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1日,首都京西賓館, 中央軍委座談會, 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一語驚四座,「裁減員額100萬!」
1985年5月23日,北京,中央軍委擴大會,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風輕雲淡的說了一句話,「中國政府決定,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全世界沸騰了!
如果說每一個年份都有一個顯著的標籤,那麼1985年的標籤則是「中國的裁軍年」。現在我們提起1985年的「百萬裁軍」,總會認為只是解放軍員額的減少,其實當時有一項工作比裁軍更為艱難,那就是「精簡機構」。
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那樣:與其說是「精兵」,不如說是「精官」。1985年的精簡整編工作,概括起來就是五個字,「撤、並、降、交」。
「撤」,就是成建制地撤部隊,包括撤軍、撤師等;「並」,主要是合併機構,像大軍區合併、院校合併等;「降」,則是指降低有些單位的機構等級和壓縮其規模,如兵團級、軍級機構壓為軍級、師級等;「交」,即把部分屬於政府職能的機關部隊,如縣市人民武裝部和內衛部隊等交給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
對全軍來說,幾乎每一個人都面臨著進、退、去、留的選擇和被選擇,幾乎每一個軍人家庭的利益都會受到觸動。難怪有人說,這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立體震蕩」,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大手術」。
裁軍百萬,決心難下,實施起來更加困難。在這種背景和形勢下,鄧小平幹了一件事,再一次震驚了軍界內外,什麼事情?正是「成昆之變」。
在精簡整編方案正式下達之前,許多人都認為昆明軍區將被保留,包括時任昆明軍區司令員張秀將軍。確是,這些人都沒有估量錯,在中央軍委的初步方案中,昆明軍區與成都軍區合併,辦公地點定於昆明,以昆明軍區為主,組成新的昆明軍區。
雖然只是初步方案,但昆明軍區司令員張秀將軍卻是非常坦然,甚至頗有成竹在胸的味道。因為當時的昆明軍區正承擔著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鬥任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昆明軍區是班底是由原二野的部隊組成。
張秀將軍帶著軍區軍務部長和幹部部長到北京出席軍委擴大會議時,甚至將接收成都軍區的方案也裝在了公文包裡,準備趁著在北京開會之際,與成都軍區領導做進一步協商。
其實,就在張秀將軍胸有成竹之時,變數正在發生。在一次次的論證中,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昆明合併到成都更為合適,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成都軍區因為距離西藏最近、最便利,幾十年來一直承擔著保衛西藏、作為西藏戰略後方的重任。
二是成都是名副其實的西南地區經濟和文化中心,交通發達,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為歷代軍事重鎮。如果將軍區指揮機關設在昆明,戰略縱深較短,遇有緊急情況發生,不利於部隊的機動和調動。
當負責整編工作的軍委副參謀長何正文將軍將主張「成昆合併,定點成都」的建議呈報鄧小平後,得到了鄧小平的完全同意和全力支持。
當軍委擴大會議下發正式方案,並宣布撤銷昆明軍區,其機關和部隊與成都軍區合併時,不僅張秀將軍大感意外,參會的部隊高級將領們亦大感意外。
「成昆之變」,在軍內外引起極大震動,鄧小平作為二野老政委,力主首先向由二野老班底組成的昆明軍區開刀,顯示了老人家全力推進「百萬裁軍」的巨大決心。
1985年8月14日,鄧小平親自執筆籤署命令:昆明軍區與成都軍區合併。1985年8月30日,昆明軍區停止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