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題寫的「龍山寺」
(海峽之聲記者 江德能 黃偉華 鞠先鶴)3月10日,到安海龍山寺的當天,適逢臺灣高雄鳳山龍山寺一行29人組團前來參訪。在鳳山龍山寺贈給安海龍山寺的禮品上,記者看到「祖庭龍山寺」五個字。鳳山龍山寺主委劉盡忠對記者說,「安海龍山寺是我們的祖廟,要常回來看看。」
據介紹,臺灣各地有大大小小400多座龍山寺。其中,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亦稱萬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高雄鳳山龍山寺和鹿港龍山寺最為有名,號稱五大龍山寺。而它們的祖庭無一例外都是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
如今,在臺灣眾多的龍山寺仍然可以輕易找到發端於安海的史跡遺存。如,臺北艋舺龍山寺內就有一幅楹聯:「分南海支流派接安平普渡慈航超萬劫,佔東瀛勝地靈鍾文甲重修寶剎闢三摩」,即是該寺分靈於安海龍山寺的明證。而鹿港龍山寺為坐東向西,據說為的就是面向安海祖庭。晉江知名文史專家粘良圖介紹介紹,建造鹿港龍山寺的石材、磚瓦等都是從安平港運過去的,還聘請了惠安、晉江一帶建築名師渡海雕琢,「這是兩岸龍山寺一脈相承的寫照。」
據安海當地方志記載,安海龍山寺始建於隋皇泰年間。該寺樟木木雕「三寶」名稱於世。這「三寶」分別是:高4.2米、寬2.5米的木雕千手千眼觀音,兩扇長2.6米、寬1.1米的大門,直徑1米多的大鼓,均取材於同一棵千年古樟。龍山寺的上鉉法師介紹,這「三寶」中最出名的就是正殿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一般千手觀音都只雕24隻手或48隻,象徵性的,這樣實實在在雕了1008隻手的,很少見!」
觀音菩薩被認為是救苦救難的神明,千手千眼代表著有求必應的神通,因而從古至今都有眾多的信眾。「安海龍山寺是鳳山龍山寺的祖庭,每次來心情都很激動。」今年86歲的鄭媽成,是鳳山龍山寺參訪團一行29人中最年長的。幾年前,他通過朋友找到了在晉江的親弟弟,此後便常來常往。他認為能夠親人團聚是得到菩薩相助,所以每次回來一定到龍山寺燒香。
那麼,安海龍山寺的香火何時傳入臺灣?晉江市博物館館長吳金鵬介紹說,從明朝末年起,泉州人開始大量移民臺灣,安海龍山寺的香火便隨移民去臺,「當他們到達臺灣,生活安定之後,就會建一座廟將香火供奉起來,以表達對故鄉的懷念。」
高雄鳳山龍山寺建的傳說印證了吳金鵬的觀點。據鳳山龍山寺主委劉盡忠介紹,相傳當初有一福建人渡海到臺灣,隨身攜帶寫有「龍山寺觀音佛祖」的香袋,路過古井汲水止渴,將香袋掛於井旁之石榴樹上,忘了攜回,因香袋每夜發光,鄉人認為菩薩顯靈,於將石榴樹砍下雕成觀音佛像,並建寺奉祀。石榴雕成的觀音佛像也成為鳳山龍山寺的鎮寺之寶,供奉至今。
臺灣其它各地的龍山寺也有類似版本的「香袋掛某樹,觀音顯靈光」的傳說。吳金鵬認為,這「更多的是信眾為尋求心靈慰籍,希望菩薩靈應的一種美好願望。」
在安海龍山寺的石埕裡有一方重修碑記,碑上留有「臺郡泉郊」、「溫陵楊耀」字樣。吳金鵬告訴介紹,「郊」是臺灣商人的聯合組織,相當於現在的商會,「臺郡泉郊」、「溫陵楊耀」這些人都是做臺灣生意的。說明當今兩岸民間往來非常密切,龍山寺重修是兩岸鄉親共同出錢的。「所以,安海龍山寺是兩岸鄉親的龍山寺」。
幾百年來,香火一脈的兩岸龍山寺給了無數先民祈求平安幸福的心靈寄託。如今,平安幸福變成了現實,越來越多的臺灣鄉親可以自由地來到安海祖廟敬香禮佛,而臺灣各大龍山寺也迎來越來越多的操著南腔北調的大陸遊客。
唐程知節(咬金)捐俸一千兩銀督修
龍柱
張瑞圖題寫的匾
山門之「天竺鍾梵」題刻
樟樹根掏空製作而成的鼓