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什麼是皖北、皖南行署區?

2020-11-29 網易新聞

  作者:束文杰

  編者按 今天,當人們去了解安徽每座城市,特別是她們的發展史及建置沿革,往往會發現「皖北區」或「皖南區」的存在。以合肥市為例:1949年4月,皖北行署設在合肥,合肥為皖北行署直轄市。1952年4月皖北、皖南行署合併後,於8月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肥為省會、省轄市。由於存在時間短暫,很多人基本忽略了這一行政區,或者一筆帶過,即使曾經留意,小腦袋也是大大的問號。不妨,咱們了解看看?

安徽全境解放

  回顧1946至1948年的形勢,國民黨軍八個月的全面進攻,預期效果大打折扣;轉而對陝北與山東解放區發起了重點進攻,山東的解放軍由於遊擊戰術受限,遭遇國民黨軍合圍,傷亡慘重。不過另一邊,劉(伯承)鄧(小平)率軍強渡黃河,千裡躍進大別山,加上陳(毅)粟(裕)、陳(賡)謝(富治),「品」立中原;東北、華北、陝甘地區,林彪、彭德懷等部亦節節勝利。

  

  1949年3月 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在合肥瑤崗(來源 | 資料圖片)

  時間回到1948年的下半年,國共兩黨的戰爭開始進入第三階段——「戰略決戰」。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從九月開始,三大戰役——遼瀋、淮海、平津戰役相繼打響,第二年四月的渡江戰役,更是強渡長江、直搗南京,至當年年底大規模作戰基本結束,大陸大部分地區宣告解放。

  

  1949年 渡江戰役(來源 | 資料圖片)

  安徽境內市縣的解放是從1947年10月開始的,以淮海、渡江戰役為重要節點,皖西、皖北的有些地區經歷了幾次解放過程。1949年5月,幾經搬遷的國民黨安徽省政府最終覆滅,當年9月皖省全境獲得解放。

  

  徽主要城市解放時間一覽表(製作 | 束文杰)

皖北、皖南區成立

  隨著省內縣城的紛紛解放,解放區不斷擴大,地方建政工作日益加強。除了建立各縣民主政府及辦事機構以外,省級行政區也在進行籌劃中。從1947年11月至1949年4月,安徽境內相繼成立了皖西行署、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江淮行署。

  

  1949年 慶祝合肥解放(來源 | 資料圖片)

  皖西行署,又稱皖西解放區,1947年11月15日在嶽西縣湯池畈成立。先後轄有4個專區、35個縣、2個市。1949年4月,並建為皖北行署的安慶、六安專區。

  

  西風光(攝影 | 江愛國)

  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1947年11月20日由原豫皖蘇邊區行政委員會改建。轄8個專區,與安徽相關的有二、三、四、六4個專區。1948年8月21日,成立中原行政委員會豫皖蘇分會。1949年3月,涉及安徽地區分屬皖西、江淮行署。同年4月,並建為皖北行署的阜陽專區,部分地區劃入六安、宿縣專區。

  

  陽城市管理委員會舊址(來源 | 阜陽都市周報)

  江淮行署,又稱江淮解放區,1948年5月29日成立。其範圍為運河以西、大別山以東、隴海線以南、長江以北,即安徽東北部和江蘇西北部地區,轄5個專區。1949年4月,並建為皖北行署的滁縣、宿縣、巢湖專區及蘇北行署的六專區(淮陰),部分地區劃入合肥市及六安專區。

  

  1949年 合肥城防司令部(來源 | 資料圖片)

  「行署」終究不是省,隨著江北地區相繼解放,安徽省亟需成立。1949年2月9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電呈中央軍委,要求成立安徽省。2月11日,中央軍委復電劉、陳、鄧、饒、康、曾、譚,其中指出「以豫皖蘇分局移至合肥統一江淮、皖西兩區及淮北安徽部分為宜」,請決定並報中央備案。2月16日,中共中央華東局通知,經中共中央批准,在合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2月下旬,中共豫皖蘇分局書記宋任窮在合肥召集會議,宣布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省軍區成立。結果發生大反轉,4月3日,還是華東局,由於「安徽地跨長江南北,解放有先有後」,又決定不成立安徽省,改按長江為界,分別成立皖北、皖南區。第二天電告中央請示,「集中主要幹部負責城市工作」。4月6日,皖北區黨委、軍區在合肥宣布成立,15日人民行政公署成立(簡稱皖北行署)。同年5月6日,皖南區黨委、軍區在屯溪成立,8日人民行政公署成立(簡稱皖南行署),7月12日遷駐蕪湖市。8月6日,兩區黨委、行署接中共南京市委通知,改屬中共中央華東局和華東軍區領導。

