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獨角獸 Mia
當我們回顧魔幻2020年時,「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將會是這一年的關鍵詞。美股一周兩次熔斷,疫情席捲世界,各個行業均受到影響,年初科比去世,年中三浦春馬、竹內結子自殺,年末馬拉度納、金基德離世。這些突發事件加重了每個人的負面情緒。
而宏觀經濟波動反映在個人生活方面,則是不少人失業、離職,許多人離開了北京或者自己原來所在的城市。在惶惶然的時代大情緒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沉迷玄學,更有一些影視從業者將玄學作為創收副業。
在社交局中,人人都會聊幾句星座作為「安全話題」,西方玄學如佔星塔羅廣受歡迎,就身邊來看,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一次或數次算命佔卜的經歷。國內玄學更是博大精深,除了八字,紫微鬥數,風水,還有六爻,周易。我們和多個職業、非職業玄學從業者聊了聊,職業塔羅師年入50w、影視劇組離不開「玄學」……這些看似荒誕的現象背後,是「疫情」下群體社會心理學的有趣縮影,我們採訪了這個產業鏈的上下遊從業者,試圖還原這門「玄學經濟」。
職業塔羅佔卜師年入50W:本質上是心理諮詢「神神叨叨」的「神婆」「神漢」,是佔卜師們在朋友群體裡的既定印象標籤。本質上,他們充當著心理諮詢師的角色,在對方焦慮時提供付費的心理疏導。他們佔卜的對象,下至寵物走丟,上至世界局勢,一些「大神」自稱會做「預知夢」還會佔卜國運,以及疫情走向。國內有塔羅協會,據說「並不靠譜,給錢就能進」,國外需要考試認證的類似機構相對更為權威。
好幾個從業者認為自己是陰性體質/敏感體質,會感應到他人感覺不到的能量,而這種體質也有助於他們佔卜時的準確性,因此天生對這類事情比較感興趣。「據說形勢越差,我們的行業越好,的確有道理。」他們的客戶群體以年輕女性為主,有需求和消費力,也有熟人圈層的口碑傳播力。
AK接觸塔羅牌的契機略有不同,是《魔卡少女櫻》。小時候家裡做棋牌的他,買了一副百變小櫻魔術卡,由於庫洛牌從而開始接觸塔羅牌。據他所言,大學期間有幾次事件讓他堅定了對塔羅的信念,一件是某次朋友跟所有人整整失聯兩天,塔羅告訴他「無恙」,半天之後得到消息,說聯繫上了他;另一件事是他自己深陷抑鬱情緒,第一次給自己佔卜,塔羅告訴他「會變好」,於是從自殺的邊緣懸崖勒馬。
由於每次佔卜完都會特別疲憊,他一天最多只佔卜3個人。在他看來,「塔羅牌是佔卜師最重要的東西,不捨得給別人碰牌,害怕把牌弄髒。」
小白是業內知名電影公司的公關,一直對玄學有著相當大的興趣,今年由於本職工作減少,同時發現佔卜需求越來越大,開始把佔卜作為副業,根據問題難度收費從100元、400元到600元不等。「碎片化快餐化」在玄學領域同樣存在,著重於整體命運格局的佔星需要花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而一事一問、分析具體事例的塔羅則在十分鐘到半小時之內就能解讀完一副牌,大部分人更願意選擇塔羅,相對於耗時耗神的佔星來說,她也更願意接塔羅的單子。而且「很多人對佔星的理解太片面了,實際上佔星並不是直接告訴你命好命不好,而是提出你需要面臨解決的問題和優勢所在」。
據幾名佔卜師反映,過往的話,算感情問題的比例大於算事業工作的比例,今年由於經濟環境壓力較大,算事業工作問題的和算感情問題的比例基本持平。據八字和紫微鬥數研究者所說,東方玄學是相當現實的,重在算功名利祿而非情感。神奇的是,東西方玄學在很多方面是一體兩面,相互印證的。
作為「故事收集者」也是「情緒樹洞」,佔卜師們遇到的瑣碎問題千奇百怪,匪夷所思。有人會佔卜領養哪只貓貓狗狗,跟自己更有緣分,自己家的寵物對自己的真實想法。有人會問今晚應該選擇哪個按摩技師。有人會問今晚應該跟誰去喝酒。有人會問自己交往十年的女友應不應該結婚,而所有的佔卜師告訴他的都是「不應該」——事實上,他一直在充當著冤大頭,幫女友家還債。
收入方面,大部分兼職佔卜師無法通過佔卜賺錢,而是通過販賣有靈性的飾品「周邊」賺錢。潘潘是一個小有名氣的職業塔羅佔卜師,幾個微信號全部加滿,想找他算命的話需要提前預約。他走的是「價美物廉,薄利多銷」路線,每個問題的價格是30元,最近幾年漲到了50元,會用三四個60秒語音解決,每天能接幾十單,再加上帶一個徒弟幾千塊錢的學費,共同構成了他50W的年收入。他認為,一切佔卜都是有公式套路和話術的,最關鍵的在於如何表達溝通。
劇組離不開玄學迷信玄學是什麼?是都市人與人之間拉近距離的社交貨幣,是乏味生活中提供神秘感和刺激感的娛樂,更是一些高風險行業從業者心理上的安慰和依靠。影視行業便是如此。坊間流傳著明星們「養狐仙」或是「拜小鬼」「請佛牌」的諸多傳聞,泰國白龍王對港臺娛樂圈影響深遠。
