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紅辣椒網評:黃沙百戰穿金甲,脫貧戰疫「勇」當先

2021-01-19 荊楚網

在順序鋪展的時間軸上,2020年,註定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

走過萬水千山、跨越險灘激流,在這一年裡,我們將讓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劃上句號。在這一年裡,我們將秉持「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務實作風,吹響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號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然天有不測風雲。脫貧摘帽激戰正酣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產、工作和生活節奏,也給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如何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高質量實現年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無疑考驗著廣大黨員幹部的勇氣和智慧,責任與擔當。

勇打頭陣,敢做「黃沙百戰穿金甲」的「主力軍」。久困於窮,冀以小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擺脫貧困,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願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基層黨員幹部位於脫貧攻堅第一線,是基層黨組織與群眾打交道的「第一關」,理應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不斷將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花拳繡腿」和表面文章,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精準發力、連續作戰,將著眼點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授人以漁」上,堅持在常態化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咬定目標、勇打頭陣,調動起貧困群眾脫貧的鬥志,使其積極主動行動起來,投身於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之中,做到在思想上先人一步,發展上先幹一步。

勇擎戰旗,敢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攀登者」。黨建的力量在於凝聚,扶貧的重點在於攻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兩項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兩項都是難打的「硬仗」。然而,真正的攀登者絕不會因留戀半山風光而停步,也不會因前路艱險而畏縮。當前,不少地方貧困人口雖然總量不大,但大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特殊的實際困難,要攻克這最後的堡壘,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加之疫情之下,各種不利因素疊加,一些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到影響,扶貧產品銷售和產業扶貧均面臨困難,即便在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仍相對薄弱,甚至存在「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的風險。因此,各級黨員幹部必須發揚不怕苦、不怕累,持續戰鬥的作風,把脫貧攻堅當成強基礎、解難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一次歷史性機遇,敢於勇擎戰旗、衝鋒陷陣、拿出甩開膀子的幹勁、壯士斷腕的決心、滴水穿石的韌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堅決把疫情給脫貧攻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補回來、奪回來。

勇擔重任,敢當 「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挑山工」。重任在肩,惟行惟勤。脫貧攻堅工作講的是政治、體現的是大局、反映的是黨性。越是接近全面勝利的終點,越要勇擔重任、慎終如始。尤其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困難與挑戰,科學決策指揮更見方法和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鬆勁懈怠。面對滾石上山、逆水行舟的「關鍵點」,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必須把準當前形勢,明確目標任務、壓緊壓實責任,集結最強兵力、拿出決勝姿態,保持最硬作風,既不能脫離實際、拔高標準、吊高胃口,也不能虛假脫貧、降低標準、影響成色,唯如此,才能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脫貧戰疫「勇」當先,不獲全勝不收兵。「蓄之既久,其發必速。」再大的風雪也阻擋不了春天來臨的腳步,再大的困難也改變不了我們奪取「雙勝利」,實現「中國夢」的堅定決心!

