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麼?很多老師終其一生也不明白,所幸還能憑良心教書

2021-01-16 鐵無綿

教育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多老師終其一生也不明白。

大部分老師的狀態,就是備課、教書,比成績、評職稱,僅僅活著,求得心安而已。

當然,也無意批判可親可愛的老師。

螺絲釘一樣的老師們,實在也太辛苦、操勞。

在庸常、瑣碎的事務中穿梭、忙碌,很多老師已沒有閒暇,沒有情趣和心性;柔軟的心靈變得粗糲、堅硬,早已喪失思考問題的熱情了。

在99%老師眼裡,教育是分數、是成績,是教訓、是灌輸,是管控、是駕馭……

這些做法,是不是真正的教育?

沒人思考,沒人反思,反正隨大流最安全,也最可靠。

身在迷霧中的老師,大多是不會去想的。一方面是身心已疲憊,一方面是應付還難不及,哪有時間考慮形而上的未來問題?

答案總太遠,傷心到達太平洋,我也無法解答!

退一萬步講,沒有哪個老師不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只是在教學壓力面前,實難專心,很難用心,縱使煞費苦心終究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幸,我們的老師良善、盡責。多數會從教育實踐出發,憑著經驗,向著現實,不斷追求、不忘探求,這本身是值得表揚的。

經驗,雖不是萬能,但經驗也能催生新的「理論」,催促教師成長;很多教學大師,如魏書生、錢夢龍等,學歷也沒有多高,不都是自學+實踐出來的嗎?

在實際操作中踐行理論,教師從一個青澀工成長為熟練工,完全有資格、有能力回答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只是很多教師缺乏理論自覺(素養),還沒來得及歸納、提煉罷了。

這可能是教育的原生態,也是一線教師的本真宿命。也許,在大家眼裡,老師充其量是一個不需要多少理論和思考的熟練工而已。

有思考能力的教師,偶爾憤憤然,茫茫然,但最終還會臣服於分數,「苟且於現實」、低頭於柴米油鹽,到頭來,能混個「榮休」,也還是可以的,算是混得不錯了。

退休了,若能拿一個「高級」回家,也算安慰勤勤懇懇的一生,算是執著痴迷教育事業的一種交代和結果。最遺憾的是,「榮休」那天,沒有「高級」。

不管怎樣,「高級」職稱是對教師一生清貧勤苦的褒揚,是稱讚教師能「憑良心做事」,把教書當成良心的事業。

把教書當成良心的事業,就是教育的真諦,是對有關教育追問的終極答案。

這一句樸素的話語,猶朝暉,似路標,像燈塔;是教師職業的樸素真理,是教師從教的良心底線,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標尺。

良心二字,是每一個有良知的老師的行為準則,深深地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師。

其實,「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淡泊名利」、「甘心奉獻」等提法,本質上所傳達的精神,就是要求老師要有「良心」,做好自己的本分。

如於丹所說,最偉大的真理,就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一樣樸素、溫暖!

教育的真諦,就是「良心」。

只有有「良心」,才能孕育「愛心」;反過來,「愛心」催生「寬容」和「激勵」。

「良心」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用一顆「良心」去從事教育就像朝聖者匍匐虔誠,一心向著拉薩。

教師為了託舉、為了放飛,也應虔誠匍匐!

匍匐即慢;虔誠即耐心。是不是說老師要寬容,要感化學生?

