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至信篤行的『四有』軍人,他是踐行宗旨的道德模範,他是善行廣至的『中國好人』。他用平凡的善舉,讓陽光照進遠山,讓夢想插上翅膀,讓紅色基因綻放時代光芒!」
這是火箭軍某基地首屆「強軍先鋒」頒獎典禮現場,評委會給火箭軍某團信息服務保障站班長俞細文(上圖,劉明松攝)的頒獎辭。
入伍16年,俞細文苦練勝戰本領,先後參與重大任務100多次,被評為「全國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被表彰為火箭軍「信通尖兵」,被評為基地十大「強軍先鋒」,榮立三等功3次。
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在新時代強軍興軍偉大徵程中,俞細文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四有」革命軍人的理想信念與價值追求。
他是個「理論迷」,最大的愛好是看書學習——
「思想不迷航,行動不偏航」
11月上旬,數百名來自全軍各部隊的優秀中高級士官,在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集中學習。
教室內座無虛席。作為參訓學員的俞細文,卻成了登臺授課的主角。這次他講的不是通信專業知識,而是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的認識體會。
臺上講得深入淺出,臺下聽得津津有味。講授中,俞細文將精心製作的16張思維導圖漸次呈現,將《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綱要》各部分內容密切聯繫起來,並對每個知識點進行了細緻的提煉歸納。
「清晰明了、簡單易懂,使博大精深的強軍思想變得更加易學易記了。」學員們讚不絕口。「沒想到普通士兵,能學得這麼深、悟得這麼透、拉得這麼近!」
1985年9月,俞細文出生於江西婺源,皖贛特委舊址就在他的家鄉。他從小聽著革命先輩的故事長大,對黨有著天然的樸素情感。
俞細文清楚地記得,2004年12月剛入新兵連時,他在行囊裡發現一本《毛澤東選集》。後來才知道,那是母親參加鄉裡組織的農技比賽獲得的獎品。俞細文參軍時,母親把這本《毛澤東選集》偷偷放進了他的行囊。俞細文如獲至寶,一有空就細細品讀。
近年來,俞細文不僅通讀了《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論強軍興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還通讀了《共產黨宣言》等經典名篇,寫下50多萬字讀書筆記,並將學習心得結集編印成《感悟真理的力量》《兵心深處的承諾》等4本作品集。
官兵們都說他是個「理論迷」,最大的愛好是看書學習,駐地新華書店成了他經常光顧的「打卡地」。
「思想不迷航,行動不偏航」。俞細文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也影響和帶動著身邊戰友。
大學生士兵梁順祥從廣東沿海城市入伍,喜歡網絡世界,業餘時間經常上網。與網絡相比,他認為專業和理論學習枯燥無味,存在牴觸情緒。新兵下連後,梁順祥就開始「退伍倒計時」,整天無精打採,訓練總是比別人慢半拍。
「強軍夢只有成為每個官兵的夢,才有力量、有根基;每個官兵的夢也只有融入強軍夢,才有實現平臺、才能夢想成真。」俞細文主動給小梁講「強軍夢」與「個人夢」的關係。
功夫不負有心人。漸漸地,小梁從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變成「陽光戰士」。
予人星火,必心懷火炬。去年9月,火箭軍兩年一度的院校政治理論教學崗位練兵比武舉行。參賽選手都是長期從事理論教學和研究的專家教授,俞細文受邀擔任此次比武的評委。
邀請一個士官擔任這種層次比武的評委,在火箭軍還是首次。令人佩服的是,俞細文每次點評總是娓娓道來、精闢獨到,就連在場的老教授也豎起了大拇指。
俞細文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出理論學習「四步法」——深入系統學、聯繫實際悟、輻射帶動播、立足崗位做,如今已成為團裡學理論用理論的新方法。
理論學習是把好手,練兵備戰堪稱能手——
「戰士要有真本事,須淬鍊勝戰硬本領」
「戰場保通,勝戰託底,寧捨生命,不辱使命!」
2020年5月,俞細文所在團奉命參加某任務。「戰鬥」打響前,該蓋達組織官兵遞請戰書、寫戰地家書和錄製戰鬥留言等活動。面對鏡頭,俞細文留下了這樣的話。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他所在基地處於軍事鬥爭準備前沿,擔負著繁重的軍事鬥爭準備任務。
2018年新年開訓不久,俞細文就迎來一場意外挑戰。適逢基地信息網絡裝備全面升級換代,他所在單位擔負著信息保障和安全防護的重任,屬於現代戰場的「中樞神經」。
面對複雜的通信網系、全新的操作平臺、精尖的系統軟體,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難度極大。
誰來擔此重任?俞細文站了出來,並保證一個月內完成任務!