來源:紅網作者:陶濤

相關焦點

  • 黃沙百戰穿金甲,「百」字飛花令來了!
    黃沙百戰穿金甲,「百」字飛花令來了!在中國,我們做學生的很喜歡「百」。巴不得考試滿分一百分,為了這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我們全力以赴,竭盡所能,希望能做的更好分數更高。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步穿楊,百尺竿頭,百鍊成鋼……還有很多含有「百」的成語,可見我們對百的喜愛。那麼,「百」字都有哪些飛花令呢?1.寧作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其四《從軍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它採用樂府舊題寫就,在書寫戍邊將士的壯志豪情的同時,亦不曾迴避戰爭艱苦而殘酷的一面。今天要賞讀的這首詩是第四首,也是系列組詩中最有名的一首。一二兩句,詩人以雄渾的筆墨,勾勒出了一個數千裡廣闊的西北邊陲。
  • 黃沙百戰穿金甲,最有氣勢,最豪邁的唐詩有哪幾句?
    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句詩出自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戰場上,將士身經百戰,金甲都磨穿了,但是戰士們壯志不滅,寫得悲壯豪邁。五:「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黃沙百戰穿金甲!99A重型合成旅的塗裝亮了,真的霸氣逼人啊
    我大唐邊塞詩有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而今,中國西部戰區陸軍部隊就活躍在當年大唐鐵騎徵戰的西北大地,不過與唐朝的金甲比起來,我們今天更多的是土豪金版的機械化部隊了。我西北地區沙漠戈壁廣布,土黃色的地貌比較顯著,尤其冬季更是如此。
  • 這就是山東|海慈支援武漢醫療隊陳東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我們是人民的衛士,我們是海慈人,我們是逆行者,等我們凱旋,再相聚。」 陳東旭和隊員們抵達武漢開展醫療救援工作已經十多天,從一開始茫然緊張到現在得心應手,他們經歷了各種嚴格的培訓合格後上崗。到達的第一天夜裡甚至來不及多休息,隊員們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的標準步驟,直到熟練為止。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南寧市橫縣巒城鎮下滕村第一...
    為此,雷鳳體經常深入農戶家中,和村裡的種養能人、外出務工青年及致富能人等談心談話,潛移默化地把黨的思想理念刻入他們的腦海之中;同時,利用上級發展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契機,為他們報名參加鎮、縣、市各級培訓,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農戶,動員他們寫入黨申請書,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
  • 黃沙烽燧衛漢疆,焉耆鎮遺址如何昭示大唐統治西域的嚴密
    房屋一共三間,乃利用「減地法」與「平地立起框架式臺梁結構」修建的半地穴居式房屋,面積約80平方米,裡面還有涼炕、灶等生活遺蹟,被推測應是守燧士兵們避暑居住的棲所。值得注意的是,烽燧附近還出土大量馬鹿、野豬、天鵝與多種魚類的遺骨,既顯示了守燧士兵們狩獵野味以補食糧的行徑,亦象徵當地生態環境的變遷。畢竟該烽燧鄰近羅布泊,而今泊已乾涸、燧也荒圮、人居成黃沙,足為人類與自然交互作用的警惕。
  • 【地評線】大江時評:「智勇雙全」扛起科學防疫和經濟發展雙重擔
    【地評線】大江時評:「智勇雙全」扛起科學防疫和經濟發展雙重擔 2020-02-20 15:38:26 來源:中國江西網 作者:周馳 責任編輯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風雪逆行彰顯抗疫擔當
    近期,河北、安徽、四川、黑龍江等多地發出倡議,呼籲青年積極參與到抗疫一線。「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疫情防控沒有旁觀者,同心戰疫是青年成長的「試金石」「檢驗場」,同時也需要每一個群體、每一個人貢獻自己的力量。隨著春節臨近,人員貨物流動加速,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本土疫情呈多點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加重的態勢。
  • 金羊網評:「四季吉祥村脫貧答卷」是「十三五」成就縮影
    原標題:【地評線】金羊網評:「四季吉祥村脫貧答卷」是「十三五」成就縮影   西瀕拉薩河,南臨貢嘎機場,位於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境內的四季吉祥村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讀懂讓「中國速度」跑起來的中國力量
  • 【地評線】天府網評:好青年,要趁青春去當兵!
    (作者系天府評論特約網評員)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中國經濟逆風破浪,喜看最美「微笑曲線」
    回望這一年,中國經濟在疫情「大考」下,經受住了各種風險挑戰,從重啟到復甦,從走出陰霾到重拾活力,經濟增速從一季度的「-6.8%」到二季度、三季度的「3.2%」和「4.9%」,走出一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逆風破浪,中國人民有自己的「定盤星」。
  • 百姓幸福|黃沙百戰穿金甲!德州力量亮相全省特警拉練現場
    安全抵達演練任務集結地後,全體參戰民警按照演練流程,迅速開展營地搭建、防疫消殺、夥食保障等工作。人員進出有序、物品擺放統一、秩序規範有序,整體工作高效運轉。  其中,後勤保障隊伍做好精心準備,提前進駐演練任務集結地開展餐食製作工作,確保大部隊到達集結地後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山因脊梁而雄,國因精神而強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20字書寫中國人民偉大「抗疫」精神
    在面對境外少數政客和媒體別有用心地拋出所謂「瞞報論」時,他霸氣回應:「我們不需要向他們解釋,我們用事實說話!」他是「士之德才蓋一國」的國士,敢醫敢言、勇於擔當,提出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無數生命,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貢獻。尊重科學,精準有效控疫情。在疫情防控中,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強調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他強調「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
  • 【地評線】荔枝網評:在防沙治沙的接續奮鬥中書寫綠色中國新篇章
    特約評論員/成林   「十三五」期間,中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塞罕壩林場、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還林、阿克蘇荒漠綠化……中國防沙治沙事業始終堅持依靠人民,湧現出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群體等動人事跡。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無數治沙英雄默默付出,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治沙成果,在荒漠變綠洲的傳奇故事裡鑄造了堅韌不拔、久久為功的精神豐碑。   尊重自然、尊重科學是治沙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