  

  1950年2月26日 中共皖北區委員會合影(來源 | 資料圖片)

皖北、皖南區的行政區劃

  上文說到,1949年4至5月間,皖北行署、皖南行署相繼成立。兩區以長江為界,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解放前的安徽省,設有市、專區、礦區以及縣級市、縣、辦事處等,具體情況為:

  

  1951年 全國地圖中的皖北區和皖南區(來源 | 資料圖片)

  皖北行署區轄地級市:合肥市,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駐地,1949年1月21日和平解放,23日成立臨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城防司令部,2月1日成立市人民政府(時屬江淮行署)。蚌埠市,1月20日和平解放,1月22日成立市人民政府(時屬江淮行署)。安慶市,4月23日解放,先後為安慶市(縣級)、懷寧縣(城關區),1951年8月18日升為地級市。淮南市,1月17日淮南礦區三鎮解放,18日全境解放並成立淮南特區(駐九龍崗,時屬江淮行署),2月5日設立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簡稱淮南礦區),4月15日改設淮南礦區政府,11月21日改設淮南礦區辦事處;1950年9月18日,在礦區辦事處的基礎上設立縣級淮南市(行署、礦區辦事處雙重領導,又稱小淮南市),1951年1月18日升為地級市。

  

  1949年1月21日 合肥解放(來源 | 資料圖片)

  

  1949年1月20日 蚌埠解放(來源 | 資料圖片)

  

  1949年4月23日 安慶解放(來源 | 資料圖片)

  皖北行署區轄專區:阜陽專區,駐阜城市(今阜陽市區),轄阜城市(1947.11—1950.3)/阜陽縣、界首市(1951.2.19—1953.6.25)/界首縣、亳城市(1947.6—1950.3)、阜南辦事處(1948.7.31設立)/阜南縣(1950年設立)、太和縣、亳縣(駐亳城市)、渦陽縣、蒙城縣、鳳臺縣、潁上縣、臨泉縣等11個縣級政權。宿縣專區,駐宿城市(今宿州市區),轄宿城市(1948.11.20—1949.6.16,1950.10—1953.9.30)、宿東縣(1949.6.16撤銷,併入宿縣)、宿西縣(1949.6.16撤銷,併入宿縣,1950.9.20—11.13)/濉溪縣、宿縣(駐符離集)、靈璧縣、泗縣、泗洪縣(1955.2.21劃入江蘇省)、五河縣、懷遠縣、碭山縣(1953.2.1劃入江蘇省)、蕭縣(1953.2.1劃入江蘇省)、永城(1952.1.31劃回河南省)等市縣。滁縣專區,1949年4月15日成立,駐滁縣城關鎮(今滁州市區),轄滁縣、來安縣、江浦縣(1952.11.15劃回江蘇省)、全椒縣、定遠縣、鳳陽縣、嘉山縣(今明光市)、盱眙縣(1955.2.21劃入江蘇省)、炳輝縣(1959.12.15恢復天長縣)等9個縣。巢湖專區,1949年4月15日成立,駐巢縣舊城(今巢湖市區),轄三河市(1950.3併入肥西縣)、巢縣(駐柘皋鎮,1952.2.4遷駐巢城)、無為縣、含山縣、和縣、廬江縣、湖東縣(1949.5劃歸巢縣)、湖西縣(駐白石,1949.1—7,後劃歸廬江縣)、肥東縣、肥西縣(原行署直屬縣,1950.5.17改屬專區)等10個市縣,1952年3月28日併入蕪湖專區。六安專區,1949年4月15日成立,駐六安市,轄六安市(1949.1.21—6.26)/六安縣、六合縣(駐蘇家埠,1949.6.26併入六安縣)、舒城縣、霍山縣、金寨縣(駐金家寨,1954.8.5遷駐梅山鎮)、壽縣、霍邱縣、正陽市(1950.3—6,後劃歸壽縣)、肥西縣(1952年3月28日來屬)等8個市縣。安慶專區,1949年4月15日成立,駐安慶市,轄安慶市(1951.8.18升為地級市)、懷寧縣(駐安慶市,1950.12.29遷駐石牌鎮)、望江縣、宿松縣、太湖縣(駐晉熙城)、嶽西縣、潛山縣、桐城縣、桐廬縣(駐湯溝鎮,1951.1.31改名湖東縣,1955.5.21改名樅陽縣,7.1遷駐樅陽鎮)等9個市縣。

