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始於2004年,目前已經取得了數次任務的巨大成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升空前往月球,全方位研究了月球總體情況。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它在探索月球結束後飛過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點,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從月球前往此點,後又飛掠圖塔蒂斯小行星並滑向深空。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一號成功軟著陸月球,成為37年內再次訪問月球的人類使者,嫦娥三號至今仍保有一定工作能力,創造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紀錄。
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出發,成為人類唯一地球/月球背後通信中繼衛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至今仍在工作。
2020年11月底,嫦娥五號將出發。這是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的至關重要一步,採樣返回。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著陸器組成,著陸器降落後,通過月面打鑽和機械臂獲取月球樣本。上升器將攜帶月壤樣品從停駐在月面的著陸器上起飛,並由軌道器抓獲,將月壤樣品轉移到返回器,最終返回地球。如果成功後中國將成為人類第三個獲取月球樣本的國家,相比最近的蘇聯1976年的月球24採樣返回任務,已經是時隔44年。
於此同時,中國也提出了相應的進一步月球探測方案。在通過嫦娥一號到五號任務完成探月工程三步之餘,中國還規劃了探月四期任務。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計劃開展對月球地形地貌、物質成份、空間環境的綜合探測,嫦娥八號將集中於科學探測試驗和關鍵技術進一步突破。後續再建立小型國際月球科研站,有人短期值守月球基地,最終實現2036年至2045年間建成綜合的大型月球基地,實現人類長期駐留,並完成全面、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並保持定期地月往返「航班」交流。
中國人登陸月球,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