那段時間,俞細文鉚在機房,反覆鑽研,遇到難題就向專家請教。不到一個月,他就把裝備調試完畢,率先獨立上崗,具備戰備值班能力。
戰區編組聯訓是對信息保障能力的綜合檢驗。那年7月,戰區按照融入作戰、全程全網、體系保障的思路,組織信息網絡要素編組聯訓,導演部發送網絡病毒,檢驗部隊臨機處置能力。不料,一臺備份電腦因系統故障,在規定時限內未能完成特情處置。
這時,若不將這臺故障電腦情況上報,既不用擔心扣分也不易被發現;而如實上報,則將失去唾手可得的「第一」。
求勝先求實,制勝先治虛!俞細文如實上報,雖然單位在聯演中丟了分,卻讓全團上下形成實事求是的良好風氣。
近年來,為提高聯合信息支援保障能力,他積極創新指控安全防護支援保障模式,提出「一主雙備」網絡安全防護方法。
「戰士要有真本事,須淬鍊勝戰硬本領。」俞細文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衛星便攜站開設速度一度成為制約單位戰鬥力提升的瓶頸,俞細文和戰友聯手攻關,經過反覆優化流程,將野戰條件下開設速度提高近50%。
團長顧敦勇誇他說:「俞細文理論學習是把好手,練兵備戰堪稱能手。」
把為部隊建設出力流汗當成使命追求和責任擔當——
「過河卒子頂車用,小兵也有大作為」
憑著一種責任和擔當的勇氣、一種樸素和熱愛的情感,俞細文把能夠為部隊建設增磚添瓦、出力流汗、貢獻才智,當成使命追求。
軍隊新一輪改革大幕開啟後,俞細文反覆學習習主席關於強軍興軍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認識到:「軍改是個大棋局,每名官兵都不能當局外人!」
俞細文了解到士官們普遍存在對職業技能鑑定諮詢多報名少的情況,癥結就在「沒什麼用」的思想誤區上。
士官隊伍是部隊建設的主體,也是構成戰鬥力的主力。這支隊伍建不好,直接影響部隊信息化和新型軍事人才建設。他通過調研觀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撰寫了《對士官技能鑑定工作的幾點建議》,在原全軍政工網發表後,收到點讚上千條。
此後,他接連撰寫了《合理增設士官職業技能津貼》等100多篇建言文章,其中7篇在軍事期刊發表,16條建議被上級採納。
2015年底,原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投身這場偉大改革,俞細文感到,由「兵」變「軍」,不僅僅是名字的改變,更是跨越發展的開端。
「身子進了5G時代,思想不能還停留在手搖電話時期。」體制編制調整、武器裝備轉型,個人能力必須升級,思維必須跟著轉!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未來戰場。
他向戰區機關領導請教聯合作戰問題,向通信專家請教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難題,撰寫出《聯合作戰網絡安全防護對策》研究文章。專家評價說,該文為創新體系作戰、網絡攻防背景下新戰法新訓法提供了新思路,獲全軍首屆信息強軍論壇徵文三等獎。
「過河小卒頂車用,小兵也有大作為!」「我們不能把工作看『輕』了,把自己看『小』了,士官就該發揮士官的作用!」他經常提醒自己,也說服戰友。
有段時間,單位個別官兵對練兵備戰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平時放鬆不要緊,關鍵時刻衝得上就行」。面對官兵存在的誤區,俞細文覺得,必須及時正確加以引導。
經過精心準備,俞細文以《思想的鏽蝕更危險》為題, 給所在部隊官兵講了一堂輔導課。「思想上松一尺,練兵上就會松一丈,火箭軍部隊肩負如山使命,必須時刻保持『弓滿弦、帶甲眠』的高度戒備狀態。」
近年來,部隊通信裝備不斷更新換代,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2018年初,上級配發新型通信指揮系統軟體,俞細文在操作過程中發現該軟體設計上存在問題。有人勸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事關戰鬥力的事都是大事,就是我們分內事!」倔犟的俞細文逐級向上反映,最終使設計缺陷得以徹底解決。
對自己很「摳門」,對貧困學生卻很大方——
「讓陽光照進遠山,讓夢想插上翅膀」
人們常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俞細文對此深有感觸。
2013年5月,俞細文探親休假時,就走村串巷、挨家挨戶了解家鄉教育情況。當他了解到村裡有部分孩子因貧困面臨失學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陽光照進遠山,讓夢想插上翅膀」。
回家後,俞細文與妻子劉小梅商量,決定向5名貧困孩子每人每年資助1000元,直至他們完成學業。
曾桃香是井岡山革命老區的一名貧困生,品學兼優,曾因家庭貧窮產生輟學念頭。俞細文得知後,想方設法給她籌措學費、生活費、郵寄複習資料,還定期寫信鼓勵她。
在俞細文的幫助下,小曾發奮努力,今年高考被西南交通大學錄取。
隨著俞細文助學扶貧的事跡在軍內外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2013年,在團黨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俞細文志願服務隊」。
近年來,俞細文和他的愛心團隊先後實施「愛心築夢老區行」「暖冬行動」等幫扶計劃,建立「兵心連童心」微信群開展助學活動,與駐西藏、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部隊建立聯繫點,與當地少數民族特困學生結成對子。
其實,俞細文的家庭並不富裕,愛人沒有固定工作,孩子還在上小學,父母都生活在農村。他平日省吃儉用,一部手機用了近10年,戴的手錶是幾十塊錢的電子表。
他對自己很「摳門」,對貧困學生卻很大方。7年多來,俞細文和他的「愛心團隊」,給西藏、貴州等地33所學校2000多名貧困學生送去溫暖和愛心,援建37個「愛心書角」,資助28名學生考上大學,幫助102名失學孩子重返校園。
「快,給他打電話!」2013年12月11日上午,駐地人民醫院一位白血病患者病情危急,急需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然而血站、醫院庫存告罄。
危急時刻,醫院想到俞細文。原來俞細文早已與醫院籤訂協議,自願加入中華骨髓庫,捐助造血幹細胞。俞細文的血小板輸入到患者體內,患者得救了。患者母親詢問這位好心人的名字,俞細文說:「我是解放軍,這是我應該做的。」
俞細文入伍以來定期到醫院無償獻血,至今累計達9000毫升,相當於2個成人體內的血量。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俞細文和他的愛心團隊千方百計籌措醫療物資,捐贈了100套醫用隔離衣、50套防護服、2萬隻口罩。
「一念初心,真情似水流長。一念初心,播撒真理的光芒。」在戰友為他譜寫的歌曲《一念初心》中,我們仿佛看到,俞細文在奮進強軍路上步伐堅定,一步步向前不遲疑、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