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這2個字,能做到,人生會越來越順

2020-11-25 人生智慧全解讀

做人,悟透王陽明這一處世天機,福氣不請自來,人生也會越來越順。這一天機只有兩個字,就是利他!王陽明認為,真正的利他,反而是最大的利己,為了利己反而最不能利己。

王陽明一生坎坷,但無論何時,他總是心懷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個體社會責任感,把「利他」這兩個字視為做人的最高境界,結果反而成就一代聖人。在王陽明看來,每個人雖然是一個個體,但作為社會的存在,同萬事萬物是共生共存的關係。只有做到「利他」,才能更好地「利己」,為了利己反而最不能利己。

利己,自古就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歸根結底,是源自生存的需要。然而,人總是具有社會性的,如果在在社會群體中,你只是單方利己的話,註定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與愛戴。「自利則生,利他則久」,如果人在利己的基礎上,同時具備利他之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利他,反而是最大的利己,為了利己反而最不能利己,正如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所說的:「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來看一個佛家故事:

在一個無星無月的夜晚,一位遠行尋佛的苦行僧走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中。那個村落的街道上寂靜異常,沒有一星燈火。

苦行僧走到一個轉彎處,忽然看見黑暗中有一抹昏黃的燈光,正緩緩地從巷子深處朝自己移過來。苦行僧走近一看,原來是他白天看到過的一位盲人。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是完全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見花鳥魚蟲、日月星辰等世間萬物,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但他此刻卻挑著一盞燈,豈不是可笑?於是苦行僧問盲人:「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人嗎?」

盲人告訴他:「是的,我從一生下來就雙目失明,從來沒有看見過任何東西。」

苦行僧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挑燈籠呢?」

盲人說:「因為我聽人說現在是夜晚,沒有燈光的話,其他人會和我一樣看不見,因此,我才這樣做。」

苦行僧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你是為別人照明。」盲人微笑著搖搖頭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苦行僧越發糊塗了。

盲人說:「是啊,為我自己。你在這漆黑的夜裡行走,有沒有被其他行人碰撞過?」

苦行僧說:「當然有,就在剛才,我還被兩個粗心大意的人碰撞過。」

盲人聽了,微微笑著說:「雖然我是盲人,什麼都看不見,但我走夜路從來沒有被人撞過。因為我挑了這盞燈,既為別人照明了路途,也讓別人能看到我,不至於撞到我。」

苦行僧恍然大悟:「是啊,人的佛性就像你手中的這盞燈,只要點亮了,即使我看不見佛,但佛也會看到我。」

盲人點燈,看似多此一舉,實則是一種利他反而是最大利己的大智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只專注於為自己謀利益,忽略了他人,甚至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這樣的人,勢必無法體會盲人那種以利他之心度己的愉悅和淡然。

印度古諺語說得好:「贈人玫瑰之手,經久猶有餘香。」予人方便何嘗不是給自己方便呢?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困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都希望別人能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拯救我們於苦難之中,而一旦獲得幫助,我們便會歡欣鼓舞,心生歡喜。那麼,我們能否做一些有利於他人的事情,讓別人像我們得到幫助那樣愉快呢?所以說,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利他,真正的利他,反而是最大的利己,為了利己反而最不能利己。不要吝嗇你的光芒,試著去照亮別人吧,當你為別人亮起一盞燈時,你在夜色中才能才能更平穩地前行,才能走得更鏗鏘有力。(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焦點

