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氣大難成事,很多人意不定、心不正,錯在沒做好這3件事

2021-01-21 長河浪淘沙

不知道是這個社會太浮躁,還是人心太急功近利,很多人遇事對人總是易怒易暴躁,到最後也能讓事情越來越糟糕。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也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他的陽明學說對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都有很大影響。

對於如何保持快樂的心情,王陽明認為:意定了,心正了,才能不為外物所連累,不為外物而煩惱。

1、不要總是去指責他人,這會讓你退步

王陽明:「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王陽明認為,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時常反省,如果只看到他人的缺點和不足,卻看不到自己的,那什麼時候才能成長?如果能自我反省,忙於彌補自身的不足,根本就沒有閒工夫去指責他人?

正所謂,物極必反。遇到一些口角之爭、意見分歧,如果能先低頭,然後以退為進,可能會有更大的收穫,因為,有時候,一念之差就會帶來天差地別的結局。處事的智慧就在於你懂不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做無謂的堅持。

2、越不想做什麼,就應該耐著性子去做,這是最鍛鍊人的性質

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王陽明認為,人心是膚淺浮躁的,總是願意做讓人舒服、自在的事情。但越是貪戀這種愜意的生活,就永遠也得不到成長,沒準還會倒退。

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況,做人做事都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越不想做什麼,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這也是對心性的磨礪。

3、易發怒是因為心不正

凡人忿懥(zhì),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在王陽明看來,易怒、愛怒、暴怒,都是修行不足的體現。而這樣就容易意不定、心不正,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違背了中正之道。這樣的心,用兩個詞形容就是:偏激,邪氣。

所以,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氣,才是矯正涵養之路。

王陽明認為,如果只是一門心思地去追求外在的名利、地位,內心總是盯著外物不放,難免會陷入死局,搞得自己心神不寧、精疲力竭。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賢,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可見他也是從坎坷和磨難中成長起來的,但王陽明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笑對人生,牢牢把握自己的命運,順勢而為,最後成為了一代「聖人」。

