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饋贈
歌抒懷,詩言志。熱愛生活的人,處處有歡樂.處處感到充實。
趙燕清十分熱愛生活,也熱愛詩。入伍20年來,他用生活的乳汁澆鑄出了100多首詩。這些詩,或抒戍邊豪情,或歌山川秀麗,或頌英雄氣概,或吟兒女情長,雖算不得什麼「上乘」之作,有的甚至連文理都還欠通順,但句句都來自生活,都發自他的心底。可見趙燕清豐富的內心世界和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其一:1979年3月,趙燕清在還擊戰中兩處負傷,住進了部隊醫院。遙想戰場上的金戈鐵馬和死去的戰友,他在病床上
連寫兩首:
沁 園 春
<一>
逐寇邊陲,
一腔怒火,
萬刃驚雷,
闖槍林彈雨,
穿插峻岭,
鐵騎浩蕩,
勢偉軍威。
正義昂揚,
妖魑喪潰,
血汗殺出壯錦飛。
猛衝刺,
恨蠻賊暗箭,
亂掛紅梅,
芙蓉國裡明媚,
自沙場歸來更陶醉。
謝階級姐妹,
不辭苦累,
情深藝粹,
妙手春回.
顧後瞻前,
心歡志美,
慰問頻如戰鼓催。
速歸隊,
揮江山四化,
盡獻光輝。
<二>
民危國患誰應召?
挺身烈火試寶刀,
血氣方剛持義正,
嚴懲越寇狗強盜。
閃擊東溪,
直搗高平,
威震敵膽,
攻克弄壓、
橫掃下琅、
凱歌衝九霄。
浩蕩雄師代代勇,
戰旗高高飄!
其二;1978年12月,部隊在三湘四水摩託化急行軍六天六夜。在汽車上,趙燕清伏背而寫——
朝飲湘江水,
夜宿壯家山。
長龍踏雲霧,
美景蕩心寰。
沿途頻招手,
鼓舞鬥志添。
大軍勤練武,
誓得舉國歡!
其三:1981年7月,為迎接建軍節,部隊抓緊操練。趙燕清以詩記錄——西江月·閱兵式
威武整齊雄壯,
鮮紅翠綠輝煌。
莊嚴號令耀鋒芒,
湧起激情熱浪!
凝聚人民希望,
煥發前輩榮光。
鐵流指處凱歌揚,
勝利全憑好黨!
其四:1982年1月12日,集團軍在該師召開「貫徹共同條令,裝備整頓檢查驗收現場會和基礎訓練現場會」。趙燕清在板報上寫道——
上級首長來我部,
千裡迢迢不畏苦,
工作具體來指導,
教育訓練起新步。
官兵揮汗並肩幹,
個個勝似小老虎,
維修擦拭整內務,
營房整潔又舒服。
共同條令認真學,
各項職責牢記熟,
堅守崗位保祖國,
貫徹執行能自如。
鋼槍迎著寒風舞,
攻防演練勁頭足,
嚴格訓練出精兵,
首長指教勤奮路。
四方首長雲集聚,
傳經送寶催戰鼓,
我們熱烈來歡迎,
感謝您們來幫助。
歡欣鼓舞現場會,
萬馬奔騰長徵路,
全軍實現正規化,
精神文明擎天柱。
其五:1983年1月29日,部隊開展精神文明宣傳活動,趙燕清欣然寫下《花之歌》
五屆人大開新花
擁軍愛民報春花
計劃生育一朵花
綠化祖國遍地花
繼續長徵英雄花
學習雷鋒文明花
萬紫千紅處處花
處處都是向陽花
其六:1983年3月5日,部隊集合紀念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20周年。回顧自己13年學雷鋒的實踐,趙燕清感慨揮筆——
學習雷鋒,
二十年。
育出萬紫千紅,
楷模先鋒。
張海迪,
八十年代雷鋒,
刻苦自勵,
銳意進取,
樂觀向前衝,
經磨歷劫,
更顯倔強崢嶸
中央發出號召
學習張海迪,
歡聲雷動,
軍營內外,
剎時間,
好人好事雲湧。
兩用人才,
爭為四化立功。
神州歡躍,
騰雲駕霧開空,
舞鳳飛龍。
創新局面,
培育更多雷鋒。
其七:1983年2月5日,部隊開展計劃生育大檢查,趙燕清專門為團廣播室寫了一段打油詩——
竹板好久沒有敲,
今天我來敲一敲.
別的我就不多說,
專說計劃生育好。
計劃生育很重要,
基本國策是一條。
控制人口的數量,
四化建設能搞好。
計劃生育要搞好,
每人每戶關係到。
每對夫婦生一胎,
響應黨中央號召。
好人好事非常多,
我們營也不老少:
李昌谷、李生勇,
羅玉林、顏憲浩。
生個女孩不嫌少,
填了獨生子女表.
