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2021-01-10 閩南網

  「採到樣品、返回地球,就是成功。」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嫦娥五號落月視頻:點擊(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

  落在哪?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約1.7 公裡/秒降為零。

12月1日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期間,嫦娥五號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此後進行障礙自動檢測,選定著陸點後,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著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拍攝了著陸區域影像圖。

  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狀態檢查與設置工作,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預計將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品。

  此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從月球累計帶回380多千克月球樣品,蘇聯依靠無人飛行器分3次共獲得了300餘克月壤;但美國、蘇聯等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均未到訪過呂姆克山脈附近。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表示,中國選擇的著陸點距離阿波羅計劃著陸點有上千公裡距離,將會迎來新的現象、新的發現。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中新社記者,月球正面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它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

  「據月球科學家介紹,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龐之浩說。

圖二: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

怎麼落?

  在選定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作為著陸點後,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難度係數很大的動作,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告訴記者,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嫦娥五號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此次嫦娥五號落月有四大看點。

  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

  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

  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是空前的,這需要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

  為實現「選址正確、落得準確」,嫦娥五號採用了五院502所在嫦娥三號和四號上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著陸上升組合體在飛到距離月面100米時會懸停一下,通過對選定區域拍照,精確識別選好落點。之後,著陸上升組合體再斜向下飛行,邊下降邊注意避障,飛到選定著陸點的正上方後豎直下降,在距離月面較近時提前關閉主發動機,然後利用著陸腿的緩衝實現軟著陸。

  看點二:著陸緩衝「顯身手」

  落月的關鍵在於平穩二字。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

  與嫦娥三號的著陸緩衝設計方案相比,由於任務難度增加,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緩衝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機構重量指標卻減少了5%。嫦娥五號的「腿」繼承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良好基因,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偏置收攏、自我壓緊」式方案,保證收攏簡單、展開可靠,解決了著陸緩衝、著陸穩定性等多方面問題,確保嫦娥五號穩定可靠地完成與月球的「親密擁抱」。

  看點三:「天黑請閉眼」

  在降落的過程中,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距離月面較近時,主發動機會激起月塵,容易觸發月塵汙染星敏感器,從而影響上升器後續的月面起飛。

  為了不讓月塵「迷了上升器的漂亮眼睛」,科研人員特別設計了一個蓋子。在距離月面一定的高度時把星敏感器的鏡頭蓋起來,待落月之後月塵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蓋子打開,這一睜一閉之間,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已經順利著陸在月亮之上。這一過程被科研人員親切地稱為「天黑請閉眼」。

  看點四:定向天線「一線牽」

  落月牽動著國人的心。38萬公裡外的嫦娥五號正經歷著什麼樣的考驗?所有的訊息,都需通過著陸上升組合體的一口小小的「鍋」來傳送遙測數據。這個「小鍋」就是定向天線——把探測器上的數據傳輸到地面的發射轉換裝置。

  從月球把數據發送回地球,通信的距離相比地面手機通信遠了幾萬倍,這就需要採取特殊的對地定向天線來發送數據。科研人員設計的定向天線包含了反射面天線輻射器、雙軸驅動機構。為了使整器減重,此款反射面天線極致輕量化設計,相比同類天線減重40%以上,既輕便又可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表示,雙軸驅動機構就像人的肩關節、肘關節,驅動反射天線輻射器靈活地轉動,確保「小鍋」始終對準地面,向地球傳送嫦娥五號落月的遙測數據。

  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模擬圖。北京飛控中心供圖

  咋「挖土」?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成功著陸在月球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開展為期約 2 天的月面工作,「使出渾身解數」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本,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

  科研人員為嫦娥五號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探測器隨身攜帶了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將採取深鑽、淺鑽,以及「鏟土」「挖土」「夾土」等方式,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

  「我們的目標是兩公斤,經過論證,兩公斤是數量上不算少,工程上可實現。」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說,「但是作為對這次任務的考核,我們的目標是採樣返回,採到樣品、返回地球,就是成功。不管帶多少,都是成功。」

  根據日、地、月的運動關係,以及工程各種約束條件,嫦娥五號任務的總周期是22至23天,各環節環環相扣。此次任務將創造五個「中國第一」。

  「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月球樣品的分析和研究,這在我國都是首次。」裴照宇說。

  從發射升空到成功落月,38萬公裡,7天抵達,800多秒驚心動魄的下降,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表現近乎完美。

  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距離月球採樣返回的夢想更前進了一大步。期待嫦娥「五姑娘」圓滿完成「挖土」工作,順利返回地球!

原標題:落月成功,開始「挖土」!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穩穩地,「仙女」降臨月宮。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2020-12-02 10: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娥五號月球之旅大事記
    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動力下降並成功著陸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12月2日嫦娥五號環拍成像  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全景相機環拍成像。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多長時間到月球+返回地球時間
    2020年11月24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金色弧線,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今年航天發射的重磅任務,更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將實現包括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在內的一系列高難度任務。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落」,實現在月球上軟著陸及月球車探測月球(嫦娥三號/玉兔號、四號/玉兔二號);第三步——「回」,發射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圖塔蒂斯「小行星「落」的精彩:嫦娥三號/玉兔號、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2日發射,14日21:11在月面雨海地區成功軟著陸,成為繼1976年的月球24號後首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嫦娥...
    2、「落」就是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嫦娥三號已實現在月球的正面軟著陸,「嫦娥四號」也已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在月球背面開展科學探測工作,在全球尚屬首次。雖然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但卻取得了多方面的創新。3、「回」就是從月球表面採樣返回地球,就是本次嫦娥五號執行的任務,計劃把2千克的月壤樣品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智東西12月17日凌晨報導,北京時間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
    2、「落」就是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嫦娥三號已實現在月球的正面軟著陸,「嫦娥四號」也已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在月球背面開展科學探測工作,在全球尚屬首次。雖然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但卻取得了多方面的創新。3、「回」就是從月球表面採樣返回地球,就是本次嫦娥五號執行的任務,計劃把2千克的月壤樣品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智東西12月17日凌晨報導,北京時間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至此,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了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接下來,找到並運輸返回器,以及對月壤分析任務的接力棒就要交給嫦娥五號在地面的人類「同事」了。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作者 | 信儀編輯 | 漠影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3!2!1!點火!振奮人心的一刻!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 目前,「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已經圓滿完成「繞、落」前兩步的任務,「嫦娥五號」這次任務如果成功,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目標。 據稱,這次「嫦娥五號」要完成的任務被稱為至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這次任務到底複雜在哪?
  • 嫦娥五號組合體成功分離 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
    相關閱讀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半,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大型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量達8.2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面採樣後,攜帶約2千克月球樣本於升空後23天回到地球,這也標誌著中國的探月工程所規劃的環繞探測、落月探測和採樣返回探測(簡稱「繞、落、回」)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收官。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開展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 毛毛說時政: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相關考點梳理
    時政再現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央視網消息:今天(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目標月壤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如果成功的話中國將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兩次軌道修正均按預期達成。
  • 嫦娥五號開啟月球「挖土」之旅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1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高興貴攝  奔月之旅步步創新  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大部分共15個分系統組成,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後,嫦娥五號將經過11個飛行階段,共計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這八大知識點你應該知道
    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嫦娥五號的情況: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整體重約8.2噸,目的地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剛好能夠滿足要求,因此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還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正前往火星的旅途中。 二、嫦娥五號與以往的中國探月任務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