  

  共三河市委舊址(來源 | 資料圖片)

  皖南行署區轄地級市:蕪湖市,皖南人民行政公署駐地,1949年4月24日解放,27日成立市軍事管制委員會,5月10日成立市人民政府(時南京市代管),7月12日皖南行署正式遷駐,8月6日改為皖南行署地級市。屯溪市,1949年4月28日解放,5月13日成立市人民政府,為皖南行署駐地,7月12日降為縣級市(徽州專區),1953年6月25日升為地級市。

  

  1949年4月24日 蕪湖解放(來源 | 資料圖片)

  皖南行署區轄專區:蕪當專區,1949年5月13日成立,先後駐南陵縣、當塗市(今當塗縣),轄當塗市(1949.8—1950.3.28)、蕪湖縣(駐蕪湖市)、當塗縣(駐當塗市)、南陵縣、繁昌縣等5個市縣,1950年5月25日併入宣城、池州專區。池州專區,1949年5月13日成立,駐貴池縣(今池州市區),轄大通市(1949.4.21—1950.3.28,後併入銅陵縣)、貴池縣(駐池州鎮)、至德縣(駐東流鎮)、青陽縣、太平縣(今黃山區)、銅陵縣、石埭縣(駐廣陽鎮)等7個市縣。宣城專區,1949年5月31日成立,駐宣城市,轄宣城市(1949.5.13—1950.3.28)、宣城縣(駐宣城市)、郎溪縣、廣德縣、涇縣、寧國縣等6個市縣,1952年3月28日併入蕪湖專區。徽州專區,1949年5月中旬成立,駐屯溪市(今黃山市屯溪區),轄屯溪市、歙縣、旌德縣、績溪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等7個市縣,1952年3月28日太平、石埭縣來屬,4月12日寧國縣來屬。蕪湖專區,1952年3月28日成立,駐蕪湖市,轄巢縣、無為縣、含山縣、和縣、廬江縣、蕪湖縣、宣城縣、當塗縣、南陵縣、郎溪縣、廣德縣、涇縣、繁昌縣、寧國縣等14個縣。

  

  溪老街(攝影 | 束健)

  

  1951年4月 皖北/南行政區分縣詳圖(來源 | 資料圖片)

新安徽省的誕生

  皖北行署、皖南行署成立以後,迅速召開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城市恢復運轉,穩步發展工業,以農村為重點,發動群眾發展生產,加強城鄉貿易,溝通城鄉聯繫。穩定物價與金融秩序,沒收官僚資本,開展「三反」「五反」運動。維護社會秩序,清剿匪特組織,開展反霸鬥爭,鎮壓反革命分子。支援抗美援朝,興修水利工程,開展土改運動,改造基層政權,等等。

  

  1949年11月30日 皖北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全體代表攝影紀念(來源 | 資料圖片)

  1951年12月初,華東軍政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與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合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決定》,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安徽建省的最早決定。9日,華東軍政委員會辦公廳通知皖南行署,將駐地由蕪湖市遷往合肥市,與皖北行署合署辦公。19日,兩行署聯名通知,在省政府成立前先行在合肥合署辦公,21日華東軍政委員會辦公廳發出已於20日合署辦公的通知,包括皖南區黨委、行署、軍區及各人民團體、司法機關,「安徽復省工作雛形已定」。

  

  1980年代 安徽省人民政府(來源 | 資料圖片)

  1952年1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成立。9日,華東局向中央呈送安徽省人民政府組成名單,2月3日中央電告同意,並指示「報告政務院提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正式批准安徽省成立。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合肥召開,宣告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屬華東軍政委員會(駐上海市)領導。在近半年時間,池州專區併入安慶專區,巢湖、宣城專區並建蕪湖專區,奠定了復省後的行政區劃格局。