我們要向他們學,
計劃生育要搞好.
其八:1978年6月,趙燕清休假時和愛人到廣東肇慶七星巖遊覽,並模仿著石壁上的題詩寫了一首——
奇觀沖天巖,
仰立星湖間,
古筍藏寒氣,
嫩柳賞詩篇。
不易劈峭壁,
何難雕玉欄,
悠然灑笑語,
登攀累為歡。
其九:1978年8月,趙燕清愛妻張才容來信告知光榮入黨,即寫詩祝賀——
鴻雁盈兮佳音玲,
妻入黨啦夫溢情。
凝視南下白雲飄,
更憶北上攜手行。
鏖戰弈棋得伴侶,
娛樂拉琴有知音.
比翼同心向前進,
幸福緊連五洲興。
其十:1983年元旦,趙燕清未能與妻兒老小團聚,思念之中,他給兒子畫了一幅畫,並賦兒歌一首,寄給自己親愛的兒子——
畫呀畫,畫紅花,
畫朵紅花給爸爸,
爸爸是個解放軍,
保衛祖國建四化;
紅花代表亮亮心,
送到湖南給爸爸。
其十一:1990年3月間,趙燕清作為廣州軍區學雷鋒標兵,出席了「全國學雷鋒先進代表座談會」和「全軍學雷鋒座談會」,受到黨和國家、中央軍委領導人接見。面對榮譽,他又抒豪情——
春風愜意上北京,
教誨暖心靈。
陽光雨露培育,
榜樣樹群英。
聽黨令,
護紅星,
建文明。
雷鋒常在,
旗幟常擎,
號角常鳴!
《縫領章》之歌
戰鬥英雄李定申在對越還擊戰中犧牲後,他的弟弟來部隊接過了哥哥的鋼槍。
一天,趙燕清來到小李班裡,見他正心情十分沉重地在縫領章。趙燕清心想,小李此時準是想起了他的哥哥李定申,如何使小李化悲痛為力量呢?
第二天,趙燕清給小李送來一支自己填詞譜曲,名為《縫領章》的歌,只見裡面寫道——
小李接過歌曲,十分激動地說:「我一定化悲痛為力量,繼承好哥哥的遺志!」
後來,這首歌經連隊業餘演唱組演唱後,在部隊便傳開了。
光榮人家
一個人的成長,往往與家庭密切相關。趙燕清由一個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個聞名全軍的學雷鋒典型,原因諸多,其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響,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趙燕清的父親是一位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母親也是1949年參軍的老幹部,他們把培養好後代,作為中國革命第一代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他們對子女的關心,首先是政治上的關心,他們對子女的期望,首先是事業上的期望。誠如此,這個光榮之家,又因兒女的成長進步,增添了更多的光榮。
父子「軍令狀」
1979年春節,對於中國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和往年並沒有什麼異樣。
然而,對於那些有親人在邊關、在軍營的家庭來說,似乎就多了一份心思。他們從火藥味越來越濃的有關中越邊境的新聞報導、外交文告中感覺出了一點什麼。
前方要打仗。
是的,是可忍而孰不可忍,是該懲罰那些忘恩負義的傢伙的時候了。
而在某野戰師,卻顯得出奇的平靜,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是一支久經考驗,曾為共和國建立過卓越功勳的戰鬥之師,英雄之師。
當然,這裡也正在瀰漫硝煙。不過,這只不過是一場「假戰爭」,或是一場「戰爭遊戲」——趙燕清所在團正在配合電影製片廠拍攝大型彩色故事片《楓樹灣》和《從奴隸到將軍》。
趙燕清在電影中扮演過吉鴻昌將軍的士兵,也扮演過「皇軍」鬼子,扮演過農民,也扮演過街頭小市民。戰鬥中,曾「死」過兩次。
幾天後,廣州軍區作戰部突然電令;用三天時間趕拍完電影中的戰爭場面,等待新的任務。
三天後,隊伍要向廣西邊防開拔。
