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組合體成功分離 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

2020-12-01 中投顧問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

  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相關閱讀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半,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大型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量達8.2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面採樣後,攜帶約2千克月球樣本於升空後23天回到地球,這也標誌著中國的探月工程所規劃的環繞探測、落月探測和採樣返回探測(簡稱「繞、落、回」)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收官。

  嫦娥五號是中國目前為止最重的航天探測器,整個嫦娥五號任務也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關於嫦娥五號,相信你一定有不少疑問,下面我們逐一為你解答。

  (一)8.2噸,嫦娥五號為何這麼重?

  目前,中國已經發射了6個「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其中嫦娥五號是最重的,達到8.2噸,這是為什麼呢?

  嫦娥五號要完成的任務是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要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的重大跨越——帶回2千克月球樣品。所以,它不像嫦娥一號、二號由1個空間飛行器組成,也不像嫦娥三號、四號和五號T1由2個空間飛行器組成,而是由上升器、著陸器、軌道器和返回器這4個空間飛行器像「葫蘆娃」一樣「串」在一起。

  而且,採集量的多少會影響到容器的大小,進而影響到整個探測器的體積、重量,以及推進劑的需求。比如,為了鑽取0.5公斤的樣品,探測器上的鑽取機構要達到七八十公斤,為了表取1.5公斤的樣品,表取機構也要幾十公斤,這100多公斤的採樣機構都要由探測器送到月球去,會影響到探測器整體的重量、體積和功耗。

  以2公斤的採樣量作為初始值來設計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總重量達到8.2噸,如果增加樣品的量,整個探測器很多指標都會增長,8.2噸很可能不夠,最後會超過火箭的運載能力,目前的設計是平衡後的結果。

  經過論證,2公斤的數量不算少,工程上可實現。

  (二)4點30分,為何選在凌晨發射?

  長徵五號火箭的這次發射是在11月24日凌晨4:30進行的,這不僅對於所有任務參與人員來說很辛苦,基本上是通宵達旦,就連對於觀看發射的公眾也不輕鬆,半夜就得爬起來。

  有些人不禁就問,為什麼非要在凌晨4點半發射呢?

  這是由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器的發射窗口所決定的。

  所謂發射窗口是指比較合適運載火箭發射包括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空間探測器等太空飛行器的一個時間範圍(即允許運載器發射的時間範圍)。確定發射窗口通常要根據天體運行軌道條件、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和工作條件、地面跟蹤測控通信以及氣象要求等,建立一個數學模型,輸入相關數據,再經過精心計算推導出來,因此比較複雜。

  發射窗口寬度有寬有窄,寬的以小時計,甚至以天計算,窄的只有幾十秒鐘,甚至為幾秒鐘。

  由於每個太空飛行器承擔的任務不同,太空飛行器上安裝的儀器、設備使用要求不同,因此它們對發射窗口提出了種種要求和限制條件,而這些要求有時又互相矛盾,所以選擇什麼時間發射就必須考慮各方面的要求,經綜合平衡後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發射窗口。

  根據地球和各種地外星球的運行規律,火星探測器每隔26個月有1次發射機會,金星探測器每隔19個月有1次發射機會,水星探測器每隔4個月有1次發射機會……按理說,據地月的運動規律,月球探測器每月都有1——2次的發射機會。

  不過,由於地月距離較遠,探測器用於中途修正所需的推進劑有限,而地球和月球的相對位置在不斷發生變化,還要考慮火箭與探測器分離後的光照因素,所以對軌道設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綜合細緻考慮長徵五號的運載能力、嫦娥五號的任務要求,太陽、地球和月球不斷變化的相對位置,以及天氣等其他因素,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半是最佳發射時間,可以滿足地月位置關係、火箭自身性能、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和返回器再入航程等各種約束條件,能「走捷徑」,從而大大節省嫦娥五號奔月時用於中途修正所需的推進劑。

