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多老師終其一生也不明白。
大部分老師的狀態,就是備課、教書,比成績、評職稱,僅僅活著,求得心安而已。
當然,也無意批判可親可愛的老師。
螺絲釘一樣的老師們,實在也太辛苦、操勞。
在庸常、瑣碎的事務中穿梭、忙碌,很多老師已沒有閒暇,沒有情趣和心性;柔軟的心靈變得粗糲、堅硬,早已喪失思考問題的熱情了。
在99%老師眼裡,教育是分數、是成績,是教訓、是灌輸,是管控、是駕馭……
這些做法,是不是真正的教育?
沒人思考,沒人反思,反正隨大流最安全,也最可靠。
身在迷霧中的老師,大多是不會去想的。一方面是身心已疲憊,一方面是應付還難不及,哪有時間考慮形而上的未來問題?
答案總太遠,傷心到達太平洋,我也無法解答!
退一萬步講,沒有哪個老師不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只是在教學壓力面前,實難專心,很難用心,縱使煞費苦心終究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幸,我們的老師良善、盡責。多數會從教育實踐出發,憑著經驗,向著現實,不斷追求、不忘探求,這本身是值得表揚的。
經驗,雖不是萬能,但經驗也能催生新的「理論」,催促教師成長;很多教學大師,如魏書生、錢夢龍等,學歷也沒有多高,不都是自學+實踐出來的嗎?
在實際操作中踐行理論,教師從一個青澀工成長為熟練工,完全有資格、有能力回答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只是很多教師缺乏理論自覺(素養),還沒來得及歸納、提煉罷了。
這可能是教育的原生態,也是一線教師的本真宿命。也許,在大家眼裡,老師充其量是一個不需要多少理論和思考的熟練工而已。
有思考能力的教師,偶爾憤憤然,茫茫然,但最終還會臣服於分數,「苟且於現實」、低頭於柴米油鹽,到頭來,能混個「榮休」,也還是可以的,算是混得不錯了。
退休了,若能拿一個「高級」回家,也算安慰勤勤懇懇的一生,算是執著痴迷教育事業的一種交代和結果。最遺憾的是,「榮休」那天,沒有「高級」。
不管怎樣,「高級」職稱是對教師一生清貧勤苦的褒揚,是稱讚教師能「憑良心做事」,把教書當成良心的事業。
把教書當成良心的事業,就是教育的真諦,是對有關教育追問的終極答案。
這一句樸素的話語,猶朝暉,似路標,像燈塔;是教師職業的樸素真理,是教師從教的良心底線,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標尺。
良心二字,是每一個有良知的老師的行為準則,深深地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師。
其實,「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淡泊名利」、「甘心奉獻」等提法,本質上所傳達的精神,就是要求老師要有「良心」,做好自己的本分。
如於丹所說,最偉大的真理,就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一樣樸素、溫暖!
教育的真諦,就是「良心」。
只有有「良心」,才能孕育「愛心」;反過來,「愛心」催生「寬容」和「激勵」。
「良心」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用一顆「良心」去從事教育就像朝聖者匍匐虔誠,一心向著拉薩。
教師為了託舉、為了放飛,也應虔誠匍匐!
匍匐即慢;虔誠即耐心。是不是說老師要寬容,要感化學生?
像春風化雨,輕輕地、慢慢地幻化為「善」和「愛」、甚至「美」的智慧精靈;專心播散「智慧」的種子,培育出更多「以愛之名」成材的參天大樹。#教書育人#
一點教育感悟倉促成文,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