當晚,幾乎每個連隊都殺了豬。有的還破例地讓士兵喝了酒。
酒壯好漢,酒添豪氣。
也有個別同志吃不下飯,喝不下酒。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上了戰場當英雄好漢。
趙燕清也吃不下多少東西。儘管都在預料之中,但一旦開拔,還是覺得太突然了。
爸爸、媽媽、妻子,誰都來不及告別,甚至連一封信都來不及給他們寫……
突然,通訊員打斷了他的沉思:「趙幹事,廣州長途!」
「什麼?廣州長途?!」趙燕清先是猛地一怔,繼而飛跑到值班室。
「喂!燕清嗎?我是爸爸!」
啊!爸爸,此時此刻聽到爸爸的聲音,趙燕清久久地捂著話筒,竟說不出一句話來。
「喂!喂!我是你爸爸,現在我以一個老軍人的名義給你說幾句話,明白嗎?」
「是,爸爸,我聽著。」趙燕清強咽淚水,激動地說。
「你是紅軍的後代,紅軍的好後代要有一個好樣子!你要從機關下到連隊去,而且要爭取到尖刀連,尖刀排去。要勇敢、機智、頑強;要放下一切思念投入戰鬥;要不怕犧牲,不怕困難;要爭取立功受獎、當英雄!」
「是!爸爸。」
「前段時間有個好心的同志勸我把你調離野戰部隊。這我能辦到,但不能這樣辦。關鍵時刻,人家農家子弟往前衝。你幹部子弟卻搞曲線調動逃避戰場,有何臉見人?!」
「爸爸,你做得對。」
「好!我等著你的好消息。你敢立下軍令狀嗎!」
「爸爸,我保證上了戰場爭做英雄不當狗熊!」
「有種!爸爸就要你這樣的兒子!」
四個月後,趙燕清帶著一枚二等戰功獎章和身上兩處槍傷,見到了父親。父親第一句話就是:「孩子他媽,備酒!」
凝聚硝煙的剪報本
在趙燕清的書箱裡,珍藏著七大本剪報本。趙燕清說,這是永不發黃的記憶。看到它,就想起上前線時爸媽的囑託,想起戰爭中爸媽對兒子的思念……
1979年2月,趙燕清隨部隊奔赴廣西邊防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臨出發前,趙湧給兒子打電話,要兒子立下軍令狀,在戰場上殺敵立功。放下電話,趙湧在電話機前默默地坐了十多分鐘:是啊,當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兒子,這是完全應該的。但作為父親,在兒子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心情又怎能平靜呢?!
回到家裡,已是華燈初上時分。一進屋,趙湧就見老伴拿著一把剪刀在剪一張報紙,眼裡飽含著淚花。趙湧走上前去,一邊安慰妻子要堅強些,一邊接過剪下來的報紙一看,原來是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社論《是可忍而孰不可忍?》。再看桌上堆放好的剪報,全部是有關我軍聲討越軍罪行和越軍不斷驅趕華僑、擾我邊民的通訊、消息和圖片等。
「老李,你剪這些幹什麼?」 。
「我想把近期報紙上的有關消息剪下來,一直剪到兒子凱旋歸來,就讓它作為兒子今後工作的一份精神食糧,從那些戰鬥英雄、功臣和犧牲了的戰友身上,吸取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養分;如果兒子犧牲了,就把它作為兒子留給我們的紀念物……」
談到這裡,大顆大顆的淚滴從李耀輝眼裡奪眶而出。趙湧拍拍老伴的肩膀:「別說了,我全明白了。」
此後,每天早上,趙湧五點半鐘便起床收聽廣播,一聽到我軍打勝仗的好消息,便把老伴叫起來一塊收聽;中午,《南方日報》、《廣州日報》、《解放軍報》等,老兩口從一版看到四版;下午四點多鐘,趙湧就站在辦公室門口等《羊城晚報》……
一天,《戰士報》發了一篇消息,從報導中的一些人和事裡,趙湧隱約可猜出兒子所在部隊已進入到某某高地。那可是好守不好攻的叢林山區啊!不知兒子和他的戰友們怎樣了?