  

  ▲1952年8月25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留影(來源 | 資料圖片)

  

  1952—1954年 安徽行政區劃沿革圖(來源 | 資料圖片)

結語

  與之前的拙作不同,這篇的史料部分稍多一些,內容相對嚴密繁瑣,可能與題材涉及特殊時期的行政區劃特點有關。皖北、皖南行署雖然存在僅僅三年的時間,但是在安徽歷史上是一段不可或缺、亦不可忽略的特殊時期。在此期間,飽經滄桑的安徽獲得了新生,開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建設、新發展,迎來了一個開天闢地的新時代。筆者水平和所掌資料有限,歡迎大家多多批評,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沿革地圖集》、《中國戰爭史地圖集》、《安徽省志》、《合肥通史》、《合肥概覽》、《合肥地區中共黨史畫冊》、《合肥城圖志》、《中共肥東縣地方史》、蕪湖發布、阜陽都市周報、地圖資料、往期文章、網絡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1950年,四川為啥被劃分為四大行署區?行署駐地都是哪?
    四川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省份之一,這裡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而在建國初期,四川被封為四大行署區:川東、川西、川南、川北,一直到1952年才再次合併,那麼當時四大行署區的駐地都是哪?
  • 安徽值得去的4A景區,有「皖南張家界」美譽,內藏絕壁天梯
    是安徽的觀光景點,真的太多了數不過來,說起安徽的山,和華山並列的黃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著名的九華山也是其代表之一,提起安徽的湖,安徽就在一個被稱為「水鄉」的江南地帶,巢湖、龍感湖十分有特色,另外,安徽被描繪為國家5A級旅遊景點的天堂寨,有刺激和美麗景色共存的安徽西大裂谷等,等等。
  • 1941年1月6日,新四軍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遇襲,「皖南事變」爆發
    11月19日,毛澤東以上述受令者「朱彭葉項」四人名義答覆:「同意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部隊調到長江以北。」同年12月3日,蔣介石致電葉挺:「新四軍應在繁昌、銅陵渡過長江,在江蘇無為附近集中,然後按規定路線北上。」
  • 新中國70年安徽大事記
    1月 安徽開始在偏遠荒山建設國營林場。到1960年底,全省共建立國營林場128個,經營面積900多萬畝。  3月 皖北行署公安局發布改造遊民指示,對賭棍等連續三年未改者列為勞動改造對象,加以收容改造。6月,皖南行署公安局發出禁賭指示。到1953年底,全省賭博之風基本得到控制,社會治安好轉。  5月 皖北區黨委制定《關於整頓幹部思想作風的計劃》。
  • 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新中國70年安徽大事記
    6月上旬 華東水利部和皖北行署在蚌埠聯合召開淮河水利會議。6月 皖北、皖南兩區總工會籌委會發動工人廢除封建把頭制度。同月 皖北、皖南兩區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上半年 全省開展禁毒運動。1950年2月,政務院發出《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後,安徽開展禁毒運動,到1952年底,全省所有煙館、煙行全部被摧毀,煙毒基本禁絕。
  • 安徽有座古鎮少有遊客知道,廟宇林立美食暢銷,傳聞是老子故裡
    安徽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山水景觀以及古村古鎮,但是大家所熟悉的景區或者說開發相對成熟一些的景區大多數在皖南在皖北亳州市渦陽縣的義門古鎮就是其中之一。
  • 皖南首家野生動物園將落戶涇縣 分兩期建設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涇縣林業局了解到,涇縣野生動物園項目近日順利通過預審,標誌著安徽皖南地區首家野生動物園將落戶涇縣。
  • 蚌埠,我是安徽第三城,請別再叫「蚌小七」
    但是安徽第三城,目前來說,還不能輕易下決定,論經濟總量是滁州市,論城市建設和科技實力是蚌埠市,論人均以及工業實力是馬鞍山市。總之第三城一直處於爭議當中。合肥市因此,安徽第三城爭議是非常大的,滁州、蚌埠、馬鞍山以及安慶、阜陽等各地網友紛紛在各大論壇,舌戰群儒,群魔亂舞,至今也辯論不出一致結果,然而,大家仍然樂此不彼的年復一年的辯論中。
  • 生死心切——皖北農村葬禮的流程