  在凌晨發射,還能減少來自太陽活動對於嫦娥五號的影響,有利於信號的傳播(因為夜晚的天空雲層更少)和方便觀測。

  此外,嫦娥五號著陸日選在滿月當天,也就是北京時間11月30日,這正是月球正面一個月晝的開始,也是著陸採樣點日出之際(一個月晝為期14個地球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可以有效利用持續穩定的太陽光照,為儀器設備供電保溫,同時方便鑽孔探測、採集樣品,以及各種拍照探測等。

  確定嫦娥五號著陸日,再倒推4.5天奔月飛行時間以及2.5天環月飛行時間,最終確定了11月24日凌晨這個發射嫦娥五號的發射窗口。

  (三)23天時間裡,嫦娥五號要克服哪些困難?

  從發射到返回的23天時間裡,嫦娥五號總共要經歷11個重大飛行階段,其中包括23次重大的軌道控制和6次重大分離控制,以及動力下降和月面起飛、交會對接等很多風險比較高的項目,其整個飛行過程大致如下: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克服不少從未遇到過困難。例如:

  在月面上採集樣品時,著陸器上的採樣裝置要在月球低重力環境下具備研磨、鑽孔、抓取月壤和輸送月壤、巖石的能力。

  儘管地球上的機械手能在模擬月球重力環境的試驗條件下做得很好,但真實的月球重力環境與模擬環境會存在誤差。所以,機械手在地球上做出的精確動作,在月球上能否重複完成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另外,採集的樣品封裝到上升器後,上升器要從著陸器上起飛,這將是中國空間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起飛,難度很大。

  這是因為,上升器起飛時噴射的火焰會碰到著陸器,從而可能產生幹擾上升器的力。另外,月球表面環境複雜,著陸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穩的狀態,也無法像地球發射塔架那樣配置火箭導流槽,所以要克服月面起飛軌道設計、月面起飛測控和發動機羽流導流等困難。

  還有,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起飛後,要在38萬公裡遠的月球軌道與軌返組合體進行無人交會對接,把採集的樣品轉移到返回器中,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中國在地球軌道上有著比較成熟的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經驗,多次採用「小追大」的模式,即小質量飛船追大質量「天宮」。但在月球軌道上進行交會對接要「大追小」,即有較多燃料的大質量軌返組合體追小質量上升器,而且距離地球幾十萬公裡,稍微控制不好就會偏離到太空中,或撞開返回器,因此對交會對接精度要求更高。對接全步驟要在21秒內完成,1秒捕獲、10秒校正、10秒鎖緊。

  嫦娥五號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採用停靠抓捕式交會對接方式,為此,中國研製了一種被稱為抱爪式的空間輕小型弱撞擊對接機構,它具有重量輕、捕獲可靠、結構簡單、對接精度高等優點,通過增加連杆棘爪式轉移機構,實現了對接與自動轉移功能的一體化,這些設計理念都是世界首創。

  它與載人航天對接機構不同,從「太空之吻」變成「月軌相擁」。

  (四)11千米/秒,嫦娥五號採樣返回為何最難?

  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在再入地球大氣層時,與返回式衛星、宇宙飛船的返回艙以大約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再入地球大氣層不同,它是以11千米/秒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再入地球大氣層,這就帶來很大的技術挑戰。

  再入速度提高一倍,再入熱量將提高8——9倍,返回器很容易被燒毀。所以,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大氣層的技術十分複雜,無法通過地面模擬得到充分驗證,是嫦娥五號月面採樣、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四大關鍵技術中最難的一項,風險很大。

  為了降低工程風險,確保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的精確完成,中國在2014年10月24日先發射了一個號稱「小飛哥」的嫦娥五號T1空間飛行器,以掌握返回器超高速再入返回的關鍵技術。

  嫦娥五號T1成功在著陸區預定區域著陸後工作人員對返回器進行現場檢測

  嫦娥五號T1升空後先飛抵月球附近,然後自動返回地球,最終其返回器於同年11月1日採用半彈道跳躍式以11千米/秒的速度再入大氣層,在內蒙古預定區域順利著陸。

  這是中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繞月飛行後再入返回地球,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世界第三個成功回收繞月太空飛行器的國家,表明中國已突破和掌握了太空飛行器超高速再入返回的關鍵技術。

