評價王陽明:「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然而在這個物慾橫飛的年代,又有幾個人真正領悟王陽明呢?人們都把目光放在短視頻上,為了內心的一時滿足,不願意學習提升自我,最終庸庸碌碌一生。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加起來才75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

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也就少走一段彎路!

王陽明心學書籍全集傳習錄知行合一無刪減精裝原版原著/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對「2個人」心狠
    我們中國人大多都很講究有「福」無「福」,誠摯的祝願一個人的時候,喜歡祝對方有萬事勝意,有兩個人相遇、相知我們喜歡說這兩個人是有緣分,過年的時候更是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倒著貼寓意著福到了,這都是我們對於有福的認識。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居第一陣列的大哲。他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對自己大愛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教乃萬人師」是後人對王陽明的評價,王陽明創良知之說,並為暗世一炬,是王陽明創立的心學是新儒學的誕生。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狠心遠離掉這三種人,對自己所負責。1、狠心控制自己的欲望王陽明:人活到極致,就是節制!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需得對這3件事「心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需得對這3件事「心狠」王守仁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了人性解放的號角,引領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千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
  • 王陽明告誡:五十多「欲」,多是無福,人到中年,這2件事要少做
    王陽明告誡:五十多「欲」,多是無福,人到中年,這2件事要少做王陽明是我國唯一一個能與孔子孔聖人並列齊名的人,並同樣被尊稱為「聖人」,他將畢生精力都致力於研究「心學」,甚至在結婚當他晚上,洞房花燭夜還跑去山上道觀裡和道人談論聖賢之道。
  • 「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這3件事要狠心,是對自己大愛,要注意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我們縱覽王陽明的一生,歷經坎坷,挫折重重,他所歷經的是常人所無法想像的。他的成長曆程,也為我們指明了人類心靈的無儘可能性,甚至於包含身心健康和改變命運。他給後世遺留下了許多 忠告,在其中一個便是對於年過50的人!人生五十,是一道坎。暮然回首,一轉眼來到知天命的年紀。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人生存在太多變數,而人永遠都會將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當人生到了50歲,一輩子已經過去了一半,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而這樣的束縛只會讓你越活越累!在人生欲望這一方面,老顧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成為了日本人的偶像,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告誡,其中一個就是對於年過50的人!
  • 王陽明:人生最難對付的賊人是自己!學學這3件事,終能成功!
    這也印證了一句話:人生活在世界上,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而要是學不會以下3件事,終究戰勝不了自己,最終一事無成。1,自省無論你遭受了多少苦難和委屈,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要是一事無成,也要先找自身的原因!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那些認真審視自己、時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覺悟。
  • 王陽明:36歲那年,我堅持了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光明
    王陽明說:36歲那年,我堅持了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明。1508年,來到龍場那年,王陽明36歲。不誇張地說,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活下來。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逮捕戴銑、薄彥徽等官員。王陽明義憤難平,向明武宗上書直言。
  • 王陽明:心無所累,隨遇而安,即是有道之人
    1514年,王陽明寫了一篇文章叫《壽湯雲谷序》,是給一個叫湯雲谷的人寫的七十大壽序。文中寫到了兩人十年前結伴遊歷時,針對湯雲谷鍾情於神仙之學,有飄然出世的願望,王陽明從眉間看出對方的願望難以實現,至少再花十年才有可能成為有道之人。
  • 王陽明說:「心軟之人一生窮」,人要立,這4個方面要「心狠」
    我們身邊總有些人心太軟。當然,並不是心軟的人不近人情,不近人情,而是心軟的人容易犯錯,意志薄弱,立場不堅定,容易被欺負,或者被別人擠出很多機會,從而失去良好發展的機會。王陽明嘆了口氣:「心軟的人窮一輩子」,做人要學會這四個方面的強硬。
  • 王陽明:氣大難成事,很多人意不定、心不正,錯在沒做好這3件事
    不知道是這個社會太浮躁,還是人心太急功近利,很多人遇事對人總是易怒易暴躁,到最後也能讓事情越來越糟糕。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也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他的陽明學說對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都有很大影響。
  • 「命苦之人,一看便知」,命苦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3個特徵,精闢
    王陽明坎坷的一生,給我們後人留下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許多成功人士,比如曾國藩,稻盛和夫,梁啓超等人,都是通過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斷激勵自己,最終超越了客觀上的困難條件,實現了生命的自我超越,慢慢強大起來。命由己造,福由心生。有一些先天的命運,儘管沒法更改,但後天性的命運,卻完完全全把握在自個手上。你種善因,就得善果;種惡因,就得惡果。
  • 王陽明:人活到極致,是節制
    王陽明,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聖人。他的一生是行動的一生。他用一生告訴我們:人活到極致,是節制。王陽明家訓中有一條:「節飲食,戒遊戲」。 《論語》雲,「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黃帝內經》講, 「飲食有節」。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吃得越來越好,卻也有了很多富貴病。真正的智者,飲食也會自律,掌握「度」。節飲食,方得健康,方得自在。戒遊戲,則是為了立志。
  • 易經說:人到五十,已過半生,還在為這幾件事瞎忙的,註定勞碌命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有一句話說得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王陽明:「心無城府,容易辛苦」,遇到這3個人時,要狡猾一點
    王陽明:「人生在世,心若毫無城府,人活得就辛苦。」王陽明,明朝大儒,他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王陽明從一個平凡的人成為了後世僅有的唯二的聖人,與孔子相提並論,他的一生可謂是勵志的一生,從開創「心學」思想以來,對後世的影響可謂源遠流長,尤其是在為人處事方面,更是為無數人傳道解惑。
  • 人到五十歲才明白:「薄情」的人生,才是高明的活法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王陽明:真正聰明之人,一生有3不說,越是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明代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被後世譽為「心學大師」的王陽明,他的一生致力於研究為人處世和修心治心之道,他就曾說過「真正聰明之人,一生有3不說,越是不說,越能涵養福報!福氣一天比一天多。」而對於這一本質,早在幾百年前的王陽明就已經知道了,他就說過:真正聰明的人,在獲得成就之後從不會大張旗鼓的宣揚,因為你的成就是你自己的,與他人毫不相關,到處炫耀只會對你百害而無一利。
  • 如何讓人生"完美到開掛"?王陽明給你5個錦囊
    「完美到開掛」的人生到底是什麼樣?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功利性強,人不免煩躁、焦慮,而王陽明的心學也被很多人認為是現代人身心修行的法寶、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不管是學術界、商界、政界都推崇備至。以上,都是我們看到的結果,那麼過程是怎樣的呢?難到真的有人生下來就是天才,一路開掛,所向披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也遇見好幾次生死險境,只是有錦囊護體。
  • 曾國藩: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人生在世,對這2種人要「心狠」
    眾所周知,曾國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世,甚至是教育,在曾國藩的身上都能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曾國藩曾說: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人生在世,對這2種人要「心狠」。這裡的「秀才」不是指做官的人,而是指那些明白事理、才德雙修的君子。一個家庭的延續,需要的不是多有錢,有權,而是一個個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能夠自立自強的後代,這樣的家族才是興旺的根本。二、對觸及底線的親人要心狠柿子要撿軟的捏,人也是一樣。我們在面對親人的時候,往往是比較心軟的,但有的親人卻會抓住你心軟的弱點,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