如果你想多了解王陽明的智慧,推薦閱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書中詳細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還有其卓越的學習思維。閱讀王陽明知行合一,不僅能學習到他的智慧方法,而且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讓你的人生充滿智慧與豁達。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需得對這3件事「心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需得對這3件事「心狠」王守仁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了人性解放的號角,引領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千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人們都喜歡和性格溫潤的人相處,因為他們待人更加和善,就能更大程度上的保證你們的這段情誼的「穩固性」,但是一味的心軟和善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人到中年,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雖然五十歲的時候我們身體逐漸衰老,肯定不如年輕人「能幹」,但是我們有他們沒有的「閱歷智慧」,以及半輩子對人生的感悟。
  • 王陽明:36歲那年,我堅持了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光明
    王陽明說:36歲那年,我堅持了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明。1508年,來到龍場那年,王陽明36歲。不誇張地說,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活下來。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逮捕戴銑、薄彥徽等官員。王陽明義憤難平,向明武宗上書直言。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了五十歲,要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是另外一種大愛,對此慢慢細品,也許你才能知道這壺老酒的味道。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1、對自己狠心五十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們的身體也開始走下坡路,沒有以前那麼健壯了。
  • 王陽明:人生最難對付的賊人是自己!學學這3件事,終能成功!
    這也印證了一句話:人生活在世界上,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而要是學不會以下3件事,終究戰勝不了自己,最終一事無成。1,自省無論你遭受了多少苦難和委屈,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要是一事無成,也要先找自身的原因!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那些認真審視自己、時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覺悟。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人生存在太多變數,而人永遠都會將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當人生到了50歲,一輩子已經過去了一半,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而這樣的束縛只會讓你越活越累!在人生欲望這一方面,老顧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成為了日本人的偶像,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告誡,其中一個就是對於年過50的人!
  • 男生把你當「兄弟」,才會對你說這「3件事」,傻姑娘別會錯了意
    男生把你當「兄弟」,才會對你說這「3件事」,傻姑娘別會錯了意! 1、他近期的煩心事。男生會跟你說他盡情的煩惱,並不是因為他喜歡你,想要讓你知道他的心意,只是因為他現在很不開心,所以需要一個宣洩的地方,而你就是他的那個情緒轉化站。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對自己大愛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教乃萬人師」是後人對王陽明的評價,王陽明創良知之說,並為暗世一炬,是王陽明創立的心學是新儒學的誕生。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狠心遠離掉這三種人,對自己所負責。1、狠心控制自己的欲望王陽明:人活到極致,就是節制!
  • 王陽明告誡:五十多「欲」,多是無福,人到中年,這2件事要少做
    王陽明告誡:五十多「欲」,多是無福,人到中年,這2件事要少做王陽明是我國唯一一個能與孔子孔聖人並列齊名的人,並同樣被尊稱為「聖人」,他將畢生精力都致力於研究「心學」,甚至在結婚當他晚上,洞房花燭夜還跑去山上道觀裡和道人談論聖賢之道。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低調普通,不顯山露水,實則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內心卻非常強大,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內心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擁有著超人的智慧。
  • 王陽明:修好一顆心,成功立業處事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陽明到達江西,開始履行巡撫的職責。他的轄區當時正盛產一種特產——土匪。 這幫土匪絕不是那麼簡單的。他們不但人多勢眾,而且作戰勇猛,消息靈通,加上在官府中有土匪的臥底。每次官兵出擊,不是撲空就是中埋伏,很少能夠展開作戰。 王陽明決定解決這些作臥底的人。
  • 王陽明: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忙忙碌碌還是一事無成,更有人認為自己之所以如此,全是因為運氣不好或者說命不好,認為自己沒錢沒人脈,沒有好的出身和資源,都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家庭,可卻從不從自身上找問題,如果一個人足夠努力,就不會總說這些怨天尤人的話。
  • 王陽明:遇到很多煩惱,過的不舒服?靜心閱讀這兩句話,學會放下
    當你遇到很多煩惱,過得並不是很舒服的時候,就靜下心來閱讀這兩句話,王陽明已經把自己的心學中有相關的2句總結了出來。一、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職,天下乃治。心統五官,亦要如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而王陽明的這句話是:君主只需要端正身子拱手,清靜肅穆,讓朝廷的官員各司其職,天下才能大治。人的心統領著人的五官,也應該是這樣。
  •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到底什麼意思?可不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 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禮記 大學》格物致知!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話了,通過格物,就能夠證得這個良知,也就是本心。那怎麼是格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程朱理學是影響了歷史的重要理論。什麼是理學呢?就是把明「理」作為根本的學說。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
    他與自家後院的竹子「格」上了,對著竹子一「格」就是三天三夜,不吃不喝,雷打不動。結果什麼也沒發現,自己卻病倒了。從此,他對朱熹的「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也正是因為身體不好,王陽明從小就把調理身心、強健體魄當作重要的事情,學習掌握了很多有效的方法。
  • 95歲老和尚告訴你:佛前供養,這3件事務必做好,功德無量!
    在諸多留言之中,就有一個師兄留言說「在行持佛前供養這件事上,如何才能讓功德最大化?」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有看過很多類似的文章,其中就有很多佛教大德對於此類問題的解答。但今天既然是去請老和尚開示,那麼這個問題自然也就不可能放過。在將問題轉述給老和尚之後,老和尚告訴我說「佛前供養,但凡用心,功德自然能夠最大化。」用什麼心呢?就是「慈悲心、歡喜心、平常心」。
  • 王陽明:人這一世的智慧在於「心」,要認清自己,找回自己的心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估計早就被鬱悶死了,但是王陽明卻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王陽明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人生智慧,現在仔細想一想,王陽明的心學,對於我們後人是精神支柱。王陽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堅定、堅持自我、特立獨行的一生。
  • 王陽明:心術不正的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吃虧了才知道!
    王陽明在心學體系中就提到:「心術不正的人,臉上多半會出現3種怪相」。第一種:皮笑肉不笑微笑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表情,一個真誠的微笑往往會打動一個人的的心,獲得別人的好感。但是總有一些人皮笑肉不笑,一般看到這種不發自內心的笑,就會覺得非常虛偽或者不懷好意。如果身邊有皮笑肉不笑的人,一定要小心。
  • 女人怎麼做才能挽回出軌男人的心?做好這三件事男人重新愛上你
    導語:女人怎麼做才能挽回出軌男人的心?做好這三件事男人重新愛上你?很多男人在外面做了背叛家庭的事情後,心就不在自己的另一半身上了,但是女人多是「痴情人」,她們不想離婚,還想男人回心轉意跟自己好好過。那么女人應該怎麼做才能挽回出軌男人的心呢?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要懂「3不問,4不爭」,早知道才能早受益
    他說到真正聰明的人「3不問,4不爭」的教誨。一不問:不問過往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俗話有云:「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該是你的。它就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強求不來,得失都是上天安冥冥之中安排的。只有放下身心才不會累。低頭不是認輸,而是看清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