    如下是皖北農村地區的葬禮,結合著儒釋道的文化內容。一.生死心切--為老人提前多年準備上好的棺木 皖北農村人三件大事,降生、死亡、婚慶。降生,這裡就不多說了,花將近一年的時間準備這個事情,從備孕、養胎、降生到慶生與坐月子,另編文章敘說這個事情。 老人臨到終年,就開始為死亡作準備,尤其是孤寡老人更甚,對於無子女在身邊的老人,更是提前幾年將畢生積蓄購置棺木。
  • 那個小眼睛的安徽人李榮浩,不要讓音樂天分掩蓋你的幽默才華
    我一直疑惑 物業這個機構到底是為了方便我們住戶 還是為了難為我們住戶而設立的 停水停電打電話沒人接 一來電一來水 餵你好 車庫髒的蜘蛛網滿天飛 牆上全是世界名畫和各種腳印 也沒人翻修 拍恐怖片根本不用美術和打燈 直接拍就行了 運氣好的劇組可能連鬼的費用都省了 你要是有個裝修啥的 你可算是撞槍口上了 訓你跟訓孫子的口氣一模一樣 而且你還能莫名的感覺到一股傲氣 不知從何而來 可能是從東土大唐而來 什麼時候效率最高呢
  • 1941年中國共產黨黨史大事記 皖南事變
    1月上旬皖南事變爆發。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9000餘人在安徽涇縣突遭國民黨軍的包圍襲擊,遭受嚴重損失,軍長葉挺被扣押,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書記、副軍長項英遇害。1月17日,蔣介石誣衊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中國共產黨採取軍事上嚴守自衛、政治上堅決反擊的方針,得到廣大人民和民主黨派以及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
  • 安徽祁門:「五步蛇」擅闖民宅,消防小哥入戶擒蛇
    安徽祁門,屬皖南山區,當地常有劇毒蛇出沒。之前也發生過不少毒蛇咬傷人、甚至咬傷人致死的情況。為此,當地還設立了國家級的蛇科研究中心。在此也提醒,夏季是蛇類活動頻繁的季節,皖南山區的農村毒蛇偏多,一旦突然遇見毒蛇,首先要冷靜,不要驚慌,因為毒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在未受到威脅時,最好不要擅自捕捉或追打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差評」
    1月6日上午,安徽省氣候中心公布了2020年安徽氣候特徵。超長的梅雨季,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綜合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 據統計,2020年安徽省年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
  • 安徽宿州這三所重點中學,地址位於靈璧縣,教學設備先進!
    一:靈璧縣第一中學靈璧縣第一中學,安徽省級示範高中,坐落於歷史古城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皖北地區一流教育的高中。靈璧縣第一中學位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奇石大道宏泰世紀城南。二:靈璧中學安徽靈璧中學是創辦於1944年,其前身為明朝萬曆年間的正學書院。1996年由縣重點中學升格為宿州市重點中學,2001年9月又被批准為"安徽省示範高中"。2014年靈璧中學成功舉辦了靈璧中學建校七十周年校慶。學校佔地200餘畝,學校廣泛吸收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引進先進的教育機制和科學的管理方法。
  • 穿越67年的安徽老兵家書三封已找到親友
    原標題:穿越67年的安徽老兵家書三封已找到親友(受訪者供圖)1948年長春圍城,至少有61封家書未能送抵安徽(詳見本報昨日報導《穿越67年,老兵家書想回家》)。「楊立盛是我大伯,這封信應該是寫給我奶奶的。」「孟繁柏就是我,那封信是寫給天白兄的。」昨日,本報熱線收到多位讀者的反饋,三封家書已有了著落。
  • 【中國之聲】安徽兩天兩座古橋被洪水衝毀 鬱達夫曾嘆「幾夜屯溪橋...
    而就在7月6日,地處安徽旌德縣的明代古橋樂成橋也被洪水衝壞。前一座橋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後一座有「皖南第二大古石橋」之稱。  安徽黃山屯溪區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有一座名為鎮海橋的老大橋跨立在橫江口上,東西貫穿屯溪老街與黎陽古鎮。  1934年5月,著名詩人、文學家鬱達夫行遊屯溪,夜宿鎮海橋下,見此美景,即興寫下了,「新安江水碧幽幽,兩岸人家散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