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辦公室2月10日印發《湖北省住宅小區、辦公建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湖北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原則上只保留一個出入口,不具備封閉條件的應臨時性圍合,加強值守。暫時關閉小區會所、圖書館、活動室等人員聚集場所,取消所有可能引起人員聚集的活動。
附:湖北省社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家、省應對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的部署要求,指導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住戶做好住宅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總體要求
(一)適用範圍。本指南適用於住宅小區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工作。社區代管或業主自管小區,可參照本指南執行。
(二)實施目的。宣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提高物業服務企業、業主住戶的防控意識和能力,築牢住宅小區疫情防控防線。
(三)統一領導。住宅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應服從社區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和統一安排,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各項任務。
二、進出通道管理
(一)實行封閉管理。住宅小區原則上只保留一個出入口,不具備封閉條件的應臨時性圍合,加強值守。暫時關閉小區會所、圖書館、活動室等人員聚集場所,取消所有可能引起人員聚集的活動。
(二)進出人員管理。做好進出人員信息登記,提醒業主住戶減少外出,必要時配合政府部門限制其外出。限制非本小區人員及車輛進入住宅小區(包括快遞員、外賣員等),未經業主住戶同意的到訪人員禁止進入。快遞、外賣等配送的物品應送至指定存放區域進行臨時存放,通知業主住戶自行領取並做好入戶消毒。
(三)設置體溫測量區。小區出入通道(含車行出入口)應設置體溫測量區,至少配備 1 個快速紅外體溫探測儀。所有進出人員必須測量體溫,體溫超過 37.3 攝氏度的來訪人員嚴禁進入小區,體溫超過 37.3 攝氏度本小區業主住戶勸其回家自我隔離觀察,並及時向社區報告,協助做好相關處置工作。
三、住宅區域消殺管理
(一)公共區域。做好小區出入口、樓棟單元門口、體育健身區等小區公共場所的清潔保潔和消毒工作,每日用有效含氯濃度為 250—500mg/L 的消毒液噴灑消毒 1 次。對小區排水溝,每日用有效含氯濃度為 250—500mg/L 的消毒液噴灑消毒 1—2 次。非密閉式的排水泵井周邊應定期噴灑過氧乙酸或過氧化氫進行消毒,有條件的附加採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
(二)重點區域。對樓棟大堂、樓梯間、走廊、停車場、保潔工具房等重點區域,應保持良好通風(若不能通風應採取臨時機械通風措施),每日用有效含氯濃度為 250—500mg/L 的消毒液噴灑消毒 1—2 次。對無病例的區域,拖把、推塵等保潔工具要用有效含氯濃度為 250—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後晾乾,發生病例的區域則應用有效含氯濃度為500mg/L 的消毒液。
(三)重要點位。電梯轎廂每日用有效含氯濃度為 250 —500mg/L 的消毒液噴灑消毒 2—4 次,電梯按鍵及扶手每日用濃度75%的醫用酒精或有效含氯濃度為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2—4次,消毒後無機械通風的電梯轎廂應該至少每次開敞 5 分鐘,在電梯內張貼消毒記錄表。出入門開關把手、可視對講按鍵等高頻次接觸設施設備,每日用濃度為75%的醫用酒精或有效含氯濃度為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2—4 次。
(四)垃圾容器。果皮箱、垃圾桶等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每日清理、收集垃圾 2 次以上,生活垃圾量大的應即滿即清。所有垃圾收集容器(含果皮箱、垃圾桶、垃圾池等)及周邊2 米範圍內的地面,每日用有效含氯濃度為 1000—2000mg/L的消毒液噴灑消毒至少 2 次,垃圾收集容器應定期清洗消毒。
(五)發生病例區域。如小區出現疑似隔離或確診病例,應協助防疫部門對病人活動區域和所在樓棟加大消毒液的劑量和消毒頻次,對病人和密切接觸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與防護品廢棄物進行重點消毒,防止病毒的二次傳播,可將每日消毒情況向業主住戶進行公示。
四、特殊人群照護
(一)協助做好發熱隔離人員的照護。發現發熱或疑似病人,迅速向社區報告相關情況,配合社區做好應急隔離,按照「應收盡收」的原則,協助做好「四類人員」集中隔離與送治工作,積極做好小區居民的安撫工作。
(二)協助做好老弱病殘特殊群體的服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與殘疾人、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的或其他有特殊需求的業主住戶進行定期溝通,了解特殊群體的需求和困難,及時向社區和有關政府部門報告,協助老弱病殘特殊群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五、業主住戶自我防護
