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中,"英雄"的形象都是高大的,至少會給人足夠的安全感。可其實在戰爭年代裡,很多英雄都沒有高聳的肩膀,盛氣凌人的海拔,例如李安甫。可真正了解他的人就知道,他身高雖然僅有1.2米,可他卻是絕對的"巨人"。
1925年生人的李安甫,出生於一個鄉紳家庭,在那個普通百姓如何飽腹活下去都是奢望的年代裡,李安甫卻能學武術、進學堂,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可隨著日軍開始在中華領土上殘害百姓,李安甫也逐漸意識到自己需要做些什麼。"盧溝橋事變"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參軍打鬼子的想法。
1938年,李安甫年僅13歲,恰逢蕭華率軍抵達樂稜縣城,他便和表弟一起表達了參軍想法。可那時候的他,個子小巧到給人一種連槍都扛不動的感覺,最開始負責招兵的戰士就拒絕了他。
他雖然個子小巧,可他本事不小。除了習過武、讀過書外,他還跟著父親學過射擊。所以最終他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各種毛遂自薦獲得了參軍許可。
因為之前就學過射擊,所以他的槍法在部隊中一直都是上乘者,他也憑藉自己的精準槍法殺敵無數,蕭華也因此送了他霸氣的綽號:野馬!
據悉,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駐守樂稜縣的日軍十分殘暴,其日軍將領甚至為了鍛鍊士兵的射擊能力,直接抓當地百姓都去當"活靶子",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力反抗。得知消息的敵後武工部隊很是氣憤,便想著要給當地百姓撐腰,滅滅日軍在中國領土上橫行的作風。
李安甫入伍時13歲,個子沒什麼太大的變化,但其本領大長。剛好李安甫也轉入到敵後武工隊中,大家也將目光聚集到了這個"小個子英雄"身上,曾經的身高劣勢瞬間變成了優勢。
因為他個子比較小,外形看起來非常像個小學生,只要稍作裝扮就能讓日軍放下戒心。所以他經常會扮裝成小學生的模樣接近日軍軍官,然後趁其不備進行暗殺。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樂稜縣都在盛傳"小學生殺日本軍官",日軍也很是頭疼,卻始終摸索不出這個"小學生"到底是誰。開始實行"小學生刺殺"戰術後,李安甫執行了多次任務,最令他難忘的是刺殺日本軍官川島谷川那一次。
這天他依舊換上了小學生的衣服,然後和川島谷川來了一個偶遇。當時的日軍軍官很在乎一些面子工程,所以當看見眼前這個「小學生」不怕他,還乖乖給他行禮,他也就完全放下了戒備心,並且還伸出手摸了摸「小學生」的腦袋,全然沒有想過幾步路之後他就要歸西。
待兩人擦肩,相背而行幾步,李安甫估摸著差不多時一個轉身用槍瞄準了川島谷川,只聞兩聲槍響他便倒了下去。聽聞有槍聲響起,附近負責巡邏的日軍快速趕來,情況一下子就變得危急起來。好在李安甫人小鬼大,他安然逃離了日軍的搜捕。
"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四次",李安甫的功勳簿足以告訴我們,英雄可以不論出身,也完全和身高沒有關係。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安甫也轉戰了多個戰場,參加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依舊聽從上級安排,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1983年離休回鄉後,他仍舊在操心革命事業,義務擔任家鄉的紅色教育輔導員,多次去到中小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那超過200場次的演講,不僅是他戎馬之年的感悟所得,也是他以另外一種方式,表達自己愛國之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