一部戲能不能火,一部電影票房會不會大爆,「很多時候本身就是一門玄學」;許多外景戲都是在荒郊野地山村附近拍攝的,「人氣」不可謂不稀薄,「熬大夜」更加重了這種陰森氛圍;許多文藝工作者對精神層面的神秘學、玄學本就感興趣,拍戲周期較長,牽涉到許多資金和人員,燒香拜神求個心安圖個吉利;加之內地影視行業深受港臺影視行業影響,後者又有濃濃的迷信氛圍,據悉開機燒香的習俗就是來自於香港,更早地可以追溯到梨園行當祭神傳統。以上種種因素,導致了劇組的「玄學規矩」。
青年導演七七分享了自己親身經歷和聽聞的「劇組迷信」。開機儀式上,供神的案桌用紅布遮蓋,桌上供奉著烤乳豬和水果,主創團隊一同燒香、手持紅包,祈求項目一切順利。另外,他們每次在荒郊野嶺拍外景戲的時候的時候都會燒香,防止「衝撞」,懂行的製片主任還會指導大家朝哪個方位燒香。每個在劇組浸泡多年的主任,都懷揣那麼幾個想讓人呼喚「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護體的深夜故事。橫店有一家存在了百餘年的寺廟,許多劇組在開機時會先去那裡燒高香。
除此之外,此前由於她自己對玄學感興趣,加之從事影視業,她曾經拜過一個自小修道的道士為師。「但是他也沒教我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會給我一些符,現在,我從他的徒弟,變成了他的客戶。每次開機的時候,我會找他做法事,保佑一切順利,梅雨天的時候少下點雨,免得拍不了,之前為署名權扯皮的時候,還讓他做了個驅小人的儀式——但是沒什麼用,就是個心理安慰罷了。」最搞笑的是,道士師父最後建議她安裝一個「彩雲天氣」APP。
「佔星」市值估價21億美金,玄學產業是一門好生意嗎?有需求,有熱度,便會有相應的市場,誕生相應的產業鏈條,和聞風而來的資本。IBISWorld在統計報告中稱,在過去20年裡,佔星形成了一個市值估價21億美元的市場。當前整個佔星市場上有不下88000個盈利機構。據悉,在過去的十五年裡,三分之二的英國成年人關注著自己的星座運勢。美國百分之四十的女性至少每個月要解讀一下自己的星盤。
從八字,風水到佔星,培訓班是最普遍的吸金方式。有的白領把它視為工作放鬆的精神靈修體驗。倫敦佔星學院被視為佔星行業的金字塔尖,提供在線培訓課程,3期的學費是690英鎊。編劇COCO曾經耗資999元上了一個為期三天的八字培訓班,表示「整個體驗宛如傳銷組織」,是對八字相關理論的入門了解,儀式感頗為強烈,例如上課之前所有人要一起朗讀屏幕上的訓誡,然後向老師行禮。班上幾十個學員仿佛把上課當成了一種交友的方式,「有的已經上了好多期,彼此之間親親熱熱,大部分是四五十歲左右的女性。」
另一種吸金方式是在淘寶和拼多多、微店上販賣有靈性加持的神秘學物品。從常見的黑曜石、能量水晶,到不常見的薩滿法器、鼠尾草、南美洲草藥,影視綜中的神秘學呈現,同二次元文化一起,推動著更多人對此產生興趣,為相關物品銷量走高而推波助瀾。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批自帶神秘時髦氣質的玄學自媒體和APP崛起。如「十二生肖」般泛化人群的「十二星座」,是許多人接觸到佔星學最早的大眾入門概念,也是自媒體用以吸引最大範圍流量的法寶。較早一代佔卜師如「藍藍佔星」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上崛起,最近,越來越多的佔卜師開始轉戰B站和抖音,業內知名佔星師如「Alex是大叔」等,還登上了《心動的信號3》。俄國靈媒真人秀如《通靈之戰》等風靡一時。
頭部自媒體和測算APP受到資本青睞。歐美知名佔星機構有Sanctuary、Co-Star,已經上市的命理公司有日本網絡算命平臺Zappallas、新加坡的緣中秀。
國內,「星座+條漫」的星座娛樂營銷號同道大叔之前被美盛控股按照估值3億的價格收購72.5%股權,後轉售美盛文化,致力於IP授權、電商、衍生品領域,開設線下咖啡館。2019年,北京星空互娛文化有限公司旗下原創星座漫畫品牌「星座不求人」宣布獲得了英諾天使基金千萬元投資,從短視頻著手,將星座、漫畫、音樂和視頻混搭。
測測星座則在2017年宣布獲得了百合網1920萬的A+輪融資。2018年,整合了大數據+諮詢服務+OMO教育平臺為一體的佔星企業藍星漫獲得千萬級A輪融資。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佔卜算命賽道中已經融資的項目共有20個,其中9個A輪融資,2個Pre-A輪,5個天使輪和4個種子輪。
作為通俗文化的一種,歷史悠久的玄學的流行自有其深刻動因,當中折射出諸多社會集體心理,並不能簡單地以「迷信」和「智商稅」概括之。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讀書」,本職工作是編劇,兼職做佔卜師的慄子並不贊同過度依賴玄學。「你在算的時候心裡已經有一個自己不願意面對的答案,很多人容易產生一種心理,就是如果這個事註定失敗,那我就不去體驗了,還有一種是如果這個事註定成功,我就不努力了。之所以不想大規模地算,只偶爾看心情算,就是因為不想過度販賣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