(一)正確認識疫情。及時關注電視、新聞媒體及小區通知通告,掌握疫情防控知識和防控動態,堅定「戰疫」信心,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不亂丟垃圾,廢棄口罩等垃圾應投入專用垃圾容器。每日在家測量體溫並按要求報告社區,發現異常應及時向社區報告並根據統一安排就醫。
(二)籌集必要物品。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籌集必要的食物、生活用品、居家消毒用品、防護器具和常用藥品。緊急情況可向社區、物業服務企業等尋求幫助。
(三)加強戶內防護。
1.減少外界接觸。儘可能避免外出和客人來訪,有諮詢、建議、投訴、報修等物業服務需求,可通過電話、微信、樓宇對講等方式溝通。進行適度的室內運動,養成良好飲食作息習慣,提高身體免疫力。
2.加強室內通風。加大室內空氣流通,儘量引入室外新鮮空氣,每日通風不少於 3 次。建議停止使用戶式中央空調,封閉內循環風口,或者每周須對進風口、出風口、冷凝水積水盤、過濾網進行清洗消毒。
3.加強清潔消毒。加大室內清掃保潔力度,每日清除廚衛垃圾,儘量減少垃圾桶使用數量,扔垃圾前應密封垃圾袋並消毒。每日用濃度為 75%的醫用酒精或有效含氯濃度為1000—2000mg/L 的消毒液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至少 2 次。
4.保持水封有效。保持衛生間、管井、廚房及其他部位用於地面排水點的地漏水封完好,每日適當注水使其不乾涸。便器、洗手盆、拖布池、廚房盥洗槽每日至少放水 1 次,防止小區樓棟內交叉感染。
(四)做好臨時應急隔離。家庭成員有發熱等疑似症狀應及時在戶內做好臨時應急隔離,並向社區報告。隔離人員應安置在通風良好、具有獨立衛浴條件的房間單獨居住,看護人員與隔離人員均應佩戴口罩,其他人員儘量減少與被隔離人員的接觸。具體參見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感染防控指引》。
六、環境衛生管理
(一)廢棄口罩等垃圾管理。在城管部門的指導下,設置廢棄口罩、手套等專用收集容器,收集容器應內設塑膠袋,避免垃圾與容器直接接觸。廢棄口罩、手套等垃圾要單獨收集、單獨運輸,實行日產日清。
(二)公共衛生間管理。保持衛生間良好通風,每日要對衛生間全面衝洗一次,隨時保潔,逐一排查確認衛生器具排水是否有水封。每日用有效氯濃度為 1000—2000mg/L的消毒液全面噴灑消毒 2 次,噴藥量為 200—300mL/平方米,採用有效氯濃度為 1000mg/L 的消毒液對門把手、水閥等部位進行擦拭,對地面、蹲位等進行溼拖,並對清潔工具進行浸泡消毒。
(三)給排水系統管理。加強小區供水系統的消毒工作,委託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對供水進行檢測並公布結果,檢測不合格要及時處置。二次供水設施的水池(箱)應設置消毒設備。定期對生活水泵房進行巡檢,及時處理維護結構漏水、室內積水、汙物積存、建築或構件生黴等非正常情況。組織排查和完善汙水排水系統、廢水系統、建築中水收集系統、空調凝結水收集系統的完整性和封閉狀態,阻斷下水管道內的汙染氣體進入室內。
七、物業服務企業內部管理
(一)制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預案內容主要包括:疫情防控部門、成員、職責及分工;防控物資、經費保障方案及機制;消毒方案(包括消毒藥品、消毒液濃度、消毒方法、配置方法、消毒頻次等);疑似患者隔離處置方案;疫情期間火災、消毒劑中毒、住戶群體事件等處置預案等。
(二)加強員工內部管理。全面培訓物業服務員工,落實規範安全作業要求,演練防疫應急預案。員工上崗前應按要求做好防護,對高頻次接觸人流、消毒殺菌和垃圾清運等
崗位員工要提高防護標準。建立員工每日健康檢查制度,一旦發現人員有發熱、咳嗽等疑似症狀,應立即停崗隔離並及時就醫。加強員工宿舍和餐廳防控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三)加強防護物資儲備。做好防護用品、消殺藥劑、消殺器材等物資的採購儲備,加強防護物資的安全儲存管理。物資緊缺的應及時向屬地街道、社區、住建(房管)部門反饋尋求協助,可積極向小區業主住戶請求幫助,拓展物資籌集渠道。
八、疫情防控聯動
(一)完善工作機制。在社區的指導下,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保持與衛生疾控部門、街道辦事處、社區等有關部門單位的信息溝通,協助做好對小區業主住戶情況的排查,建立疫情臺帳,按要求收集疑似病例人員信息。
(二)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業主群、公眾號、電子宣傳屏幕、橫幅、公告欄、宣傳欄、小區廣播等方式,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加強信息公開,傳播正能量。引導幫助業主住戶使用低接觸形式購置日常生活物資。及時向業主住戶通報疫情情況和防控要求,讓業主住戶及時了解真實準確的疫情信息,積極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加強應急處置。發生確診病例疫情後,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配合社區和衛生疾控部門等,對疫情進行有效處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