像春風化雨,輕輕地、慢慢地幻化為「善」和「愛」、甚至「美」的智慧精靈;專心播散「智慧」的種子,培育出更多「以愛之名」成材的參天大樹。#教書育人#

一點教育感悟倉促成文,敬請指教。

相關焦點

  • 12月,前路漫漫,孤影闌珊,所幸命運不棄,邂逅真愛,一生痴纏
    她們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平凡平凡的人,卻不允許自己經歷失敗的一生,她們希望大多數事情都能做到最好,以免給未來的自己留下遺憾。儘管金牛座不想在生活中經歷太多的變化,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沒有能力去接受。他們骨子裡有著一種頑強的毅力,絕不允許自己在逆境和艱難的環境中妥協,他們越艱難,就越能激發出無窮的潛能,讓許多人看到金牛座的真實想法和能力。
  • 得之所幸,失依之所幸
    有一個坦率的心,便是難得可貴,不求一路坦途,只求精彩紛呈。人生是一段很長的路,長度一定,那便想辦法去拓寬它的寬度。站在一座高崖之上,俯瞰向下,以一顆平靜的心,去觀望這車水馬龍,要麼心情澎湃,要麼得仙得道。得知所幸,因為明白得之是賜福,是吉祥,是該得的。心嚮往之,便努力去得,得之必定是幸福的。失之所幸,失了便是不值得了,或許是配你不上,心之坦率,大而寬廣。
  • 薛寶釵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是什麼意思?讀明白的不多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是薛寶釵在第七十回所作《柳絮詞》中最被人津津樂道也最有魄力的一句佳作。薛寶釵在詞中表達出掙脫命運束縛的決心,奈何本質是柳絮,終究難逃命運的「輕薄」,上了「青雲」也拯救她不得。《臨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現在不抓緊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可能會辛苦一輩子。正如曾國藩先生所說:「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就別埋怨他不成器。」太慈愛的家長,管不住孩子;太心軟的老師,也管不住學生。快樂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是教育最大的騙局,正在扭曲著孩子的成長。
  • 凡事必須憑良心,而非是用心機!
    艮卦真意:止所當止艮卦是由兩個艮構成的,上下都是山。提醒我們:無論人有多自由,也有其局限性,我們只能享受相對的自由,絕不應該求絕對的自由。《大學》中的「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這句話就是在講,不同的角色,有其止所當止的特性。
  • 雍正能登基多虧了他老師,本想報答卻不曾想將老師嚇得吞金自殺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老師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擔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僅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更會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老師被譽為辛勤的園丁,他們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典範,老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為他們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 星太奇:奮豆的「終極心願」是跟女神約會,但終其一生也無法實現
    星太奇:奮豆的「終極心願」是跟女神約會,但終其一生也無法實現話說轉眼間就來到了奮豆生日的那天,奮豆本人也長大了一歲,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祝福下,奮豆決定許下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能和女神約會,最好還能一起看個電影,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
  • 在教育領域工作,你有哪些感慨?
    一味安心教書,敬業奉獻不行,更多時候阿諛奉承,拍馬溜須,恭維從命才是立足學校之本。二,職稱已成禁錮老師的一道坎,同樣的課時,年級,工資差距很大,根源在於職稱。為職稱而教,已成為許多老師的追求,為職稱而教,也正在隔膜融洽的教師關係。三,老師成為弱勢群體。佛系教師漸多,學生難管,家長難纏,稍有不甚,就會自尋麻煩,上綱上線,師德問題,績效考核,寫檢查,開除公職。
  • 摩羯座終其一生都鬥不過這些星座!
    摩羯座終其一生都鬥不過這些星座 第三名:金牛座 摩羯座最引以為傲的優勢,就是他們的情緒非常穩定,不容易被他人所影響,相反,不動聲色的他們反而會令對方著急犯錯。