下班回到家裡,老伴問:「今天有燕清部隊的消息沒有?」
趙湧理解妻子的心情,便安慰道:「放心吧,兒子會平安回來的。」
晚上,趙湧翻來覆去睡不著。老伴對他說:「兒子他們會打勝仗凱旋歸來的,放心地睡吧!」
就這樣,老兩口互相安慰著,每天都在祝願和思念中度過。
剪報一疊疊在加厚,已裝訂成五本磚頭厚的本子。一天,老伴正在剪一張報紙,突然驚喜地叫了起來:
「老趙,快來看啊,這裡面有燕清的事跡!」
趙湧聞訊趕來,見報紙上赫然印著這樣的標題——
《接過父輩的戰旗》
「老李,你快念念!」趙湧迫不及待地說。
李耀輝念道:
在邊防某部,指戰員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向我們講述了一位紅軍後代的事跡。他,就是某團政治處幹事趙燕清。趙燕清的父親十三歲參加紅軍,跟隨毛主席爬雪山,過草地。趙燕清從小就受到紅軍戰士英勇頑強、艱苦奮鬥光榮傳統的薰陶。入伍九年來,他多次立功受獎,被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臨戰前夕,他第一個要求到連隊參加戰鬥,經領導上批准,被派到了尖刀二營。
炮聲震撼大地,趙燕清鬥志昂揚。他和戰友們一起,搭乘著坦克,勇猛地衝向東溪。子彈飛蝗般地從身旁呼嘯而過,他毫無懼色。突然,他的背部和臀部被猛烈撞擊,從坦克上跌落下來。趙燕清咬緊牙關,不顧身上多處負傷,一躍身又躍上坦克。他以驚人的毅力,左手緊緊地攥住坦克的把手,右手持槍繼續向敵人射擊。佔領松山高地之後,他又以鋼鐵般的毅力,和同志們一樣翻山越嶺,晝夜行軍,繼續戰鬥了兩天兩夜。
最後,是戰士們硬把他從火線上接下來的。經醫生檢查,趙燕清腹腔內仍留著一顆子彈頭。就在這時候,趙燕清還是說:「我能堅持!」連一些久經考驗的老幹部也稱讚說:「在小趙身上,真有紅軍戰士那麼一股拼命精神啊!」
像趙燕清這樣的革命後代,又何止一個兩個!
弄壓戰鬥,敵人憑藉天險,配置了立體火力網,封鎖我部隊前進的道路。上級命令加濃炮營壓制敵人的火力點。這個營的副教導員王恆嶽,是解放戰爭時期一位全國戰鬥英雄的女婿,他總是把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跡作為楷模,認真學習和效法。出徵之前,他曾滿腔激情地用鮮血寫下了四句詩:「青春花正紅,衛國斬頑兇,笑灑一腔血,四化定成功。」
那天接受任務後,王恆嶽和其他幹部一起,指揮戰士們將火炮推上山頭,冒著敵人從山頂打來的槍彈,猛烈地開炮射擊,連續摧毀了敵人十個火力點。敵人負隅頑抗,炮彈紛紛落在我炮陣地上。在危急關頭,王恆嶽首先想到的是戰友和火炮的安全,奮不顧身地衝入彈雨中,連續搶救出七名戰友,接著又指揮戰士搶救火炮。身邊的戰士拉住他說:「副教導員,前面太危險……」他斬釘截鐵地說:「正因為危險,才需要我們幹部去指揮!」說完,一個箭步衝了上去。一發炮彈落在身旁,王恆嶽倒在血泊裡。當戰士們將他抬下來的時候,他斷斷續續地說:「你們要……英勇殺敵,狠狠打擊……越南侵略者。」王恆嶽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英雄新一代的新篇章。
戰爭對於一個革命者來說,既是嚴峻的考驗,也是最好的課堂。某部營長王曉南是一個退休老幹部的兒子,1970年入伍,今年二十七歲。戰前不少人曾擔心,這樣一位初出茅廬的青年人,能指揮打勝仗嗎?王曉南用自己的實踐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戰前就深深懂得,要接好革命班,不僅要有徹底革命精神,還要有高超的本領。在臨戰訓練中,他爭分奪秒,刻苦學習現代戰爭知識,研究越軍作戰特點。
在戰鬥中,上級命令王曉南所在的營徒步穿插,在八小時內攻佔東溪。穿插途中,由於重巒疊嶂,地形複雜,加上敵人火力的封鎖,隊形一度有些混亂。王曉南沉著冷靜,把全營火炮集中起來組成小炮群,壓制敵人,同時調整兵力,指揮一連、二連交替掩護前進,既減少了傷亡,又有效地消滅了敵人。
一路上他們邊打邊走,最後階段,又出敵意外地採取「甩開小路走大路」的辦法,提前半個小時攻佔了東溪。當他們打進敵人的武裝部時,敵上尉部長還沒來得及跑掉,乖乖當了俘虜。接著,王曉南又指揮全營一鼓作氣,拿下了東溪附近的敵六一五、六六一等高地。由於他們在奪取東溪的戰鬥中作出了突出貢獻,上級為他們營報請一等功。
「好樣的!兒子和他的戰友們都是好樣的!」趙湧聽完,情不自禁地感嘆起來。
第二天,趙湧家接到兒子電報,說他已回到內地某部隊醫院治療,戰鬥中兩處負傷,現已脫離危險,請全家人放心。
李耀輝說:「老趙,我們是不是去看看?」
趙湧想了想:「還是不去吧!如今醫院傷員多,如果家屬都去看望,醫院接待不過來呀!」
「好吧,就按你的辦。」說完,一串熱淚又從李耀輝眼裡滴 落下來。
「你翻翻剪報本吧,這不也就等於在和兒子談心麼?」
說完,老兩口又重新翻閱起剪報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