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我過一位偉大的心學奠基人,是唯一位能與孔子齊名的大家。王陽明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近代中國著名學者章太炎曾經說過:「日本的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古人曾經說過:「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而王陽明作為一個世間的難得的聰明人,他自然也深知這個道理。
他說到真正聰明的人「3不問,4不爭」的教誨。
一不問:不問過往
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俗話有云:「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這該是你的。它就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強求不來,得失都是上天安冥冥之中安排的。只有放下身心才不會累。
低頭不是認輸,而是看清腳下的路。如果我們總是背負著過去的重擔,為生活的煩惱所困擾,我們如何才能開拓進取,創造更好的生活?
二不問:不問結果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犯了這樣一個錯誤,我們太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中的努力。
如果你在這個過程中不努力,即使機會來了,你也抓不到。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一直努力,總有一天會有回報的。
「凡事盡心盡力,結果交給上帝。」
凡事都要去試一試,往好的方向去努力,不要老想著悲觀的結局,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只有努力過了,即便結局不盡人意,總不至於太過後悔。
三不問,不問人心
王陽明說:「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人的心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性的醜陋和危險甚至會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們只需要知道人心和人性的複雜性,而不要想著去徵服它,因為你永遠趕不上人性的變化。
一不爭:不爭口舌
王陽明:「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王陽明率軍打退叛亂後,朝廷上談論他的人越來越多。不過,王陽明從來沒有為此爭論過,因為在他看來,自己行得正做得直,無需與這些小人爭執。
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這也是王陽明做事的方式。
二不爭:不爭蠅頭小利
王陽明在朝堂上被排擠,被貶謫,卻沒有絲毫不甘,而只是在龍崗書院旁邊,為自己開闢了一處「西園」。
「方園不盈畝,蔬卉頗成列。放鋤息重明,舊書漫披閱。盡醉即草鋪、忘與鄰翁別。」
生活在此間,粗茶淡飯、講學求道,其樂無窮。
所謂「水唯善下能成海,山不爭高自極天。」
因為蠅頭小利而且去得罪小人。你很有可能惹上是非,如果總是爭一些小恩小惠,往往會吃虧,還很容易上當受騙,得不償失。
三不爭:不爭面子
王陽明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其實,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打腫了臉充胖子」的人,卻不知道真正的面子是靠實力和能力建立起來的,而不是靠虛張聲勢。
最好從內心充實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去做多大的事情,做到不誇張不自卑。
四不爭:不爭虛名
王陽明:「名與實相對。務實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輕一分。若全是務實的心,就沒有一絲求名的心。如果務實的心猶如飢而求食,渴而求飲,還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好名?」
所謂名利終有一天會成為過去。假名不是成就,而是負擔。真正能幹的人從不看重功績,而是認真踏實的人。
人們越是關心自己的名利,就越是浮躁。因此,無論他們做什麼,都不會得到好的結果。
唯有不爭是明智的選擇。我們應該把握自己的欲望。適度的貪婪能使人前進,而過度的貪婪只能使人迷失方向。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要懂「3不問,4不爭」,這樣才能活得通透,成就一番事業
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兩本王陽明心學一共加起來75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