  • 老話常說:「上輩子殺豬,這輩子教書」,到底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話,「上輩子殺豬,這輩子教書」,這句俗話字面意思比較好理解,說的人由於上輩子是個殺豬屠夫,殺生多,罪孽深重,導致這輩子做了教書匠,窮酸不說,還操心,受罪。這是一個笑話,但足以表明教師職業的悲傷。有一句農村俗語:「家裡有一半的食物,不是小孩王」,也就是說,即使家裡有一半的食物,也永遠不會當老師。成為老師真的那麼難嗎?
  • 字水中學三代老師的教育情懷
    「同學們,你們知道轉基因食用油到底是什麼嗎?」這一節生物課講基因工程,蔣光輝老師便用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關於轉基因食物利弊的熱烈討論。整節課下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對相關知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課堂中的社會實例提升了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課前三分鐘閱讀可以讓同學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 「媽媽,老師好嚴厲啊!」你的回答可能決定孩子一生
    老師若不嚴格,學生憑什麼成才? 憑愛的熱情?憑違心的讚美?還是憑無底線的縱容和寵溺? 對學生的錯視而不見,對學生的學習置之不理,這樣的老師,絕不是好老師。
  • 老師打學生手心被處罰!教育懲戒,你怎麼看?
    年少的他們不會明白,老師不管他們,並不是認同,而是放棄。當他們走出校園,等待他們的,是現實生活的當頭一棒。因此,教育,需要適度懲戒。反對:懲罰會傷害孩子身心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打手心也屬於體罰行為,不應該這樣做,「會讓孩子心裡留下陰影」 「不能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體罰雖然能夠在短期內起到管教孩子的一部分作用,但是它卻隱藏著巨大的危害性。
  • 終其一生,可會-悔
    金錢:最初的意義是什麼?人類之初,我們需要去獲取資源的時候都是用自己現有的物件去等價交換你需要的資源,經濟也由此誕生,金錢也因此延展,我們從以物換物,到珍惜礦產製造錢幣,再到銀票的產生,最終,到現在的紙幣,我們的經濟越來越顯得方便,我們衡量人格的標準也越來越異常簡單。人活百年歸西,金錢真的如此重要嗎?
  • 出生在69年的屬相雞,一輩子吃了太多苦,所幸晚年子女孝順能享福
    出生在69年的屬相雞,一輩子吃了太多苦,所幸晚年子女孝順能享福 屬雞人不一定出身在富裕家庭,但是他們有志氣毅力,很有才幹,凡事靠自己。因此他們運氣不差,無論走到哪裡幹什麼都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信任,有貴人扶持,非常幸運,生財有道,再窮也不會窮過50歲,早晚一飛沖天。
  • 對話代課老師:做夢也想回到學校。
    朱文靜:娃娃們的衣服大的穿過了小的穿,這沒有什麼可恥的,就是能吃飽肚子就成了,沒有什麼。網易新聞:您的第一次婚姻,當時的丈夫為什麼死活不願意再讓您當老師了?朱文靜:他不讓我當老師,是因為一個月只有40元的收入,他說維持不了家計,就不讓我去教書,讓我勞動。可是我通過自身的進修,實在撇不下,我特別愛學生,愛教書,我以為教書是我終生的職業。
  • 一百年前從事小學教育的葉聖陶
    在講"戒迷信"時,葉聖陶自以為"頗能道破迷信之無謂",學生們卻對老師所講內容產生"至多疑問"。這讓他體會到迷信習俗對人們的影響至深,甚至影響了兒童,"此害不除,社會魔障也"。對於怎麼才能破除迷信,他感到茫然。葉聖陶認為,上好修身課不容易,學生還小,很多道理聽不懂,道理沒能明白,怎麼能要求他們照著去做?是不是自己要求過高了呢?
  • 收到暖心入學禮物, 惠州學院新生:生於中國,長於惠院,一生所幸
    收到暖心入學禮物, 惠州學院新生:生於中國,長於惠院,一生所幸 2020-09-1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所幸你我還有未來可追
    總有些事不去了解,越猜不透。總有些事不去觸及,愈無所謂。總有些話不說出口,再無機會。總有些話說不出口,只添心傷。總有些人不去見面,再也不見。終有些人不去想了,亦放不下。總有些話不說出口,再說不出。…終有些情,隨風而逝,漸行漸遠。再也不能夠成全。…終有些人 一直想遇見,卻一直在錯過。我們都在人海中相遇,又在人海中迷失。這是一個速食的年代,我們好像失去了某種能力。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如果不懂得保鮮。也很容易失去。但是貪圖新鮮感的人,貌似不太配得到那些東西。情深從來不是錯,一廂情願才是。
  • 道教有什麼禁忌?修道之人終其一生不能吃牛肉、狗肉和大雁肉
    原標題:道教有什麼禁忌?修道之人終其一生不能吃牛肉、狗肉和大雁肉 對于禁忌,各派各教都有自己的忌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