  •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陳丹青給出簡單8 個字,能做到的人極少
    如今要聊書法的最高境界,到底什麼是書法,什麼是藝術書法,這一個定義沒有人能說清楚。但陳丹青老師曾經對書法做出過一個總結,那就是他簡單地給出了8個字,而且把書法的概念與意境寫描述了出來。陳丹青說:碑不如告,告不如書,這8個字概括了書法,能理解的人並不多,真正做到的人也是極少數。這一句話所說的意思是什麼呢?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何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呢?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篇》,所謂「從心所欲」,說的就是,要以一顆真心做人,順從自己的心意和愛好,做一個真實坦率,無所偽飾的灑脫之人;所謂「不逾矩」,指的是堅守自己的底線,遵循法理人心,遵循倫理良知,再瀟灑也不能損害他人或者社會的利益。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就是強調,人要順心而為,這並非是做思想上的奴隸,而是明心見性,順乎自然。
  • 王陽明:人生五度,你有幾度?
    跟王陽明學做人做事,首先要守好五個「度」,方能把握好人生大方向,這就是:胸懷有寬度,辦事有力度,讀書有厚度,眼界有高度,說話要適度。 道家喜歡論「境界」,按照儒家的說法叫「胸次」。 王陽明講,做人應當「胸次悠然」。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在一個「度」字(經典)
    人生有度,過則為災,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功不求盈,業不求滿,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醉處。」度「節制之度,寬容之度,包容之度。「坦然」與」度「互為因果,因有度方坦然,做人處事之所以坦然了是因為有度。人生有度方坦然。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這2個字,註定是人上人
    我國歷史上有兩位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明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王陽明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陽明心學」的創造者。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自誕生起,就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日本江戶時代末期政治家西鄉隆盛就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 做人的最高境界:裝傻!
    糊塗不出風頭,能避免站得高摔得疼。糊塗暗中助人,能在不知不覺中賺足人情。糊塗包容有雅量,達觀生活多快樂。糊塗不耿耿於懷,隱忍以圖將來。 1守拙的智慧:心頭洞明,表麵糊塗。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樸守拙。明明什麼都知道,卻一副痴呆愚頑的表情。
  • 陳道明:「節制」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10種人生最高境界
    生命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說錯話,亂局不看錯人,複雜不走錯路。自律的最高境界:無功不受大祿,無助不受大理,無能不得大位。生活的最高境界:常與高人交往,閒與雅人相會,每與親人休閒。事業的最高境界:愛崗盡職無憾,養家小康無憂,自己開心無悔。榮譽的最高境界:你已遠離江湖,江湖還有你的傳說。喝酒的最高境界:你還知道他是誰,他已經不知道你是誰了。交友的最高境界:久不聯繫,常在心中。
  • 克制,做人的最高境界
    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他的人生境界。」馮友蘭對人生境界做出如上解讀。不同人有不同的人生境界,每個人對人的境界的體悟不盡相同,而懂取捨,知克制無疑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知克制聽上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古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小編從學生時代就再思考,怎麼樣做人才是最高境界?得道成仙,修成長生不老之術?還是手握天下大權,天地下我最大?還是謙謙君子,唯禮遵從?還是江湖豪情,一身正氣?等小編讀了一點史學,了解一點中醫後,才發覺這些做人都是片面的。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王。為何要這樣說呢?我們從古人造字去體會,打開百度百科,裡面就有我們想要的知識點。
  • 男人想做人上人:圈子次之,悟透王陽明的「七字真言」,能成大器
    男人都想成大器,飛黃騰達、做人上人,但現在流行的圈子和人脈,掌握人脈圈子的人畢竟少少數,多數人想要進入到圈子裡並不容易。但從另一個方面說,圈子和人脈除了自己拼命去找,另一個好的方法就是做好自己,有句話叫做沒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人脈和圈子自然就來了。
  • 致女人:愛情的最高境界,是這四個字
    謹以此文致女人:愛情的最高境界,是這四個字!愛情的最高境界是愛對方勝過愛自己嗎?有些女人以為,愛情的最高境界是愛對方勝過愛自己,只要自己愛著他,只要自己對他一心一意,總有一天,他會明白自己的愛。可是,女人往往忘了明白和接受從來都是兩回事,從來就不可以同日而語,你再愛他,只要他不愛你,你的愛就是多餘的。
  • 讀懂這兩個字,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活一世,總是需要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才會看透人生,看清現實,讓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從而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來此世一趟,總會經歷過困難、挫折、酸甜苦辣等等,無常是人生的常態,什麼金錢,權力,富貴,地位,事業,不過是過眼雲煙。看透得失,坦然面對,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好好地活在當下,參悟人生。 所以,看透,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讀懂這兩個字,便讀懂了人生。
  •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7字真言
    他將自己畢生的經驗與智慧總結出七個字:「知、行、勤、底、心、誠、耐」。一、「知」知就是要了解自己,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知道自己的能力。俗話說,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果你不能夠明確自己的能力在哪裡,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奔錯了方向,再努力也只是白費力氣。只有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才能對症下藥,才會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走向成功。
  • 做人最好的心態,是做到「這三個字」
    在我看來,我認為,做人最好的心態,是做到「這三個字」。01第一個字:「上」上:上進,積極向上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唯有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不斷前進,我們才能在人生這場艱難的跋涉中,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活出屬於自己的美好。
  • 陳道明再次爆紅,「節制」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陳道明再次爆紅,「節制」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我們見過太多以人設立足的演員。他們展示愛,他們展示個性,他們展示智慧……而人設,是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它可能因為偷拍照片,修電腦,喝一杯也沒辦法,摔成了渣。但性格卻不同,從未見過陳道明炫耀自己照顧家庭、熱愛生活,然而他卻是真正的愛。人類存在有三個層次:第一層:生活。
  • 王陽明忠告:人的後半生想過好,不靠錢和人脈,牢記3個錦囊即可
    一個是萬世師表的孔子,另一個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他還實現了文人的最高追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他的心學不僅在中國有很大影響,在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曾國藩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但是他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5歲時不會說話,13歲母親去世,22歲考進士不中,25歲再次落第,35歲時,因觸怒宦官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
  • 王陽明:懂得節制,是更高級的人生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聖人,他一生推崇知行合一,他用一生的實踐告訴我們: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節制。01 節制,是一種大智慧「節飲食,戒遊戲」是王陽明家訓中的重要一條。他的家訓理念和論語中的「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不謀而合。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一個字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一個字:給。 高爾基說: 「如果你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學會「給」,是我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必修課。
  • 王陽明:悟透此七字真言,必為人中龍鳳
    好男兒志在八方,想成為一個成功的男人,需要具備諸多因素,除了必不可少的人脈,王陽明的七字真言同樣重要。若是參悟透徹該七字的哲理,男人後半生的運勢則會越來越好。究竟是哪七個字,具有這麼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