  嫦娥五號T1的返回器與服務艙分離後採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示意圖

  所謂半彈道跳躍式再入大氣層是指太空飛行器進入大氣層後,依靠升力再次衝出大氣層,以減速耗能,然後再次進入大氣層。換句話說就是採用「打水漂」的方式再入大氣層,在大氣層中「一出一入」。

  這樣可延長返回器在大氣層內飛行的軌跡,消耗掉部分能量,減小著陸速度。考慮到中國內陸著陸場等各方因素,為實現長航程、低過載的返回,所以採用這種方式。

  由服務艙(下)和返回器(上)組成的嫦娥五號T1在軌飛行示意圖(來源:神舟傳媒)

  嫦娥五號T1由服務艙和返回器兩部分組成,返回器具備返回著陸功能,與嫦娥五號任務中的返回器基本一致。

  這次,嫦娥五號升空23天後,返回器也將攜帶樣品以11千米/秒的速度再入地球大氣層,這是一次實戰考驗,返回器再入地球大氣層時需要一個安全、穩妥的返迴路線,對返回器的氣動外形、防熱材料以及控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外,為了使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時在中國的可控範圍內,需要控制好軌返組合體的姿態,如果開始的出發點控制得不好,著陸點就可能偏離得過遠進而無法找到。

  嫦娥五號的工程目標之一是為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奠定一定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其採樣返回任務對未來載人登月選址有一定幫助。另外,嫦娥五號採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案,這也為中國未來的載人登月奠定了基礎,因為這種方案也適合載人登月。

  最後,祝願嫦娥五號能圓滿完成任務,攜帶月球樣品的返回器凱旋迴家。

相關焦點

  • 擇機著陸月球!
    ◎ 段遜 葉雨恬 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示意圖。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穩穩地,「仙女」降臨月宮。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嫦娥五號落月視頻:點擊(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  落在哪?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2020-12-02 10: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嫦娥...
    騰訊太空 文/喬輝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3) 近月制動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N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儘管載人月球採樣返回技術更複雜、成本更高,但由於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步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所以用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廣。從阿波羅11號到17號,帶回的月壤和月巖樣品總計約381.7千克。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亮點解析:五個首次、三步走戰略壓軸之作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碩果纍纍,嫦娥五號任務將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再次踏上奔月之旅。此次探月任務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有哪些看點呢?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著陸器攜上升器分離-軌道器攜返回器留軌 來源:中國探月工程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擇機著陸於預選區域,開展自動採樣等後續任務。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3) 近月制動 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N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近月制動是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關鍵的軌道控制之一。
  • ...八號線躋身百萬級客流大線,「嫦娥五號」實現對接組合體成功分離
    【嫦娥五號探測器對接組合體成功分離】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詳情 本次項目涉及的領域廣,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航天技術、信息安全、能源轉型升級、保險創新保障、化工和新材料等領域,助力廣東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詳情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
    騰訊太空 文/喬輝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娥五號探月在即,攬YUE計劃再進一步
    萬眾期待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已於11月24日4時30分離開海南文昌發射場,並進入預定軌道。進過幾天的飛行,嫦娥五號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第一次點火制動,成為了月球的衛星。12月1日到2日,嫦娥五號落月器將擇機降落在呂姆克山附近的預定著陸區。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表面,隨後,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 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從地球出發,成功繞月後,11月1日,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地球大氣層,安全精確著陸,為嫦娥五號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 嫦娥五號11月24號發射
    作為當前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也備受大家關注。 11月17最新消息,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已於今天早晨7時40分前後,開始垂直轉運至101發射工位,並計劃於11月24日凌晨擇機發射嫦娥五號。
  • ...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正式啟航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間,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壤和月巖樣品約382千克。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嫦娥五號月球之旅大事記
    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動力下降並成功著陸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12月2日嫦娥五號環拍成像  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全景相機環拍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